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淋
每个普通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如几粒星子坠大海。然则,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却会在生命的反刍中历久弥新。
——题记
爷爷说,他是从东北回来的。一个南方人,为什么会从东北回来?那是一个尘封已久的故事,一段遥远的历史。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刚高中毕业的爷爷,在老师收音机中听到了“一五计划”这个陌生的词汇。爷爷说,这是国家经过一系列沉痛的灾难后,做出的一个恢复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那时,重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爷爷正是听到了这个救国强民的伟大计划,满怀着报国的理想和热情,响应国家号召,登上北去的火车,远离小桥流水、四季如春的家乡,奔赴大东北发展工业。
在一个冷到刺骨清晨,爷爷赶着入冬前的第一班火车来到了东北。雪花漫天卷地的飞舞,被寒风吹得纷纷扬扬,风中还有隐隐的呼啸声。从没到过东北的他,似乎与四周的一切都显得格外不同,完全没有感受到诗歌中描绘的雪景的美好,只被逼人的寒冷缩成了一团。好在第一天的晚上就分配了工作。只是工厂的条件确实比想象的差很多,屋外寒风呼啸,屋檐上的砖瓦也被吹飞了好几个。那里也没有床,所有人都席地而睡,因为太累了,老鼠和蟑螂从他们身边穿过都不知道……
可即便条件多么艰苦,这群年轻人还是用为国奉献的精神来相互鼓励,没有人愿意放弃,并且愈战愈勇。偶尔抬头仰望几十米的脚手架上站满了人,红的,黄的,蓝的,安全帽仿佛在空中跃动;当站在高高的操作台看脚手架下,恍然又是一幅如工蚁忙碌穿梭的样子。那时住房条件很差,大家基本都住在四处漏风的工棚里;伙食也很差,餐餐都是稀饭,天天都是没什么油水的大白菜,鱼肉什么的,更不用说了;工资也很微薄,也就是过个最基本的生活吧……即便如此,四面八方汇聚至此的人们,仍每日每夜艰苦工作,只为了心中纯洁的理想。
至今,爷爷说起那段历史,仍然觉得很自豪。他说:“一五”期间,仅辽宁就生产了全国17%的原煤、27%的发电、60%的钢,为新中国建立完善的国民经济工业体系做出了历史贡献,他也是曾投身于工业建设的工人阶级。老一辈人纯洁的理想与信念,工作中朴实的积极性,不畏艰苦的精神,势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巍然矗立。"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有无数的人前仆后继,无私奉献。他们心中有信仰,眼中有光,只为追寻更美好的向往。我们怎能不爱着这些高贵的灵魂!
罗潇晖
自我记事起,外公走路就是一瘸一拐的,右腿像是没有关节,永远直着走路。后来,我从妈妈口中才知道那是外公一段艰辛的往事。
外公刚成家时,家里很穷。外公为了赚钱,带着外婆去了国外讨生活,去了非洲一个叫莫桑比克的小国家。其实,那时候国外的钱也并没有那么好赚钱。华人比较老实,很辛苦工作,也很节省,省下钱来才能寄回国内养家。而那些当地人大多没有稳定工作,比较游手好闲,生活所需就难免要去偷盗抢劫,老实勤劳的华人就成了最好的目标。
外公外婆每天都小心谨慎,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外公他们带着货物前往市场时,突然从路边冲出一伙人,强行堵住了汽车的去路,手中还都拿着枪,个个面露凶相。几声枪响之后,外公他们被逼下了车,蹲着路边,一动也不敢动。随行的翻译因为下车慢了,被劫匪们盯上,狠狠地一脚将他踹翻在地上,然后几人将他围住狠狠地往他身上踩。曾经当过兵的外公无法忍受同伴被这样对待,猛地站起身想去帮忙,可这无疑是飞蛾扑火。又是一声枪响,伴随着外公的惨叫声,子弹瞬间穿入大腿,然后又从小腿穿出。血染红了裤子,外公躺在地上呻吟。好在强盗们抢走东西后便匆匆逃走,没有继续施暴,外公这才保住性命。
当地的医疗十分落后,外公的伤就这样拖了十几天没有进行治疗,迫不得已坐飞机回国。可坐飞机也并不容易。外公的右腿受伤,不能弯曲,而飞机上的乘务员又不让他将腿伸到别人的座位旁。就这样,外公的腿被强行用纱布固定住,这才坐上了飞机。经过将近20个小时的飞行,终于到达了机场,一下飞机便坐上了救护车,送到了医院。不幸中的万幸,子弹直接打穿了腿部,并没有弹片残留,感染腿部。否则这么多天没有进行治疗,这条腿估计早就废了。但子弹击穿骨头,将骨头炸个粉碎,要进行手术将骨头重新拼在一起。经过几个小时的手术,这才保住了右腿,不过也再也不能正常行走了。
后来,外公就留在了国内,做过很多辛苦的工作,一家人都很努力打拼。与外公相比,我的生活比他好了不知道多少。但在那个黑暗贫穷的时代,外公挺身而出,即使可能失去生命,也要为全家人谋幸福。他始终挡在我们前面,因为背后有他挚爱之人。
现在在我眼中,外公那残疾的右腿就如同雄狮身上的伤痕一样,不是屈辱的历史,而是荣耀的勋章。
朱宇婷
从前的日子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木心《从前慢》
母亲轻轻打开存放往事的记忆,带着我沿那飘渺的思绪,回到她温煦的童年。蓝天白云、青草兔子、橘子汽水……扑面而来。
在母亲的年代,她的童年是踏着山泥,落叶遍地,嗅着青草的清香,独自走十几里路上学。每次放学回来,都要去自家农田干活,种菜,割草,砍柴。幼时的她怀里搂着个大竹筐,在田野里寻找嫩草,割好的嫩草就用来喂兔子,一边干活,一边拿着竹筐里带来的书读。”当时兔子被我喂的很肥,毛很快长长,就用剪刀小心翼翼把毛剪掉,那兔毛就拿到集市上卖,换来的钱存着交学费。母亲说起这些兔子,笑得简单而纯真。
乡下孩子好动而贪玩。中午,趁着外婆小憩,偷偷溜出家门。在乡间小路上和小伙伴一起尽情的奔跑,肆意的玩耍。抓蛐蛐,戏流水,爬榕树,听悠扬的蝉鸣,嗅微风中携来的青草香,好不快活。有时,母亲与哥哥到河边抓鱼。几个男孩子利索地脱掉上衣,或直接在水中打几个扑腾。夏日炎炎,河边却是清凉的。他们向下扎几个猛子,便看到鱼在何处,悄咪咪摸过去,手慢慢伸入水中,屏住呼吸然后猛然抓住滑溜溜的鱼身,快速抛向岸上。女孩子则负责捡鱼。即使被锋利的鱼鳞划破手指,乐此不疲。
虽然大家的生活条件都不好,也买不到现在这么丰富的菜,可家家的主妇们的厨艺都不错,总能将发育期的孩子的肚子一点点填满。夏天里,母亲最爱的是那碗浓稠绿豆粥。外婆贪早,一鸡鸣就起床制作大工程。摘豆、洗豆、剥豆、泡豆,和着米粥煮的软黏。将它盛出,从热乎到自然风凉,再用吊桶放入井里冰一番。在炎炎的午后喝下去,一腔冷意涌入滚烫的胸腔。刹时,沁人心扉。偶尔还可以去小卖部买一瓶廉价普通的橘子汽水,那是小孩子最得意最快乐的时光。抱着一只老猫,坐着小矮木凳,手捧冰西瓜,摇着大蒲扇……那是童年的夏天。
听母亲说过去的故事,那是生动的,具体的、仔细的生活,那是过去的生活。这种生活养育着人生的希望,今年过了有明年,明年过了还有后年,一点都不得过且过。不像今天,人们的生活来得太容易,想吃什么,拿起手机就可以点;想见谁,只需打开微信视频,千山万水也可见;四处是一次性的用具,今天用了就可以扔了,东西不当东西。如今,大千世界生活的快节奏早已使人们忘却曾经的美好,甚至忽略了生活的意义。尽管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个人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难感到幸福。
现在的生活和妈妈小时候比,其实是要粗糙得多,大量的物质被匆忙地吞吐着。生活,需要细嚼慢咽,不妨找时机,慢下来,拥抱生活,享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