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来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有的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希望鱼龙虾蟹吃饱了,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有的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晕倒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为棕子。
郭沫若评价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创立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楚辞文体;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绝的才情,似河流汇聚成海一般,浩瀚无垠。我国文史上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他集毕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离世已有_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他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伟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莲的圣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 wWw.WeNaNDAQUAn.COm 整理发布 )
屈原的伟大,不仅是他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永远上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的主题是《端午节的由来》。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__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泪罗江。当时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水手们听了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热烈。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__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这一传统佳节吧!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作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领导:
今天讲台上的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题目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众所周知,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那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端午节又称端午,“端”与“初”的含义相同,所以“端午”又称为“初五”。端五中的"五"又和"午"相通,根据地支顺序来推算,五月刚好是"午"月。因为午时又有为"阳辰"的说法,因此端五也叫做"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的名称,例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诗人节等等。端午节有那么多别称,间接解释了端午节习俗的起源,事情也是如此。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现在至少有四五种说法,例如纪念屈原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等等。迄今为止,对端午节起源最有影响的说法是纪念屈原。在民俗文化领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为赛龙舟。相传,古代楚国的人们因为不舍得贤惠大臣屈原投江而死,于是人们纷纷划船去救他。在他们追到洞庭湖的时候去不见了屈原的踪影。后面,人们在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通过划龙舟来纪念屈原。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的另一个传统习俗。粽子,又称"筒粽"、"角黍",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诸多花样。每年5月初,中国家家户户都会泡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也是多种多样。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已经流行了几千年,并传到了韩国、日本和其他东南亚国家。
谢谢大家!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端午节又称午日节、端阳节、龙舟节等,它是中国第一个被世界博物馆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在我国闽南地区有几种风俗习惯,那就是包粽子、赛龙舟和在门前插艾草。
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为此,我特地去百度搜索了一下,原来,人们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爱国为民,被谗言所害,于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罗江。楚国人沿江苦寻屈原踪影,又害怕江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由此风习相传,人们为了缅怀屈原,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便以粽子投江。
“五月五,是端阳,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前后几天,大江南北都要赛龙舟。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现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插上几棵艾草,以此来驱魔避邪。星期二下午,弟弟从城关回来,他手上还系着一条五彩绳,这也是用来驱魔避邪的。
这就是我们闽南地区的风俗习惯,不知道各位同学的家乡又有什么风俗习惯呢?
谢谢。
我认为:传统文化几千年不断,说明它有一定的存在的价值,虽然有糟粕但它都在不断的淘汰中进行了自我的.选择,能存下来的大部分应该是精华。即使有的不适合了现的环境,但若干年后,随着环境的变化,它又会重新适应。
而西方的文明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文明,实际上是过去淘汰的文化。现在又适应了新的环境,于是又变成了我们的,连他们自已也承认是从古文化来的。只不过人不用了,他们又用了。
就如同一些落后地被淘汰的文化风俗一样,他们已经忘记了,城里的人却开始热衷起来,反而成了新的潮流。
这就是文化。
人的文明已经发展到了聪明得人人自卫的地步,聪明得无法管理的地步,而外则还在我们的朝时期。他们恨我们聪明,说我们不范,不法制,实际上要我们都退到古的愚民时期。
也可能文明是要循环的,文化文明已经到了高峰颠峰期,那么也就只有跌下来,重新开始了。
否则无路可走。学洋人文化就是一种解决的方法,但只不过是,没能什么新意。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本周__是农历五月初五,又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所以,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端午随想。相传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时候,悲愤交加,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就这样,端午节这天人们通过包粽子、赛龙舟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他热爱祖国,嫉恶如仇、追求真理,用死展示了忠贞爱国的高尚情操。他成了中华民族爱国忧民的千古榜样。
屈原离世已有两千多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那么,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该怎样过好这个端午节呢?
这一天,我们要好好陪陪父母,努力为他们做点什么。我们得永远对父母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感谢他们爱我们胜过爱他们自己,感谢他们把我们抚养长大,感谢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这一天,或者从这一天起,我们要学会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要多为别人着想,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帮助别人。试想,如果屈原只想着自己,他可以舒舒服服地过他的贵族生活,不用去管其他老百姓的生活。当然,他也不会这样被千古传颂;这一天,或者从这一天起,我们更要学会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这一天,或者从这一天开始,我们要做的还很多很多,但归根到底,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做一个优秀的__学子。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作贡献的人。我的讲话结束了,谢谢大家!
每年端午节,大街上时不时飘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而且耳边还时不时传来“卖粽子喽!美味的粽子,快来买哦!”
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在餐桌旁,一边看《新白娘子传奇》的电视,一边剥着粽子吃。端午节啊,桌子上这几样菜必不可少: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
爸爸拍拍我的肩说:“女儿啊,你知道端午节的时候,为什么要喝雄黄酒呢?”
我摇了摇头,然后又点了点头,爸爸奇怪的问:“到底知不知道啊?”
“知道是知道,但是有两个传说呢!就讲一个关于《白蛇传》的传说吧!相传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妇后,在端午那天因喝了雄黄酒差点现了形的情景,便成为民间端午节的风俗。”我自豪的说道。
“呵呵~爸爸请教你一个问题哦!为什么要纪念曹娥?”看着爸爸那一脸无知的样子,我不怀好意的说:“爸爸,你让别人说故事,不能不给报酬吧!”
“你想要什么?”原本无知的脸,瞬间提高为警惕。
“哎呦!没什么,只是要你的令牌啊!”我笑嘻嘻的说道。
爸爸犹豫了片刻,拿出令牌,转手拱让给我。我接了下来,说道:“爸爸,你给我把粽子剥了啊!”
“为什么?”
“令牌在此,你敢不听!”
“哼~早知就不跟你换了!”
“你说什么!”
“呵呵~没说什么!”
啊!这次的端午节真快乐!
大家好!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来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有的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希望鱼龙虾蟹吃饱了,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有的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晕倒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为棕子。
郭沫若评价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创立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楚辞文体;发明了香草美人传统。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绝的才情,似河流汇聚成海一般,浩瀚无垠。我国文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他集毕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00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他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伟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莲的圣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
屈原的伟大,不仅是他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_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永远上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