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浦丞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就是唐代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的杰作——《从军行》。
王昌龄,字少伯,尤其擅长七绝,大多是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的诗意是:边塞一带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皑皑雪山都显得黯然无光。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还乡。读到这里,我不禁流出伤心的泪水,体会到了将士们坚定的报国之志和边塞将士的豪壮誓言。
诗中我最喜欢的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两句体现了边关战士们不怕牺牲的精神。整首诗让我们体会到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战事之频繁、戍边时间之漫长。这让我想起去年夏天,在中印边境,喀喇昆仑发生的那场英勇战斗。其中,年仅18岁的士兵陈祥榕用生命诠释了自己曾写下的战地话语,“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想必每一位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国人皆为之动容。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通过学习和朗读我感受到作者的爱国之情。以后我要向戍边战士一样勇敢无畏,不怕困难。
耿成思
我喜欢的古诗有很多,有王维写的思乡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李白写的送别诗《赠汪伦》,有骆宾王写的状物诗《咏鹅》,但我最喜欢的一首是李绅写的田家诗《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妈妈就把这首诗读给我听,慢慢地,我就不知不觉地将这首诗背会了,而且越背越有韵味。
《悯农》是一首田家诗,着重揭露社会的不公,倾注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颂。前两句描述了农民在烈日下劳动的情景,烈日当头,酷暑炎炎,脸上的汗水不停地滴进土中。这一特写场景的出现,形象地突出了劳苦农民整日的艰辛。后两句接着发出感叹:有谁知道那盘中的一饭一粒是农民用汗水换来的呢?由此忠告人们:一定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因为那都是农民用千万滴汗水换来的,在忠告人们的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广大农民的深深同情。
记得以前每次我吃饭时,米粒都会掉在桌子上,有时还会剩好多,可自从我接触了这首诗后,每次吃完饭碗里都是干干净净的,即使米粒掉到桌子上,我也会拿起来放进嘴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也是对我帮助最大的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