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甲坪村位于芷江侗族自治县西南角碧涌镇,距县城47公里,是离县城最远的乡镇,也是我们这次暑期“三下乡”锻炼成长的地方。
我们18个同学怀着同样的心情来到这里,因为我们心中有爱,也因为我们想与之共同成长。
来支教之前就对这里充满了遐想,也作好了吃苦的准备,但到了才发现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艰苦,校长吴老师和村干部以及村民们都很热情,解决了我们生活所需外,还悉心照料着我们,孩子比我们想象的可爱多了。我们大家也慢慢的从不熟悉到熟悉,吃饭时大家相谈胜欢,晚饭后围坐一起集会后唱歌聊天,欢声笑语,相处得很愉快,一天的疲倦也就此消散。
我教他们音乐和舞蹈,我想把自己对这方面的热爱带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除了语文数学外,还有很有趣的科目,吴校长带着11个学生撑起了七家坪村小学,他即是校长也是科任老师,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大哥哥。我从跟吴哥的聊天中得知,这11个孩子皆是留守儿童,统计来上课的孩子是村上自愿报名的,心里比较忐忑,想着孩子们万一不愿意学习,或者对这个毫无兴趣,我来上课,岂不是很尴尬,但是当我真的见到他们的时候,我知道自己错了,那是一张张渴望的脸庞,那是一面面灿烂的笑容,那是一双双纯真的眼睛,在之后的日子里也深深的感觉到了孩子们的淳朴与自然,下大雨的天气也挡不住他们求知的渴望,虽然在第四天辅助小朋友上课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小妹妹尿湿裤子,安抚好她的情绪后,我带她去寝室擦洗了,换穿了我的短裤衩看起来可爱极了,后面我们就耐心的告诉她以后上厕所要说出来,不能憋着,也不能不告诉老师或家人就尿出来。今天是“三下乡”工作进展的第五天,仍然还有孩子加入这个队伍,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想大概如此。
最紧张的是第一天和学生们见面,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太腼腆,不自信,有些小朋友,我跟他们说话不会回答,眼睛也会看向别处,但随着不断了解,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对我友好起来。今天中午有个孩子神秘的带我去教室,她把我形象的画在了黑板上还在爱心里写了“红红”两个字,得到了他们的喜欢和认可,我感到特别开心,特别激动!虽然B班有几个“顽固分子”,我通过课间操排练舞蹈和体育课做活动的期间进行交流,不可控的局面正在逐步缓解,为此我还在努力中,这也让我感受到了当老师的不容易。
在没有课的时间,我跟着可爱的廖老师做着轮胎改造工程,用于七家坪村的道路建设,看着一个个废弃的轮胎被我们“穿”上了靓丽的外衣时,我心里成就感十足。
我们来这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传授知识,这么短短的十天能教给他们的知识太有限了,主要是利用我们自身大学生的形象来引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坚持自己的梦想,只要努力就有可能实现。在之后的五天里,我将加倍努力,与七家坪村的孩子们共同成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大量消耗资源的同时,又产生着大量的废弃物,垃圾量排放量逐年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垃圾只是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减少占地,减少污染,并且使垃圾变废为宝,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垃圾分类回收是最有效的途径。
通过这次活动发现,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对于垃圾分类不够了解,还不懂的垃圾到底该如何分类,人们制造的各种垃圾,不管是可回收的还是有害的亦或是其它,总是堆积在一起乱投乱放,垃圾问题正在悄无声息的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如果垃圾不分类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此次宣传活动,不仅对于我们,同时也旨在告诉大家,垃圾分类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更重要的是要行动起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垃圾分类的观念,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做到对不同类型的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和投放。通过对垃圾的合理分类,不仅改善了我们生存环境的质量,而且提高了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将可回收利用的资源再次收集起来,防止资源浪费,将资源合理利用,实现资源可持续,造福子孙后代。
在本次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中,使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生活垃圾可以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并且了解到垃圾问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侵占土地,污染空气,污染水体等等,但最终影响的还是人类自己。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我们每个人在制造垃圾的同时,又是其受害者,但我们更应该做垃圾的治理者。垃圾分类迫在眉睫,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比如回收1吨废纸可以生产出800千克的再生纸,相当于少砍了17棵树。这样做不仅减少了空气污染,水污染,而且减少了水,电,木材,化工原料等等能源资源的消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垃圾找到自己的归属地,看似很小的一个行为,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来说至关重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垃圾分类投放义不容辞,刻不容缓,为了我们的明天,共同建设美丽家园,一起行动起来吧!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寻红色足迹,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选取了萍乡市的五个红色名村进行社会实践,分别是:安源区安源镇张家湾村、安源区青山镇源头村、湘东区老关镇三角池村、莲花县高洲乡高滩村、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从组队开始,大家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如:采购物资,编写教案,编写调研提纲,设置访谈问卷等。
7月11日上午十点半,国际教育学院举行了出征仪式,表达了对队伍的殷切希望。我们一行人分为支教组和调研组两个小组,7月11日中午从学校启程,晚上到达萍乡市安源区。
7月12日,我们调研组先去了安源镇张家湾村——孔原故乡。张家湾村目前正在修中环东路,果然“要想富,先修路”在哪里都是适用的!在来之前,我在网上查阅了当地的一些资料,我想象当中的红色名村,是那种已经拥有成熟经营模式的旅游景点,而张家湾的红色资源正处于初步开发阶段,这跟我想象中的有较大差异。
7月13日,我们来到了青山镇源头村——高自立故乡。在高自立生平陈列馆,短短六分钟的宣传视频将高自立的生平通过生动的沙画形式展现得淋漓尽致。其次,高自立的孙媳曾继华阿姨给我们讲的故事,极具感染力,让我们深刻理解了高自立“廉洁自律,一心为公”的优良家风。
7月14日,我们去了老关镇三角池村——凯丰故乡。这里因一块三角形的池塘而得名,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在凯丰生平业绩展览馆中,我们了解到凯丰一生对理想坚定不移,对事业忠心耿耿,为人光明磊落,心胸坦荡,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他的身上,有着共产党人所特有的高尚品格和精神风貌。
7月15日上午,我们抵达了高洲乡高滩村——王佐故乡。王佐支部陈列室王书记说,他刚回到村里当干部时,在办公桌上写了三句话:“要做哪些事”、“钱从哪里来”、“怎么去做”,这些话令我动容。下午我们访谈了妇女主任谢香莲阿姨,她给我们分享了许多志愿者的以及她自己工作中的故事。她说:“为大家办实事,自己的工作也能更好地开展,大家高兴,我也开心”,她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真的让我十分震撼。
7月16日,我们在坊楼镇沿背村——甘祖昌将军故乡开展了调研。与前面几个村不同,这边民宿建设得非常成熟。甘祖昌干部学院不仅带动了沿背村的发展,还带动了周边村的发展。午饭后,学院的两位书记过来慰问我们,倾听我们的调研分享,询问我们的膳宿情况,非常感谢学院对我们的重视与关怀。
这次社会实践虽然很疲惫,但是我也收获了很多方面的经验和快乐,认识了许多优秀的新朋友,有顶着大太阳调研流下的汗水,也有看见好风景拍下的美丽。总之,这次社会实践很有意义,它将会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记忆。
三下乡之行已经结束了,虽然这个过程很短,但正是这一短短的过程,让我收获了不一样的结果。从我踏进站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次下乡活动将会带给我许多惊喜和奇迹。
无论是群山环绕的巍峨、汩汩小溪的清澈亦或是乡土人情的朴素,都让我对大山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对蓝天白云多了那一份憧憬,上午在扶贫书记哈学林的带领下,我们进去了隆德县山河乡的菜川村,我们与学员队长宿倡维以及中队长马翃几人共同走进了村民家中,我们给几户人家带去了生活所需要的东西,与他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日常,感受他们的疾苦,同时我们也收获了村民们的的赞扬,但是我们要的并不是他们的赞扬,我们只是希望他们过得舒心,过得开心,过得安心。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城市里面的农村人,虽然有着农村户口但从未下过农村,所以没有见过土豆是怎么长出来的,没有感受见过小麦是如何变得黄灿灿的,也没有感受过冬天漏风夏天漏雨的屋子是什么滋味,我更没想到的是一个年迈的老人能孤独的在一个屋子里面生活几年甚至十几年,只因为儿女要挣钱养家糊口,这一切的一切不断的冲击的我的心灵,让我感觉到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丰衣足食的,不是所有的风景靓丽的地方都会人潮人海,不是所有的避暑圣地都会摩肩接踵,但是我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在各家各户不断的努力下,不久的将来终归会成为必得广厦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到了下午,经历过一场小雨的冲刷,空气变得着实清新,混杂着一股泥土的芳香,我们上山帮助农户收割苜蓿,在炎炎烈日下,在小雨淅沥中,切身下地,体现出三下乡的真正意义,我们不仅在思想上贴近乡下,更在行动上贴近了乡下,让我们与农户的关系更进了一步。我们不断发扬学院的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只因为我们心底铭记着“忠诚,责任,奋斗”六个大字,他是我们无限的动力,是我们展现良好精神风貌的源头。
我们的三下乡活动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圆满结束了,大家带着一份感动与思考再次扬帆起航,想想我们互相道别的那一幕,想想我们与大家共同度过的那点点滴滴,想想志愿者们留下的足迹,想想这些天来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听的每一句话,真的为我的人生增添了不少的经验和收获,它也是这片天空下永不磨灭的记忆,这将成为我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值得我永远珍藏。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于农村工作高度重视,全国也掀起了乡村建设的热潮,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第一书记等名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农村。当代青年大学生应该深入农村,才能深入了解国策,亲自体验见证党的光辉。我们对沂南县依汶镇后峪子村,南栗沟村进行了调查。通过发放宣传单、实地调查、访谈问答、参观走访等形式,对社区的扶贫情况、第一书记近几年工作情况、当地产业、脱贫情况、文化精神建设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各社区的一个发展改变进行了解。
后峪子社区和南栗沟社区,都是依靠果木发展起来的。经过整山治水、修路架桥、种植果木、旧村改造,才有了现在风景秀丽、经济发展的村庄。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村中基础设施建设良好,医疗卫生条件有保障、基础教育程度较好,了解到村民幸福指数高。
从村庄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学习到要想脱离贫困,首先就必须要有坚定的决心,找准正确的道路。等找到正确方向后,就必须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在改革发展建设中,我们还需要具备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不仅在乡村建设中,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找准方向,成功便不再遥远。无论处于何种情况,我们都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不要轻言放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十九大报告提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应利用自己在大学中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并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努力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新农村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许多感想,这个活动不仅能让大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国家目前的一些扶贫发展政策、发展战略和一些不为大学生所熟悉的农村建设及发展现状,还可以让大学生增长见识,开拓思维、提高素质,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更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通过本次活动,为我们团队的队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团队的成员收获很多,对新农村建设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同时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一个正确的领导方向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次调研和宣传,可以让更多的人实现脱贫致富,提高精准扶贫意识,建设美丽幸福的家园。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10天,但是我相信一定会在这10天收获满满,也将是我人生中的一大经历。
时间过的很快“三下乡”已经接近一半,7月10号12点左右,我们到达了目的地芷江七甲坪村。一下车就有很多村民、村干部在门口迎接我们,村民们给我们介绍了村里的情况,我了解到这里比较落后,大部分村民都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我们的任务就是支教,关爱小朋友和美化乡村道路。
简短的会议之后,村主任带我们来到学校门口,学校很小,只有两间教室,但是经过政府的帮助,教学设备还算齐全,学生也只有11个,老师、校长、门卫都是一个人担任。我们住的地方,由于宿舍不够,一部分男生只能在学校礼堂打地铺,洗澡没有热水还要排队,在这个信息时代,可是这里没有信号,艰苦的条件磨练着我们的意志。
第一天吃完饭,我们一行人在村里转了转,这里的房子大部分都还是比较原始的吊脚楼,从这些原始的建筑上,我们看到了偏远山区的落后。
来到这里的第二天,老天似乎在考验我们,下起了雨,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工作,我们各自都有任务,分工明确,时间表也安排的满满。早上8点,学生陆陆续续来到了学校,得知我们的到来,很多村民都把家里的小朋友送过来了,一至六年级共来了60多个,刚好分成两个班,学生们很渴望学到他们没有接触过的知识,都很听话,第一天我没有课,村干部找来了很多废弃轮胎和一些瓶瓶罐罐,没有课的志愿者们就在一起绘制轮胎,给乡村增添一些亮丽的色彩……一天在满满的安排中度过。白天各种忙活自己的事情,晚上我们围在一起唱歌、聊天、跳舞、打球,为我们实践活动增添了一些欢乐。
第三天,老天似乎有些不作美,这让我们情绪有些低落。本以为下雨,路途遥远的学生可能会缺课,可是上课的时候,大家都整整齐齐坐在教室里,心里被他们暖到了。
连续几天的下雨,导致我们洗的衣服要好几天才能干,我们也在为最后的文艺汇演做准备,学生们也很配合我们,跳舞、唱歌都很认真,没有课的小老师们一直在为美化村道方面做准备,工作任务还有很多待完成。
今天是来这里的第五天,太阳似乎不那么害羞了,从云丛中冒了出来,我们的心情也愉悦了,今天上了一节体育课,带小班的孩子们玩游戏,我发现有几个小孩子不太爱动,爱说话,这可能是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的,接下来几天我会密切关注他们,开导他们。下午我们终于把任务完成了一大半,吃完晚饭我们出去考察了现场,感受一下乡村风光。
通过这几天的实践,在这些孩子们身上让我深刻体会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是很重要的”这句话的深刻意义。同时我也感受了我们小老师们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在接下来几天我也会继续努力下去!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第一次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只有10天,但也让我在实践中学到了知识,也把我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还没有进入农村之前,老师说路可能不是很好,有坑坑洼洼的泥土,也有很多弯弯曲曲的山路,但我觉得路还行,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差,反而路途中的风景也挺美的,也体会到和城市的不一样的景色。在下乡的日子里,有很多心灵上的感悟。
到达我们“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目的地后,看到学校教学设备很新,听吴老师说是去年在政府帮助下新修的,之前的学校还是烂墙砖,就觉得我们很幸运。住宿的地方有些少了,男生在大礼堂打地铺,女生住教室至少还有床,条件艰苦但也磨练着我们的意志。
第二天,我开始上课了,上的还是第一节美术课,第一次在讲台上面对那么多可爱的小朋友,对着一张张充满着期盼的笑脸,很激动,令我惊讶的是我只在课堂上做过一次自我介绍,课后他们竟然都记住了我,还老师老师地叫着,哈哈,被人教了十几年,如今才深深地感受到原先做老师是这个滋味的,简单地说就是不容易。这堂课我带来了小礼品作为奖励,小朋友们都很用心的发问和回答问题,虽然很多都是冲着我手上的小礼品来的,但他们可爱淳朴是无法否认的,他们的确很可爱。下完课,我跟廖老师等同学一起画那些废弃的轮胎和罐子做装饰做盆栽,虽然下着小雨,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洗轮胎,影响我们的心情。
晚上跟着同学们打篮球、聊天,虽然跟他们第一次见面,却像是认识了很久一样,总有很多话题聊。
在第二次上课时,看到了很多问题同学上课总是讲小话、不听课,让自己差点没心思继续讲课,也让我了解到自己以前上课讲小话不听课,那时候老师的心情了。班上总有几个不听话的小孩,能直接气死你,直接对着老师说我不想画画,我想出去玩,当时的我懵了。我只能说你不想画画没事,但不能说话,这件事还没消停又来一件事,有一个小女孩尿裤子了,只能带她去我们的宿舍给她换上我们的裤子继续让她上课,下课的时候,问她为什么想上厕所不告诉老师,她说害怕同学们用异样的眼光看她,等我了解过她的情况后才知道她是留守儿童,性格有点内向,这也让我想更多的陪伴他们,刚好今天天气好,组织同学们一起玩游戏,让他们玩的更开心,放的更开,多交朋友。我也会更加关注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状态,也在为后面美化道路做准备,我们在一直在奋斗……
转眼间梁丘镇柱子小学的支教工作已接近尾声,这七天的支教经历已经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写下了不平凡的一页。
七天的酸、甜、苦、辣,早已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里。这七天,在给孩子们留下美好回忆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提供了锻炼成长的机会。在相处的日子里,我们各方面都在进步。我们最大的感触就是要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这次活动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距离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
教学作为我们支教活动最主要的部分,对于我们这些从来没有上过讲台讲课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每次给孩子们上课前,我都会认真的备课,力争每节课都给孩子们介绍一些新的东西。此次支教的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我们所教的科目也不是固定的,但不管上什么课,上课都之前我们会去认真的去备课,要尽可能多的把知识教给这群孩子。
志愿者们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为目标,除了文化课的教学开设了普通话课,舞蹈课,音乐课等。由于农村缺乏教师资源,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不是很好,我们的志愿者则将学习过的《教师语言艺术》这门课应用到普通话教学中,既提高自己的能力,又帮小朋友们提升普通话水平。纠正了同学们部分错误的发音语调,教他们一些发音的技巧,最后用一些简单且典型的绕口令巩固孩子们对这部分发音的印象。经过一周的教学孩子们的普通话得到极大提升。为了让孩子们从繁杂的课堂中走出来,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有舞蹈、音乐基础的志愿者们和孩子一起跳舞、唱歌,给孩子们带来了爱和温暖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音乐、舞蹈的魅力。看着他们纯真的笑脸,志愿者们也感受到了支教活动的意义所在。
七天前还只是对支教生活的憧憬,而在这七天结束时,些许已感受到真实。回味这七天,支教的生活就像一杯清茶,没有华丽的色泽和醇厚的味道,淡淡的清香却让人回味无穷。人生几何,岁月匆匆!感谢生活让我有这种经历。如果让我说支教的感受,我会说:“简单并快乐着;平淡并享受着;付出并收获着!”
这七天,我们作为一个学习者学习着来自书上和实践中一切;蓦然回首,时间已过,梁丘镇柱子小学的孩子们是我们志愿者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因为从他们身上,我知道了什么叫纯真、什么叫善良、什么叫坚韧,他们求知的眼神我们将永远记住。梁丘镇柱子小学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驿站,它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不断奋斗。
在“三下乡,山村行动”实践活动结束之际,梁丘镇柱子小学的校长对我们学生志愿者表示祝福。我们又何尝不是感谢,通过支教活动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还提升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我们也衷心的希望有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参与到支教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