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琪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轻轻踏上断桥,漫步白堤,我真像是看见了一位窈窕美人,生怕她被纷纷攘攘的游客所惊扰。
人生中的第一次游学,我选在了文化荟萃的绍兴和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早闻西湖如雷贯耳的大名,终有机会来一睹它的真容。
西湖的岸是青翠的,嫩绿的细草全部见缝插针的冒出脑袋,为青石路的两旁染上一层淡淡的绿。杨柳也是我甚为喜爱的,柳丝像姑娘的长发,柔柔拂过水面的上空;又像散开的珠帘,轻轻掩映着西湖的侧颜。我和伙伴们嬉笑着,走在青翠的堤岸上,走进阵阵带着清香的爽风里。
西湖的水是清澈的,也是最让人喜爱的,伙伴们手里的相机“卡嚓卡嚓”响个不停,镜头则没有离开过西湖的绿水,远远望过去,平静时的水面宛如明镜,太阳、白云、蓝天,挤在镜子里,欣赏自己的容颜,而顽皮的风来了,就肆无忌惮的踏在水面上,留给西湖一个又一个的涟漪。我们再乘了小船,和西湖挨得更近,看小船在我们手边排开一行行的水波,听“哗哗”的水浪声灌满双耳。远处有雷峰塔、“三潭印月”、苏堤,小鸟悠悠飞入云层不见了踪迹,游人结伴漫步赏景,阳光洒在水面上为西湖镀了一层耀眼的金,波光粼粼。
大家一时间全部沉浸在美不胜收的景色之中,我却想起,这“清澈”的湖水,真的是一直这么清澈吗?其实不是的。通过各小组的调查,原来早些年,曾有一部分小饭店把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湖中,游客肆意往湖中吐痰,丢弃垃圾,还有河底沉积的泥沙,都严重破坏了西湖的水质。听闻这些,我不禁感到痛心,当游客丢弃垃圾时,是否听见西湖的哭泣?当人们向湖里肆意排污时,又是否看见西湖像西子一般颦起了眉?
好在社会终是对西湖开展了保护,引水、疏浚、截污,人们也开始觉醒,从自己和身边作出了改变,西湖才一点一点变回它原来的容颜,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给我们这样一片天堂般的美景。
“我们对环境的保护是永远不能停止的”,这句话和我在西湖所见的美景一起深深刻进了我的心里。多希望很多年以后还有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漫步于这秀丽的西湖之畔,立足于柳树垂丝下,望着清澈见底的湖水,再感叹一句:
“这里风景独好”。
穆禹辰
秋冬更替的日子,我们迎来了进入中学的第一次游学。我的游学线路是北京A6,与其说是选择,不如说别无选择,因为当时我的选课星用光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选中了苏杭、南京、上海……我只好选择了还有名额的北京。心中不免遗憾,因为我觉得既然游学,就得走远点儿,直到游学前一天晚上,我还羡慕着那些“离家出走”的小伙伴们。但是即便不能远行,我也将放下书包,开启我的家门口五日游,所以内心除去遗憾,还是有份轻松和小喜悦的。
游学的第一站是颐和园,一天的行程下来,感触最深的一点,这不是游玩的那种走马观花,是带着课题和任务留心观察、分析、寻找答案。第二天,我们去了周口店,探寻了人类的祖先,我在北京出生长大,却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历史书上的铅字变得鲜活起来。我们还体验了模拟考古、做石膏模型的实践课。我记录了一天的感受,这跟旅游打卡完全不同,要完成游学任务,不花点心思是不行的。接下来几天的行程,我渐渐喜欢上了我的北京A6,因为我熟悉的家门口还有着那么多我不曾了解的历史、未曾听说的故事。直到去后海的那天,这种感觉愈发强烈。
那天早上风很大,冬天的寒意迎面扑来。我们来到了再熟悉不过的后海。小时候,我家离这不远,夏天的傍晚,爸爸经常带我来玩,纳凉的人群、吆喝的车夫、烟袋斜街琳琅满目的小玩艺儿,是我记忆里的后海。今天与以往不同,我们参观了保留完整的后海四合院,五代居住在此的张奶奶给我们介绍了四合院的结构和风水,不听不知道,这里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独具特色的门墩门钹、古朴典雅的青砖灰瓦、朴素节俭的百姓生活……沿着瘦瘦浅浅的胡同走走,果然别有一番滋味。透过童年的记忆,同样的后海给了我别样的感受,它的韵味更浓,内涵更丰富。
五天的游学转眼结束,之前未能远行的遗憾已悄然而去。我的家乡北京,有着讲不完的历史,我所熟悉的风景,有着听不尽的故事。我忽然觉得,游学的意义并不在于走多远,而是游有所获,学有所得。正如眼前,北京,风景这边独好。
刘佳音
绍兴,给我的印象是阴雨绵绵、秀美的南方小城,如同绢画一般,但最令我刻骨铭心的,还是那股沁人心脾的香味。
到了安昌古镇,湿润的微风卷着草木的清香吹来,像一位温柔的仙女,抚摸着我的脸颊,不像北方的风那样刺骨。潺潺流水边是青瓦白墙,弯弯的小桥倒映在河水上,乌篷船在河上缓缓行驶,水面泛起一道道波纹,在轻柔的阳光下闪着光。不论哪里都蕴含着古韵,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忽然一股刺鼻的臭味传来,是绍兴臭豆腐!我望向那味道的来源,看见一个老奶奶正在炸臭豆腐,她的头发已经斑白了,深陷在皱纹中的眼眸,紧盯着油锅,饱经风霜的手,熟练地炸着臭豆腐,好特别的味道啊!
好想尝一口啊,我摸了摸口袋,没有带钱。我只好失望地把直勾勾盯着臭豆腐的目光移到别的地方,可看着别的同学吃的正香,我不禁又转过头去看了几眼。老奶奶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眯着眼睛笑着对我说:“小姑娘尝一个吧。”我窘迫地摆摆手说:“不用了,谢谢您。”他接着说道:“没事,不买也可以尝。”说着,用一根牙签扎了一块大的,蘸了点辣酱,递给我。这不太好吧,我犹豫着。不过看着他那坚定又慈祥的目光,我还是接过了,那块金黄的臭豆腐,向老奶奶道谢。我先闻了闻,臭中带香,还有一股呛鼻辣椒味,我试着咬了一小口,香味与辣味,溢满了我整个身体,那辣酱和臭豆腐简直是绝配。我又吃了两小口,慢慢品尝,想让那味道在我嘴中多停留一会儿。吃完后仍唇齿留香。我朝老奶奶笑了,老奶奶也笑了。今后我没有吃过比这更美味的臭豆腐。
绍兴这里的风景独美,但这里的人更美。
隋宛珊
黎明,天边泛着一道淡淡的红光,天还未亮,火车在城市、麦田中穿梭着,我趴在车窗上憧憬着接下来几天的游学生活。
阳光渐渐变得刺眼,我们来到了安昌古镇,一股异乡风情向我扑来。木质的横梁上挂着几只枣红色的酱鸭,油香溢出,顺着外皮流落在地。几块刚出锅的臭豆腐冒着热气还泛着油光,让人垂涎欲滴。风干的咸鱼和腊肠挂得一排排,黄酒、白糖的香气飘向远方。一条不深的小河将两岸隔开,岸边的垂柳弯下腰在水面上点出阵阵涟漪。古镇充满了生活气息,晾晒的被子、洗干净的衣服、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老人、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都为这古色古香的小镇增添了一份生机、一份灵动、一份色彩。
走在带着顶棚的长廊里,看那两边的古宅,有些泛黄的墙壁,覆着青苔的小桥、水中古镇的倒影,我感受到了这里的异乡风情和别样的江南气息。嵇康钱庄、城隍店、师爷馆蕴含着历史气息,拌白糖、灌腊肠、社戏都透露出民俗风趣。乌毡帽、乌柑菜、乌篷船是有名的“三乌”,尤其是乌篷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船夫用脚蹬着船桨,桨在水中荡着,船夫的脸上露出质朴、幸福的笑容。
天色渐渐暗了,远处的夕阳炽热地燃烧着,像是为古城镀上了金边,蒙上了一层轻纱,使古镇在我心里变得神秘而美丽、质朴而又不失风趣、平凡而又让我心向往之!
在船夫悠扬的歌声中我离开了古镇,但它的历史文化、民俗风趣和宜人的景色让我久久不能忘记,这里风景独好!
孟芮宇
游学路上,有诗情画意的西湖,有灵动秀气的沈园。但令我记忆最为深刻的,还是那古朴的安昌古镇。
进入安昌,第一印象便是小桥、流水、人家。河流穿过古镇,几座石桥静静地卧在河流上方,偶尔也有行人走过。河流两旁,是古屋古房,是古街古市。河中也偶尔划过几条乌篷船,水中的倒影被涟漪打散开来。这样的宁静,这样的祥和。
水是古镇的灵魂。镇中的河水是青的,是清的,正映着古镇的倒影。有水便有桥,安昌也不例外。这里的桥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小桥跨过石板两岸,桥上的石板有些湿润,上面也有些青苔。旁边几户人家的盆栽也放在桥上,让小桥看起来也更加雅趣,更有生机。
穿行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临水的街市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摊铺和门脸。摊铺中售卖的是是酱鸭,腊肠,白糖,黄酒,而不是各式各样的纪念品。伴着酱香与酒醇香,安昌也不同于了那些被商业吞噬的古镇。在这里,你可以见到当地淳朴的阿公阿婆的笑容;偶尔也会有猫狗一类可爱的生命在巷子中,或是充满活力地跑跳着,或是慵懒困倦地小憩着。
行走间,且听潺潺的流水声,细数着段段光阴;偶尔停下脚步,去倾听当地的方言和故事,和乌篷船上的船夫对对话,和商铺里的爷爷奶奶对视一笑。用心灵去看,去感受这个最原汁原味的绍兴小城。
天色渐晚,夕阳从西边斜洒下金辉,整个古城披上了蝉翼般的金纱,河流上也泛起了点点金光。古镇的影子一点点地拉长,在余晖中,留下了最美丽的剪影。
回首安昌,一切都是那么古朴,那么美好。
熊林岚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每当背到这里时,风景如画的烟雨江南、西湖风光顿时浮现在眼帘。
行走在西湖岸边,各位名人的故居伫立在路旁,雄伟的岳王庙凝望着远方。时值深秋,湖面呈现一片残败的景象。而那枯黄的荷叶依旧挺腰直立,萎缩的莲蓬藏在枝叶之中,却也别有一番情趣。
到了苏堤,景象竟有了天壤之别。依旧青葱的柳树摆弄着腰肢,草间的野花装点着大地。空气中,花香草香和莲叶的清香,逐渐被混合。
上了船,原本草木的遮挡一下子被拨开明亮宽敞了。太阳悬在空中,条条薄云萦绕在这明珠旁。低头望向水面,整个湖面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喧闹的人声彷佛被丛丛树木拦住,湖上只有船儿缓慢地驶进着,掀起层层波澜,却也不曾想打扰这安静平和的氛围。
这时,整个西湖好似镶嵌在华夏大地上的一面明镜。远远瞧去,那不正是一元纸币背面的风景——三潭映月吗?雷锋塔矗立在山顶,闪烁着光辉。西风拂面,沁人心脾。
抵达小瀛州后,泥土的气息便更加浓郁了。几只猫儿依偎在树上,懒惰地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几尾鱼儿在水中嬉戏;鸟儿们正忙着筑巢过冬。
湖中有岛,岛中有湖。不错的,水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物。走过折回的石桥,掠过清凉的湖水,照照水面,才发觉笑容早已溢出了脸颊。
往回走时,看到一群群小朋友在草地上做游戏。断桥与水里的倒影连成一条带子,令人不禁又想起那传说中的白娘子与许仙的浪漫爱情故事。
走出西湖,却又忍不住回头看一看,极力想把这西湖美景刻在脑海。
难怪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千变万化的奇观怎能不令人称赞呢?纵然大千世界无穷,但这里风景独好。
李道韫
满街的古建筑,狭窄的小巷,古街上铺满了老旧的青石板,两侧是由青砖砌成的传统民居山墙……这里就是西津古渡。
一个温暖而又晴朗的上午,我们来到了西津古渡,在这个承载着自唐朝以来1300多年历史的地方,边走边探寻每一处历史的镌刻。
走在古色古香的小巷里,感受着清爽的凉风吹在脸上,我们一路上坡,看到了“昭关石塔”。这是一个过街石塔,我仔细打量着这一座洁白的塔,可我看了半天,却怎么也看不出它到底特殊在哪里,只是觉得它像是一个花瓶放在了莲花上。后来经导游介绍,我才知道这是中国唯一一个保存完好、年代最久远的过街石塔。我们从石塔下走过去,就算是礼佛了。
我们继续沿着历史古道上行来到了观音洞,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楼房,饱经沧桑的灰砖墙诉说着它久远的历史。进去以后才发现,这其实是依靠山坡而建的半楼,靠山坡的一侧就是山体石壁。主洞中的莲花宝座上有一尊用汉白玉雕刻的观音像,神态端庄慈祥,栩栩如生。岩壁上的雕刻,记载了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功德,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佛教文化。
观音洞的旁边就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救生会。救生会就是古代在江上专门从事义务打捞沉船和救生工作的,是带有慈善性质的水上安全救助机构。过去,镇江江面较宽,平时风力也大,唐代诗人孟浩然就曾感叹“江风白浪起,愁煞渡头人”,这给渡船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于是才诞生了救生会,据说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业人命救助机构。了解了这里面的故事后,我十分崇敬那些创办并发展它的人,崇敬他们的无私与勇敢。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游览,我们又回到了山脚下。这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路面上的一处玻璃罩,透过这层玻璃,我一眼望穿了千年,因为里面罩着的是历代西津古街的路面,从唐朝的道路遗迹至当代的道路,分成台阶状展现在了这里,让人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的遥远与深邃。
这里就是王安石笔下《泊船瓜洲》的发生地西津古渡,这里还是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登岸的西津古渡,这里更是有着浓厚历史的西津古渡。
孙楚乔
小学段的第二周,伴随着初冬的寒风,我们迎来了进入初中的第一次游学,踏上了杭州苏州的游学之旅。
清晨天还未亮时,我们A4路线的一百多名同学已经集结完毕,站在十一的操场下,叽叽喳喳、兴奋的讨论着即将启程的游学之旅。在我偶一抬头间,竟发现这里的天空中居然有这么多星星,在漆黑的天空上一个一个的亮点闪烁着,久久凝视着他们,发现星空有时也可以让人平静下来,在开学以来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我还是头一回静下来,去回想以前的生活。
在到达了杭州后,我们先后去了西湖、岳王庙、西溪湿地等著名景点,我在参观时,越发感到杭州的自然环境之美,不是别的城市可以比较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件完美的艺术品,是上帝用自然之笔,给出了这幅优美的山水画。但这些美景,带给我们的印象,都不及苏州的拙政园深刻。
拙政园虽然面积不大,但玲珑别致,对比西湖的大气典雅之美,拙政园则是一种玲珑精致的美。从进入拙政园,面前是泛着秋波的小湖,岸边种的枫树叶子,已经火红,落在碧绿的湖水里,渐渐飘远去了,再配上草丛里隔三差五散立的太湖石和那湛蓝的天空,使人陶醉在这梦似的仙境中,忘记了世间的喧嚣,只顾得享受这难得的平静和那玲珑美景。
穿过一条长廊,竟是又来到那另一番天地。不大的湖面,倒映着树木、亭子,水是那样清,好像一面镜子,把一切都照出来了。在那湖面上,还有两对鸳鸯,在水面戏水,你追我,我追你的玩闹着。
当那天从拙政园离开时,我还是恋恋不舍的,拙政园独特的韵味,所给我带来的是宁静与享受,我相信不会再有什么景观,能带给我更深刻的印象了。
周依炜
进入中学后的第一次游学,我选择了苏杭路线。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的风景实在是别样美好。
杭州,最为著名的景色当属西湖。参观完岳王庙,我们火速前往西湖岸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写下不少千古名句。宋代大文豪苏轼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绝唱,许仙与白娘子的传奇故事更使西湖增添了无限的神秘色彩。
踏上船头,迎着柔和的微风前进,碧绿如玉的湖水近在咫尺,密密麻麻的线条嵌在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一片片高大挺拔的树木竖立在几座孤零零的小岛上显得格外茂盛。我们在游船上感受着这场西湖美景的盛宴。到达岛屿后我们继续游览。干枯的荷叶肆意游荡在湖面上,永不垂下。看,几朵藕荷色的睡莲,点缀在这块空旷,伴着翠色叶子更显别具一格。紧接着一块刻有“三潭映月”的石碑映入我的眼帘,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元钱纸币背面的图画。跟眼前的一对比,果然名不虚传!在徒步游览的过程中,我细细品味着南方著名的西湖景色。
来到岸边,一片片硕大的叶子经不住秋的考验,飘飘悠悠的掉落下来犹如一只只的蝴蝶。湖面上十分平静,只有船只划过时留下的波纹还在荡漾。接下来我要来谈谈苏州的美景。苏州,最具有独特的就是与众不同的园林艺术了!留园,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留园中有一著名景观——冠云峰,是太湖石中的绝品,集齐了太湖石的四个独特之处于一身“瘦、皱、漏、透”。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北宋末年,宋徽宗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奇花异石,夸口要搜罗天下珍品于宫廷之中。徽宗崇宁时期特地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搜罗名花奇石。冠云峰就是未来得及运走的花石纲的遗物。
拙政园,名字取自“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拙政园的西部,主要建筑是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林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其扇窗都是由深蓝色的透明玻璃制成的,但现在看来,窗上的颜色都不大相同,是因为有一些早已被摧毁,复原时没能找到与之相同的材料,只好拿相似的颜色代替。继续往前走,在你的左手侧会有一片水域,对面是一个十分著名的景色扇亭,如果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你会发现两个建筑物交错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扇形,故名扇亭。园内还采用借景手法,将远处的景物搬到园中来,使空缺部位不再那么单调空洞。
这次游学让我感受到了杭州西湖的碧绿,苏州留园的独特,苏州拙政园的别具一格。这些都使我感受到新鲜,与众不同的江南风趣。
邓越
镇江,一个小而充实的城镇。随着初中第一次研学的脚步,我与同伴们一起在镇江留下足迹。
为这里的风景驻足。古香古色的楼台,古风犹存的老街,甚至那轻悠而去的云雾,都令人心驰神往。时间好像也留恋于此,镇江人的生活节奏慢下来,随着恬静的风景一起慢下来。
醋文化馆,镇江所拥有最悠久的文化中心,时间使它渐渐散发出那种温馨的人间烟火气息。古朴的建筑造型,漫步其中,心便也放缓了,嗅着一丝酸涩的醋香,我们徐步走进了展馆。
木制的厂房模仿着古时的酿醋场景。朽木中原木的麝香,丝丝缕缕夹杂进浓郁的醋香中。空气微微有些潮湿,如醋香般,沉稳端庄。那一坛坛醋静如止水,棕得镫亮,在五彩缤纷的江南风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一两位老师傅翻动着糯米,兑着酒水,形成一条具有别样情趣的风景线,动作不难,但始终千篇一律重复着终究会感到烦躁。看似简单的工序,每一步都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师傅的娴熟与有条不紊,着实令人惊叹。陈醋为醋中极品,陈醋贵在时间之长。时间使它发酵,使其中的营养物质丰富。三年陈醋的时间之长,考验的是耐心。工匠师傅们耐得住寂寞,不论严寒酷暑重复着这一道道古老的工序手法,是什么支撑着这种耐心与坚持?
参观库房时,那不计其数的醋在瓶瓶罐罐的装载下陈列于此。这些别样的作品诠释了我的疑问。在灯光的映射下,玻璃瓶中的醋折射出丝绸般柔和的光彩,熠熠生辉。朴实的棕色与这光交织在一起,仿佛在我眼前描绘出一幅质朴无华的长卷,向人们陈述着镇江千万代的故事。这里有乡土人情,也有家家户户街巷胡同里的温馨,一瓶瓶醋中,溶释着岁月静好。
岁月静好,都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酿醋固然没有荣华富贵,但在师傅们的心中,这项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维持生计,更是为把内心对生活的挚爱展露于世。蓦然间,我懂得了师傅们的一片苦心。
风景美,人情更美。那一遍遍重复的动作,是传承,是播种。
镇江,这片美丽宁静的土地上有别样的景致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