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军人来说,没有和平时期,只有准备打仗时期和赢得战争时期。
一位从戎40多年的将军,在退休时不无遗憾地说:“当了一辈子兵,立了不少功,可惜没能佩上一枚战功章。”这当然不是他作战不勇敢,而是他在和平年代度过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就像运动员的舞台在赛场,军人的舞台在战场,未能登上舞台一展身手,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连“一时”的机会都没有赶上的军人,他的理想,他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
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是宪法赋予我军的神圣使命,也是军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这种价值既突出体现在一旦战争爆发能够经得起血与火的考验,最终赢得战争上,又更多地表现在和平时期严阵以待,提高战备水平,增强威慑力量,最终遏制战争上。
对军人来说,没有和平时期,只有准备打仗时期和赢得战争时期。打仗的目的不在于战,而在于胜;胜利的实现不在于人们的良好愿望,而在于强大的实力。和平既是战争阶段激烈厮杀的结束,又是新一轮实力角逐的开始。
军队在战争与和平的天平上,一直是至关重要的砝码。军人们之所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进行艰苦的、枯燥的甚至是残酷的训练,之所以马不停蹄、毫不懈怠地追赶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潮流,因为他们深知,只有这样,才能使居心叵测的敌对势力不敢轻举妄动,才能战胜一切来犯之敌,才能有效地维护祖国的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才能为人民争取到和平安宁的生活。
必须看到,战争可能千日不打,但战备不可一日不做。“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们既要看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又要清醒地看到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事实上,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且不说从二战结束至今发生了200余次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争夺未来战场主动权的军备竞赛已从大气层向外层空间发展,就说中国台湾当局一意孤行推进分裂,甚至扬言要对大陆“先机反制”,可见战争的阴影离我们并不遥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决不可高枕无忧,以为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是对和平年代军人价值认识的一个误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养兵千日,用兵千日。这里不妨举一个外国的事例。风景秀丽的瑞士面积不到4.2万平方公里,人口才700多万,与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奥地利接壤,两次世界大战却都幸免于战祸,保持了中立。缘于何故?
一位瑞士外交家说得好,瑞士公民迈出右脚时是一名百姓,迈出左脚时就是一个战士。如果要问我们为什么没有打仗,那是因为我们随时都在准备打仗。
据说,希特勒曾三次打算入侵瑞士,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面对高度戒备、全民皆兵的瑞士,要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
今天,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当代中国军人深知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决心为此贡献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
尊敬的各位首长、领导,亲爱的老师、教官、同学们,大家好!
时间如沙从指间悄悄地流走,但这14天却走进了我们的灵魂深处,生命中没有什么不可能!有一天,当我们回首往事,14天的生活会以不同以往的姿态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14个昼夜的轮回,绝不是白天和黑夜的交替那么简单,有人坚持过,有人思考过,有人哭过,有人笑过,有人用镜头捕捉过感动,有人用画面诠释过经典……这14天,你又有何收获呢?
前,对于军训的认知大概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苦、累、枯燥、无味。军训过后,我们发现它并非所说的那般乏味,而是美好的、难忘的。它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身体,而且还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军队铁一般的纪律和军人那不怕苦不怕累的崇高品质。
14 天当中,我们经历着苦与累的考验,其实与我们每天相伴的教官们更是辛劳。他们和我们同样忍耐着烈日的炙烤,同样经历着一天近十个小时的训练。他们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演示,一声声响亮有力的号令,一次次的敦敦教诲,都牢记在我们的心中。有了成果,他们比我们更欣慰,更高兴;停滞不前,他们比我们更着急,更上火。军训中,教官与我们一同感受着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他们教会我们如何拼搏不息,他们教会我们,什么叫忍耐,什么叫坚强,什么叫刚毅。我谨此代表参训的学员们向你们说一句:“亲爱的教官们,你们辛苦了。”
感谢你们的辛劳付出与无私奉献,有了这些付出与奉献,我们才有整齐的步伐,坚强的意志,响亮的。穿上军装,通过训练,我们掌握了现代军事基本知识,增强了国防观念,为今后国防建设的需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培养出了良好的作风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磨练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和集体主义精神。这些都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穿上军装是一名“士兵”,拿起钢枪就是一名“战士”。祖国的明天需要我们来创造,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来开拓。如果祖国需要,我们随时可以拿起钢枪为国家冲锋陷阵,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今天,我们意气风发,英姿飒爽,向世人展示北服学子的风采,我们有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不怕苦不怕累,我们相信,军训结束后,我们一定会继续坚持和发扬优良传统,以军人式的昂扬姿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回报各位领导、教官、老师的无私关心。努力做到今天我以北服为荣,明天北服以我为荣。
最后,祝各位领导、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同学们学习进步,万事如意!
有一种追求,叫精忠报国;
有一种日子,叫与星相守;
有一种情愫,叫思家念亲;
有一个佳节,叫“八一”建军。
祝福所有的军人节日快乐!
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它来源于中国国内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新时期,标志着中国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建军节期间,中国各地都要集中开展“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 ” 的活动,纪念人民军队的诞生。
总想用手,
编一项花环,带在那铮铮铁骨的战士身上,
用最诚挚的心,
表达对你们的敬仰。
总想沏一杯醇香的茶,
递给那站岗的士兵,让这一分暖意,
来抵挡夜晚那寒风冷雪,总想唱一首歌,用尽心底的真情,
来歌颂军人的雄壮,
来表达兄弟姐妹父老乡亲对你们深深的思念......
对军人来说,没有和平时期,只有准备打仗时期和赢得战争时期。
一位从戎40多年的将军,在退休时不无遗憾地说:“当了一辈子兵,立了不少功,可惜没能佩上一枚战功章。”这当然不是他作战不勇敢,而是他在和平年代度过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就像运动员的舞台在赛场,军人的舞台在战场,未能登上舞台一展身手,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连“一时”的机会都没有赶上的军人,他的理想,他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
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是宪法赋予我军的神圣使命,也是军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这种价值既突出体现在一旦战争爆发能够经得起血与火的考验,最终赢得战争上,又更多地表现在和平时期严阵以待,提高战备水平,增强威慑力量,最终遏制战争上。
对军人来说,没有和平时期,只有准备打仗时期和赢得战争时期。打仗的目的不在于战,而在于胜;胜利的实现不在于人们的良好愿望,而在于强大的实力。和平既是战争阶段激烈厮杀的结束,又是新一轮实力角逐的开始。
军队在战争与和平的天平上,一直是至关重要的砝码。军人们之所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进行艰苦的、枯燥的甚至是残酷的训练,之所以马不停蹄、毫不懈怠地追赶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潮流,因为他们深知,只有这样,才能使居心叵测的敌对势力不敢轻举妄动,才能战胜一切来犯之敌,才能有效地维护祖国的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才能为人民争取到和平安宁的生活,必须看到,战争可能千日不打,但战备不可一日不做。“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们既要看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又要清醒地看到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事实上,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且不说从二战结束至今发生了200余次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争夺未来战场主动权的军备竞赛已从大气层向外层空间发展,就说中国台湾当局一意孤行推进分裂,甚至扬言要对大陆“先机反制”,可见战争的阴影离我们并不遥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决不可高枕无忧,以为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是对和平年代军人价值认识的一个误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养兵千日,用兵千日。这里不妨举一个外国的事例。风景秀丽的瑞士面积不到4.2万平方公里,人口才700多万,与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奥地利接壤,两次世界大战却都幸免于战祸,保持了中立。缘于何故?
一位瑞士外交家说得好,瑞士公民迈出右脚时是一名百姓,迈出左脚时就是一个战士。如果要问我们为什么没有打仗,那是因为我们随时都在准备打仗。
据说,希特勒曾三次打算入侵瑞士,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面对高度戒备、全民皆兵的瑞士,要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
今天,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当代中国军人深知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决心为此贡献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
还是这位退休将军,他又非常欣慰地说:“我虽然未能佩上一枚战功章,然而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军人每时每刻都在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战争才得以遏制,和平才得以维持
火红的八月,火热的心情.又是一年”八一”节.我们这些曾经穿过军装当过兵的人,都忘不了生命中的那一段军旅生涯。在人的一生之中,能够有幸参加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够成为光荣的军人,为伟大祖国站岗放哨,这使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
二十年前,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带着梦想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部队。我们唱着军歌一起成长,共同渡过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火热的军旅生活,锤炼了我们的身体,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凝聚了我们的友谊。回首往昔,是部队培养了我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是部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是部队锻炼了我们协调工作的能力。是部队给了我们许多别人没有的东西。我们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部队,但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后悔!
如今我们都已脱下军装,过去的一段军旅生涯们难以忘记。我们怎能忘记那迎风招展的八一军旗?怎能忘记那催人奋进的嘹亮军号?怎能忘记那威武闪亮的铮铮钢枪?怎能忘记那坚如磐石的军营?怎能忘记你我相比拼练的训练场?怎能忘记退伍时车站送别的首长和战友?又怎能忘记睡在上铺的你?
二十年光阴弹指瞬间。环境,机遇和命运造就了我们不同的结局。也许有的战友春风得意,也许有的战友举步艰难,但这些都没有改变我们战友之间的浓厚情谊。我们相聚时依然能够表现出天真爽快,依然可以率真的相互交流。这种不加防范,不加掩饰,不带功利的交际,只有在战友的称谓下才能够无所顾忌。这充分说明我们在人生的黄金时期,生活的浪漫时期,社会的特殊需要时期结下的战友之情,象酒一样,时间越长,越是离开了部队,愈醇厚、愈珍贵。在久违的日子,我们曾多少次打听彼此下落,只为送上一句问候,一声祝福:亲爱的战友,你还好吗?
组织战友聚会的初衷,就是为了共同回味军旅历程,重温友情,再话当年;就是为了搭建互通互动平台,沟通战友信息;就是为了整合战友感情资源,共创共享未来。不分高低贵贱,不论叶绿花红,团结起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如有困难,应多找找战友,那怕是互相闲聊,互相倾诉,也是一种需要,一种安慰,一种精神寄托。虽然我们都已经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平淡的生活似乎让我们淡忘了什么,但唯一没有淡忘的是:军旅情战友谊。还有我们军人的节日————八一。
还记得当初,我们背着行囊,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踏入这个可爱的集体时,那一种迷茫但又满怀希望的心情;还记得在校门口,当我看见那些穿着绿军装挺拔站着迎新的学长时,是那么的羡慕而又激动;还记得第一次晚点名,同学们参差齐的向右看齐;还记得在队长的指导下,我们将军被叠了又拆,拆了又叠的情景;还记得第一次出操时,我们“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脚步声在口令的调整下变得整齐划一时,脸上浮起的微笑;还记得第一次内务检查时,阳光下那干净整洁的宿舍;还记得第一次流动红旗在班里飘动时……
一段段曾经美好的回亿,组成了我们这个特殊而又美丽的集体——国防生。我们诞生在部队依托大学培养有科学文化知识干部的大前提下,我们成为了大学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当我们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整齐地走在学校里时,总会有同学投来羡慕的眼光,在一定程度下,我们已经成为了学校的一个特殊的象征。我们怀着报效祖国的心而来,我们踏着坚定的脚步,一步步走向自己为国防而生信念的彼岸。
扎实的军事技能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在部队中“走路”,而过硬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是我们“奔跑”力量,这就决定了我们特殊的生活。每天清晨,但别人还在熟睡的时候,我们已经穿好了整齐的迷彩服,在操场上进行着体能训练,那一声声扎实的脚步声成为了迎接朝阳最好的礼物。课堂上,和普通大学生一样,我们努力学习,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自己成长的力量。篮球场边,座无虚席的看台上,必然是我们的身影,那一声声雄壮有力的呐喊声在向人们诉说,我们是一个团结而又富有战斗力的集体。宿舍中,干净的地面,整齐的桌面,雪白的床单,方块一样的被子让人有一种部队的感觉。我们在学习和准军事化的管理中找到平衡,向着一名新时代的后备军官靠近。祖国赋予了我们特殊的使命,经过四年的磨砺,我们定会以崭新的姿态接受祖国的考验。
有一种爱,无声无息,只有生活在这个可爱的集体中,才能感受到。当你夜晚生病难耐时,是谁毫不犹豫爬起床来,将你送到医院?你的战友;当你在五公里测试中,有想要退缩的冲动时,谁给你送来鼓励的呐喊?你的战友;当离别时,是谁帮你拿着行李,将你送到车站?你的战友。当听到祖国经历磨难时,是谁第一时间组织捐款,号召将自己的爱心献给灾区?是我们这个可爱的集体。我们有太多的“当”,太多的感动。以战友相称,是因为我们的感情太深,因为我们一起吃苦,一起获得荣誉,一起成长。有一种精彩,五彩缤纷,只有爱这个集体的认才能感受到。在演讲比赛中,同学们各展风采,一决高下;在篮球比赛中,我们在挥汗如雨中感受团队,感受团结;在英语学习中,同学们各抒己见,交流经验,共同进步。在充满兄弟友谊的精彩生活中,我们不断成长。
“朝气蓬勃,志向远大,我们是新时代热血青年。心系国防,知识报国,我们共和国后备军官。莘莘学子,从文习武,科技强军,为国戍边……”我们会像歌中所唱的一样,迈步向前,践行我们为国防而生的誓言!
各们领导、亲爱的战友们: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争做“三队三员”,增强责任感》!
转眼间,入伍已经一年多了,记得中学的时候就听人家说过,军营是座大熔炉,走入的是平凡,走出的是闪亮的人生,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沐浴着部队的阳光,一路下来,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激动。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感受很多,收获很多,这其中包涵了各级领导的培养、教育,同志们的帮助、关心,也包涵了自己辛勤耕耘、不懈努力的辛酸。一年多来,自己始终坚持"三队三员"精神--打硬仗的战斗队、优质服务的保障队、军队形象的代表队;合格驾驶员、合格战斗员、合格勤务员,争做"三队三员"。我认为要想做到“三队三员”,首先必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
一个人的责任感首先是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的态度。一件事首先要当事人心甘情愿去做。勉强、敷衍应付,甚至阳奉阴违,那都是不真心想做一件事的表现,这时候要求有责任感,那实际上是没有可能的事。被逼着做某事,这样反映出来的是强迫者的意愿,要被强迫者具有责任心,这也是不可能。一个人没有信心,或者不认为自己能够做到、做好,他就不会愿意为之背上责任感。既然已经做出了决策,几乎没有一个人不想把事情做好。但是,如果信息严重不足,当事人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他的责任感就没有一个依附点,或者说是载体。落不到实处的责任感,或者无法进行绩效评估的责任感,等于没有。责任感还体现为是否愿意承担一件事的结果。如果不敢承担,那意味着有所保留,也不可能会用心付出。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五句话中,爱岗敬业是前提,而强烈的责任感也正是爱岗敬业要求的题中之意。社会职业和工作岗位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岗位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但无论什么职业的道德都有共同的原则和要求,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就是各种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就是他对待工作的态度,而事业心责任感的强弱就是对待工作的根本态度问题。高尔基说过:"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可以想象,一个人不热爱自己的工作,缺少起码的事业心责任感,在职不尽责,安心不尽心,怎么可能把工作干好?更谈不上高标准,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只有把工作当成事业干,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才能在困难的时候找到力量,在浮躁的的时候得以坚定,保持昂扬的工作状态,干好每一项工作。可以说,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心、教育,战友们的支持与帮助,包容了我的缺点和错误,教会了我做人做事。今后,我将倍加珍惜,努力学习,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争做"三对三员",在领导和战友们给予的舞台上,为团队的发展尽一份责任。
尊敬的战友们,大家好!
在建军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自发地在这儿欢聚一堂,以满怀喜悦的心情,共同庆祝“八一”建军节。我作为一名老兵,今天和战友们在一起庆祝军人的节日,心里非常高兴,心情非常激动,所以在这里发个言,以表达对部队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以表达对战友情谊的珍惜之意。
人民解放军所走过的周年,是成长壮大的年,是快速发展的年,是不懈奋斗的年,是威武文明的年,是服务奉献的年,是胜利前进的年!我们今天能自发地在这里满怀豪情地庆祝“八一”建军节,是因为我们曾经是这支队伍的一员。今天来这里的战友们,都是在部队工作过二十多年、三十多年的老兵。我们忘不了在部队那段热火朝天、丰富多彩、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战斗岁月。
大家在“八一”军旗的指引下,敢于冲锋陷阵,勇于努力奋斗,始终不渝地学习着、认真刻苦地钻研着、从难从严地训练着、勤奋扎实地工作着、高度警惕地战斗着、无私无畏地奉献着、不断健康地成长着……,训练场上,呈现着大家摸爬滚打的风采;执勤哨位上记录着大家忠于职守的身影;急难险重任务中,塑造着大家无私无畏的形象;工作岗位上,显露着大家乐于奉献的笑脸。战友们都把青春年华献给了部队建设,献给了人民事业,献给了国家的发展,用实际行动谱写了自己在人生旅途中当兵的那段光荣历史。可以这么说,军旗,因有战友们的积极奋斗而更加鲜红,“八一”,因有战友们的不断拼搏而更加鲜艳。我相信,部队的光荣史册上必将记录着那些为之拼命奋斗过的每一位军人。
前段时间,部里一直在组织学习方永刚精神专题教育,为此我也要写一篇关于学习方永刚精神的演讲稿。其实为方教授写点文字的想法早在听方教授事迹报告会的时候我就有了。在听报告时,我和许多战友一样,眼里都含着泪。方教授感人的事迹、朴实真诚的话语,让这种叫做眼泪的透明物质恣意流淌。人,一旦感情的闸门被打开了,泅了水的思绪便不听使唤,时而杂乱无章时而清晰无比。方教授在我脑海里,一会具体成一个激情四溢的人,一会又抽象成一尊精神的雕塑。所以想写的东西太多,但是又不知从何写起,我的写作欲望在方教授澎湃的激情中难以定位,写了多个开头,设想过多种结尾,都被我否定。多次的自我否定之后,我产生了顿悟,其实,与其这样设定和否定,不如从我的主观出发,顺着我的感动脉络,我相信真诚的力量一定会给在座的战友们一个说法的,就像方教授无怨无悔的信仰一样。
信仰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方教授的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所以,在与真理结伴而行的道路上,注定了他拥有平凡的伟大和伟大的平凡。翻开他的人生字典,处处都充满了为这个信仰奋斗的痕迹,每一处都以特有的方式标识着他的信仰与追求,那么坚定,不容置疑,仿佛是一种本质的属性。
人们常说,成功的背后付出的是辛苦的汗水,而我认为方教授的背后付出的却是心血,是为信仰甘愿抛洒的生命精血。他一路走来,纵有鲜花芬芳四溢,总是无法拂淡昨夜通霄之后,那眉头上残留的让人心疼的一丝倦怠;纵有如潮掌声似海浪层层袭来,但掌声过后,他依旧淡然播散信仰的种子。他始终都是以一个战士的冲锋姿态,燃烧着旺盛的激情,不知疲倦地盯着目标,守住自己的梦。在执著的寻梦旅途中,他永远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坚定的精神行者,哪怕病重转院时,他坚持不坐轮椅,军容严整走出病房,保持军人的威严姿态,保持着信仰的尊严;即使在与病魔作坚决斗争时,他也不忘刮刮脸,剃剃胡须,以保持自己身体和心灵的整洁。
有一个镜头,看过之后我一直无法忘记。1997年,方教授出了车祸,他躺在床上108天,看了43本书,写了30万字的专著。当时,他的脖子被固定了,只能是用手举着书,而且肉体的病痛还时时侵扰。我们很容易去模仿当时的情景,但是,我们把感情到的是手臂酸的痛,痛的苦,却无法感受那种超脱肉体、超越病痛的精神愉悦。那一个个美丽的方块字,在他眼中是一个个穿越苍茫抵达信仰陈地的有力武器。所以,他紧紧抓住他的武器如同一个战士紧紧握住手中的钢枪一样,保持着一触即发的战斗姿势,在剑拔弩张的心理攻防中,摆脱束缚,跟上信仰的节拍。所以,他的潜能汩汩而出,把同样的24小时浇灌成不同的一天,让一样的365天变成了不寻常的一年。宣讲1000多次、13部300多万字的专著、100多篇论文、200%的教学任务完成量、8项国家和军队课题......这一连串的数字把他的信仰的密度刻画的淋漓尽致.
天,黑了,他打开一盏灯;天亮了,他心中还装着一盏灯。靠着这盏灯光亮的牵引,他以飞翔的姿势,在思想天空里自由翱翔。方教授的同事说,他家的灯是家属院里熄得最晚的一盏,所以他曾经照亮了更多人的道路。如今,这盏灯虽然因为方教授治病而暂时关闭,但不影响不夜城的天,因为这盏曾经最亮的照耀时间最长的灯,把许多工人、农民、学生和战士的心都照亮了,他们凭借着惯性,顺着这种光亮,徜徉着时代的温暖,与祖国快乐同行。那灯光所折射的和谐光束,是方教授病房前飞翔的白鸽的优美弧线,是方教授病房阳台上“南国红”的浓浓花香,是那一串串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清脆风铃的诚心摇曳,是那一只只写满祝福折叠吉祥的千纸鹤的美丽祝愿。
大连的农民肖素琴今年有一个心愿,就是她的几亩樱桃长大了变红了的时候,她要挑选一些最大最红的送给方教授。我想方教授一定会很高兴的,他一定会弹出漂亮的响指,吹出动听的口哨,因为,他的信仰在不经意间又染红了一大片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