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1、总结提升的主题:使用投影重新分配小组,使用多媒体课件对要进行的环节进行展示,使用思维导图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便与记忆。
2、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在本次实验中重点通过投屏产生新的分组,与使用希沃思维导图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3、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三角形的底和高及其高的画法。通过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过程: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
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出示教材第61页上的三角形。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
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文案网发布 wenAnDaQuAn.Com
4、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5、例2: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看看各能摆出几个?(小棒的长度都一样。)你发现了什么?
学习成效评价:
5、所选技术:
使用投屏技术,西沃白板尚的思维导图进行总结,使得对课堂的总结更加高效,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在记忆的过程中形成具体的脉络。有了投屏,思维导图的使用,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得到提高,都在争着抢着回答问题。都想为自己的小组挣得一分,从而获得最后的胜利。每个小组的表现一目了然,小组成员随时都能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进展,对学生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本期内容
1
听——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2
看——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方案解读
3
读——《倍数与因数》单元复习教学片段
4
思——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教学反思
1、听
2、看
《倍数与因数》单元复习课堂复习方案
一、能力点描述
A7是“学法指导”维度下14个微能力点之一,应用于多媒体教学环境。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的复习环节,从而实现:
●提升知识巩固的效果
●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整体理解与应用
●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和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
●帮助教师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掌握联系、归纳、对比等总结方法
二、教学主题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数与因数》
三、教学对象分析
随着大脑发育的成熟,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孩子的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增强,归类、对比、推理等能力开始增强。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整数的性质。本单元所涉及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以及下学期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都是初等数论的基础知识,内容抽象性及辨析性较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四、教学内容
1、复习自然数、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概念,并对自然数进行分类。
2、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理解本单元所学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自然数、倍数、因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理解概念的同时理清知识其中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建单元知识结构的思维导图,引导孩子构建知识联系的网络,培养学生归纳梳理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思维导图的构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知识主动查漏补缺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重难点
理清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创建出思路清晰的思维导图。
七、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总结提升分为2个环节进行:
1、带领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基础概念,如自然数、因数、倍数等进行复习,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自然数进行分类。通过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单元知识网络。
2、运用问卷星软件发布课后检测任务,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同学们反馈的答案,对必要的题目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八、选用技术以及技术使用的目的
针对倍数与因数的总结提升部分,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以及结构化和可视化的梳理,从整体上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问卷星平台的发布的检测任务,提高检测效率,形成数据分析,可以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辅导,更全面地掌握全班同学的掌握情况。
九、结果呈现与分析
1、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思维导图制作的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
2、思维导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升了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的能力。
3、采用问卷星的测试功后,最终可以呈现出清晰的数据分布,数据可以精确至每一位同学,每一道题目,使得教师更加全面地掌握全班同学的掌握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3
读
教学片段:自然数的分类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复习了在这个单元中学习的概念,有质数、合数、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自然数,其中范围最大的就是自然数了,那你能不能对自然数进行分类呢?
生:当然可以。
师: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标准对自然数进行分类呢?
生:自然数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
师:为什么?
生:因为对于每一个自然数来说,把它平均分成2份,要么没有剩余,要么有剩余,也就是说,它不是奇数就是偶数,没有第三种选择,因此自然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
师:你的想法非常好,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我们就把自然数分成两类:奇数和偶数。谁能来列举一下?
生:奇数有1,3,5,7,9……
偶数有0,2,4,6,8……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上台移动屏幕上的这些小方块,创建一个思维导图吧,其他同学可以画在纸上。(生上台展示)
师:谁还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生:我认为还可以把自然数按照它所拥有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这样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0,第二类:1,第三类:质数,第四类:合数。
师:你的思路真清晰,大家同意吗?老师看到有的同学有些疑惑,那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这么分类可以吗?
师:0没有因数,那么我们可以记作“因数个数为0”;1只有一个因数,就是它本身,那么我们可以记作“因数个数为1”。那对于之后的自然数呢?
生:对于从2数之后的自然数,有2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有3个及以上因数的数叫作合数。
师:这样,我们就把全部的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分成了四类,这又是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同学们真棒!
师:请同学们按照这个分类标准创建一个思维导图。(1名学生上台展示,其余学生动手画在纸上)
师:同学们,你觉得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有什么不同吗?
生:更加的清晰,有条理,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加深了。
师:通过思维导图,我们本单元看似多而杂的概念整合了起来,形成了一张知识网,但是思维导图的构建不是固定的,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梳理,希望同学们可以多多尝试这种方法,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学生注意力集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更加符合学生记忆的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针对倍数与因数的总结提升部分,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以及结构化和可视化的梳理,从整体上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课后检测试题
一、选择
1、非0自然数按因数个数的多少可以分为()。
A。奇数和偶数B。质数和合数C。质数、合数和1
2、一个质数,它的最大因数是()
A。奇数B。合数C。它本身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的数值是质数,它的周长的数值一定是()
A。质数B。合数C。奇数
4、要使四位数245是3的倍数,()里可以填()。
A。3、6B。1、4、7C。1、6
二、判断
1、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这个数的倍数小。()
2、6的因数有1、2、3、6。()
3、质数一定都是奇数。()
4、一个数的最小倍数与最大因数都是35,这个数就是35。()
三、填空
1、在一位数中,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是()。
2、一个六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最小的质数,十位上的数字是最小的合数,万位上的数字既是质数又是偶数,十万位上的数字是最大的一位数,其余位数上都是0,这个六位数是()。
[设计意图]通过问卷星平台的发布的检测任务,提高检测效率,形成数据分析,可以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辅导,更全面地掌握全班同学的掌握情况。
4
思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教学反思
1、该总结提升活动实施效果如何?
《倍数与因数》这一单元的整理复习课中,对自然数分类这一知识点的总结提升活动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和学科的融合创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出本单元出现有关数的概念之间的联系,突破了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容易将自然数、质数、合数、因数等概念混淆的难点,利用思维导图的构建加深学生对知识间关系的理解。同时通过希沃白板5的拖曳技术,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积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施效果较好。通过问卷星平台的智能测试,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视化,既完成了对学生的学习检测,也提升了教师对学情的把握。
2、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否不可替代?
相较与传统课堂,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本节课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1、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将自然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之间的关系清晰地表现出来,形成可视化的知识网络,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对知识进行理解。2、学生通过拖曳技术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与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3、采用问卷星平台进行课后测试,直击课堂要点,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智能化检测,形成数据分析,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无法达到的效果,因此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具有不可替代性。
3、是否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
在学生自主构建思维导图的教学环节,因为教学设备的限制,不能保证每位同学都上台构建思维导图,部分学生是画在练习本上,为了展示不同的学生的想法,可以在这一环节利用投屏技术进行分享和点评,帮助学生形成用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习惯。对于课后测试环节,如果运用在课堂上效果更加,但是因为教学资源的局限性,目前无法保证每位同学上课都可以使用智能设备,这一点上略有欠缺,值得改进。
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优化(一)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本课的名称:
《圆的认识》
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请说明导入环节在这堂课中的意义,以及信息技术如何起到优化作用。(300字左右)
本节课的导课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的形式,一个是圆车轮的赛车和方车轮的赛车、三角形轮子的赛车、椭圆形轮子的赛车在同一起跑线上比赛。圆车轮的小车开的平稳而快,其他形状车轮的小车行走表现的让学生不能不捧腹大笑,激起学生的疑问:圆车轮为什么这样稳?圆有什么特点?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导入语
时间
信息技术支持
播放动画:一个是圆车轮的小车和方车轮的小车、三角形轮子的小车、椭圆形轮子的小车在同一起跑线上行驶。圆车轮的小车开的平稳而快,其他形状车轮的小车行走表现的让学生不能不捧腹大笑。
师谈话:同学们,观看完四辆赛车的比赛,你发现什么?哪辆赛车跑得快?圆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知识。引出课题。
2分钟
先播放flash动画
课件链接
让学生直观感受圆,激起对圆的探究欲望,吉尔积极主动参与探究。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二)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本课的名称:圆的认识
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请简述讲授环节的目的和内容,并说明在讲授环节中,你是怎样应用信息技术的,以及信息技术是怎样起到优化作用的(300字左右)。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认识圆以及圆的各部分的情境,给学生多一些感性认识,让学生直观感受圆,增强对圆的概念的理解。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讲授设计
教学活动简述
信息技术支持
1、圆的画法。
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圆,再用动画演示圆规画圆的方法,突出“两脚尖的距离”、“固定针尖”两个要点,理解圆规的使用方法,然后学生独立用圆规画圆。
课件链接
Flash动画,既能清晰的展示画圆的过程,又能突出显示画圆的两个要点,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画圆的方法上,而不只关注教具本身。另外,画圆的过程及要点最后以图片的形式固定下来,便于没有真正理解的学生继续学习,这是传统教具所无法做到的。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让学生拿出一个圆形纸片,对折几次,看看折痕,有什么发现?
(2)、结合课件演示讲解圆心、直径、半径、圆内、圆外等各部分名称,并直观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巩固小练习。
你能指出下面圆的直径和半径吗?
让学生在电脑上演示操作,点击直径和半径,该线段会闪烁显示,其他线段则不会闪烁,加强对比理解。
课件链接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固化为理性知识,同时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促进学生理解知识。
利用技术手段给直径和半径赋予“生命”,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直径和半径的理解。
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优化(三)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本课的名称:圆的认识
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该环节的教学、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呈现在下表中。在“评价工具”一栏中,除量规外,其他均需信息技术的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评价环节,并截取重要画面,链接相应的文档)。
教学活动
评价目的
评价方法
评价工具
巩固应用环节:
1、课件出示“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题目,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想法。
2、集体订正。
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先独立判断思考,再借助课件演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课件链接
评价时借助动画演示,验证学生答案,使学生直观的理解知识重点,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