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虫洞另一端的自己:
在书中,我不想给读者灌输什么,而是想引领年轻朋友踏进他自己的门槛,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实现自己的梦想。——王溢嘉
灯下,当我合上《虫洞书简》时,作者的千言万语的嘱咐与寄托在脑海中掠过,这不仅是写给年轻时的他,写给我,也是写给千万个正值风华正茂的青少年们。写出的是作者半生经历的人生感悟,是久经沉淀的真情寄语。作者在书中写道:“我于时光洞口的此端写信,寄返昔日——收信人是M,过去的我,年轻的你,厌世代的你。发信人是W,现在的我,走过人生冷雨戚风的灯下“
人生不可能“重来”。但在看到类似“过去自己”的人时,除了感伤于自己生命的流逝外,似乎还有一些“感言”,诸如过来人的生命体验、叮咛和祝福的话语等等。表面上,这些话是要说给对方听的,但“事实上”,却也是在跟“过去的自己”交谈。在语言或文字后面,隐藏的其实是一个秘密的渴望:“如果我还像你这样年轻,我就将会如何如何。”
街道川流不息,霓虹灯交错闪跳,俯看世间百态,看人潮汹涌,灯下,有人行色匆匆,有人闲庭信步,有人志在远方,也有人十年落拓不忘初衷。灯下,我提笔写作,字字翩然浮现。
最先被描绘出的,是青春里敢撞南墙的逐梦情怀。作者王溢嘉,在中学时代就常写文章投稿。在台大“大新社”,担任文书组长,后担任社长,不过他一直心怀一个梦想,他要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梦想为他的人生染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使他的人生充满了灿烂的希望。
但梦想不一定是辉煌灿烂的,逐梦的大道上有茫然凄惨与跌宕,我顿了顿笔,又提笔写下。大学里他学习的是医学,他本想做一名精神科的医师,通过与病人的交流与沟通中表达自己的看法。但事与愿违,因为分数的原因,他只能成为一名耳鼻喉科的医生,他认为这并非他的兴趣所在,因此毅然放弃从医之路,走上文学与出版事业,走上他儿时曾经心怀的梦想。
借着在新闻社的历练,他的写作主题更加宽广,技巧也更加成熟,立志以巡回演讲的方式为社会大众服务,就这样他在逐梦的路上不断前进着。
日历它会提醒你,每一个你所努力过的日子,可以带给你的是触手可及的期待。每页日历后面的“明天”都是崭新的,是你可以去追逐自己梦想的日子。
这时笔下的文章已作到第2页,又是崭新的一页。不知不觉中,心中所!怀的梦想成为笔下所实现的理想,梦想和理想其实是不一样的,梦想代表的也许是望而不可及的青春碎片,而理想更多的是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一步一步地走,不骄不躁地去做事,正如三毛所说:“梦想,可以天花乱坠。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道路。”
作者王溢嘉,在他的后余生中不断的创作。将他的对生命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写成一部部的书。他的梦想也成为了他将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
灯下,这段文字可能告一段落,但我没有收起笔,飞扬的文字跃然纸上,而它需要的是我们这青少年去不断续写新的篇章。
成为一名医生,是我的梦想。那是个如此神圣的职业。你聆听着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带他走进丰富多彩的生命历程;你消灭那一个个令人痛不欲生的病症,将快乐与安康撒播人间。我以为,你是一名天使,飘飘的白衣是你的标志;精湛的术是你的骄傲;闪亮的心灵是你的亮点;纯净的心灵,如此美好。
我为我的梦想而努力。我曾无数次望着那一位白衣天使,铭记他们和蔼的笑容,和关切的态度;我曾无数次梦想着我的未来——那时我已成为了一名医生。我付出我的时间,付出我的精力,努力使我的生活因此而焕发光彩。
看到家人精神饱满,身体康健时,我开始明白医生的真谛,是奉献。因奉献而收获源自内心的喜悦与充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名在人生旅途上苦苦探索的冒险家,如今,我终于找到属于我的宝藏,它焕发着光芒,饱含着希望,那是我的梦想。我希望能通过我今后的努力。即使经历挫折。将心中的梦想,化成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
“一生或许只是几页,在修改和誊抄的文章,从青丝到白发,还有人在灯下。”
灯下,我将文章夹近《虫洞书简》,它是穿越心灵的虫洞,漂浮在时空中,希望多年后,为了梦想追逐理想的我再次看到这封信时,我还在灯下,但能无悔青春,无悔于自己的理想。
窗外一是灯光闪烁,而灯下的人们,也在为他们的理想而奋斗着。
一直努力在灯下的我
“虫洞”连接两个遥远时空,如果能穿越宇宙,来一次奇妙的虫洞旅行和过去的自己相遇,我会对她说什么?《虫洞书简》给了我极大的想象空间,w先生给过去的自己,亦或是读者写的信,让我们穿越了心灵的虫洞,在英雄身上找寻到了让人触动的特质。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处在镜子迷宫中,迷宫中存在着“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自己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他们之间巨大的差异,容易让我们不慎迷失自我,一味的说“我肯定做不到的”,大家都说不可能,就连你也放弃了自己,但不试试,又怎么知道呢?
亚运会在即,运动健将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各种极限等着他们突破,作为小小东道主,我想告诉运动员们“不可能就是用来打破的”。去年亚运会,有一个人打破了镜子迷宫,翻新了迷宫中的自我。
他从小练习跑步,在运动会中大放异彩,被教练发现,带到了山中市体校训练,刚到体校时,陌生的环境,强度极大的训练让他非常不适应,不大理想的成绩也让他想象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产生了巨大差异。他几度跑回家,但随着他适应了新的作息,专心投身于训练中,他在体校中的成绩大大提升,找回了迷失的自我。在省中学生比赛中以华丽的成绩拿下了第一,惊艳全场。遗憾的是,他在一次比赛中意外负伤,需要修养半年,半年参加不了比赛和正常训练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事。这时有人下了一个魔咒“亚洲人跑不过十秒大关”,让他一度怀疑陷入“自己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的镜子迷宫中。好在他并未在镜子迷宫中迷失自己,在养伤之余开始对手臂,大腿进行强化训练,伤好后又重拾信心,披荆斩棘,励志打破不可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跑道上挥洒汗水,为每场比赛做足了准备。
赛场上,他带着全国人民的希望在起跑线上站定,他坚定的眼神是势必打破魔咒的决心,枪声响起,他在刹那间向着光的方向飞奔,保持前倾的身形和紧绷的肌肉,是赛场上最靓丽的风景。在50m处,他身侧两名选手突然发力,将要超越他,在场的观众都为他捏了把汗,剩下50m的距离忽然变得那么遥远,时间忽然变得那么缓慢。终于冲线,但他们三人几乎在同一时间冲过了终点线,观看慢镜头回放的时候,所有人都提着一口气,等待着一个传奇的结果。结果出来的那一刻,9秒83毅然地冲破了魔咒。当那一袭红衣手拿鲜红的国旗飞奔在赛场上的时候,全场沸腾,他用事实证明了“没有不可能!”他就是亚洲飞人——苏炳添。
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代人,他让我们知道伟人也会陷入镜子迷宫,而他们之所以成为了伟人,是因为他们一次次坚定信念,一次次努力冲破迷宫。弗洛伊德说:“每当我遇到一个人时,我知道总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冲动,使那个人低估了我。”而低估我的那个人就是以前的那个我。如果真的能穿越虫洞,我一定会过去的自己说:“没有什么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放手一搏,总会实现的。”
作者王溢嘉以书信的方式,把自己在青春岁月里的人生感悟写给以前的自己,写给自己的儿女,写给时下的青少年。作者从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来谈人生的旅途,并祝福年轻的朋友踏进他自己的门槛,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是一本和年轻人谈心、谈人生、谈自我追寻的书。虽然我们现在的这个年纪还不懂得人生的奥秘,甚至对人生的认知似乎是陌生的,或是朦朦胧胧的,但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书中提到的那一句话:“人生,原本就含有好几个阶段,虽然多寡和长短因人而异,但每个阶段都是无由规避的,一个真正想实现自己梦想的人,绝不会躁进,相反,他们会耐心等候,乐于接受每个阶段对其生命的洗礼。”这仿佛告诉我们,人生是丰富多彩的,而且需要若干阶段的努力来实现。人生各阶段的任务和要求不尽相同,我们这个年纪正是学习的年纪,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所以,我们要仔细想好自己的努力方向,走好自己的每一步,不要走到了半途才知道想干什么。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为下一个人生阶段创造有利条件。
当我读了书中“船长与战士”的这篇短文后,我却有另一番感想。不同的人生追寻途径,便有不同的人生剧本。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越过一个又一个的门槛,才能到达成功的终点。书中提到了有关人生旅途的有趣现象,有些人像“船长”,他们在生命扬帆出航时,就已经有了一张明确的生命航迹图,知道自己将驶向何方;有些人像“战士”,他们乘着船在海上四处漂泊,漂到了那个遥远的地方,才知道上帝原来要他在那里落脚。“船长”的人生旅途是可预测的,是安稳的,而且已经有了最终的目的地;“战士”的人生是不可预料的,是四处漂泊的,但他的生命充满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如果我们的一切就像“船长”那样,那人生还有生命激情吗?
都说喜欢一本书,就仿佛交了一个知心好友。很遗憾,我喜欢看的书不多,但在这个暑假,我遇到了它,并且成为了好朋友——《虫洞书简》。
《虫洞书简》是一套书,共8本,分别是《给青少年的74封信》、《给青少年的88堂创意课》、《给青少年的99堂成长课》、《给青少年的82堂智慧课》、《给青少年的88堂人生启示课》、《给青少年的68堂哲理课》、《给青少年的52堂人生规划课》、《给青少年的286个作文素材》。这套书的作者是台湾心理科普作家王溢嘉。从每一本的书名就可以非常直接地知道,这套书是主要写给青少年的。也许是我现在恰同学少年,所以这个主题非常吸引我。
果然,作者写的每一个章节都有1-2个名人故事,正是通过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许许多多名人年少时的经历以及成年后的反思和语录,向读者阐述了许多的人生哲理。比如,在《躺在床上的旅行家》这一故事中,作者举了凡尔纳的例子。凡尔纳是我很喜欢的法国科幻小说作家。通过作者的介绍,让我知道,凡尔纳是通过他丰富的想象力,而并非亲身经历,写出了大量的科幻名作。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合理使用幻想,可以给自己和他人启示,兴许有一天,就成为了现实。这给我们这些爱幻想的青少年给予很大的鼓励。
在这套书中,这样充满激励和教育意义的文章还有很多。在那么多故事的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我竟然可以沉浸式的阅读。我发现一个简单又有效的写作方法——直接提出观点,然后举出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论证,不仅逻辑严谨,而且有效吸引,以此达到和读者的高度共鸣。
很开心,在这个初二升初三的暑假,遇到这套书,看到它的人生忠告,帮助我冲破迷茫、找到努力的意义,拼搏的勇气,前进的方向,不断向上生长。
《虫洞书简》是一本和年轻人谈心、谈人生、谈自我追求的一本书。这是一代出版大师写给青少年读者的殷殷叮嘱。他穿越自己心灵的虫洞,在漂浮的时空中,四处去挑选、剪裁某些英雄人物生命中所流露出来的,让人感到温热的事情,并由此发出回声阵阵的叩问。
这是一代出版大师写给青少年读者的殷殷叮嘱。他穿越自己心灵的虫洞,在漂浮的时空中,四处去挑选、剪裁某些英雄人物生命中所流露出来的,让人感到温热的特质,并由此发出回声阵阵的叩问。
作者原本是只写给自己的儿女看,但又觉得应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如写给更多的青少年看,于是写了七十四封信。
人生,是一个不断追寻和实现的过程。不同的追寻和实现,形成每个人独特的人生剧本,作者为了使孩子不误入歧途少走弯路,特意找了许多名人的事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作者认为,找寻自我,最本质也是最重要的,莫过于“倾听生命的鼓声”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去定位自己的禀赋与兴趣每个人的禀赋和兴趣是各有特色的,我们正当青春时,有无限的可能和空间去探索正真与自身相契合的“灵魂”。
我究竟是谁?或许现在的我依然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但感谢王溢嘉,让我知道,惟有清晰地叩问自己的心房、明确地找寻自身特色、适度地结合他人的意见,才能真正在人生的汪洋大海里把握住生命巨轮的方向。
《虫洞书简》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心理科普学家王溢嘉写的。以书信的方式与年轻人谈心、谈人生、谈追求的书。
我读完后感觉心胸开阔,也刷新了我的认知。第一就是“孤独的尽头便是人生的巅峰”。《献给爱丽丝》、《欢乐颂》《月光》等曲都是取自贝多芬之手,可是当贝多芬在音乐方面有所作为时,他却被确诊为失聪。就算他的指尖弹出多么好的曲子,多么动人的音符,在他的耳朵里就只是嗡嗡声罢了。他的人生陷入了寂静无声,随之而来的是永久的孤独。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而在经历了孤独与苦难后成就了非凡,写出了惊世巨作《命运交响曲》,也表示出了对命运的不甘。可是就算贝多芬站在了世界高峰上,永远都听不到了,也想得到世人的赞美与认同。第二是“对自己有信心”。文中说“人不只会变老还是变好变坏,生命如流水不只会流动,水在遇冷时还会从液体变成固体,遇热时还会从液体变成气体。除非你的生命是一潭死水,或在原地踏步,否则,没有人能从今日的你预知明日的你。”我认为这句话说的很对,也告诉我们只要存在,只要活着,一切都还有机会,都还有可能。这也引申到“人要有梦想”的问题。“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大梦想家”,因为你一旦有了梦想,你的人生虽然历经坎坷,但你的人生会充满希望你也变得十分有干劲了。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就是IBM的第一任总裁华生。他小时候看到了一位大老板驾车经过,心里也梦想着将来自己也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马车。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去当了推销员。由于他干劲十足,表现突出,他的老板就借给他一辆马车。有一次到一位律师的豪宅中做客,又梦想着要有一套自己的别墅。梦想不断高远,也激励着他用尽力气工作,最后才成为了IBM的总裁。《虫洞书简》对我的启发很大,让我的认知进一步扩大,让我明白了许多。
《虫洞书简》中文章与高考很多作文题目对应,连续6天当当总榜第一的现象畅销书。于是我也买来看,整本书涵盖了自我、学习、理想、文化、创新、抗挫力、情感及亲子关系,文笔优美,事例丰富,情感真挚。由七十四封书信编纂而成的书简,时间流动其间,我从中窥见作者的葴言相告和殷殷叮嘱。
“以铜为镜”不如“以人为镜”,在实物镜子里,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眼睛、眉毛、唇角所组成的形体,但想成为怎样的人、可以有怎样的人生、怎样的人生才算精彩,我是迷茫的,作者一语点醒我“以人为镜”,在想要精彩而漂亮的演出,有很多可歌可泣可感的角色和剧本可以作为镜子。学习和做事时常常快速完成,有时又得重新做,优是很难得很难得了。读“快速的真谛”获益良多,美国一家周刊杂志请的一位特约摄影师拍照和爱迪生发明电灯形象生动阐述了“快速”的真谛。“快速”不是缩短完成一件工作应有的时间,而是每天投入更多的时间,使它能在更短的期限内完成,这样的“快速”才不会流于草率,才能既快又好。做任何事要提前做好准备,考虑事情要全面、周到,做事情尽可能高效多做备案。“用微笑拥抱你的命运吧!”我们的身体,有时我们的命运不是由我们自己能决定的,如果我们一直悲观、郁闷,我们就会没有好的心情去争取其他好的事,这样就会恶性循环。像林肯样坦然、乐观面对自己的命运与不足,“嘲笑自己的人,别人不会嘲笑他”,张开双臂,发出开朗的笑声,热情拥抱你认为残酷无情的命运。
中国的传统中,父母总是扮演着教育的角色,却忘记了更深层次的爱的表达。而王溢嘉却不同,他深知孤独的更可怕的是缺少感情的滋润。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家夏丏尊就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若将一个孩子比作花园中的花朵,那么在接触社会时就如同正被细心照顾的主人家挪开了玻璃罩,放在了未知的阳光下。作为最开始接手的园丁,父母自已开始就背负着向花朵展示世界的奥妙与神奇的责任。
于是,这位父亲以最浪漫的方式——书信,向子女阐述了他所见到的事情。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同在一个屋檐下,可以传达的方式那么多,他却选择了最费时也最可爱的那种。以书墨传达出的真爱包括鼓励孩子们对自由的渴望、对世界的新奇、对宇宙的探索。同时,也警惕着未知的傲慢、对弱小的欺凌、或者滋养的恶意。半生风云,或许这也不仅仅是父亲对子女们的包容,更是对自己过往的沉淀。
从今往后,我也会对自我过往进行审视与对话,成长或许意味着改变,而我想要变成更好更懂得思考的人。如果一切都来不及,那么我也不会想要回到过去,因为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
暑假里,偶然的一次机会中我接触到《虫洞书简》一书,书的内容深深震撼我的心灵,我想隆重地向同学们推荐此书。
这本书的著作是王溢嘉,内容是他写给孩子们的七十四封信,都是作者在和儿女相处时的得到的感悟。王溢嘉说:“在书中,我不想给读者灌输什么,而是想引领年轻朋友踏进他自己的门槛,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实现自己的梦想。”
生命的意义是多么的严肃,深沉的话题啊!作者在书中就和读者一起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人生就是变化的,在变化的过程中才会有奇迹发生。尽力去尝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你的人生就会不一样。
书中说道:“人不只会变老还会变好或者变坏。生命如流水不只会动流,水在遇冷时还会从液体变成固体,遇热时则会从液体变成气体。除非你的生命是一滩死水,或在原地踏步,否则,没有人能从今日的你预知明日的你。”是啊,人生如流水或波涛汹涌或静水流深,一直向前奔流,这仿佛告诉我们,只要存在,只要活着,一切都还有机会还有可能。这就是人为什么要有梦想,“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因为你一旦有了梦想,就会让人生充满希望,你的干净也变得十足了,成功离你就越来越近了。书中提到了IBM的第一任总裁华生,他小时候生活贫困,有天在路边看见一个大老板驾车经过,他梦想着自己将来也要能拥有自己的马车。为了实现梦想,他去当了推销员,由于表现突出,它的老板借给他一辆马车。后来他到一位律师的豪宅作客,他又梦想着自己将来有一栋别墅。他的梦想不断在上升,也激励着他努力地工作,最后成为IBM的总裁,甚至超越他最初的梦想。
同学们,我们的人生不就是如此吗?在该学习的年纪就不要选择安逸,努力成为一个人身上不变的品质,想成为一个平庸的人,最快的捷径就是懒惰,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是没有捷径的,只能通过不断的努力,越过一个又一个的门槛,并最终到达成功的终点。
者穿越自己心灵的虫洞,在飘浮的时空中,四处去挑选、剪裁某些英雄人物生命中所流露出来的、让人感到温热的特质,并由此发出回声阵阵的叩问。这既是作者对自我过往的审视与对话,也是激励青年大胆演出人生舞台的剧本,不断追寻、突破和向上的强心剂。
成长意味着改变,而自我追寻也是想让自己能跟现在不一样。你说你很想改变,但却发现很多事情根本难以改变,结果反而产生更大的挫折感。
其实,有些事是可以改变的,譬如你的将来,你应该以勇气和希望去创造它;有些事是不可改变的,譬如你的过去,那你就应该心平气和地接纳它。不少人一再追悔他的过去,说什么“如果人生能够重来一遍,那我就将如何如何”,但人生根本不可能重来,这样说只是徒增懊恼而已。
“我于时光洞口的此端写信,寄返昔日——
收信人是M,过去的我,年轻的你,厌世代的你,
发信人是W,王溢嘉的Wang,现在的我,走过人生冷雨凄风的我”。今年夏天,我读到了这样一本书,这就是《虫洞书简》。
《虫洞书简》,是台湾作家王溢嘉的佳作。书名中的“虫洞”百度词条解释是指连结两个遥远时空的多维空间隧道。在这些信件里,他穿越自己心灵的虫洞,在飘浮的时空中,四处去挑选、剪裁某些英雄人物生命中所流露出来的、让人感到温热的特质,并由此发出回声阵阵的叩问。他字字恳挚,期盼一封封鱼雁能超越时间、空间次元,解除尘世浮生灵魂的锢锁,于无垠无涯的宇宙中,迸发绮丽的光芒,凝聚成耀眼庞大的星系。
书中说道:“人不止会变老,也会变好,或者变坏。生命如流水,不只会流动,水在遇冷时,还会从液体变成固体,遇热时,则从液体变成气体。除非你的生命是一摊死水,或在原地踏步,否则,没有人能从今日的你预知明日的你。”是啊,生命是有无数的可能和不可能所组成,但谁也不知道它们的界线在哪里。从不可能中看到可能性,而且化不可能为可能,既不是骗局,也不是妄想,我们应该敢于去相信。“书中提到因为发现遗传因子DNA的双螺旋体结构而荣获诺贝尔医学奖的克里克,在获得这项石破天惊的大发现时,不过是剑桥大学分子生物研究所的博士班学生,他后来在接受访问的时候说:“当你踏进科学殿堂时,你就会被人洗脑,他他们告诉你要多么小心,科学发现是如何困难,等等。”克里克将此称为“研究生症候群”:一个研究生几乎不敢相信自己能有什么科学发现。但克里克却敢于相信,结果他化不可能为可能。
“人因梦想而伟大,”美国总统威尔逊说,“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前,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现代舞的先驱邓肯,是个不幸的穷家女,但却梦想成为一个伟大的舞蹈家。为了实现梦想,她不畏艰难,十八岁时和母亲从旧金山远赴芝加哥,向无数剧团的经理毛遂自荐,但却遭到无情的冷落和拒绝,虽然盘缠用尽,连外祖母遗留的首饰也典当了,连续一个礼拜只能靠廉价的西红柿充饥,但她还是不死心。二十一岁时,为了到欧洲寻求更好的演出机会,她和家人与数百只被关在笼子里的牛搭乘运牛船前往英国。初抵伦敦时,经常因付不起旅馆费而睡在公园的冷板凳上,每天只吃一便士的小饼。但她对此均甘之如饴,因为饥饿和她的梦想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就是这样的“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最后才使她的美梦成真。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过梦想。只是有的人能不改初衷、百折不回、勇往直前地去实现它;有的人却轻易妥协,一再修正,而让美梦失真;有的人梦想越变越大;有的人梦想却越变越小,而终至消逝于无形。
反观其身,作为学生的我们,本在该勤奋学习的年纪,是选择安逸懒惰,还是选择奋发图强,是选择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是选择躺平止步,生命的魔咒不止来自他人,也来自自己。造物主对我们每一个人,比起海伦·凯勒不知要优厚多少倍。如果你划地自限,自怨自艾,认为自己就是这种人,那你就真的只能成为这样的人。觉醒吧,少年梦,为了自己的梦想,让我们努力前行,一起去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夕阳洒在书页上,与我的目光相遇,与王溢嘉的《虫洞书简(给青少年的74封信)》相遇,仿佛也与书中的字字真言相遇了。
作者穿越自己心灵的虫洞,在飘浮的时空中,四处去挑选、剪裁某些英雄人物生命中所流露出来的、让人感到温热的特质,并由此发出回声阵阵的叩问。此书既是作者对自我过往的审视与对话,也是激励读者大胆演出人生舞台的剧本的强心剂。
在七十余篇不足千字的书信中,我钟爱于第九篇《我有一个梦想》。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引用了美国总统威尔逊的话:“人因梦想而伟大”。他旁征博引,举出了邓肯的成长历程。身为穷家女的邓肯却梦想成为一位伟大的舞蹈家,18岁时,她从旧金山远赴芝加哥,虽盘缠用尽,典当首饰,靠廉价的西红柿充饥,但是她还是不死心,“积一勺以成江海,累微尘以崇峻极”,在不懈努力下,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作者感慨道:“每个人都有梦想只是有的人梦想越变越大,有的人梦想却越变越小,而终至消失于无形。”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慨万千,不免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星空梦。遥想幼年,故乡屋檐下,姥姥手握蒲扇,和我一起坐在门前台阶上,月明星稀,苍穹浩浩,姥姥抬头望向天空,讲述着天空的故事,北斗连珠悬倒匙,织女牛郎遥相望,那幽蓝的天幕,星星的宴席,在我的心里留下了美好与梦幻,成为了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在夏日的一个傍晚,驱车来到郊外,晚风拂过发梢,露水抚过脚裸。扎好帐篷,便开始在安放望远镜,轻轻将背包里的,一个个目镜取了出来,放在望远镜上,激动地取下望远镜上的盖子,小心翼翼地摇晃着手柄对准月亮,把眼睛凑到望远镜前一看,里面的世界彻底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那月大如银盆,平时看上去光滑的银白色肌肤上,此时却布满了灰黑色的沟壑,那沟壑里似乎藏着童年故事里所听到的嫦娥与玉兔,吴刚和桂树,我似乎看到了月亮上的琼楼玉宇,朱阁绮户。本来遥不可及的镜中月,此时离我是那样得近,又是那样得亲切与熟悉。
轻轻旋转镜头,光跃进望远镜,带来远方深邃而至高的宁静。三垣四象与二十八宿组成的九宫格中,星子在夜空闪,长空本如暗蓝深海般微澜不起,夜风一过,便撩乱了她宁静的心绪,于是星如浪起,潮潮叠沓,从星明灭,这样的星空是人间江海的倒影,是涌流绵长,流入了我的脑海,流入了我少年时的梦。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道:“没有梦想或失去梦想的人生,就好像黑白的影片。但一旦你有了梦想,即使是todreamtheimpossibledream,totouchtheuntouchablestar。也会让你的人生立刻染上一层瑰丽的颜色。梦想,使人生充满了灿烂的希望。”
望向窗外,夕阳欲颓,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金黄色的云堆。我想这便是梦想的颜色,无限美好之后,便是粲然星空般的未来。
也许每一个人都该做一个梦吧,正如作者所说:“梦想一个美好的未来,并非奢侈,而是必然。”
每个人都在制造自己的气候,决定他所住情绪宇宙天空的颜色——席恩(美国)
窗外疯长的树丫挡不住炽烈的阳光,透出的蝉鸣响亮而悠长。一转身,小学毕业典礼结束了,好不舍呀!云卷云舒,缱绻的云像一个巨大的问号,浮在校园炽热的天空里——夏天所走过的每一天,都标刻着温度。我抬头望向远方,童年的无忧无虑镌刻在了时光隧道的一角,欢乐,是不是会随着“长大变老”而渐渐变少?
不想长大的我拿起《虫洞书简》,想在这套书里找到答案。
《给青少年的74封信》,这是一本谈心、谈人生、谈自我追寻的书。里面是作者写给孩子们的信。我在这里读到了很多大名人的小故事——“世人常因玫瑰多刺而抱怨上帝,却少有人因刺上长有玫瑰而感谢造物主。”原来,看事情的角度很重要。
《给青少年的88堂创意课》,生活中难免有一些无法越过的困难,改变自己才是最好的路径,但一味地等待改变是没有用的,就像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所说:“如果我们在等待另外某个人或某个时刻,那么改变就不会来到。”打破思维的框架和束缚,认真学习成为一个创造者,这就是寻找改变的开始。原来,改变也是另一个成长的开始呀!
《给青少年的99堂成长课》,这本书中讲述了一个个生动又令人引发深思的故事,每个故事都似乎在和我们讲述成长的历程。毕加索说:“青春没有年纪”,正因为如此,不管他年纪多大,都给人一种充满活力、虎虎生风的印象,绘画技艺也一再推陈出新。他八十九岁时所画的《坐着的男人》,包含橘、绿、蓝色等各种鲜艳而奔放的色彩。看到这里,我似乎不再害怕“长大变老”了。
凉风习习,站在钱塘江边上,落日的余晖洒向漫长的江面。
姥姥在前面慢慢地走着,微笑着说,赶上了好时代呀!妈妈在中间走走停停,边用手机拍着大莲花体育馆应声说,晚上的灯光秀也好看,亚运会越来越近了。这真是一个美好时代!
几个小孩子在江边围栏外骑扭扭车,低矮的视线让他们只能追着跑道大声喊:“江在哪里,我看不到江!”“如果长高一点就能看到了!”我们都笑了!
是呀,我的小学虽然毕业了,但中学的天空一定更广阔吧!我对明天有了更多的期待。海明威说,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一个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一阵阵江风拂过,书里读过的内容在这时豁然开朗。而这几本书,仿佛带我穿越在来来往往的时空中,经历风起云涌时便能坦然自若。是呀,如果能穿越宇宙的虫洞旅行,和过去的自己相遇,我想对自己说什么?——没错,感谢你,无悔的青春。走过,路过,不容错过!
绿树阴浓夏日长。天边露出一抹粉红色的晚霞,紫薇花在路旁轻轻摇曳,一群白鹭正从江面缓缓飞过——是我最爱的夏天呀!有洋流和季风,有暴雨和骄阳,有繁星和蝉鸣……我手握彩虹色的冰激凌,轻轻咬一口,一串串甜美的音符飞扬起来,迎向星空。长大的感觉真好!成长就像夏天里的柑橘树吧,挂着青色的果,却一定会是越来越甜的……
找到正确的路,一路走下去
小时候提到梦想的时候,总是充满向往,总以为长大后的自己能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职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直到我读了《虫洞书简:给青少年的74封信》,它颠覆了我对未来的认知。
《虫洞书简》的作者是王溢嘉,著名心理科普作家。作者在自序中写道,“这是一本和年轻人谈心、谈人生、谈自我追寻的书”。书信中的叮咛和祝福,是想说给作者的儿子和时下的青少年听的,但事实上,也是作者在跟过去的自己交谈。看完书中《三种际遇,一样成功》这封书信时,面对个人理想和父母的期望有落差时,该何去何从,书中给我留下深深地思考。
索尼公司的董事长盛田昭夫,父亲想让他继承家业,可他一点兴趣也没有,他喜欢电子产品。大学时,他坚持自己的兴趣,成立了工业社,父亲很失望。可几年过后,工业社变成了索尼公司。但这只是部分的故事。
二十世纪,上海一位中学生想当作家,但父亲不以为然,要让他走银行这条路。过了几个月,时局大变,父亲让他改念理工,出国留学。他按父亲的话做,毕业后从事半导体工作。他就是张忠谋,台积电的创办者。
还有一个故事。美国有个青少年,热爱计算机,在念医学院时,在宿舍里卖起了计算机,但荒废了学业。父亲愤怒地要他放弃计算机,专心学业。不甘心的他向父亲提出了方案。父亲看见了他的能力,放心地同意了。他就是迈克尔·戴尔。
三个故事,但他们的际遇各不相同,一样成功。盛田昭夫是坚持自己的兴趣,张忠谋是听从父母的建议,迈克尔·戴尔是提出方案,说服了父母,也说服了自己。
其实,我们需要被理解。小时候的我们因为成绩不理想向父母倾述自己的不容易;长大后的我们想通过自己的理想,做出一番事业来向父母展示,自己的努力不是徒劳。到底我们该坚持自己的理想还是听从父母的建议,看完书信后,我想说的是:”在决定未来的志业时,坚持自己的理想,听从父母的建议或者与父母提出方案,都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但重要的是,不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听从父母的建议或者与父母提出方案,而是找到正确的路,一直走下去,相信走到终点的你,一定是成功的。”
一本书翻完,心中自是思绪万千,74封信中,我对一封颇为赞同。
所谓“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高大要能博”,学习不可能只专注于一门学科,举个例子,“文史不分家”,语文里有历史,历史里掺了语文。在一门学科上造诣高深固然重要,但只精却不博学,也是万万不可的,诺贝尔奖得主几乎每一个都至少有一个跟本职无关的爱好,而AAAS的人呢,只好科学,成名者寥寥无几;至于博而不精,众所周知,那是不行的。
如果要举个例子的话,诸葛亮应该不用说,那就举“人类天花板”吧。他是谁?列奥纳多·迪卡普里奥?不是他。列奥纳多·斐波那契?也不是他。他是和拉斐尔·桑西、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并称“文艺复兴后三杰”的列奥纳多·达·芬奇。他是艺术界的巨人,也是科学界的泰斗,他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的背景,是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山脉才得以画出,还因此创造了两种绘画方法。而《哈默手稿》之所以能被复原,是得益于他出神入化的画功。作为艺术家,自然不用多说,而作为科学家,成功的作品数不胜数,而只存于幻想中的也颇为出名。他的成功是有天赋的成分,但也来自于他的好奇心与丰富的知识储备。
金字塔尖是精益求精,塔底是广博的学识,是厚积薄发。没有东西没有人,能只依靠自己而立于世,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还有一句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能你会在一个问题上花费许久,但可能一个敲旁侧击就通了。生活不也是一样的吗?一个人做不到的事,几个人就行了,人多力量大。有人善于动手,有人善于动脑,有人天生就是领导,只有几个人合力,才能干一番事业,团结就是力量吗!
一遍遍的学习,一遍遍的读书,一遍遍的积累。知识总是多多益善,人不也是如此。
《虫洞书简》,多么奇妙的名字。我仔细品读过后才能明白,那些跨越了重重时间的话语,有太多说不明道不尽了,于是就写成了一封信。我们中国人大多内敛含蓄,嘴上说不来情深意重,字理行间却是殷切的祝福。太多的感同身受,就像那些来自未来的耳语,像一个温暖的拥抱一样被感知,那都是无数个“我”的来信。
说是虫洞,其实更像是一种时间,我们都还年轻,有无数个未来,我们正处于最好的青春年华。正是因为未来是未知的,所以它才充满魅力,但是在虫洞的时间穿梭中,那些未知变成了已知,它将给予我们消除迷茫的力量。我们正当青春,我们愉悦、精彩、朝气蓬勃,一切都带有一种年少的青涩,而同样我们又迷茫、惆怅、多愁善感,前路未定,我们真的是那匹黑马吗?生长期那些难以启齿的小秘密;少年懵懂稚嫩的微妙情绪;拿不到好名次的黯然低落,都是青春里少不了的注脚。
对于初中生的我来说,青春好像才刚刚开始。那些半熟的生活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的变化,也催促着我快快长大。我脸上冒出了更多痘痘,身体长高,而心里似乎也变得更加细腻敏感,我开始有自己的主张,我愿意去相信我看到的那个世界。我为与闺蜜关系的忽远忽近暗自神伤,也为考试拿不到好分数大哭,我太想证明自己,常常沉溺于奇怪的幻想。但我希望有一个人能穿越虫洞的时间来告诉我,没关系的,你需要等待,那些漫长时间里,用努力磨出来的坚持会在以后的时光里开花结果,而你的青涩也笨拙得可爱。
除此之外,我在其中也感到了一股温暖,振奋人心的力量,它叮咛着我们要珍惜青春的美好。我曾阅读过席慕容的诗:“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如此炽热又珍贵的时间不应该在我们手中白白流逝,我们应该在如梦的光景里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去听一次溪流,去追逐一次夕阳,去见五点的早晨,去超越自己的目标,青春须为早,岂能长年少!我想,这也是未来的我们跨越虫洞也会对我们说的话吧。
青春,在于黄文秀书记将青春无悔奉献给大山和国家的诚意;在于戍边战士陈祥榕满腔热血冰天雪地里长久的坚守;是用小爱换大爱,是16岁盲童李梦轶捡垃圾为绿化工程捐钱的真心。
不能白白“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青春短暂,应当值得珍惜,我想未来的我们给自己写信时也会回忆起这美好的从前。我很喜欢作者在自序里说的一段话:“年轻,是寻找英雄、追随英雄的时刻,在这些信件里,我穿越我心灵的虫洞,到漂浮的时空中四处挑选,剪裁某些英雄人物生命中听流露出来的,让人感到温热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