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奕莹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感慨生不逢时,一生碌碌无为;有人安分随性,与大众随波逐流;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努力奋斗……而我认为,所谓生逢其时,即为个体与时代的完美融合。
我们不能将生不逢时作为失败的借口。那些在事业上、生活中遭遇一点挫折就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为“时不应我”的人大抵从心中所想就绝不会成功。孔子出生于春秋末期,年轻时就萌生了做官的念头。他勤奋刻苦,经常思考,常发见解,在三十岁已经有些名气,但同时,想加害于他的人也渐渐出现。在那个年代,各国动荡不安,外忧内患,孔子屡次尝试让各国君主采纳自己的主张却鲜有成功。空有一身为政治世之道却无处施展自己的力量,还曾经被困于陈蔡,断粮七日,险些丧命——如此命途多舛,可谓生不逢时。但他仍讲诵弦歌不衰,不气不馁,纵“天下无道”依然秉承着一贯的君子作风,立志发扬儒学,仁爱百姓,笃定信念,从无怨言。纵然孔子在那个时代最终没有实现他的主张,但他留下的思想财富却能泽被后世,铸就儒家文化之理想人格的核心。
生逢其时,不一定一帆风顺,就像史上优秀的革命家也一定不会被所有人都认可一样。20世纪,腐朽的中国急需人们将她唤醒。站在现在回头望,那个时代,中国人被凌辱、被践踏,是最黑暗的时日。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青年在此时独树一帜,突破重重阻难,努力探索出一条走向黎明的道路。他们的出生、他们在人生阅历中萌生的思想、他们的改革与创新,都可谓“生逢其时”。再看现在,无论是知名大企业的老板,或是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的科学家,都不是第一次尝试就可以成功的。但创业需要这个时代的市场,研究需要这个时代的科技,就算一句“北京明白”也可以被称作是生逢其时,恰逢其世。顺应时代发展,展现自身才能,这才是真正的生逢其时。
我们不需要惧怕时代与自我之间的差异,我们只需在大的时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发挥自己的力量。原本匀速流动的时间,正是在生生不息的进取中,才有了意义,进而定格历史的脉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不用再感慨自己与时代的不同,你可以全力以赴,突破自我的局限,加入新时代的建设,也可以砥砺前行,拒绝彷徨,坚守辛勤耕耘,相信自己生逢其时。
敢于挑战自我,敢于改变时代。不盲目追随时代洪流,不懦弱逃避由天定论。“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刘哲昊
人不能选择自己生活在什么时代,但我们可以选择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有人生不逢时“恐逢故里桃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有人生逢其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时代是发展的,前进的车轮永远不会停下。时代只会眷顾奋进者,而不会因犹豫者而等待。若想生逢其时,便要以热情的姿态,拥抱所生活的时代。
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狄更斯,用温暖的笔触为英国开出爱的良方;行走在二十一世纪哀鸿遍野下的哈姆希,用相机记录伊拉克点滴温情画面;更不要说嘉兴南湖红船上站出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青年人,创办《新青年》曲线救民的钱玄同;学成归来,数十年如一日,隐姓埋名开发核武器的邓稼先;在风浪中坚守赤子情怀的王继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些人用自己最真诚,饱满的态度拥抱这个时代,随着时代的巨轮驶向远方,可谓“生逢其时”,恰逢其世。
诚然,我们即无法选择时代,也无法选择出身。生不逢时,好像随处可见,暂且不论普通人,即便是帝王出身的唐后主李煜,有一身吟诗作赋的本领,却因生逢乱世,终沦为亡国之主,落寞写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明末的崇祯帝,若论执政能力,勤勉程度,实在不似亡国之君,但面对明末积重难返的局面,最终只得选择吊死煤山。生不逢时的他们真的别无选择吗?
面对困窘之境,我们不能只感叹生不逢时,同时也不能忘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生逢其时是幸运的,但没遇到属于自己的时代不等于失败。若能以平常心看待一时的困顿,再以热情的姿态面对未来,未尝不是智慧的模样。
更何况,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人面对的时代机遇非同寻常。中华民族从未如此接近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世界也在关注中国力量。虽然每个青年人起点不同,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相同的。对我们新时代青年人来说,这是一个能实现梦想,生逢其时的年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抓住机会,做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最强音。
曾伊莲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时代就像筛子一样有神奇的过滤之效,过滤之后,有人流离失所,有人脱颖而出。多数人感到生不逢时,只愿安分随时,似乎只有少数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但无论处于怎样的时代洪流中,我们都不应因一时不可为而无所作为,生逢其时是我们永远要追求的一种态度。
生逢其时,虽无关顺势逆势,但能从中看出个人于时代而言是怎样的处世态度。回望先贤,随身处国破山河风飘絮的动荡时代,虽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艰难处境,但杜甫从未因生不逢时而自怨自艾,写下“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的壮丽诗篇,以笔还原历史真相,他的诗作也被誉为诗史。
生逢其时,虽无关道路选择,但也会因个人的决定在时代进程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清末民初,国家实力落后,而广大人民深陷封建迂腐思想的水深火热之中。鲁迅本能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医生,但他为了唤醒沉睡的国人,毅然决然走上弃医从文的道路,以笔为矛,以字为刃。同时期也出现了一批肩负救国之责,力挽狂澜的时代革命先贤者,他们同样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发展的进程。
而所谓生逢其时,不过是在生不逢时中有所作为,在特定时代下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当今社会,内卷之势愈演愈烈,有人选择安分随时,躺平度过;有些人感叹内卷的激烈,生不逢时。但我们若只着眼于时代局限处,黯然神伤,索性认命,自会被时代所抛弃。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这要求我们在当今时代中找准自身定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奋进,可以投身脱贫攻坚之路做献身自我的工作者,可以做疫情肆虐之时顽强抗击的白衣天使……无数人砥砺奋进,毅然前行,创造多元的自我价值,铸就美好时代的盛景。
时代给予我们特定的朝向,赋予我们独有的使命,而现在社会繁荣昌盛,是可以选择成就自我的时代,是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时代。唯有深感生逢其时,在时代浪潮中搏击风浪,找到应行的方向,方能肩负起时代使命,共同铸造一个更美好,更幸福的未来,何须慨叹生不逢时,在这个时代我们正生逢其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何东烨
每个人都生在不同的时代,不同时代中的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而生活在相同时代中的人们,仍会有人感叹生不逢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双城记》中曾有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为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踌躇、独行,天上地下人间更仿佛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而我却以为,不论生活在哪个时代,我们都应怀着宽恕去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着。”我认为真正的生逢其时并不取决于时代,而取决于每个人自己。
提到生逢其时,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周瑜与诸葛亮。《三国演义》中将周瑜描述为一个心胸狭小的人,最终在诸葛亮三气之下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一命呜呼。很多人可能会由此认为周瑜相较诸葛亮技不如人,可谓生不逢时。而我却不这样认为,赤壁之战,周瑜在面对曹操责权送质,意图控制江东之时,挺身而出,谏阻纳质,后又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与数倍于己方的曹军对峙,最终大破曹军。因以少胜多而流芳千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后又多次大破曹军,最终病逝于攻蜀过程中——他的一生宏伟壮丽。若无周瑜,三分天下之“时势”可能就不会出现,他穷尽一生的努力,帮助东吴在天下争霸中获得了一席之位,他能将自己的才华完美展现出来并倾注于自己所认同的大业,正可谓生逢其时。反观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虽一心辅佐阿斗,六出祁山,却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一代天纵奇才就此消陨,也可以说他的后半生正趋于生不逢时的走向。
相同的时代中每个人尚且有别,不同时代的人们更是如此。人是渺小的,无法改变自己生存的时代,但我们也不应因“生不逢时”而就此放弃。孔明明知阿斗不成大器,却仍竭忠尽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努力做好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致力于从“生不逢时”到“生逢其时”的转化,呕心沥血,无怨无悔。
狄更斯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贵族与民众的矛盾,资产阶级的荣华富贵与底层人民的苦难深重形成鲜明对比。在外人看来,这时的英国正值工业革命的顶点,国力极其强盛。而在这样的时代,可能并不适合狄更斯施展他的才华,但他并未就此安分随时。他写出了《双城记》,写出了《雾都孤儿》,这些作品并非正面讲述伟大的工业革命,而是直接捕捉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流血只会造成更多流血,只有宽恕才能拯救这个时代。狄更斯的仁慈,或许并不应生在那个时代,那个时代本身或许也并不适合他,但他为当时的社会开出一剂良药,他勇敢地面对黑暗,并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个时代,即使这力量微不足道,也足以支撑他在最不适合自己的时代中作出了恰逢其时的壮举。
不管我们生在繁华的时代,抑或萧条的时代,不管是否恰逢其时,我们都应努力向前,因为真正的生逢其时,就是无论何时都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罗祖毅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总有人得益于时代,也有人受难于时代。时代从来不是公平的,但这并不代表人间不值得。时代就像每个人背负的剧本,从来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再好的剧本也有起伏,再坏的剧本也有精彩。接受剧本,顺应时代,打破时局的桎梏,迎来人生的光彩。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宋濂”无从至书以观”,便“手以笔录”;“无硕师,名人与游”,便“尝趋百里外”。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可谓生不逢时,他却砥砺前行。而学于太学的诸生“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可谓生逢其时,而才学及宋濂者鲜矣。盖不得其时而行者优于得其时而不为者。
秦国吞并六国,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可谓生逢其时,却因奴役百姓只落得二世而亡。清国幅员辽阔,国库充盈,可谓生逢其时。却闭关锁国,落得八国联军之强虏外侵而毫无缚鸡之力无从反抗的下场。他们生逢其时却逆势而行,便被时局所桎梏,濒于灭亡终成定局。
得时而亡者繁,不得时而兴者亦繁,岂曰兴亡在于时乎?吾曰兴亡不在时,而在人为。
晚清时期,神州大地硝烟四起,帝国主义列强如饿虎扑食一般争先恐后的撕咬中国的土地。放眼看这睡狮遍体是血,气息奄奄。可这睡狮身上,有无数的人们敲打着,嚎喊着。《新青年》、《狂人日记》、《青春》,从中迸发出有识之士、有志之士的觉醒,进而呼唤着广大民众的觉醒。从激昂铿锵的讲演中,一代先锋摇起共产主义的大旗。“共产共和是时代的必然,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打败封建势力,打败帝国主义”,睡狮发出了愤怒的嘶吼,全身汗毛乍起——振臂者高呼,云集者响应,正可谓时不我待,即便生不逢时,共产主义却在大势下应运而生,纵星星之火,亦可燎原。时不我待,即使看起来生逢其时,帝国主义也将在雄狮的愤怒中土崩瓦解,虚弱之强弩必成颓势。
在好时代或是坏时代,得势在于人为。生逢其时与生不逢时,亦如白昼与黑夜。若欲昼见,则生黑烟;若欲夜见,则生明火。何简其道,何难其行?若欲图强于世,治经世致用之业,不外乎此理也。
肖雅琦
当代的中国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家富强,在这样的时代中,有人抱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安于现状、碌碌无为,只愿安分随时;但有一些人勇于拼搏,争做时代潮头,他们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在我看来,不论是生不逢时抑或是安分随时,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将其改写成生逢其时,成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于国家危难之时力挽狂澜。
中国何以傲立东方,以一个富强安定的大国影响世界?正是无数人民肩负重任,以热血浇灌祖国。然而181年前那段屈辱的历史,仍使我们警钟长鸣。在那样一个封建落后、任人宰割、人民倍感生不逢时的时代,于敏身负国家重任,却必须保守重大国防机密,隐姓埋名28载研制氢弹。他一个人默默忍受着家人的误解,怀着对家人的无限牵挂与思念,投身于氢弹的研制中,为祖国呕心沥血,通过不断拼搏去“逢遇”这个时代,向世人证明中国不是列强口中的“东亚病夫”,而是科技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的屹立于东方的雄鸡。这何尝不是将生不逢时转为生逢其时呢?
纵观历史朝代更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时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合”时苛政赋税,百姓生活依然苦不堪言。面对“秦爱纷奢”,欺压百姓的现实,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率疲惫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而天下则“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最终实现“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之秦族矣”。正是有陈胜、吴广这种敢于反抗、敢于改写自己命运的人,推动着时代发展。这一壮举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改变了君主“唯我独尊”“宁有种乎”的思想观念,激励了后世劳动人民反抗暴政的精神。他们没有安分随时,更没有慨叹生不逢时,而是选择改写命运,去“逢遇”时势。或许他们在那个时代最终没能改变自己的人生结局,但却让后朝无数的人民能够看到前行的希望,歆享生逢其时之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筚路蓝缕、勇立潮头。他们虽然生逢其时,但仍披荆斩棘,奉献担当,推动时代发展。国家因英雄辈出而强大,时代因正气浩荡而发展,身为时代青年,我们更应从我做起,心怀拳拳爱国心和殷殷报国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