李铭轩
人生漫漫,旅途中翻阅座座山峦。悲观者在登上一座山头时,只望向重叠起伏的山峦兴叹,乐观者却在登顶时感叹风景并为下一个山顶而期盼。因此后者往往能在生活的重压下感到快乐与满足。
同样是面对困难,两种态度决定了两种未来。面对生活的困苦,解决固然重要,但解决后的态度也不容忽视。在解决问题后,知足并作出自我评估和规划,乐观地面对未来,才能让自己增长经验,才能在面对更多的困难时不乱阵脚,过关斩将,收获源源不断的快乐。
人生的旅途中除了不尽的困难外,还有着无数的选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人生的一次次抉择中,要带着知足的态度做出选择,自然能避免不必要的开支,甚至有害的影响。如在疫情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面对新冠疫情时采取的极端个人主义的行动,就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特朗普在新冠疫情中并没有重视抗疫的工作,而是不断地加大对股市,对经济的重视,希望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加强个人的权威和美国的地位,全然不顾疫情的危害和美国民众的利益。他在面对疫情时没有知足的态度,一步步的行动都是过度贪婪内心的外在表现,从未知足的态度和个人主义不仅使他在总统竞选中失去民心,遗憾败选,更是使他背负上“史上最差总统”的骂名,臭名昭著。可见知足不仅是我们快乐的源泉,更是我们生活顺利的保障。( WEnANDaQuAN.cOm 编辑 )
知足如此重要,又如何真正落实知足的生活态度呢?也许学会放弃是一种简洁而直接的方式,在面临一个个选择或困难时,要做出果断果敢的选择,成为自己的主人,面对选择时,根据现实做出合理的选择,从适合自己的选择中自得其乐,而面对困难时,要放弃一定的困难,钻牛角尖只会适得其反。
知足者,即常乐。
吴韬
相传,有一支商旅,来到一片荒漠之中,历经磨难,随身携带的水壶中已经没有多少水了,一路走来,他们终于遇到了一间木屋,里面有一个老翁。商旅向老翁套水喝,而老翁只向他们的水壶里倒了半杯水。商旅不高兴,觉得少,老翁和木屋都消失了。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个僧人,也饥渴难耐,老翁给他一些水,僧人道谢将去,老翁又赠予他一些果物。
知足,与不知足,差距为何这么大呢?知足是一种平和的人生境界,知足者更易得到更多,不知足者则难以得到,知足者更快乐,不知足者更贪婪,自然,僧人得到更多,商旅则更少。
知足或不知足,却决于你是否满足,有没有一颗会满足的心,既然足够,又何必要求更多?陶潜仕途不顺却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因组织变法惨遭放逐却仍心存知足之心,而李白早已达官显贵,仍要“力士脱靴”“贵妃磨墨”,最终得才华弃置;张居正已为一朝首辅而不善罢,最终落得乞讨命运,凄凉后生,不都是因为不知足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为何不常想“一二”呢?还不是因为知足者,常乐吗?
所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我们理应笑纳,“平生修得随缘性,粗茶淡饭也知足”,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知足与不足,每天收获阳光与温暖,微笑面对每一天。知足并非是一种不求进取,不求上进,而是一种适可而止。
请记住,学会知足,知足者,常乐也。
陈伊能
知足者,常乐也。
所谓知足,便是满足于现状,不去无谓地抱怨生活,心存快乐。
讲到快乐,你可否明白快乐是什么?孩童的快乐很简单,或许一张邮票,一个小玩意儿便能吸引住他们的目光,这足以让他们快乐一整天。然而,当你知道一颗钻石比玻璃球珍贵时,说明你已经悲惨地长大了。正如《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在还未破产前,常给菲利普一家写信。于是,于勒写的信成为了菲利普一家活下去的信仰,他们盼望着于勒能够早点回来,期待着于勒回家过上幸福的日子。为此,菲利普夫妇还把于勒写的信当作珍宝,拿给来过门的女婿看。信,仿佛成了菲利普一家“富翁”的标志。
然而,梦境有多快乐,现实就有多悲惨。当菲利普夫妇意外发现于勒竟是个卖牡蛎的穷人时,他们恨不得早日逃离这条船,免得于勒再回来拖累他们。菲利普夫妇金钱至上的观念以及唯利是图的本性,被无情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丑恶的嘴脸注定了他们的人生不会常乐。
知足者常乐,但要想满足于当下的人生,又何尝是一件易事?知足,是一种平和的人生境界,是对己对人皆不强求的态度。若是如此,我们才可以从逆境中获得常乐。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张岱却独赏雪景。他清高孤傲,不愿与世俗纷争。他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却依旧不失对生活的感怀。大雪之日,他强饮三大白,独自离开。张岱在美酒中品出了诗意,品出了生活,品出了满足。
守望一颗残星,或许能获得整篇璀璨夜空;守望一汪春水,或许能阅览满园春意;守望知足,或许能寻得心中的快乐。让我们用青春勾勒我们心中的快乐,让我们用人生谱写知足与常乐吧!
薛政
知足者,常乐也。
知足,是豁达而不强求的乐观心态,所以知足的人往往得到了满足与幸福,然而贪婪的人不知足于当下,于是感到痛苦与纠结。
当然,知足并非只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要根据自身情况懂得适可而止。如果是前者那样,没有目标,没有计划,他的生活一定是糟糕的,混乱的,看似知足,实则是一种不负责的无所谓,这种“知足”只不过是懒惰的借口罢了。
然而,怎样才能做到知足呢?做到知足其实并不难,你只需要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种种即可。平生修得随缘性,粗茶淡饭也知足。陶渊明仕途不顺,归隐深山,却仍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寻出快乐;一生曲折屡遭不幸的苏轼却写出“把酒问青天”的《水调歌头》;而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据传“贵妃磨墨”“力士脱鞋”一身才华不被重用,写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达观之词。所以,我们应对生活充满热爱,对自己充满信心,生活才会幸福。
并非所有人都是知足的,神话中的嫦娥窃取仙丹,妄图成仙,得来的却是广寒宫的寂寥,嬴政虽一统全国,享尽荣华富贵,但却妄图长生不老,所以得到的一定是不甘。
总而言之,我们应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只有懂得知足,才能常乐。
黄辰阳
人们常常在嘴边唠叨:“人要学会知足啊!”那么,人为什么要知足呢?人又应该如何学会知足呢?
桌子上放着半杯水,悲观者仍抱怨其不足,乐观的人则庆幸自己还有半杯水,因而后者得到了满足。《天方夜谭》中富人夫妇因对自己收入的不满,整日忧郁得饭都吃不下,而隔壁的穷人夫妇尽管自己比前者收入低得多,乐观向上,抱着明天会更好的想法,辛勤奋斗着。
水与收入,不知足者选择抱怨,知足者却在其中收获。面对相同的事物,有人因其不足不断哀怨,有人却自得其所,感激喜悦着。是什么决定了他们的不同呢?是知足,一种平和是人生态度。
人要学会知足,因为只有知足的人,才能常乐。只有学会知足,才懂得适可而止,懂得放弃,懂得眼前的美好,懂得珍惜当下。欲望的沟壑永远无法被填满,不知足者如同捉到金鱼的渔夫与老太婆,永远在渴望得到,不断贪婪地提出自己的愿望,永远得不到满足,最后变得一无所有。可见,不知足者就如同吞下了大象的蛇,最后只会被撑死在小山坡上,他们心中的贪婪使他们注定得不到快乐。而知足者,如同年幼的孩子,在路边捡到五毛钱,吃到一根廉价的冰棍,看到从云边飞过的飞机,都能使他们乐上半天。
人海茫茫,众生在其中浮浮沉沉,不知足者仍抱怨于深处咸苦的海水,知足的人却在海底拾到了心仪的贝壳。可见,只有知足,才能在贫乏的生活中寻到满足。那么,我们又怎么学会知足呢?
人生在世,凡事总追问是非,总问值得与否,这种活法本就不对。正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凭财力的多少衡量对于勒的看法,毫无亲情的温暖,因此,注重价值的人生注定不快乐。
所以我们应不计较人生的得失,而去寻求其中精神世界的常乐和充实,人们往往期待,把名利物质看得太重,却忘记精神的叩问才真正漫长而持久。
我们应学会知足,忘却世俗,珍惜当下。
吴欣彤
或曰:“知足者,常乐也?”
世事繁忙,应看这多变的大千时代,有人平和乐观,适应着这世间,有人则哀声叹气,永远尾随在时代后端。他们就如同身处孤岛的被困者,乐观的人能生存下来,静待拯救,悲观的人则会永远栽在这片荒岛上,无能生存。显然,知足者常乐,往往通向光明。
如此看来,说明我们对世间任何事物都要抱有一定的平常心,要学会用一颗平和感恩的心去感谢生命中的困难或幸运,懂得知足,生命中就少了几分怨气,增添了一些灵气。
但是,过度知足者也会得到更多灵气吗?这其实不然,他们会过度地安逸于现状,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没有追求,没有理想,这与那些不知足的,肆意掠取所得的贪婪的人们差不了多少,他们心里都住着黑暗邪恶的人性恶魔,无时无刻不干扰着他们。
孩童们能手拿一个小玩具,乐呵地自娱自乐半天,不厌其烦,而成人被金钱束缚,贪污偷税,内心怀揣不安与无尽的空虚。李白虽风流世俗,不受重用,却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和珅权贵皆得却仍不知足,留下千古骂名;当下的网红李子柒在深山老林,做着民间美食,安逸地快乐地生活,有些人也向往这般闲适,跟风搬进深山,不久后便深感厌烦,只得恹恹离开。
知足者会比不知足者得到更多,舒适更多,重要的是,知足是一种人生境界,是对己对人皆不强求,但要有自己的抱负与理想,一需要发自内心享受,而不是相对于一时的,潮流的,要将它内化于心,用心去知足,而常乐。
适度用心,知足者,常乐也。
或曰:“如何知足常乐?”
也许,将生活中的琐事视作小乐,看淡世俗繁华,渐渐地,你的内心便会向着知足,把那杯苦茶看作是人生,品一点,苦一点,回味却无穷。把蓝天看作是一首诗,我们每日一见,却无一重复,诗情万化。
总而言之,我们在生活中要知足,不强求,不烦恼,才能常乐,活出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