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凯
老舍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中透露着浓浓的市井气息,言谈举止间都流露着地道的北京味儿。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们的日常话语间的京味儿。
(一)
“你不用着急,我来是为你好!”侦探露出点狡猾的笑意。赶到高妈把门开开,他一脚迈进去:“劳驾劳驾!”没等祥子和高妈过一句话,扯着他便往里走,指着门房:“你在这儿住?”进了屋,他四下里看了一眼:“小屋还怪干净呢!你的事儿不坏!”
“有事吗?我忙!”祥子不能再听这些闲盘儿。“没告诉你吗,有要紧的事!”孙侦探还笑着,可是语气非常的严厉。“干脆对你说吧,姓曹的是乱党,拿住就枪毙,他还是跑不了!咱们总算有一面之交,在兵营里你伺候过我;再说咱们又都是街面上的人,所以我担着好大的处分来给你送个信!你要是晚跑一步,回来是堵窝儿掏,谁也跑不了。咱们卖力气吃饭,跟他们打哪门子挂误官司?这话对不对?”
(二)
“告诉你,祥子,搁在兜儿里,一个子儿永远是一个子儿!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没错儿,咱们的眼睛是干什么的?瞧准了再放钱,不能放秃尾巴鹰。当巡警的到时候不给利,或是不归本,找他的巡官去!一句话,他的美事得搁下,敢!打听明白他们放饷的日子,堵窝掏;不还钱,新新!将一比十,放给谁,咱都得有个老底;好,放出去,海里摸锅,那还行吗?你听我的,准保没错!”
这两番话,干脆利落、生动鲜明,是典型的北京方言。而儿化语“没错儿、一个子儿、兜儿、事儿、这儿、闲盘儿”,北京方言中狭隘的四字语“秃尾巴鹰、海里摸锅”以及北京的重口味方言“搁下”等,都从侧面反映出老舍对自己所生活的地方语言的熟悉和了解的透彻,使语段充满着浓郁的市井气息,这些都是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简单有力的具有北京味儿的语言写出的值得世人读的而且美好的句子,平易近人。
像洋夫的“拉晚儿”,又或是“将腰带‘杀进腰’”,亦或是用来表示停车处的“车口而上”,如今虽然随着北京话的逐渐普及,变得潇洒随意自然,但是这些传统的日常用语正在消失,北京话中带着许多歇后语,爱打比方,用了很多的俏皮话,像“肝儿颤”之类的比比皆是,在轻松的语言中叙述了一个拉洋车的车夫的凄惨故事,反衬了当时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剥削,突出了社会的腐败。在语言中的京味儿的学问,异常之多,依然需要我们去发现挖掘,不断的去探索,才能更好地去运用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将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又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变得通俗易懂,又十分动人。
张祺然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一部小说,老舍用北京话写出了京味儿。主要内容是在旧社会中国北平的一个拉车夫祥子从农村走出来,为人善良淳朴,老实健壮,能吃苦。他不断挣钱希望能买一辆车,但每次都破灭。最终在这种环境下变得麻木,贫困潦倒,爱占便宜,自暴自弃的人。当时的京城是处于战乱中的,但在老舍先生的笔下仍然字里行间的透露出浓浓京味儿。
首先,老舍先生用了很多充满京味儿的词。像“打鼓儿的”,是指老北京收旧货的小贩;“小过节儿”是指细节,小规矩;“搁着这个碴儿”是指暂不了解,以后再说。这些词很多带着“儿”“的”,是老北京话,我们现在都不常用,是老舍先生在充满京味儿的《骆驼祥子》中才会用到的。
其次,老舍先生的文章再现了解放前老北京市井街道的模样。在老舍的笔下,北平的街道是拥闹的,街道上有茶馆和小店,里面各行各业的人,熙熙攘攘、来来往往,大到豪门富家少爷小姐,小到贫困潦倒的小贩和车夫都可以在休息时落个脚。茶馆里有个掌柜,铺面整齐,可以终日畅饮也可以饮一小杯就走。街上还有天桥,各色的货摊,卖艺的场子,有说相声的,耍杂技的,变戏法的,一圈圈的人拥上去,围着看着笑着。街道本身就很拥挤喧闹,很多小贩摆着铺,叫卖着,吆喝着,很多车夫跑着,还有一些车夫在路边等着。街上的人来来往往,有车夫拉车,也有坐洋车的。人的吆喝声,嬉闹声和车的喇叭声,摩擦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北平拥闹的街道。
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先生还把当时北平的社会状况生动再现。当时的北平,有富人和穷人之分。有钱的当然就是豪门富家,出门有私家车夫拉车,穿的也体面讲究。住在大豪宅里,有仆人收拾屋子整理家务带小孩,不愁吃喝玩乐。他们是店主或厂主,极其爱护自己,爱钱如命。没钱的,就是拉车的,打工当仆人的,叫卖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收入。住的屋子一修再修,已经没了个样。在富人家里打工要时刻看着人家的脸色,要会讨人喜,一不小心就只能走人。那些人身体不好,总是感觉只剩一口气,受了委屈说不出口,只能自己憋着。有的人受不了这样的生活,早早的就见了死神。
杜语晨
老舍先生,作为一名地道的北京人,每一篇作品中都洋溢着浓浓的“京味儿”,《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自然也是散发着独特的京味儿气韵。《骆驼祥子》讲述的是北平车夫祥子,因为时代和阶级的限制,从勤奋努力到挣扎,最后堕落的人生悲剧,故事的背景发生解放前的北平,老舍先生以其细腻独特的视角,从语言、美食、建筑等等方面,用生花妙笔给读者们呈现了一幅生动多彩的老北京风情画卷。
首先是“京味儿”的语言,作者从一开篇就呈上“整天儿”“车份儿”“拉晚儿”这样的地道老北京口语,让一群生活在底层的车夫形象跃然纸上,在之后随着故事的深入发展,京味儿口语伴随着每一位人物的逐一登场,与其各自身份地位、性格、教养相匹配的京味儿语言,让每一位市井百姓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当祥子摔伤曹先生时,强烈自尊驱使他做出辞活走人决定,高妈没有落井下石为讨好主人而责备他,而是苦口婆心地安慰劝解,“像你这么老实巴交的,安安顿顿的在这儿混些日子总比每天打油飞(没个准地方落脚,各处游荡)去强。”这些掏心窝子的地道北京方言,平实温暖,最终打动了祥子使他留了下来,高妈这位善良,略带精明的劳动人民的形象呼之欲出。
其次是“京味儿”的美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作为生活中最重要的环节,老舍在《骆驼祥子》中的对食物的描写,也一样充满了诱人的京味儿,比如祥子从军队回来吃的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的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还有庙会上,“豆汁摊上,咸菜鲜丽的象朵大花,尖端上摆着焦红的辣椒。鸡子儿正便宜,炸蛋角焦黄稀嫩的惹人咽着唾液。”这些活色生香的老北京传统特色美食,在老舍先生笔下,氤氲着美味的芬芳,仿佛从字里行间飘荡出来,让读者的味蕾也不由得颤动起来。
最后是“京味儿”的建筑,作为车夫的祥子,他的工作是拉黄包车,他的足迹遍及京城许多的角落,跟随着他的步伐,我们看遍颐和园、万寿山、雍和宫、天坛等等京城名胜古迹,也路过天桥、茶馆、庙会等等市井喧嚣之地,也在胡同间和大杂院里感受着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新华门的门楼,南海的红墙,都戴上了素冠,陪着朱柱红墙,静静的在灯光下展示着故都的尊严。”这一段关于北平雪景的描写,既展现了京城独有的建筑色彩,又呈现了自然的美景和故都文化的交融,带着古老皇城的肃穆与威严的味道。
其实,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还有很多地道京味儿的描述,我们在小说中感受着旧社会祥子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悲惨的一生之外,也从方方面面的生活细节,品味到老北京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深邃的精神传承。
王悠雅
在《骆驼祥子》中我发现了许多带有老北京味道的文字,其中带有儿化音的词尤其得多,这是老北京特有的韵律,令人一听就知道是老北京的土特产。除了词语,我眼中骆驼祥子中的京味儿,一共分成三个方面:
一、对人物的描写
在开篇,作者老舍有这么一段对祥子的描写:“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这段文章中用了许多的老北京的词语,用这些白话描写像祥子一样的车夫,真是恰到好处。
还有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怨不得你躲着我呢,敢情这儿有个小妖精似的小老妈儿;我早就知道你不是玩艺,别看傻大黑粗的,鞑子拔烟袋,不傻假充傻!她的声音又高了起去。”
这是对虎妞的语言描写其中也有许多老北京的土话,但这些北京话就更直观的直接写出人物的特征了(虎妞的泼辣)
二、老北京的特产
文章中有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再来一碗!”“再来一碗!”看完这段话,我的脑子里一直想着这句话,那一碗“顶香”的老豆腐见证了祥子的再次兴起,和投向祥子的那束光。读到这部分也让身为吃货的我“哈喇子”直流呢。在《骆驼祥子》这样沉重的题材背后,也少不了像老豆腐、热烧饼夹爆羊肉、熏酱肉这让的老北京传统美食呢。
三、当时社会的腐败
《骆驼祥子》中的京味儿,不止表露在文化、特产方面,也表露在当时的黑暗社会方面。世世代代住在北平的人,不论底层人民还是普通市民,他们的恶习是从小浸染出来的,在大杂院里嚼舌根子,肆意传播谣言,或撒泼骂街。像祥子这样来城市谋生的,在北平只能干脏活累活,也最终会成为一群地痞无赖。即使是祥子这样要强、正直、体面的人最终也在腐败的环境里堕落了。这是北平市民独有的丑陋阴暗心理,这也正是老舍作品中对文化的批判与民族性的关注。
老北京特色厚重深邃,兼有雅俗,又不乏亲切可爱,像磁石深深的吸引着我,让我们有强烈的归属感,获得心灵的安稳和愉悦,这永远是我们栖息的乐土。读《骆驼祥子》,让我体会到了浓浓的老北京气息。
宋文卜
读完这本书,为祥子的命运心酸、心痛,更为旧时中国底层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而痛心。
当时的社会环境,官员腐败,生产力低下,物资匮乏,穷人和富人差距悬殊,底层老百姓根本无法拥有正常的,安稳的,普通的生活。这是时代的悲剧,不仅有祥子,虎妞,还有千千万万与他们相同的穷人们,都沦为了那个阴暗时代的牺牲品。
在文中,多处可见充满京味的话语,如出现率极高的儿化音:“拉晚儿”、“车份儿”。还有一些俗称或土话,都京味浓郁。
再比如一些对老北京建筑、景物的描写:“过了西单牌楼那一段热闹街市,往东入了长安街,人马渐渐稀少起来。坦平的柏油马路上铺着一层薄雪,被街灯照得有点闪眼。偶尔过来辆汽车,灯光远射,小雪粒在灯光里带着点黄亮,像洒着万颗金砂。快到新华门那一带,路本来极宽,加上薄雪,更教人眼宽神爽,而且一切都仿佛更严肃了些。“长安牌楼”,新华门的门楼,南海的红墙,都戴上了素冠,配着朱柱红墙,静静的在灯光下展示着故都的尊严。此时此地,令人感到北平仿佛并没有居民,直是一片琼宫玉宇,只有些老松默默的接着雪花。祥子没工夫看这些美景,一看眼前的“玉路”,他只想一步便跑到家中;那直,白,冷静的大路似乎使他的心眼中一直的看到家门。”
更有对京城美食的描写,生动形象的令人垂涎欲滴:“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再来一碗!”
不仅如此,人物的语言也蕴藏着满满京味,比如:“告诉你,祥子,搁在兜儿里,一个子儿永远是一个子儿!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没错儿,咱们的眼睛是干什么的?瞧准了再放钱,不能放秃尾巴鹰。当巡警的到时候不给利,或是不归本,找他的巡官去!一句话,他的美事得搁下,敢!打听明白他们放饷的日子,堵窝掏;不还钱,新新!将一比十,放给谁,咱都得有个老底;好,放出去,海里摸锅,那还行吗?你听我的,准保没错!”一番话干脆利落,人物形象也跃然纸上。
如此语言,让我们恍若置身于北平,沉醉于它的风韵,也能更深刻的理解那时北平的环境。老舍先生用他丰富、艺术又巧妙的文学功底把我们所熟悉的这座北京城展现出了不一样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