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对话
梁奕驰
桃花源旁,溪水静谧流淌。芳草清香,桃花繁密。在溪水尽头,我穿过桃林深处,眼前豁然开朗,土地平坦,阡陌交通。
一位老者,身着粗布短衣,打满补丁,手握锄头正翻地除草,田间耕作。我的出现让老者有些许惊诧,“这位少年定是迷了路,误入此地吧。”我连声应和着。或许是见我眉清目秀,并无恶意,便邀曰:“既然来到寒舍,就小憩片刻,喝口水,再赶路吧!”走近了些,老者面色黝黑,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眼神却熠熠有光,话语间流露出善意与淳朴。
跟随老者没走多远,一桩农舍映入眼帘,周围的篱笆已年久失修,显得破旧不堪,屋旁的五棵柳树倒是格外醒目。“难道您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一身傲骨的五柳先生?”我直言询问。老者淡然一笑:“莫要虚夸,哪有什么一身傲骨,老夫只不过是隐居在此,旨在安然自得,不足为道也。”
可是……我心中细数着陶先生的诗词文章,《桃花源记》《饮酒》《归田园居》逐一让我沉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读出先生悠然自得,不肯淈泥扬波,只愿返璞归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钦佩先生勤于治学,孜孜不倦;“不威威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仰慕先生不慕荣利,豁达自在,让人敬佩!突然见到眼前的五柳先生,我竟有些不知所措,激动不已。
“但像您这样,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才,不应埋没于此啊!”先生无奈地摇摇头:“本有一腔热血,怎奈奸人当道,朝政不纲,这社稷,恐怕也是要亡了,老夫无能啊!”言语中充满了自责与悲愤。“不不,先生不必内疚,您未完成的雄伟大志,如今都已实现!我不必隐瞒,我就来自千年以后您盼望已久的那个太平盛世,我们那里国富民强,人民安居乐业,是真正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理想家园。”“此话当真?”先生湿润的眼里释放出热切与赞许的光芒。“如此,甚好,甚好!真是后生可畏啊!老夫没有遗憾了!”遂喜极而泣……
我顿心生敬畏,正是有了五柳先生一样的仁人志士们,他们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风骨,中华儿女世代传承,灼灼其华!他们成就了后世那一片桃花盛开的地方。
如梦方醒,更觉须珍惜当下。
穿越时空的对话
沈坤林
那天学了《核舟记》,我被王叔远精湛的核雕技艺所折服。小时候看郑渊洁的童话《罐头小人》,里面有拇指大小的人儿陪伴鲁西西和皮皮鲁,没想到真的有人能创造出如此小巧却又栩栩如生的东西!
回到家我便拿起半个核桃壳,准备用美工刀尝试一下核雕。可我毕竟只是一时兴起,不到半个小时就拿起一桌核桃壳碎片悻悻离去。回来后,桌子上居然有个一寸高的小人儿,是核桃壳做的!“天呐,不会是王叔远显灵了吧?!”这个小人和书中王叔远的肖像无异。突然,小人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大,再变大,变成了活人高的——王叔远:“正是在下!”
我激动极了,想向他了解关于核雕的一切,他仿佛能读懂我的心思,“别急,先了解了解我!”他从袖笼中拿出一件精致的核雕,用它向我讲述他的人生经历。
核雕是这样的:一个初到人间不久,还有些迷茫的小孩趴在毛笔、玩具小刀、书本等物品中,周围的大人期待地,甚至有些焦灼地看着他。王叔远说:“小时候抓阄,父母希望我抓到书,读书、做官,为祖宗争光。可我偏偏抓到了小刀,父母以为我会成为奋战沙场的将军,结果我成了做核雕的手艺人。”王叔远笑了,可笑里分明透着无奈。
时至今日,有多少手艺人被轻视,被视低人一等?哪怕把自己掌握的手艺做到极致,世人也会认为他们不如读书人。
“但是,不论你做怎样的工作,父母都会以你为骄傲呀!”“是呀,我非常感激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一直支持我做核雕。小时候我一有机会就去山上,在树干上刻我想记下来的事物。有时候忘了时间,天很晚了才回家,爸爸妈妈用蜡烛一照,发现我满手是血。可到了第二天,我又上山去刻。刻下来留住了美好,再看到时又重温了一遍温馨的记忆。”
“记录下难忘瞬间的办法有很多,可为什么你选择了雕刻?旁人难道不会觉得你玩物丧志吗?”“哈哈,因为热爱呀。玩物丧志是因其志小,其志大者玩物养志。多少人与自己的热爱和志向背道而驰?”
我想起小时候那些因我三分钟热度荒废的才艺,再对比王叔远坚持一生的核雕,不禁感到惭愧。如今他的话点醒了我:“王叔远,谢谢你,我想听的故事原是核雕,可你给我讲的却远不止核雕。只怕我目前还没找到我所热爱的事。”
“那就慢慢寻找,找到最令你愉悦的事,热爱它,坚持下去。”
穿越时空的对话
徐珈琪
春天来了,我照例去山上赏桃花。只是在这片曾无其他杂树的桃花林中,发现一棵格格不入的柳树。
这是什么时候种下的呢?跟着柳树向前走,走过第五棵柳树时,我看到之前从未看到过的一间小屋。一个身穿古装的男子正斜躺在屋前的大石头上,身旁卷轴散落一地。
“您这卷轴上写的《饮酒》,难不成正在扮演陶渊明?”为了打破尴尬,我问起眼前之人的身份。“我正是陶渊明,此地久无人来访了。寻到我,我们算是有缘。”我顿时被这话惊到:“倒也不必这么代入角色。”那人笑了笑:“为何还要扮演自己?”
先前放在兜里的桃花瓣掉了出来,给了我些证明他真的是陶渊明的灵感:“请带我去找桃花源。”陶渊明先是吃惊,而后大笑起来:“您读过桃花源记,竟不知桃花源是为虚构?”
我不愿再相信他,唤他跟上,沿着原先的路跑到第一棵柳树边,陶渊明不紧不慢跟了上来。按照先前的走法,再往前走几步就能看到桃林,而现在,一片山崖。又看清崖下的小镇有炊烟升起……不对,这分明是战火。
“桃花源本是虚构,切勿沉溺。”陶渊明看着目瞪口呆的我,发出感叹。而此时,山崖下战况愈发激烈,死者枕籍,哭声传遍天空。我已不愿再看下去。陶渊明第一次露出了无奈的神情。“你看,这世道下,桃花源本不存在。”
“但你写的如此真切,桃花源中屋舍俨然的景象和人们的幸福生活……这都是假的吗?”“那只是想象,是我所希望的场景——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太平。但这在东晋实在难以实现……太过沉溺于幻想是不好的。我也正在思考,怎样才能把它投射到现实中。”
“你有这想法,便去别处寻吧。晋无桃花源,源是一场梦。”
“陶渊明,倘若我说我来自未来,你也许不会相信。但我要告诉你,未来,世上会有桃花源。”我不甘心,把兜里剩下的桃花瓣放在他手心。
“若真有桃花源,愿乘风,带着百姓,与汝同去。”他又笑了。而这笑中,含着坚定、信念、向往,与一滴泪。
风儿刮了起来,满天的桃花瓣随风飞舞,而我被裹挟在其中,回过神来,漫山遍野已开遍桃花,繁如群星的花蕾浸在春风的滋润中。风儿的吹拂送来人们的欢笑和青草的芳香,春天来了。
我急忙用手机搜索出陶渊明的照片,摆在山腰能够眺望到桃林的地方。
“你看,我就说桃花源是真正存在于世界上的。”
那一刻的风儿吹得更大了些。
看啊,山河无恙,岁月清欢,这何尝不是你眼中的桃花源。
穿越时空的对话
鹿馨宁
唐顺宗永贞元年,我穿越成柳府仆人的第二年。
一大早,有人来访,约是柳宗元的朋友,要和大人去前去探山访水。我背个竹筐,随大人一路向西,每每落后,总听一声“跟上”!我实在纳闷,读书人的脚力竟这样厉害。细想想,也难怪,这一年大人不知游了多少山,做的事却单调得可怜。爬山、喝酒、回府、作诗,寄情于山水,到处搜奇觅胜,览遍了永州美景,河东先生却还是郁郁寡欢。作为历史的旁观者,我总想择日与先生攀谈。他身着一件素色的圆领袍衫穿梭于竹林之间,衣服的垂感极好,腰束月白祥云纹的宽腰带,其上只挂了一块玉质极佳的墨玉,形状看似粗糙却古朴沉郁。额前有几缕发丝被风吹散,伴随着水声,显得颇为轻盈,倒有几分文雅之气。从竹林中往下看,见一个小小的石潭,水实在清澈,清晰的看见水中往来的鱼,我顿悟,这不正是先生所作《小石潭记》中的场景吗?今日一见果然不一般,慌忙抑制住心中的欣喜,故作淡定的随着大人向前走。友人们已四散游玩,大人便坐在岸边看风景。听闻有脚步声,略略回头,算是默认了我的存在。看着眼前四面竹树,溪水清冽,柳大人问:“你觉得这里如何?”“很宁静、清幽”难怪大人喜欢山。“你想做高山还是土丘?”没头没尾的一句话使我怔了一下,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他见我没说话,自顾自地说起来:“我愿做高山,也最易坠落如滚石。做土丘挺好,终不如西山般卓立。木秀于林啊,人生自当壮烈。”柳大人闭了双眼,不再说话。阳光斜照在他的脸上,川字眉被抚平,不忍搅了他的兴致。一阵风吹过,寒气透骨,见河东先生起身要走,连忙说道:“大人不再待一会儿吗?”“不了,片刻的欢愉已经足够美好,人世苍凉,挥之不去啊。”又是那副平静,眉宇挂上点点烦忧。我说:“小人想,一个人的生命应该奉献给君王社稷和百姓,个人的得失不算什么,不值得为此而悲欢。”先生抬起头望向我,目光深邃。我继续说道“先生当做高山,高山巍峨挺拔,屹立不倒,看着世间万物,始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生是否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听完我一言,先生又坐下,一片寂静,他不再看那池中的鱼和望不到尽头的岸势,他抬起头,望着远处的高山,良久。
穿越时空的对话
安琪尔
木门微敞,初夏清晨的柔光流进屋内,映出桌前忙碌着的手艺人。我叩响门板,轻语道:“后生久闻您有高超的雕刻技艺,特来拜访您。”王叔远抬起头,那是一张疲惫却带着笑意的脸。“进来吧,年轻人,正好这几天没人说话。”他缓缓回答。
我小心翼翼地来到屋内,房间并不很大,左侧的墙上开着一扇小窗,窗沿上撒了一把小米,招待路过的小鸟。王叔远工作的桌子后面还有一张桌子,上面摆满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有器具、人物、鸟兽、树木,全都长不盈寸,但每一处刻画都无比清晰、惟妙惟肖。我又回到了这位雕刻家的桌前,发现一个小架子上放着一艘桃核做的船,上面有五个人——“是核舟诶!”我小声感叹,王叔远见我发现了它,脸上露出高兴的神色,说道:“这是我最近刚完成的作品,刻的是苏轼泛舟赤壁之景,过几天要送给一个朋友……”
我连连点头,但一个一直困惑着我的问题又冒了出来。“可是您为何选择了雕刻呢?我的意思是,有那么多人去科举、做官,而您却另辟蹊径,钻研雕刻的技艺,我想知道您到底有什么别样的想法?”我的问题似乎来得有些措手不及,王叔远愣愣地看了我几秒,又若有所思地说:“我自己其实也没想过这个问题。雕刻是我从小养成的爱好,小时候我就爱拿着一把小刀到树林里观察鸟儿、小兽,再把它们刻在树上和石头上。我的父母当然希望我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但雕刻就像是天意一般,无法改变。”他忽然停下来,想要站起来,但因为长时间伏案雕刻,他腰僵腿木,像钉在椅子上了一样无法动弹。我上前扶他起来,又将他搀到窗边。几缕清风拂过,带着潮湿泥土和青草的味道。王叔远用手挡着阳光,眼睛望向虚无的空气,他再次开口:“高官厚禄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我曾经读过陶元亮的《桃花源记》,桃花源中的生活或许才是我所向往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没错。我从小就明白,那些被人踏烂的路上什么景色都没有,而山中的小道固然狭窄,且杂草丛生,但那里静谧优美,还有各种奇特的鸟兽,岂不更加自在?人生是自己的,我要自己决定怎么活,所以,何必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呢?”
与王叔远告辞后,已是正午时分了。屋外的树慵懒地摇着叶子,它们是否也被那位漠视官场的“奇巧人”刻进了桃核呢?
穿越时空的对话
刘劲霄
最近心情不太好,整天都唉声叹气的。还有几个月就是历史中考了,但我对中国历史知识的掌握简直是一塌糊涂。这道难以越过的屏障,成为我的一块心结,该怎么拨开这忧郁的迷雾呢?为了通过实践再学学历史,我向学校报名申请了时空穿梭机的使用,顺便也能放松放松。选好时代、伪装与物资,我出发了。
伴随着一阵轰鸣声,我降落在东晋的一片桃林中。这是一片生长在小溪两岸的桃林,青草鲜花飘散着清新自然的味道,茂密的绿叶遮蔽了天空。小溪下游冒出一个人影,我赶忙追了上去。“喂!”这是一声经过伪装后充满当时口音的招呼。看着那人惊异地回过头来,我立刻向他介绍起自己伪装后的村民身份,友好地问起他的身世。他露出了和善的笑容,并一边坐下歇息,一边缓缓说道:“我名叫陶元亮,是来这游玩的游客,小兄弟你呢?”没想到居然碰上了陶渊明这样一位历史名人!我暗自窃喜。与他寒暄几句后,我突然注意到他手上的一卷纸。
我提出想欣赏欣赏后,陶渊明笑着把纸递给了我。“桃花源记”几个大字赫然写在第一行。正当我在细细品味,陶渊明贴心地为我讲起了这个故事。当他讲起桃花源的盛世美景与淳朴民风时,我想起历史课本提到过的晋朝的混乱黑暗,便小小打断了他,问他为何要描绘这样一个有些过于美好的世界。他爽朗地笑了笑,告诉我这正是他对于当今社会的最好憧憬。见我还有些不解,他便认真地向我展示起这片圣地。“正是因为外界纷乱不堪,一个安宁的桃花源才会承载着被掩盖的美与积极,隐藏在我们心中。故事后面利益熏心的人们寻不到桃花源,也正是因为这份美好不容玷污。”说到这,他严肃地站起身来,长叹一声,继续说道,“我看到了它的美丽动人,就想用这篇文章将它给予大家,带领更多人寻到‘桃花源’。当快乐的阳光照进我们心底,任何迷雾都会在霎时间不留痕迹,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久居!”伴随陶渊明的笑容,一抹阳光透过层层树叶,洒在我的身边,它们都是那么灿烂,那么暖心!仿佛是激流冲开屏障,我的心结被一冲而散。与他又共游了一阵,我找了个借口,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伴随一阵轰鸣声,教室的样子浮现在我眼前。与过去昏暗统治下苦难的生活相比,我这点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一定能怀着那份美好,寻到桃花源!想到这,我神采奕奕,开始了对于历史中考这个桃花源的寻觅。
穿越时空的对话
王心睿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古今贤之,贵其真也。——题记
高矮不一的野丘上站着一布衣少年。他发上绕着几根乱草,裤脚也附上黄褐的泥土,眼睛却紧盯手中的《六经》。我小步走上前,问出一直不得解的疑惑“元亮,你是要佐军立业,还是要归隐丘山?”他仰头大笑,牙都露了大半,“善哉!”随即又正色“良田美池固好,然天下屡遭霍乱、民不聊生。吾岂能安居一方乐土,至苍生不顾?”他的声音洪亮坚定,透出心底的坚信。山坡上的雏菊迎风而动,微微摇曳,似与少年话语应和。
少年之志逸四海,梦自己骞翮远翥,便满怀凌云壮志,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好一个少年郎!我踏出山丘,盎然前去。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屋中传来满溢着怒气的声音,而后是包布的官印被重重放在桌上的闷响。陶潜大迈着步子,握拳的指甲白里泛青。我把手中用来入酒的菊花递给他,问到“为何辞官?是这天下苍生的喜怒哀忧不重要了吗?”他一怔,随后牵起一抹苦笑,叹气不断。“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十年仕途皆为尘网,世事终与本心相违啊。这乱世岂是我能靠一己之力改变的?百姓苦难深重,官场却仍这般污浊不堪。天下二字,或许还是太过宽泛了罢。”他啜饮着菊酒,滞滞地望着杯中映着的自己,有些失神。看他这幅落魄模样,我不禁黯然。原来乱世并不只出英雄,“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的豪情也会被磨平。
归去的路上不经意踩到一片菊花,半枯的菊瓣在空中迟疑的转了转,终是隐逸入田土。“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我轻轻念着。或许再不回去,他心中的田园也该荒芜了吧。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熟悉的身影沿山径草木扛锄而来,粗糙的布衣上沾满了晨露。他席地而坐,舒展着酸疼的筋骨,掏出酒壶,自在地吟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本想问他,归隐是一种逃避吗?但被这副景象噤了口。“世乱如倾,政乱如粥,心乱如麻”,他这一生都被“乱”字裹挟,却永远开朗真诚。“他于乱象之中在人的心灵深处开发出了一块恬静的心田。”再深的苦难,也能被他酿成悠醇的美酒。
不必再问,只因心中早已了然。做简单真实的自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古往今来,也唯有一个陶渊明而已。
穿越时空的对话
马一
学完《桃花源记》,我认为陶渊明定是一位超然物外的隐士,不禁想与他见上一面。这不?我转眼就来到了东晋年间。
只见四面都被树林和青山包围。远山云雾缭绕,近处青翠欲滴。我处在一处平原,土地坑洼。不远处,山坡上坐落着一个木屋,四周围着一圈篱笆,篱旁的菊花为这处地方添了几分隐逸之情。这应该就是五柳先生隐居之处了,正想着,我向那里走去。没等我走到,身后一个声音叫住了我:“请问是何人登门拜访?”我回头看去,那人脚踩木屐,身穿粗布衣裳,草帽下黝黑的面庞略显瘦削,此时正挑着水往这边赶来。怎么?他便是陶渊明?没有想象中的飘逸潇洒,却和普通农民没啥两样。
不等我开口,他已经将水靠在屋子边,擦耳擦汗,问所从来,我随便找了个理由搪塞过去。随后他请我进屋内。屋内几乎家徒四壁,除了生活必需品就只有几壶酒,写诗用的笔墨纸砚。
我看到他竟生活如此寒酸,于是问道:“我知道你家道中落,之后于官场走了几遭后选择归隐山林,寄情于山水,可你为何生活过的如此穷困?”。他轻叹一口气,回答道:“隐居?谈何容易?除了有时找几个朋友喝喝酒做做赋,其余时间都得劳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结果刚打完水回来就遇见了你。”“可即便这样最后不还是‘草盛豆苗稀’吗?”我紧跟着说道。他没有生气,而是笑笑:“你看窗外。”我透过窗户,向来时的方向看去,但什么也没发现。“我五柳将豆苗就种在了山脚的平原……”听到这,我差点没笑出来,但又很快沉寂。没想到一代田园鼻祖的生活如此困难,我不禁为命运的无常而感慨。他或许不像再让人伤心,于是与我话别后,看看放在桌子上的酒,又转身拿起了角落里的锄头,一步步向田里走去。此时再看他的背影,竟然完全没有疲惫的神情,踏着泥土的脚步越发坚毅,上面全是黄土的锄头反射出夕阳耀眼的光芒。
生活的苦难没有放过他,但你能从《归园田居》中读出无悔,从《饮酒》中读出惬意,从《桃花源记》中读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苦虽累,虽然不是超然物外的生活,但他以超然物外的方式对待,乱世中清净,太平时淡泊。这就足矣。
是时候回到现世了。生命或平凡,或伟大,但这并不取决于外物,只取决于有没有义无反顾、无怨无悔走下去的勇气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