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联动”,推进课后服务课程化
XX市XX县XX中心小学探索社团活动“三步联动”做法,推进课后服务课程化,拓宽学生课后学习成长的渠道和视野,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
第一步:学情分析——按需开设课后服务课程。学校主动调整不适应学生需求的知识重复性学习的社团,增设学生成长所需的益智性与综合性课程,如象棋、围棋、舞蹈、足球、篮球、编程等课程,使课后服务社团课程由18个增加到27个。
第二步:社团活动——分层开设课后服务课程。学校采取“走班制、多选择”的分层法,将课后服务的27个社团课程“菜单化”,每个学生在每周2次课后服务时间,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课程。遵循学习规律,一二年级与三四五六年级分层开设相同的课程,螺旋式上升。由初级课程(一二年级开设)迈步提升到高阶课程(三四五六年级开设),为培养兴趣打下坚实基础,切实提高课后服务课程开设与实施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步:校内外合作——促进课后服务课程校本化。学校积极利用当地社区(村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复兴少年宫等场所开展课后服务。协调各专业(体、美、音等)协会等机构参与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学校在择优引进社会课程时,坚决去除以学生参加社会考级为噱头的商业化操作,要求按照课程开发规律与规定,面向学生需求和成长,引领个性化课程校本化,真正发挥课程育人功能。
龙岩市建立“一周一通报、半月一推进、一月一督查”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工作机制,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压紧压实县级整治责任,每周向各县(市、区)通报一次校外培训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重点工作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督促各县(市、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如期完成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营转非”、预收费资金监管、广告管控等工作任务。
二是强化市级统筹,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市级校外培训机构整治联席工作小组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提升部门协作、落实部门责任、推进整治进度。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每个月市、县两级教育、民政、市场监管部门利用周末、节假日等重点时间段以不打招呼、随机督查、现场查问等方式对培训机构培训行为进行全方位督查,达到以督促治的目的。
四是加大宣传引导,市、县两级工作专班采取“一校一策”工作模式,深入所有学科类培训机构解读“双减”政策内涵、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管理政策,引导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注销。通过培训行为督查、政策宣传引导,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注销成效显著,永定区、上杭县等5个县(市、区)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注销比例达100%,全市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注销比例达75。53%,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完成率为100%,学科类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率达100%,有效解决学科类培训机构过多过滥问题,大大减少中小学生校外培训频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西昌市第五小学召开教师会议,组织学习“双减”工作的有关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双减”的深远意义;利用教师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开展“双减”工作,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等专题研讨,辩证认识“双减”工作。出处 WwW.WENAnDaqUAN.COm
利用家长会、家访、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学生宣讲素质教育观、全面发展观,搞好“双减”的宣传工作,取得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和监督,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双减”工作。
1、构建新的学科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
不断完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各学科的常规制度,围绕教学认真细化每一条常规。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各科常规管理制度,学习各科课程标准,明确各科、各年级段的阶段目标,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①学校教导处要严格制定“作息时间表”按时作息,并科学制定“课程表”和“课外活动安排表”,并将其公布在学校教室显眼的位置,接受社会、家长监督。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真正动起来,不断提高活动效率,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
②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开齐开足各科课程。在计划课程饱和、学生活动时间严格控制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发展以及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科学设置学校各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想方设法保证活动正常开展。
2、打造教师队伍,提高专业能力。
①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爱护每一个学生,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肯定成绩和进步,指出缺点和不足,不得讽刺挖苦、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把“双减”工作与禁止教师“有偿家教”结合起来。
②搞好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搞课外延伸(补课),确保“双减”不减质量。加强教师教学常规的执行意识,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的能力;加强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强大优势,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力。
3、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应。
①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上好“常态课”,积极学习优质先进教学模式,领会其实质,争取课堂效益最大化,逐步建立“高效课堂”。
②学校充分发挥各类教科研骨干,在校内外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在不同的范围内做好专题讲座,上好示范课,研究课,通过师徒结对同上一堂课,开展“同上一堂好课”的研究活动。
4、优化作业设计,控制家庭作业量。
学校统一制定“双减”标准,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内完成。作业设计力求形式多样,分层布置,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实行班主任负责制,负责协调控制语数等各科作业总量。
作业布置原则:总量控制、分类布置,三至六年级探索布置“菜单式”“个性化”家庭作业。在常规型作业、习惯型作业、实践型作业布置的基础上,要求全体教师设计分层作业,减少机械重复作业。双休日、节假日,倡导适当布置户外观察、体育锻炼、实践活动、家务劳动等作业。
在“双减”中,为了丰富学校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学校诚挚邀请了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学校,发挥家长不同职业的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行业知识,感受父母在工作中的快乐与辛苦,体验“新奇课堂”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收获。
通过家长进课堂活动,充分挖掘、利用家长丰富的教育资源,拓展了学校教育内容和学生们的学习经验,让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管理,使家长真正成为家校共育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实现了学校、家长和孩子的三方共赢。
“双减”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了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但同时也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校开展“目标导航问题引领”教学模式,实施“导、问、议、展、固、提”六字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在三个方面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现课堂增效,严格作业要求,丰富课外活动。
一、高效课堂出“真招”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想在当前形势下保持教学成绩,就一定要抓住课堂,让课堂高效。
1、单元知识解读定准目标,集体备课凝结集体智慧
问40分钟要质量,我们就不得不认真钻研教参、教材,根据单元目标及本节课教学内容来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定要准,老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因此我校教研室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切实落实教学目标,开展单元知识解读分享会,在此基础上凝结各学科组全体教师的智慧,再次进行集体备课。要求各教研组在备课方面要下足功夫。在备课之前,教师要认真分析学情,以学定教。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情况和理解能力来设置课堂主问题;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备学情、备目标、备重难点、备课堂环节设计,当然也不能忘记备自己。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都要在备课中考虑进去。
2、增强课堂实效,开展同课异构,从对比中提升
为了更好的把集体备课的成果落实到课堂中,我校的教研活动常抓不懈,组织了“优化提问策略实现思维进阶”为主题的同课异构活动,活动立足课堂,服务教学,以提升课堂品质为宗旨,以优化教师课堂提问策略为核心,以实现学生思维进阶为目的,通过学科教学研讨,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二、作业减负使“绝招”
在作业设计方面,学校积极展开探索,将作业设计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发展差异。学校对作业明确提出两个要求:一是作业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凸显基础性作业、拓展延伸作业和探究式作业三个维度。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学生,其他两项作业让学生酌情而做,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二是作业设计形式多样化,打破书面作业的局限,将听、说、读、写等方式融入作业设计中,再结合五育并举要求,在作业设计中融入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学校将周四定为无作业日,引导所有学生自主参与有意义的家庭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替代书面作业,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拓展知识。
学校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将作业布置纳入年级组、学科组统筹,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在严控作业时间的同时,为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通过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思维品质和作业效益,真正做到“减量不减质”。
三、课外活动放“大招”
1、多彩第二课堂,助力快乐成长
我校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结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成立了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合唱、舞蹈、小篮球、象棋、五子棋、电脑、呼啦圈、跳绳、葫芦丝、衍纸、水粉画、蜡笔创意画、英语朗诵、等多个二课堂兴趣专业班,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为学生减负,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全面成长的乐园。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可以使他们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险境,培养出顽强毅力,并沿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孩子培养兴趣和爱好,对他的健康成长,乃至一生,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老师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也会有成就感、幸福感。双减”背景下开展第二课堂,减轻了孩子们过重的学习负担,丰富了孩子们的周末生活,孩子们在接受思想教育的同时,开阔了视野,促进了身心健康。提升老师的幸福感,增加学生学习的快乐感。
2、以赛促学听说与读写齐飞
为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掀起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为此,我校先后举办了“东关小学第二届英语节”和“英语单词听写比赛”。
通过两次活动,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了英语单词学习的效率,而且形成了学生重视英语、热爱英语、乐于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让同学们在欢笑中学得知识,在竞争中寻找差距。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学生作业负担明显减轻,学生课余生活越来越丰富,课后的校园充满活力,教师的育人观念逐渐转变,课堂生态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我校全体教师将继续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做到减负不减责,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乐,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童年。
皇姑区航空实验小学本着以民生工程要顺应“民声”、民生工程要贴近“民心”为基本认识,以学生、家长的需求为着眼点,将课后服务纳入学校课程改革整体计划,着力构建具有政治高度、教育温度、发展厚度、学校亮度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即:“四度四无忧”课后服务体系。
一
开展意向摸排,呈现教育温度,确保政策落地无忧
学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上而下一以贯通,严格执行课后服务“5+2”不打折,普惠性与个性化并轨实施不迂回,面向全体学生以最“原始”的方式100%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及《课后服务申请表》纸质版,确保惠民政策知晓率100%,行使参与权100%,摸排100%,不漏一人;政策落实100%,不改一点,呈现100%的教育服务温度。
二
完善制度保障,体现管理力度,确保课程落实无忧
学校积极推行“班级、年级、校级”三级管理模式,实现“班级管理”全覆盖,即以班级为单位,指导学生在校完成作业,进行作业辅导、补缺补差;“年级管理”显特色,即结合学校课程特色,实施走班制“素质拓展”社团活动;“校级管理”重督查,即以学校为单位,落实“管理”日督查工作,保障双时段课后服务课程顺利实施。
三
丰富课程菜单,彰显学校亮度,确保服务品质无忧
学校以学生兴趣为主,结合航空特色品牌,科学配置“五育课程”,探索与创新实行校内精品课程与校外优质课程互补融合,开设了含益智、科技、运动、艺术等十四个门类的个性化课后服务课程,延长教育效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赋能。
(一)通过继承和加强原有的航空模拟飞行课程、无人机课程,进而新开发航模制作课程,完善学校航空特色。
(二)通过内部挖潜,鼓励本校有特长的教师承担个性化课后教育时段的社团授课任务,如,本校老师教授航模制作课、象棋课等。
(三)通过引进外部独特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课程项目以及专门师资人才,进一步丰富学校的社团课程体系,提升师资整体层次。积极争取沈阳市群众艺术馆支持,为学校引进三位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承担满族刺绣、满族剪纸、泥人社团的授课任务;与辽篮退役球员所办俱乐部合作,引进专业篮球教练;引进退役的专业击剑运动员担任教练等。
四
采取多元评价,升级课程精度,确保能力提升无忧
学校以个性化课后服务课程“星级化评比”的方式,通过学生、家长满意度调查,课程阶段性展示等形式,提升课程品质。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扩展学生能力边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
“双减”背后,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是重建教育价值观的过程,是让学生学习回归校园的过程。航空实验小学将继续认真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在践行“双减”、全力打造沈阳市“幸福教育”品牌的路上,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课后服务这一暖心工程真正成为惠泽民众的民心工程。
一是融合学校课后服务全过程。鲤城区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学校少年宫建设“复兴少年宫”,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推进闽南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引进学校“复兴少年宫”,发挥其“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德育人”功能,并与学校课后服务有机融合,打造鲤城特色的非遗进校园品牌,拓展课后服务形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二是实现有效覆盖。目前鲤城区20个学校“复兴少年宫”已基本实现与课后服务活动时间、活动项目、场地资源、辅导师资、活动机制的融合,组织开展阅读、经典诵读、科技、乐器、戏曲、木偶、南音等德育类、技能类、文体类活动,吸引师生广泛参与,有效保障了“双减”工作的顺利开展。下一步,鲤城区将继续推进“复兴少年宫”建设,依托区级文体活动阵地、学校、社区等空间,为青少年开辟更多公益免费的活动场所。同时,已挂牌的“复兴少年宫”将做好活动项目整合提升工作,有效融合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形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三是特色项目展示。采用网络展播的形式,组织辖区内20所小学学生联袂演出,展示了气势恢宏的民乐合奏、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虎虎生威的武术表演等项目,不少学校将闽南元素融入展演中,高甲传统小戏《妗婆打》诙谐有趣,小小少年舞台演绎别有一番韵味;南音名曲《直入花园》曲调悠扬婉转,令人陶醉;原创闽南童谣《大美泉州新少年》语言简洁明快,引导更多人践行文明生活。
教师赋能工程助力“双减”
XX市XX小学结合教师发展分别开展“勤学”、“强基”、“深研”三项教师赋能工程,引导教师树立多读书、勤练功、善教研的理念,助力实现作业精减、课堂高效的“减负增效”目标。
一是全员教师“勤学”,把握核心素养。要求教师深学“课标”、细研“教材”、品味整本书,在“勤学”中体会教学重难点、理清知识脉络、把握学科核心素养,并坚持记录学习笔记、分享读书收获、撰写经验论文。
二是青年教师“强基”,力争站好讲台。突出抓好粉笔字、钢笔字和简笔画能力训练,学习各种课型规律,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提倡撰写教育日志或教育叙事,培养文字运用水平,要求做到每天一练习,每周一分享。
三是骨干教师“深研”,引领提升发展。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以学科或年段为单位,建立教研小团体,梳理教材知识点、重难点、关键点,抓好教法学法指导,落实新优质课堂打造行动,并针对学生差异,设计灵活、开放、新颖、多样的校本作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能力提升。
XX市XX区XX小学建农分校践行“新成长”教育,落实“五育并举”,把作业研究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切入点,以“聚焦”“多元”“弥合”为关键词,打开作业新方式。
一、案例背景
为积极推进“双减”政策实施,XX小学建农分校结合教学实际,实现作业的整合、精简与高效,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通过高质量的作业设计真正实现以“减”增“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通过问卷、座谈及对作业现状观察与反思,了解现有作业的现状和不足。
1、研判问题,追本溯源。
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分析及质量监测等途径研究分析发现,学生作业存在缺乏趣味性、思维参与性、创造性、目标性、实践性、层次性等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到快乐和幸福。
2、尝试探究,谋寻走向。
学校班子成员根据结果分别与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进行座谈,听到了最直接、最真实的声音是:孩子们喜欢动手实践性作业,一起合作完成最喜欢;每天早点写完作业可以出去玩他们最开心。问道而治,解决作业问题的基本走向是:以提升作业品质为核心,以优化作业设计为手段,聚力深化作业改革,努力走上作业品质增、效能高、总量减的轨道。
二、案例过程
(一)科学聚焦,搭建管理新平台
为了让“双减”真正落地,学校采用全员协同的扁平式管理模式:主要领导目标管理、专业领导设计培训、年部领导辐射监管,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成立学科作业课题组,由教学领导带领课题组成员,结合国家、地方以及校本三级课程,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学情,对学期作业方案进行整体统筹规划。各学科组根据规划,制定本学科学期作业方案,设计作业评价量表。
校级领导、中层领导下沉至年部,对作业量、作业完成时长以及教师批改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形成有计划、有实施、有跟踪、有考核、有评价的工作路径。
(二)多元任务,打开作业新方式
“双减”之下,怎样提升做作业的幸福指数?学校努力做到“三减”“四增”“一取消”。
三减:一减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二减无目标的布置作业;三减作业本的种类。整合课堂作业本,取消家庭作业本。
四增:一增作业目标梳理;二增分层作业布置;三增每日错题积累;四增阅读作业。
一取消:确定每周三为无作业日,直指课堂提质。
在作业设计上,积极探索,用多元任务,逐渐打开作业新方式。
1、基础型作业:课堂教学时,学校在“五动课堂”的学科模型建构下,夯实基础知识。学科组在以往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针对性、指向性和保底性的基础作业。语文学科以“写一笔好字,积累一些好词,拓展一些佳句”为内容;数学以提升思维能力为目标;三四年级的英语学科以单词、重点句式的掌握与运用为重点,设计题量适度的作业内容。杜绝机械性、重复性的低效高耗,让学科基础为学生的学习保底。
2、实践型作业:儿童对世界有着无尽的探索欲望,学校抓住儿童这一特点,用“行动法”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完成学习。在一年级以“植物”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中,为了真正了解某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孩子们和老师在学校的开心农场里种植自己班级的特色植物。在日常的观察记录中,了解植物的习性。在种植过程中,看到植物的生长。最终,孩子们不仅完成了研究报告,还收获了清甜的果实。
3、菜单式作业:学校从作业育人功能入手,科学设计,追求创新。采用“菜单式作业”的形式,为学生设计了项目时间规划、趣味运动、阅读导读、百年寻根、实践体验、创意设计等趣味课程作业,对接学生核心素养,延伸校本课程,为孩子们自主选择提供空间。遵照《作业管理十项要求》,同样的作业内容,结合低、中、高三个年段设计不同的呈现方式,既满足低年段的趣味性,又能满足中高年段的学业能力培养。让学生有充分自主选择的空间,实现“个人专属”。
除此之外,学校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和不同能力的学生设计了拓展性、探索性作业、分层作业和弹性作业,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方式,鼓励合作完成、自由组队,让作业内容由原来的被动性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源。
(三)弥合创生,发展特色新路径
建校以来,学校一直以项目式学习为模式展开新的学习方式改革。采用9+1课程实施结构,以每两周为一个课程单元,共10天教学时间,9天采用分科模式实施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六大领域的基础课程,1天时间采用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课程模式,并把这种高阶学习方式运用到作业设计中。
1、为学生学习激发新活力。每年九月,学校结合即将召开的运动会,开展短期项目式学习。2023年“精灵派对快乐起飞”以动物为主题;2023年“承望园志耀华夏梦”以传承中华文化符号为主题;2023年“乐慧运动季爱家新旅程”以家为主题元素;今年,学校以“童梦冬奥心向未来”为项目式学习主题,为每个年级设计不同的研究方向:冬奥会的起源、有什么项目?北京冬奥会的会徽、吉祥物及火炬的名称和样子,设计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办好冬奥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自己要完成的任务选择适当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方法,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在学习过程中,由任务驱动的学习弱化了生硬的“作业”,但却是以更高效的方式完成了整个学习过程。
2、为国家课程注入新动力。在不断实践中,学校结合实际情况以项目式学习与语文学科融合为切入点进行了市级课题《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在单元作业设计、完成、评定的整个实施过程中,确定了新的单元作业体系。
如二年级《春天》单元,将项目主题确立为:春天知多少。需要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找春天。在教学之前,课题组为学生设置了作业“制作春天节气的思维导图”,意在让任务前置于学习内容,此为教学环节的分层作业。
在课后,为了让知识和情感得以内化,为孩子设计了拓展性作业:我为春天做首诗,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副作品,创作出一首首欢快的诗歌。
在整个单元学习过后,为学生设计了实践性作业:设计XX一日游出行路线,并说出推荐理由。
3、为体育学科增加竞争力。在体育学科中,每一年的“短绳王挑战赛”“望园CBA”篮球联赛、“乐慧运动季足球也疯狂”足球比赛、“我是晨曦领跑者”评选等,都成为了检验学生完成作业的竞技场。短绳挑战就是学校为所有孩子设计的任务,学校为学生设计了21天短绳打卡单,挑战周冠军、月冠军成为短绳王,让枯燥的训练变成孩子自我挑战的赛场,与自己比拼、与同伴比拼,在不断的竞赛中达到体育技能的提高。
三、实践成效
(一)学生层面:有效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秉承着尊重学生的概念,打开了作业设计的新方式,减少了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发掘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突出作业实践性、探究性,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探究、解决问题、获得真知,满足学段化、多样化、个性化特点。难度适宜、数量恰当、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学生作业让更多孩子喜爱学习,有兴趣探究、有热情完成作业。少做作业而省出来的时间被用来开展体育运动、劳动教育或其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教师层面:提升教师业务素养
一是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重新思考作业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设计作业时,教师会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增加作业的分层设计,增强学生对课后作业的自主选择权,真正落实教育教学中的“学生立场”。作业设计从“课后强化”走向“课堂优化”,将“课堂作业”逐渐发展成为“课程作业”,形成了更好更优且可持续的教育教学发展思路。
二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作业形式从单一的巩固性练习走向拓展性、研究性、实践性作业并存的多种模式。作业内容更趋丰富,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而是融入了孩子的生活内容与成长经历,布置作业越来越精细,创建了作业二次批改的管理模式,尝试了作业小组帮扶、作业微课讲解、作业经验分享等新举措。在国家精品课和一师一优课录制中,15位教师的课被评为省级、市级优秀课,有近20余人次获得省级、市级、区级优秀课。有多位老师在区里举办的教研活动中进行教学课观摩,引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三)学校层面:推动教育质量高位运行
学校的市级作业课题已经进入结题阶段,六位老师的区级作业课题成功立项通过。许多家长在育儿理念和方法上与学校实现同频共振,家庭、学校、社会多位一体的育人新格局逐渐呈现。学校被评为XX市课改示范校。
推进“双减”,锚定了考试管理和综合评价这两件事
2023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3年3月4日,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2023年8月3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由此可见,“双减”政策要落地,推进考试管理与评价改革这两件事极其重要。XX市XX小学在推动“双减”工作上,既重视课后服务和作业减负的开展,又突出了考试管理与评价工作的改进。
一、推动适应个别化成长的考试管理
改进学校的考试管理,学校着力于两项工作的推进。
其一,学校取消单元测评、期中学力调研等名目繁多的校内考试。语数英科等学科的老师在学期内会对学生做1-2次学习评估,评价由专任教师负责。为了给学生提供更精准的学习助力方案,学校从单元测试分析走向学习行为分析,从唯分数的测验走向多元化实证分析。不再从单一的试卷中取样,而是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从学生作业分析中取样,用行为分析代替测试分析。数据取样方式变了,对学生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方式也改变了。教师根据掌握的情况,以学习单元或知识组块为单位,及时与家长及学生个别化沟通,对个别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也注意为学生保密,保护其隐私,不公开学生的学习成绩。
其二,期末考试怎么考?学校创新考试形式,强化有意义挑战性情境评价。每学期期末考试,不仅有指向纸笔测评的学业结果性评价,更有指向未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结果性评价。立足素养发展,在“发展性评价”一栏中位列第一的就是4C素养培育,2023年就已实现1-6年级情境化非纸笔测评全覆盖。每个年级根据学科特点、学生情况,充分挖掘校园环境,凸显学科整合,打破学科壁垒,拓展知识面,让学生经历深度学习,在沟通交往中学习合作,在同伴互助中体验收获;多维评价,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新体系
考试方式变了,评价也发生了变化。学校从“无分”期末成绩评定方法走向金凤凰综合素质报告单。2023年,这一张小小的学生期末成绩单,让学校开启了破解“唯分数”的评价变革,2023年3月,“无分成绩单”成为教育部表彰的11个典型案例之一。《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颁布之后,学校立即启动了五育融合式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制。
学校舍弃具有排名性质的学习评价方式,明确学生评价的目的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的能力。学校规定,学年评价属于过程性评价,包括学业情况、学程表现、学生的行为表现。学校建构“好身体、高情商、优学力”培养模型,着力解决当下青少年儿童“体质差、情商低、思维弱”的三大难题,推出了“一单”“一袋”“五表”的金凤凰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金凤凰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立足五育融合,从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养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维度设计新的期末报告单,辅以道德与法治、体育、美术、音乐、劳动等五门学科的分项等第评价表和学生成长档案袋,旨在构建全面立体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不难发现,我校的这套“一单”“一袋”“五表”的综合素质评价设计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核心要义高度契合,倡导从“育分”到“育人”,立足为党育人,着眼立德树人,统一育人认识,强化价值认同。
“双减”在行动:十个学校落实“双减”的典型案例与实践
学校在评价中不仅凸显过程性评价,细化学业成绩分项等第评定,更关注学生个体成长的纵向自我对照。为此,学校还建构了反映学生日常表现的“卡证章”一体化评价机制,即:学子形象卡、雏凤履历证、金凤凰勋章。
此外,这两年间,学校还通过创新“教学述评”的评价方式,实现从量化评定到质性评价的升级,“教学述评”已成为金凤凰综合素质报告单重要的一栏。“教学述评”的应用,让评价有依据、有标准,忌经验主义,促评价的科学化、精准化。多元主体评价,能更加客观全面地赏识、鼓励学生,并提出中肯建议。
“双减”在行动:十个学校落实“双减”的典型案例与实践
强化价值认同,形成育人合力!我们坚信,加强考试管理和评价改革是“双减”政策落地的强心剂,攻坚克难做实这两项工作,引导每一位教师从应试教育真正转变为素质教育,进而升级为指向“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的新时代高质量教育。
“五个一,五个有”关爱保障教师
为切实减轻教师负担,让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双减”工作中,XX市实验中学附属小学推出“五个一”“五个有”举措,关爱保障教师。
一盘棋统筹,让教师“有时间”。统筹课务安排,利用大数据“错峰编排”,提高服务效能。统筹工作安排,下发工作调休单,“灵活调休”实现弹性上下班。统筹师资安排,扩充课后服务师资力量,聘请校外老师,减轻教师轮课次数。
一站式关怀,让教师“有健康”。在年段设立休闲茶水吧,提供水果点心,让教师有效休息。设置游泳池、休闲活动室及健身训练室,让教师享受运动的乐趣。开设心理驿站,通过专职心理教师一对一谈心,保障教师身心健康。
一体化管理,让教师“有精力”。从严进校项目管理,未经学校备案审批不安排教师参与和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从严报表会议管理,利用大数据精简报表填写,压缩会议频次,每周教师例会改为每两周一次。从严考核评估管理,规范涉教师督查、检查、评比、考核,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专心从教。
一条龙服务,让教师“有温暖”。为有需要的教职员工及其家属提供三餐服务,并提供外带,让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能“全心”从教。利用重大节日定期开展“送温暖”服务,落实走访慰问,对困难教师群体,及时送上关怀和温暖。
一揽子保障,让教师“有动力”。建立评价机制保障,把教师在“双减”工作表现作为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分配、奖励表彰等的重要依据,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及工作内驱力。完善经费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校董会、促进会和社会各界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及时发放课后服务津贴,确保教师劳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