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2023年音乐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2023-10-17 17:24:19互联网心得体会

音乐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1

2023年4月21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3年版)的通知》。那么义务教育新课标”新“在哪儿?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又应该如何调整教学活动?有幸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崔允漷教授的“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线上讲座,结合音乐学科的变革学习,有以下心得体会。

在这次修订当中,艺术类课程地位有所提升,教育部也在鼓励、支持发展素质教育。规定中提到了一到七年级学生要以音乐、美术学习为主线,并且发展舞蹈、戏剧、影视等专业。八、九年级将进行分项选择开设,在教学期间重视学生的艺术体验,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审美。艺术类课程将在1-9年级之间开设,所有课程时间需要达到总课程比例的9%-11%之间。一到七年级学生要以音乐、美术为主要教学,可以适当融入舞蹈、戏剧、影视。八、九年级学生的课程内容包括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应试,学生需要在期间任意至少选择2项内容。这使音乐从以前的兴趣,转化为了必修科目。我又研读了《2023艺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让我更加清晰音乐教育的方向。它是根据三大原则去进行修改1、坚持目标导向2、坚持问题导向3、坚持创新导向。而相对过去新课标主要变化可以分成两个维度1、关于课程方案,里面明确规定;A完善培养目标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B优化课程设计音乐融入舞蹈戏曲等C实施要求教学改革方面、评价价改革重点。2、关于课程标准也说明了:A课程育人导向、B优化课程内容、C研制学业质量标准、D增强指导性、E加强学段衔接。其中课程内容具有具体性和可实施性,对于不同学段的孩子有了更明确的目标。而学业质量,更是引导老师把握教学里的深度和广度。课程实施里是科学的与时俱进的,给予了老师们许多教学中好的建议,具体了有效评价。

新课标呈现出来的核心理念是以育人为本,我们教育学生不只是为了升学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综合性人才。新课标在强调育人功能的同时,还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以此告诉我们,要培养的人的全面发展。而强调音乐素养的同时,还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纲的理念。新版课标将音乐学科素养凝练为五个方面:以音乐宙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估计音乐创作、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把之前的学科本位转化为了学生本位,因为所有的学习只有真正在学生身上起作用才算有效。我们之前关注的是老师教什么,让学生学什么的问题,以后我们要关注让学生如何学,怎么学会主动学习的问题。hTtPs://WWw.WenANdAqUaN.cOM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要教好学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怎么突破,教学难点怎么解决都需要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新课标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音乐教学内容涵盖乐谱识读、器乐演奏、聆听欣赏、演唱表演等,不再是以歌唱为主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形式多元化,有利于提升整体音乐教学质量。教学实践证明,课程标准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广活的空间,按新的理念和标准进行教学,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必须适应形势,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用最优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人格素质。

音乐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2

2023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3年版)》向社会发布,并于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实行。其中,“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音乐素养成为必修”;“艺术成绩纳入中考”等字眼的变化,引起了大家的广泛热议,甚至有人说:“艺术教育的春天来了,音乐、美术成为主线!”

现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已分别实施了20年和10年以上,根据课程改革自身规律性以及新时代下学生们不断发展变化的学情实际,“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发布与实施,恰如好雨知时节。“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在深入研讨过去我国教材实施过程中利弊,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新成果,结合社会发展当下,更能体现党和国家最新的教育理念,体现中国特色,增强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引导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现与时俱进,与课程时代性。

从“2023新课标”的总体设计和构想不难看出,它更加注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别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优化课程设置,细化学科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其中,从文字层面,我们看到,注重“幼小衔接”,注重“小学一年级到七年级”的“一体化”设计,这都充分说明一点,党和国家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充分认识到了我们在长期培养人才的方面,应该注重学科知识的衔接,实现“一体化”,贯通式培养。

在“课程设置”(科目设置)部分:“艺术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其中一至二年级包括唱游·音乐、造型·美术;三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内容:八至九年级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等要求,充分体现我们国家教育方针里坚持的“以人为本”培养模式,尊重学生发展的学情与变化,尊重学生成长的需求。

曾几何时,一线教师们经常吐槽的是:中学阶段吐槽小学阶段音乐教师未能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如学生对音乐本体的识谱能力层面的,多声部要求的审美等方面,以至于到学生中学阶段,原本可以开展合唱,合奏,重唱以及多声部教学时,发现孩子们的音乐素养与实际需求远远脱离。在“2023版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中,我们欣喜的看到:“在教学质量评价中,除了音乐鉴赏、参加艺术类演出以外,有一项要求被单独提了出来:要熟悉乐谱,能视唱。从学生的一年级开始,这项要求就放在了学业质量描述当中。从第一学段的“认识简单节奏谱和常用音乐符号,模唱简单旋律”,到第四学段的“熟悉常见的音乐符号和术语,识谱、记谱比较流畅和准确”,可见视唱对培养音乐素养的重要性”。我们从音乐本体角度,无论任何音乐作品,识谱的问题,犹如一个孩子学习母语时的“识字”问题,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音乐的识谱正如识字的笔画等要求,是一定要掌握的。我们需要辩证的看待音乐教育问题,需要反思音乐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需要培养既能立足当下,又能在未来勇于担当的优秀社会接班人。

愿我们身处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们,能形成一种全面艺术教育的意识,全民音乐教育意识,全民对待教育,对待艺术教育,对待音乐教育。愿我们在即将到来的实施阶段,予以反思、验证,修正我们的理论与实践。只要我们每个教育者身怀大义,以民族兴旺为己任,定当将我们民族的音乐教育发扬光大。

音乐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3

聆听了浙江省音乐教研员杜宏斌老师的专题讲座《聚焦核心素养,凸显美育功能——艺术课程标准“音乐”学科标准解读》,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是何其的幸运,能第一时间听到杜老师这么干货满满的讲座,体悟到新课标中一字一句的斟酌过程,是如何严谨得当。

作为一线音乐老师,我们将作何改变和调整呢?首先,我认为要把自己定义成为一个“学习者”。因为与2023年的音乐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是把音乐和姊妹艺术统一归类于艺术课程,由此可见,新课标更为重视综合性。我们音乐老师要走进新课标,必须要有先进的、与新课标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在掌握扎实的音乐专业知识上,还要积极学习和实际运用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要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我们不能再比喻自己为“一桶水”,而应当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来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其次,音乐学科课程内容从以往的“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改为了“欣赏”、“表现”、“创造”、“联系”4类艺术实践,涵盖14项具体学习内容。杜老师指出,新课标就是以任务式形式来整合,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这就对我们一线老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我们要在课堂上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整合,优化课程内容的组织与设计,教学过程的安排,注重的不是教师教了多少,而应该是学生学到了多少。通过一系列整合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和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任务,来达成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和育人目标。

最后,我认为不论是2023的课标,还是2023年的新课标;不论是单一的学习内容,还是多维的学习内容整合,音乐课堂上核心素养的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始终不会改变。在小学高段学生中,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他们下载过许多的音乐歌曲,买过许多的音乐书籍,随口就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有不少学生却不喜欢音乐课,因为我们的音乐教育离生活太远了。而新课标就有一种更开放的态势,强调应用和生活,在学习任务中设置“发现身边的音乐”“探究生活中的音乐”,这就是以生为本,把音乐教学内容向生活真实化转换。

总之,新课标还有很多的转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且努力实践,但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更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去践行,让我们与新课标一路同行……

音乐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4

四月末,我们相聚云端,共同聆听省教研员杜宏斌老师对新版课标的解读。在两个半小时的解读中,杜老师带领大家回顾了2023年版课标十年实践的实施情况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新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然后重点说明五项修订的主要变化与突破。杜老师情真意切地分享与说明,三年来如何字斟句酌地进行修订、删减、增补等繁琐的工作历程令人肃然起敬。

看着案头一边是近期才颁布的2023年版艺术课程标准,一边是聆听时的笔记与心得,做了特殊标记的词句显眼异常——“考虑到幼小衔接,把一二年级设置为一个学段,叫做唱游音乐课?!强调实践性、游戏化,好人性化啊!”“强调核心素养的落实,在真实情境中对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运用”“每一学段以‘学习任务’‘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来呈现,还新增了‘学业质量标准’让教学更具指向性、有底线”“中国音乐转变为主体地位,强调本土音乐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这不就是一份给音乐教师的使用说明书吗?具体细致、平实易懂,犹如专家前辈们面对面的谆谆教导,让我感到踏实又温暖。

在数项变化与突破中,最让我关注的是一二年级学段,我相信儿童从早期开始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会让他们受益终生,因此低段的音乐课尤为重要。新课标切实联系到现实情况,考虑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重视生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转变,将一二年级设定为一个学段,并且以唱游音乐课的面貌呈现,强调了实践性、游戏化、具身的学习方式,真是令人拍案称快!课堂上游戏、活动的快乐场面立马在我头脑中再现,同时向我涌来的还有曾经n多次的疲惫感、困惑感,这是怎么回事?因为在“唱游音乐课”的背后,“教学有效性”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切勿以为唱游课就是唱歌玩游戏,这对老师们来说其实更有难度。

首先,要设计更加趣味、创意的课程,这意味着我们要时刻留心好玩的事物、抓住灵感,将对音乐素材的思考融入到生活中,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其次,课程好玩了,一二年级的孩子们还管得住自己吗?这就要提前进行课堂常规的铺垫工作,然后考虑如何将常规融入到课程中,还要不失趣味。还有,一首歌曲虽在活动中多次聆听、演唱,孩子们确实调动了多元感官来学习、情绪情感也得到了激发,那么歌会唱了吗?唱好了吗?最后,在唱游课中,我往往更加关注作品的音乐要素,因为容易操作,而对作品人文内涵的感悟、领会太少了,这是今后要重点反思、实践的部分。

手握这份有温度的“说明书”,让心中怀有的那份对音乐教育的理想更踏实了一点。

音乐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5

今天学习了杜老师对于2023新课标的解读,在聆听过程中,时有不惑,时有联想,时有思考。在此次新课标的解读中,让我深感美育工作的任重而道远,也让我保持需时刻学习的理念。课标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分别由五点构成,是不可分割、相互融合的,也在课标的内容中得到了多次体现。

一、坚持德育为先,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身为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还有育人。杜老师在解读中也多次提到,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民族性特点,这也贯穿于学段目标中。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到需要初步了解中国音乐文化和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第二学段目标中,学生在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中焕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进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了解和喜爱之情;第三学段目标中,渗透了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理解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中华美育精神和民族审美特质,增强文化自信;第四学段中,理解作品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体悟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增强国家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中国音乐文化,能从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坚定文化自信。

对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扬,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和影视板块都有体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体现了民族性的特点,也告知我们身为教师,要更关注和了解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并能传扬出去。

二、突出素养导向,促进核心素养的转化与落实

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教学目标和内容更为统一,指明了方向。学段目标中的核心素养的体现是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核心素养为总体目标,分别从五个维度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表述。

课程内容的组织和构建则是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围绕欣赏、表现、创造和联系这四类艺术实践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这样的课程内容组织和构建让我更明确从哪些方面去落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得“核心素养”这一名词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有点可抓,有途可循。

三、强化学生主体,推动艺术课程育人方式变革

分学段设置学习任务中,14项学习内容涵盖了音乐课程学习几乎所有内容,但在具体任务中并不意味着需要学习所有的内容,而是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与其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内容,学生把知识和技能运用在音乐活动中。1-2年级的学习任务为趣味唱游、聆听音乐、情境表演和发现身边的音乐,3-9年级的学习任务则为听赏与评述、独唱与合作演唱、独奏与合作演奏、编创与展示、小型歌剧表演、探索生活中的音乐。这样的观念转变让我们着眼于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而不是教师教授了多少。

四、优化课程内容,体现课程融合发展趋势及其育人价值

2023版的课标中课程内容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新课标将课程内容分为4类艺术实践活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涵盖14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学习任务。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杜老师对于旧版音乐与相关文化和新版发展为联系的解读。其实音乐与相关文化或者是联系这一说法,指向的都是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姊妹文化以及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而新课标中更为注重在这样的关联中,能够在欣赏、表现、创造等实践中再结合相关文化,理解音乐的人文内涵和社会功能,提升文化理解的这一核心素养能力。

五、体现音乐特点,一体化构建音乐课程学习体系。

2023版课标中将义务教育阶段分为3个学段,小学低年段(1-2年级),小学中高年段(3-6年级)和初中各年级(7-9年级)。新课标中重新区分了三个学段,第一阶段(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第二阶段(3-7年级)有机会融入姊妹艺术,为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学段目标中,将第二阶段细化为两个学段,分别是3-5年级和6-7年级);第三阶段(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这样的划分不仅向下衔接到幼小阶段,更向上延展到高中模块化教学,能够实现音乐课程一体化,避免断层式教学。

以上是我对新课标解读学习的初步想法,今后还将继续对比旧课标、研读新课标,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读能力,并将课标中的要求落实到教学中,为提升学生的审美力、表达力、创造力,深入理解音乐,提升核心素养做出努力。

音乐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6

在本周的教研活动中,我们有幸聆听了浙江省音乐教研员杜宏斌老师关于《聚焦核心素养,凸显美育功能——艺术课程标准“音乐”学科课标解读》的专题讲座。通过杜老师的系列剖析,我们明确了艺术课程概念下音乐与美术、舞蹈、戏剧、影视学科之间共性及个性的关联,认识到新课标中的艺术课程是一个更为多元的概念,旨在凸显美育功能,其内容有分有合,这也让我们对将来音乐课程的各方面开展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认知。随着讲座的深入,“以美育人”这一词也深深印入了我的心头,下面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新课标中教学目标的理解。

第一,凝练核心素养,统领课程设计。新课标突出素养导向,为此,凝练核心素养是落实教学目标的第一要素。在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体现在音乐学科中,审美感知主要指感知音乐语言、表现要素、情感体验等等。在这里,听觉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我们必须遵循“以听觉为中心”的原则,训练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表现可以具化为听、唱、奏、创、表、读、说、写,体现音乐知识的横向积累和音乐能力的纵向发展。在这一点上,需要重点关注如何提高学生音高感、节奏感和结构感。创意实践是一个综合实践的过程,旨在综合运用音乐知识,进行音乐创新和实际应用。为此,在课标的设定中还应关注音乐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文化理解主要是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也应体现音乐艺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世界大同美。总而言之,审美感知是一个由感到知的过程,文化理解是一个由理解到传承的过程,艺术表现是一个由感到演的过程,创意实践是一个由思到创的过程,四者是不可分割、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各有侧重的,只有以更为整合的形式统领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将核心素养凝练于教学目标之中。

第二,明确课程目标,转化核心素养。杜老师以3-5年级的学段目标为例就课程目标及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深入分析,也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提出了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要求。音乐学科的学段目标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创意实践核心素养为总体目标,分别从五个维度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表述。第一维度从音乐的审美特征出发,侧重指向审美感知;第二维度以学生参与音乐相关的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及创意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特征为目标,侧重指向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核心素养;第三维度以学生参与各种艺术探究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为目标,侧重指向创意实践核心素养;第四维度和第五维度分别以理解中外音乐相关文化和以理解音乐与姊妹艺术、其他学科,在生活中创造和运用音乐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为目标,侧重指向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核心素养。总的来看,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有了更具体、更明确、更具有操作性的内在联系。在课程目标的学段具化描述中,核心素养是以一种有机转化的形式在课程目标中展现,其相互渗透和融合体现在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单课目标中,是一个由上至下的统整关系。作为新课标的学习思考者和一线执行者,在日常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我们更要注意斟酌语言,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是否贴切新课标的要求等。

聆听完今天的新课标专题讲座,真可谓受益匪浅。新课标中的新理念、新方法,让我对“核心素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音乐是美的艺术,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知识的运用和迁移,成为“美”的传播者,一起向“美”而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