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他改掉坏习惯
那一次,我决定去我们班XXX的家里。提起XXX,我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个模样可爱,运动很好的孩子,如果不看他的学习,XXX是很优秀的,一提起学习,他便变得默默无闻了,经常作业不及时交,课堂精力不集中,写字速度慢,等等。
他的家就在学校的附近,走了一会就到了,敲开门,迎接我们的是他的奶奶,奶奶似乎不知道我们要来似的,原来孩子忘记告诉老师要家访了。看到我们,奶奶的第一反应是,孩子表现不好,学习不好,所以老师才家访,我赶紧说明来意,这是学校组织的家访活动,大部分孩子都是要被家访的,我们是为了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学校的点点滴滴。奶奶一个劲的说,知道孩子的学习不好,不爱学习,他的爸爸妈妈又都很忙,平时根本管不上他,自己又辅导不了孩子的学习。听了这些,我看到XXX在一旁认真的听着,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看到这种情景,我赶紧说:“孩子也不像你们家长说的一无是处,那么糟糕。”当着XXX的面,我开始向他的奶奶夸他的优点,如:头脑灵活,有礼貌,做事认真,等等。听了我的话,他的奶奶脸上露出了笑容,而XXX则在一旁竖着耳朵,仔细的听着,听到我的夸奖,不好意思的脸红了。我们交谈的很融洽,奶奶说,孩子喜欢玩电脑,一些游戏,他们都不会,孩子却玩的不亦乐乎,听到这里,我大吃一惊,怪不得孩子不写作业呢,原来是回家沉迷于电脑游戏,哪还有心思写作业呀。针对这一问题,我立即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孩子可以用电脑学习,也可以在周末的时间有限制的上一会儿网,但不能每天回家就玩电脑,既耽误了孩子的学习,又影响了他的视力,对身体也不好,奶奶一听她引以为荣的事,会对孩子造成这么大的影响,马上表示不让孩子再玩电脑游戏,多读一些课外书,积累知识,这样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也不至于提笔就不知怎么写,提到写作,奶奶说,每次作文都是求爷爷帮忙,好像形成了习惯似的,依赖大人,原来这样啊,课堂上的他又何尝不是这样,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差,没有形成学习的好习惯,这些都是导致孩子跟不上的原因,最后家长表示会多关心他的学习,督促他完成作业等,老师与家长一致认为孩子很聪明,不爱学习,写字慢的坏习惯,需要我们一起帮他克服,改正。从XXX家里出来,我感受到了这个孩子的懂事和有礼貌,我的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他改掉坏习惯。
对于XXX的家访,让我感触很深。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受成长环境的严重影响,要想了解并改变一个人,那就应该先走进他们的家庭,走进他们灵魂的深处,找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那天放学后北风刺骨
那天放学后,北风刺骨,我顶着清冷的月色,去完成本学期的重要工作——家访。
驱车半个小时,七弯八拐,终于来到了XX真正的“家”。走进屋,环视这个低矮破旧、不到20平米的房间,家里唯一的电器——一台黑白电视机,泛黄的机壳诉说着陈旧,饭桌就在电视机旁边,床边还有一个取暖的老式火炉……这些简直比我小时候在村子里的生活状况还糟糕!XX奶奶非常不好意思的解释道:“孩子的父母都是残疾人,一家人靠低保和打零工为生,他也因此有些自卑。”
在我的印象中,XX一直是一个朴实、勤奋的男孩:在学校里他积极、阳光,是班里的“暖男”;在学习上他刻苦自律,较为优秀。没想到这个如此积极的男孩,每天竟过着这么辛苦的生活;更没想到,这个每天都笑呵呵的阳光男孩也有不为人知的自卑。聊天过程中XX奶奶一直在说着孩子的懂事和自己的惭愧。我于倾听中也捕捉到另外一些信息:自律、懂事、自卑、有自己的骄傲,什么事都喜欢自己“扛”,这样复杂立体的性格可能才是孩子真正的面貌。
孩子的傲骨在,人生的希望就在!“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以后都会慢慢好起来的,他成绩优秀,品学兼优,将来一定有出息。”我对着XX的奶奶说。这个大男孩,腼腆地低下了头,又为老师说的“喜欢”有一丝丝的欣喜。
“时间会奖赏努力,越努力越幸运,我觉得你会让自己和家庭变得越来越好。”我继续鼓励……可能是感觉到了老师的关注与真正的关心,XX最终点了点头。离开XX家时,我突然觉得这个家不再那么漆黑和寒冷,我想我能做些什么,让这个孩子于每日的困窘中看到曙光,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托他一把。
如何守护希望,守护自信成了我这一路上思索最多的问题。日常教学中,平常心对待,以激励自信为上。我绝口不提他的家庭,而是给了他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随着历练的增多,XX不好意思的目光越来越少,自信的笑容越来越多。
与现代的电话、微信沟通相比,家访这种面对面的,深入式的交流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学生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不管是暂待提高的学生,还是“别人家的孩子”,每个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都有丰富和隐秘的一角,在家访中,学会倾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出判断,抓住问题的关键,予以指导,再辅之以持之以恒的行动,我想这就是教师这个职业的使命所在。
“小小的肩膀,承担了他不该承担的任务”
他在班级里很不起眼,穿着普通、沉默寡言、不爱表现自己、学习成绩也不好,如果不是老师问起,估计他不会和我有任何交流,在二年级的学生该有的活泼与好动中他的表现是那么的不起眼。
刚接手这个班级,我对于学生都不算了解。第一堂课,让他们自我介绍,他慢腾腾的站起来,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上几句话,还是旁边的学生帮他介绍了名字,这就是我的第一印象,再看到他的成绩单,我明白了,这个学生在今后可能会是我重点照顾的学生。我没有多想,只是把他当做了一个普通的后进生,因为学习不好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但是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他这样的心理可能并不仅仅是因为成绩。他的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却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弃他而去,年幼的姐弟俩相依生活,家里仅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带着他,偶然间我还发现,年幼的他,双手竟然有了一层薄薄的茧,这也坚定了我要去他家看看的想法。
刚到他家,没有第一时间见到孩子,只是他的年迈的爷爷大老远迎了出来,一接到我就转身冲屋里喊着:“老师来了,快点出来。”奶奶先出来,颤颤巍巍的,应该是腿脚不利索,接着孩子出来了,卷着袖子,应该是刚刚在洗碗或者洗衣服之类的,并没有叫我,只是腼腆的点了点头。在奶奶的提醒下,他连忙给我倒了杯茶。从爷爷口中得知,年幼的他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干洗衣做饭喂养鸡鸭一类的家务活,至于看电视、玩手机一类的,别的孩子在家的娱乐活动基本上没有,家庭作业或其他学习任务,总是在睡觉之前才能有点时间完成。我有些感慨,小小的二年级,竟然能做这么多的家务了,小小的肩膀,承担了好多好多,心里情不自禁萌发出对孩子一丝心疼。
在他家,我并没有多说什么,只说了孩子在学校还是很乖的,我不想因为我的出现,而打破了孩子原来的平静的生活。只是临走时叮嘱了几句,多听家长的话,认真学习之类的。回家路上,一路心情复杂,小小的年纪,经历着不该这个年纪所经历的痛苦,残缺的家庭,对于一个稚童是有多么大的影响,我也想到了作为一个教师的责任。
不仅仅是对教育教学认真负责,而是肩上担负着几十个孩子的未来,他们现在所经历的不代表着日后他们要走父辈同样的路。一颗种子的破土发芽到茁壮成长成参天大树,需要经历着很多的风雨及困难挫折的,我们作为老师,不就是要用双手捧起幼小的种子,用心呵护、精心栽培他们健康着成长的吗?
“让每一朵花儿都灿烂”
儿童是纯洁而天真的花朵,每一朵花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被细心呵护。
XX是转学生,有些不大合群,为了让她尽快适应新环境,我给她安排了懂事的小常做同桌。没过几天,小常就到我办公室诉苦,说她挖鼻孔、讲小话影响自己学习。我便针对不良习惯对她做了一番思想工作,可时日不久,坏习惯又冒出来了,和同学相处就是出现问题,她渐渐变得形单影只。
XX特别喜欢去办公室找我,一下课就来。有时反映班级某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红着鼻子眼睛,受了委屈来哭诉;有时只是为了和我聊聊天。还常常给我打电话问家庭作业,提醒以后她还常常会问。
这些让我察觉到XX非常敏感且情绪化,不知道如何和同学相处,又特别黏我。我知道这个孩子“病”了,而且还特别严重,她小小的内心极度渴望被关注。我决定去她家走一走、看一看,和家长好好沟通沟通。
听说我要去家访,她就像一只欢呼雀跃的鸟儿围着我打转,平日里暗淡的眼眸星光熠熠。
“奶奶,老师来了,老师来了!”“死女子,掉了魂了,还不给老师搬椅子。”奶奶皮肤黝黑,身材结实,嗓门大。椅子端来了,那股高兴劲儿却被浇灭了,她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低着头坐到一边。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忙拉着她的手,跟奶奶讲了孩子的现状。“奶奶,XX病了,她不是病在身上,而是病在心里,您得少责备孩子,尽量对她温柔一些。”“就是的咧,老师。您一下就说中了这孩子的问题,我也是没有办法……”说着,奶奶哽咽了。
原来,XX的爸爸前些年被诈骗又丢了工作,一直没有回来。妈妈与爸爸感情破裂,离开了这个家。自此以后,原本活泼开朗的她就变了。与原来同学相处不好,这才转了学。
家访以后,我在班上给孩子们上了几节心理健康课,教育孩子正确认识心理问题,懂得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渐渐地,XX和同学们越来越融洽了:下课后,总有人帮她辅导答疑,共同进步;课外活动时,同学们常常牵着她的手,一起玩耍;讨论时,总会认真听取XX的意见,共同协商。而我也通过开展百天阅读计划引导孩子阅读,助力她培养良好习惯。我们用行动给予XX温暖与帮助。岁月静好,浅笑安然。现在,上课时,XX目不转睛盯着黑板,全神贯注;交流时,XX耐心倾听,主动发言,自信从容。看到XX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我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喜悦。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师的爱是照亮儿童心灵窗户的烛光,用爱心去浇灌幼苗,用爱心去滋养灵魂,用爱心去呵护生命,让每一朵花儿都灿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