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奇女子张充和曾慨言:“我写字、画画、唱昆曲、做诗、养花种草都是玩玩,从来不想拿出来给人家展览。”与她在《寻幽》中留下的“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巧妙契合。
以前知道的少叫“井底之蛙”,现在知道的多了却又似乎感到不好。问题所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需要。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下,有自己的所需,所知,所求才称得上是有学问。
所需什么就所求什么,没有任何桎梏,一身轻松。张充和在授课时常用清水蘸在纸上写字,于是有的学生游说她用墨水在宣纸上以图保存,一向温和的老人竟然生了气,依然用清水写字。这其实与她随性超脱的品性是分不开的。于知识也是一样,需要什么就所求什么,不满溢也不亏空,既不会被耻笑是“井底之蛙”,也谈不上“知道过多”而纷乱冗杂”,追求着自己的一曲微径,平凡而真实!
张充和摇着一叶小舟,低吟“戏可逢场灯可尽,空明犹喜一潭星”在自已所需的世界里,戏也许会散场,灯亦或会熄灭,但天际的星辰是永远陪伴的。这或许是我们不知道之外的真实,我们也应保持一颗平淡之心!
在物欲膨胀、争逐名利的当下,我们逐渐忘记了望峰息心,忘记了东篱白菊,忘记了我们所拥有的一潭明星。只是徒劳地知道了纷杂,却忘了真正的需要,比起那“井底之蛙”或许更显得贫陋无知。
崇尚真知,追求渴望,把握住自所需,更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陈佩秋先生说:“一草一木皆有章法”,所以她坚持实景写生。攀山势跌宕,访云霭深薄,探阴阴佳木,以一幅《天目山杜鹃》轰动了画坛。在求知这条路上我们知道的太少,但在物质化、娱乐化的生活里知道了越来越多的纷杂。饱胀空洞的信息让我们丧失了对求知的渴求,近乎“师法自然”这个浅显的道理也不知道了,又何来“知道太多”一说?
我们应该秉持一颗平淡、耐心的求知的心,让知识真正有益于我们。摒弃那些杂乱的知识碎片,那些本不该进入我们求知的心。真心希望当下社会的我们都能像张充和那样摇着一叶小舟,四寂无人,随溪水所至,戏会散,灯会灭,但那颗平和对待真知的心会伴我们度过此生。
虚荣心这东西谁没有一点呢?之前我总是看见网络上说谁谁谁为了什么怎么了,当时感觉他们真的很虚荣。可虚荣心这东西谁没有一点呢!如何东西都有两面,虚荣不一定不好。
就因为一句话我充满了自信,说我虚荣喜欢别人夸我也好,我就那样。因为一句话我就努力,说我是为了面子也行,我可以说的确是。就因为一句话我越来越努力,说那句话是我的救命稻草也行,因为的确是。可……也是因为那句话,为了那句话,我去了哪里,我想要的又是什么我迷失了方向。咋怎么多事情你?你会好奇嘛!不好奇我也要写,也要记录下自己的过错,只为了让自己分清楚我到底要什么!虚荣到底应该在哪个程度比较好!
我承认我是虚荣的人,就为了一句话“你是学霸!”我努力的跑坚持的跑。人们说坚持久了就成为习惯,可真的是这样吗?我想或许是因为虚荣的庞大,把自己都给吞噬。起初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我只知道我们不能辜负他人对我们的期望,便努力又努力。我从100多名直冲进前50名,变成班级第一名。后来我真的就不认识自己了,却不知道自己还可以那样。我没有炫耀,看是低调的外表,自己完全感觉不到的东西。我只记得那时候的笑容,那时候的不学,自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却不知道别人都还在继续奔跑。而我就一点点进步就止步不走了,甚至还想不学爬就学跑了。
现在想想真是恶心,我真的不认识那个人了。她一点也不像我,我不是一直都是个安静的小女孩吗?不喜欢和别人争吵的人吗?为何现在却在人前吵吵闹闹,为何却在人们面前停止了走,为何我会浪费自己学习的时间去与人争吵要好好学习呢!我真的不认识自己了,你是谁,请你离开我的身体行不行。
我知道这都是因为虚荣心,我开始想想虚荣心是多么可怕的东西,就像一只毒虫在我的身体里爬来爬去。然后就不停抱怨,终于累了我停止了抱怨。仔细思考毒虫不也可以做药吗?对呀!我当初不就是吃了这毒虫才站起来的吗?如今为何不能再吃一点呢!不过这次我可要长记性,要有个程度才好,避免被毒虫吞噬。
虚荣虚荣,我可以大胆的说我是虚荣,但我知道程度了,因“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家的书房里,有一台典雅而高贵的乐器,从看到它的第一眼开始,我便喜欢上了它。绿色的弦和白色的弦好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向我招手。光滑的琴弦,清脆的声音,还有那优美的旋律,更是让我惊喜不已。它,就是我心爱的古筝!这个暑假,便是它陪我度过:几多汗水甚至泪水,几多欢乐与收获,真可谓是百感交集啊!
为了学习古筝,我错过了去旅游的大好时机,顶烈日,迎风雨,每天骑自行车在家与学校之间往返。我舍弃了和好朋友们玩耍的机会,每天坐在书房练琴,直到汗湿衣袖,手指发木,夜色四起,虫声撩人。
我想过放弃!艰难的识谱听谱,枯燥无味的音符,僵硬不和谐的手型。一个指法、一个音符、一首曲子,都要几十遍上百遍的练习。就那21弦,要丁丁当当弹出像样的音乐来,真是难啊!其中滋味只有自己去品尝。可一想到表演时那种兴奋与自豪,我便又会集中精力地坐到古筝前,即便手指上全都是水泡,汗水落在琴身上,我也咬着牙不停的弹着。经过坚持练习,我的手型也不再那么僵硬了。在有了一些指法基础后,我学会了一些曲子,弹古筝也不再那么乏味了。如果有人问我:“你整天这样弹呀弹,就不觉得累吗?”我会这样回答:“累,怎么不累呀?但苦中有乐嘛!”
为了指法更加灵活,动作更加优美协调,乐曲弹得更加动听,我经常上网搜索视频,学习老师是怎样弹的。老师们纯熟优美的演奏技巧,对所弹曲子的深入理解,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古筝弹好!
就这样,一有空闲,我都会义无返顾地走到窗前,坐在琴旁,戴好指甲,抬起手臂,用灵巧的指尖拨动着琴弦,一曲曲优美动听的乐曲便在小屋中回荡开来。在《琵琶语》凄清委婉缠绵幽雅的乐曲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忧伤而又神秘的世界,去感悟昭君出塞的无尽悲苦;在悠扬如歌恬静欢快的《渔舟唱晚》中,我看到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在《战台风》紧张激烈、气势磅礴的乐曲中,我感受到了工人与台风搏斗时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弹古筝,让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弹古筝,让我的暑假生活增添了斑斓的色彩和无限的快乐。
真的,岁月如歌啊!古筝陪我度暑假,欢乐多又多!
喧哗与紧张的快节奏里,我们听不见生命的钟声。
疲于奔命的人们,是否应该慢下来?让真诚的问候穿过城市的洪流,给生命一次抑扬顿挫的旅途,一份遗忘结局的情愫,一段和风细雨的岁月。让自己的故事真实而带有温度,慢享生活,生活则会回报精致于你。
春风秋叶,夏蝉冬雪,绘生命的深浅。有滋有味,本是生活应有的模样。《菜根谭》有言:“古人闲适处,今人却忙过了一生;古人实受处,今人反虚度了一世。”越来越多的人奔波于钢筋水泥中的浮华,如季羡林先生一样呷着清茶,戏鱼弄花的人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急功近利者爆炸式增长,“速成”效应兴风作浪,“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式的精致日渐寥寥。功利就像二月的沙尘暴,我们应该给生活一场春雨,为灵魂掸去灰尘。
反观前些年的“神童热”,美国公众对神童的追捧曾达到空前高度,然而多数结局难圆满。中国盛极一时的神童班,也最终不了了之。这就是一种世人的误入歧途,一门心思急功近利,脚步慢不下来,自然灵魂就会跟不上节奏。
中国有句老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论语》中亦有言“欲速则不达”,盲目追求速度和目的,往往与本意背道而驰。生命不是为了急匆匆地赶路,而是为了欣赏一路的风景。光阴慢度,有恬淡广阔的心态,才能在心灵之地精雕细琢,开花结果。
所以,静水闲潭才能反射出灵魂真诚的面貌,险滩急流反而扭曲了清澈的影像。梭罗漫步瓦尔登湖畔思考生命的宁静,“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大多人都不陌生,但很少有人真正用心听过一场秋雨里,庭中梧桐叶落的声音。生命最好的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漫漫生命长河中,了悟一叶扁舟的静美,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木心所怀念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看一本书,从扉页看到后记;听一场雨,从风起听到云散。在慢生活中才可提炼精致,在细细品味中领悟生命的景致。光阴慢度,让精神找到丰足的家园;留足空闲,把心灵牧放到彩虹的彼端。
总有一天,你会感谢慢下脚步的自己。
花园的美丽,在于它恰到好处,生长适度,它没有变成一块荒草疯长的荒芜;江河的壮阔,在于它的遵规守矩,奔流适度,它没有成为一片如魔的洪荒。把握好生命的尺度,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畅行无阻。
忆往昔,六王毕,四海一,秦王却爱纷奢日益骄固,一时蜀山兀,阿房出。可惜明星莹莹照不亮君王的心,朝歌夜弦唱不出国家繁兴。十四年的短命王朝,就像一部讥讽的历史电影,处处弥漫着恣意妄为的暴戾之气。一个曾雄霸四方的泱泱大国,失了为国之度,便日渐式微,湮灭于历史的洪流,只在涛声中留下几声悲鸣与不甘。
正如“竭泽而渔”所昭示的,若失度,便失去了未来的所有可能;两千年前的老子曾言“数罟不入洿池”,只有把握好尺度,才有资格言未来。
彼得·希拉里与爱丽丝在八千米高山上分道扬镳之时,结局便已写定,爱丽丝一心攀登,只求功利,却忘记自己生命的尺度,诚然,她成功地让自己的名字留在攀登的汗青之上,却也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那座凛冽的让她丧失生命尺度的山峰。反观彼得,正因把握住了生命的尺度,才在一场灾难中得以保全,更给自己未知的人生留下了更多的机会。
这个世界有着太多以偶像为地基,用木梁搭建起的道德标准,充斥着太多以媒体风向为判断准则的价值观。可是又有几个人能把握住自己的心,衡量一下这如许的社会新现象价值几何?多少人为了追星沉沦得不可自拔?多少人为了名利迷惘地不堪错乱?当柯震东的粉丝叫嚣为和柯震东关在一起去吸毒时,当郭美美为得名利不择手段时,敢问,我们人生的尺度被丢弃在何处?
我们是否需要丈量一下自己的心,与原始的位置偏了多远?我们是否需要用自己早已遗忘的尺度,衡量一下与曾经渐行渐远的距离?
如果石丽芳仅仅做了应当为之的事便成为被学习、被褒扬、被慰问、被奖励的道德高点,那这是在讽刺世上已无真心的道德沦丧还是当地政府过分宣扬的无知?正义之风应当宣扬,但当地政府是否是掉了应有的尺度?
以心为尺,度浮生人世。把握生命的尺度,衡量自己的得失功过,才能确保自己始终不偏离航线。
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不激不随,前行适度,它终究是以昂扬的挺立姿态行走于未知的旅途,丈量着过去,也丈量着未来。
“度”一词最广泛的解释为“限度”,这个词很普通,可是,万物有度。
胡惟庸,凭着自己与淮西集团的关系,当上了臣相,但他应送给自己一个“度”。相反,他没有,他胡作非为,私吞全国各地的粮食,自己贪,对于自己仇人的信件不上报皇帝,勾结明朝初年上百名官员,他抛弃了“度”,因此他毁于自己的无“度”。蓝玉,因打胜仗而傲慢无礼;严嵩,因受皇宠而无法无天。他们哪一个不是因无“度”而毁于一旦。无“度”,像一个深渊,吞尽了多少原先有着大志的贤官良将。
度,就如一把大剪刀,不断地修剪着一株果木,使它处于生长之“度”之中。但如果这株果木心中没有了“度”,它就会无止境地生长下去,因疯长而枝多,因枝多而叶密,因叶密而养料分散,因养料分散而果少,因果少而被人遗弃。这株果木的一生就会像夭折的蝴蝶,枯萎凋落。人生不正如这株灌木吗?如果脱离了“度”的限制,则会走向下坡路,逐渐地枯萎。
《六韬·武韬·三疑》中有这么一句“大强必折,大张必缺”,这是射箭者的两个禁忌。拉弓的力不能太强,张弓的量不能太大,因弓有个限度,力量太强太大,弓就会被折断。
识事理者胜,事理就是“度”。如汤和,他是唯一一个初始跟随朱元璋至天下安定后、长寿善终的将领,他之所以命运能如此安定,只因他识事理。他懂朱元璋,于是他做事识“度”,需则做,做则成,不干外事,不问闲事。也正如刘邦,刘邦攻下秦朝都城后,沉迷于酒色,但张良提醒,使他明白了“度”,所以他清醒了,以“度”做事,善于用人,以德服人,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因此,明“度”者才能成功。
如果这世界没有了“度”,那么万物都会脱离自然的控制,树会不断地生长,使地下的营养消失;国与国没有了“度”,会使地上充满了硝烟;宇宙没有了“度”,星球只会流浪,没有人知道它会去哪里。“度”是多么重要,万物没有“度”,则是灾难,万物必要有“度”。
一缕风,“度”控制着它的方向、速度;一件事,“度”控制着它的善恶、思想;一棵树,“度”控制着它的高矮、大小。“度”与万物是分不开的,所以有一句话就是“万物有度”。只有战胜自己心中的贪欲,把握好”度”,才能让自己在路上走得更稳,不误入深渊。
“月到中秋分外明,秋色明媚歌动听。花好月圆人欢庆,温暖康泰万家心。”期待的中秋佳节又如约而至了。
从我记事起,今年,爸爸是第一次在家过中秋,格外难得。所以,我们一家人提前在宾馆预定好房间,一起过个欢乐的团圆节。一大家人全到齐了,可真热闹啊。爷爷、奶奶笑呵呵的,难得看到孩子们聚到一起,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我们姐弟几个也乐坏了,最开心的自然是我了。我是家人公认的“美食家”,中秋节也是“美食节”,好吃的东西还少得了吗?看到那大餐桌上的菜肴,都是我爱吃的,我就只等大快朵颐了。
一道“鱼香肉丝”端上来了,我忍不住就伸出了筷子,没想到被爸爸拽住了。只见他站了起来,面向爷爷奶奶举起了酒杯,说:“今天是我们一家幸福团圆的日子,我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笑口常开!”爷爷、奶奶高兴得连声说“好”,好像除了这个“好”字,他们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爸爸开了头,席间所有的人都站起来,纷纷向爷爷奶奶敬酒,祝他们健康快乐,平安幸福。房间里,欢笑声响成一片。
抓着这个机会,我又把筷子伸向那令我垂涎欲滴的“鱼香肉丝”夹了一点,赶紧送进嘴里。嗯,真好吃。弟弟见了,有样学样,也开心地把他喜欢的菜往自己碗里扒拉。哈哈,那吃相可真有趣。想想我自己,大概也差不多吧,不禁笑出声来。
我们吃得正香,忽然发现爸爸看看爷爷奶奶,向我使了个眼色,我立刻心领神会,那是让我给爷爷奶奶送祝福呢。我端起面前的饮料,走到爷爷奶奶面前,大声说道:“爷爷奶奶,今天是中秋佳节。我祝你们健康长寿,事事顺心,福如东海,永远快乐!”然后双手端起饮料一饮而尽。我的话引来一片喝彩,爷爷奶奶都乐得合不上嘴了。
吃完饭,爸爸打算去买单,可爷爷不答应,也争着要去。这时,一旁的奶奶笑了,悄悄说了句:“都别争了,今天谁也别跟我抢!”起身向收银台走去。他俩还没争出个“胜负”,奶奶早去把单买了,等他们发现,也没辙了。
爸爸和爷爷有些“懊悔”,奶奶却在一边乐着,我们见了,又是一阵大笑……
骑着共享单车去上学,打着共享雨伞来上班,亦或是入住共享宿舍……
现如今,在大多时间、大多地点,都能见到“共享”二字的身影。人们只需扫扫二维码,动动手指,即可畅享这些便捷且近乎“零成本”的资源。
然而,物极必反。
共享的产物在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引申出了种种问题。今日,电视台报道了30000辆由于违停被清理的共享单车堆积成山,却没有一家企业认领的新闻。这“五颜六色”的壮景,令群众们唏嘘不已。
我也曾目睹过类似的景象。一日,从某牙防所走出时,门口成排的共享单车将牙防所围得水泄不通。我粗略估算了下,约有两三百两。在这么一个人烟稀少之地,却有如此多的单车停放,从某种程度上讲,难道不是影响市容的一种资源浪费吗?
各大企业为抢占市场而大量投放各式共享单车,见人们蜂拥而至,就愈发增大投放量。可是,这些企业们是否评估过,是否考虑过“过量”的后果呢?
这种近乎“饱和”的状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是影响市容,浪费资源。共享的初衷本是节约资源、方便人们生活,如此一来,反倒成为了一种浪费材料、占据空间的乱象。
再者,是“质”变得问题。许多原价低廉、做工拙劣的“充数”产品,在安全与卫生方面都令人堪忧。
此外,由于数量多,人们对爱护此类产品的责任意识也愈发淡薄,这在一大程度上是加剧了资源浪费。
因此,共享应有个“度”。凡事都不能过度,共享当然也不例外。一旦过度,上述种种负面影响也纷至沓来。
这个“度”,不仅在于量,也在于类。分清什么共享有益,什么不应共享是极其重要的。若是将产品盲目地衍生,不但不会带来便捷,甚至可能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就如前一阵子的共享婴儿车,由于未考虑到卫生这一因素而被叫停。
共享没有错,它大大节省了人力与时间,更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求。只不过,控制在量与类的度中,才是最优的选择,也是最益的选择。
身处共享时代的我们,是共享时代的得益者。在与共享共生、共处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完善共享体制,摸索这个“度”,必将打造更美好的“共享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