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是全家大团圆的日子。可是我们一家人“如今”却被困在高速公路上,望着前面水泄不通的汽车长队,我们只能停下耐心等待。
我一个坐在跑车的后备箱里,盯着巨大黑幕中那一轮明月,心中的郁闷渐渐地被解开了。月亮高高挂在天空中。开始光还只是淡淡的银白色,不一会儿,颜色就被调皮的玉兔涂成了洁白色。它高傲的伫立在人们触手摸不到的夜空中,自豪地看着我们欣赏它的目光。我呆呆地望着明月,心中不禁想道:哇!今年的月亮似乎比以往更圆更漂亮了耶!是为了补偿我们被堵了那么长时间吗?我两眼直勾勾地看着,周围的说话声、喇叭声等全部被我的耳膜隔绝在外。美丽的孤月,对着清澈的小河照镜子,水中的倒影,分外动人。不知是谁扔了东西到河里,平静的河面漾起了一圈一圈的小圆晕儿,月亮的影子也随着水圈儿跳起了舞。我看着月亮的舞姿,更入迷了。“尧尧,上车!”姐姐扯着大嗓门叫道。我回过神来,闭起眼睛,默默祈祷:嫦娥姐姐,如果您在月亮上,请让路不要再堵塞了,好吗?
车开动了,继续慢慢地向前行驶着,过了一会儿,许多车子半路下了高速,再加上前面有一个高速公路服务区,有些车子进入服务区休息,所以我们的车速慢慢地快了起来,看着前面畅通无阻的车道,我在心中感谢嫦娥姐姐的神力。我又忍不住把目光投向了窗外,静静地看着。车子飞快地行驶,周边的景物也在快速地后退着,可明月始终在跟随着、陪伴着我们。只是对比坐在后备箱看着的明月,现在的明月,似乎是变小了许多,更小巧了。我在心中小声地许愿:希望我以后可以当上一名宇航员,这样就有机会去见见自己在梦中无数次梦到的明月、嫦娥姐姐还有玉兔,让心中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不只单单在梦中出现。文案网 WenANdAquAN.COM
这次虽然堵车,却正好让我看见了出生以来最美的一次圆月,它令无数人创造遐想,令无数人觉得温馨。堵车,值!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比如,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说起中秋节,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蛾奔月,嫦蛾偷了丈夫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许多说法。在较早的记载中,嫦蛾偷吃了仙丹,变成了癞蛤蟆,被叫月精,奔月后,嫦蛾住在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了。这就是中秋节。
今天是八月十五号,也是一个中秋节,一个快乐的中秋节。为什么说它是快乐的呢?让我来告诉你把!
前一天晚上,我和妈妈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妈妈接到电话了,是我好朋友铮铮的妈妈打来的,妈妈接完电话高兴地对我说:“潘思媛,铮铮妈妈说明天我可以和她们一起去野外野炊,还有佳佳(我的另一个好朋友)也和我们一起去,听说还带了几个同学来呢。”
“太好了”我一蹦三尺高,惊喜地说。
第二天,我五点半准时起床,穿戴整齐后,坐了大约两小时的车,终于到了目的地,大家都到了以后,开始吃饭了。我带了许多零食都是昨晚买的,有2 大袋呢。我们把带来的东西全放在桌上,吃开了。大人们坐在一边吃东西,我和其它小朋友则在帐篷里玩游戏,吃零食。到了时间就轮流出去拿吃的,真有意思。吃饱喝足后,大家换了游泳衣,下小溪游泳,水草弄得我脚好痒呀,我们拿了自带的水枪,男孩们用水枪打其它人,女孩们在一旁游泳,踩水,水最深的地方才到我小腿,我和铮铮还玩打水仗,捡石头,用水枪比谁射得远,因为我的水枪好用,所以,一直是我射得远。接住,妈妈租了一条很大的皮艇,让我们一起坐上去玩,因为我和另一位六年级的姐姐最大,所以我们两个人来划桨,可是有一个男生大概太兴奋了,不小心掉下去了,他都哭了,头上有一行伤疤,流了不少血,差点喜剧变成悲剧。
晚上,我们爬上山峰,摘了许多野果子,我们拿出月饼,有冰淇淋 的,豆沙的,蛋黄的,还有各种各样味道的月饼,我选了冰淇淋的,美味极了,看着圆圆的月亮,吃着甜甜的月饼,一边聊着天,还吃了许多野果子,我太高兴了。
中秋节,快乐的中秋节,今年中秋节你在干什么呢?
今年的中秋节可真巧正好是在这十一黄金周里这就意味着今年的中秋节将比往年更丰富多彩。
果然不出我所料不到中午外婆便打来电话邀请我们到她们家吃晚餐。听到这个消息我可真高兴啊!赶忙完成了奥数作业便直奔外婆家。刚踏进外婆家家门我便闻到了一股浓浓的蟹香一定又是外婆在烧蟹了吧。在我的记忆中每年十月至十一月之间外婆总是要烧大螃蟹的这喷香的气味一下子就让我感到了家人团聚的温暖。
等吃完可口的大螃蟹后我们便从屋中搬出凳子、椅子、月饼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今年的月亮好亮、好圆啊!推算起来我已经有两年没有在这家人团聚的中秋节看到美丽的月亮了不是被调皮的云朵遮住就是被淘气的雨滴掩盖。这次我如此清晰地看到这皎洁的月亮竟然感到既熟悉又陌生那皎洁的月亮上有着一些黑色的剪影虽然使月亮不再那么纯净却又显得那么自然。只听到我可爱的弟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用清脆的童音背诵起李白的诗: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遥台镜飞入青云端┅┅柔柔的月光洒向我们伴随着琅琅地诗声我不禁插上想像的翅膀。
今天是中秋节。爸爸、妈妈带着我提着月饼、水果,大包小包的到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见我们来了,十分开心,爷爷说:“今年国家规定中秋节全国放假一天,让全国人民开开心心过好节,我们家也要和和美美过好这个团圆节。”我问爷爷:“那我们家怎么过这个团圆节呀?”爷爷说:“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就按老传统方法过。”我又好奇地问“老传统是怎么过法啊?”爷爷说:“你看哪儿!”我顺着爷爷手指,只见东窗台上的香炉里已燃了香,一股轻烟袅袅,满屋香气氤氲,长案台上已摆满了鲜果,有红红的柿子,雪白的香藕,嫩嫩的莲蓬、香喷喷的月饼……,我伸手正想上前挑好吃的尝尝,爷爷忙说:“这是供月的,现在不能吃”。我又问:“为什么要供月呀?”爷爷说:“供月和祭月表达的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期,先人们用这种方式来享受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及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愿。”
正说着,月亮从云缝里钻了出来,露出了她皎洁美丽的笑脸,把一道柔和清丽的银辉,洒在窗下的地板上,我脑子里突然联想起老师课堂上才教我们的李白的“静夜思”那首诗的意境,正想在大人面前炫耀一番,只听见爷爷在那边一边仰望着月亮,一边又说道:“我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贤们是特别讲究韵味和情调的,比如七夕在葡萄架下看牛郎织女;又比如友人远行作别,不仅要饮酒送行还要吟唱作诗,古人的“行为艺术”,比当今的要高雅多了。中秋佳节,人们在赏月祭月的同时,更会吟诗歌唱,或抒发情怀,或寄托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留下传诵千古的杰作”。我听到这里,忙迫不及待地说:“对,我知道,我们刚学过李白的“静夜思”,还有“古朗月行”!奶奶说:“那你就朗诵给我们听听。表演得好,奶奶把你最喜欢吃的月饼赏给你。”我清了清嗓子,运足了气,抑扬顿挫,一字一句地把这二首诗背了一遍。爷爷带头,奶奶、爸爸和妈妈给我热烈鼓掌。爷爷说:“今年过节我们诵读名家名作,明年宇鑫就是十周岁了,我们每人要朗诵自己的诗作,好不好?”大家一齐鼓掌说:“好哇!”,说完我们大家一齐大声吟唱起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但愿人长,千里共婵娟”
我们全家过了一个欢乐的团圆节,欢乐的歌声在香馨的空气中回荡,在溶溶的月色下传播,我吃着奶奶递给我的甜甜的月饼,心里更是甜滋滋的。
今年中秋节我过得特别开心。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关于节日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也有很多关于这天的传说和传统。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这天早上,我、爸爸和妈妈一起去了姥姥家过中秋,我很高兴,路上我们去了“满意100”超市买月饼和各种零食,买月饼的人还真多呀,形形色色人头传动,大家都忙碌着挑选月饼,月饼的形式多样,有大有小、花纹不一、形状各异,真漂亮。
到了姥姥家,姥姥真高兴,立即迎接我们,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对姥姥说“中秋快乐!”。姥姥把早已准备好的香喷喷的饺子馅拿出来,开始和面、擀面,妈妈负责包,我和爸爸都没干活,但是真的非常热闹,大家在一片团圆的气氛中渡过了一个美好的中秋节……
我们在一起吃完饭后天刚好黑了下来,我马上拿出我的望远镜对着像“白玉盆”的月亮望了起来,我看见了月亮上的许多黑色的阴影,真像神话故事中的吴刚砍桂花树的传说啊!
我拿起了一块月饼吃了起来,我发现月饼里的白莲双黄馅还很好吃呢,我想起了一个神话传说,传说古代的时候,嫦娥下凡时在天间撒下了无数的月饼,而那天正好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所以就有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的习惯。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虽然祭月的习俗开始年代无法确定,就现有的文字资料来看,汉代枚乘的《七发》中说,“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并往观潮于广陵之曲江”,这或许是今天中秋后观钱塘潮风俗的由来。大约到了魏晋之时,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待到宋时,才正式定为中秋节:“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月饼被列为节日佳品,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佳句。南宋中秋节活动,则更为丰富多彩: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海,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并在江上施放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灿如繁星,十分可观。明清以来,“赏中秋”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还形成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等特殊习俗。至今,每逢中秋佳节,民间仍盛行赏月、吃月饼和团圆饭以及舞龙、点塔灯等习俗。
啊!今天我非常开心,你猜为什么?
今天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我问妈妈:“是不是中秋节就是团圆的节日?”妈妈说:“当然是了。”我听了这句话,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心想:我又可以和姐姐、妹妹、弟弟一起玩了。
上午,我和爸爸、妈妈早早的来到姥姥家。在那里我等到了很久,心里正在着急,突然有人敲门,我马上前去迎接。打开门一看,哦!是姐姐来了。我连忙帮着姐姐提礼品。接着,弟弟又从遥远的济南来到了姥姥家。一会儿,我听到楼道里有些乱,我想:是不是妹妹来了?一看,果然是妹妹。我把妹妹抱到家里。
不一会儿,该吃饭了,爸爸忙着搬桌椅,妈妈还在厨房做饭。可我们几个已经忍不住了,端起盘子吃了起来,今天的饭菜真香啊!
饭后,大人在家里谈天,我们几个在楼下玩的可开心了!
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同学们,你们也一定过的很开心、快乐吧!
秋天,是秋高气爽的季节。许多美丽的诗都是在这个季节写的。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而中秋节就是在这个富有诗意的季节里。
在中秋节,有很多的习俗。虽然不同地方的习俗不同,但有一件是一样的,那就是赏月。
吃过晚饭,我们下楼去赏月。一轮洁白的月亮上,似乎有一个身影在晃动,我想,那就是嫦娥吧!她一定是在那棵桂花树下,抱着那只可爱的小白兔,一直不停地在讲述着那个流传千古的美丽的故事吧。
月亮的四周,没有一颗星星,丝毫没有平日众星捧月的热闹。今夜,月朗星稀,月亮似乎更加的皎洁。池塘里,也有一轮明月,正在水中梳妆。为什么会有两个月亮?大概,她们是好姐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手拉手,坐在水边,同小鱼玩耍;或是手拉手,飞上天,在天上说几句悄悄话。我想,就是那样……
壮族在八月十五这天,除了要赏月和吃月饼外,一项重要习俗活动就是“闹哥孩”,因为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女性,闹的对象是男性,所以叫“闹哥孩”,其实就是对歌,内容一般不涉及爱情,多是有关史实、社会一类的,尽兴方散。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畲族把这天视为走亲访友的好日子,而陪客唱歌又是畲族的独特习俗。中秋歌节不但要陪客唱,还要集中到县城去对歌。对歌的时候,男女各站一边,女的还特别喜欢挤在一起,不参加唱歌的妇女,也要和歌者挤在一起,以壮声势。
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人员到齐后,大家互赠月饼、香糕、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盛大的对歌,未婚青年趁机寻找未来的伴侣。
每到中秋之夜,苗族全家团聚后,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男女青年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吐露爱慕之情。
中国台湾高山族同胞每到中秋之夜,都要穿起美丽的民族服饰,齐聚在日月潭边的月光下,男男女女玩起“托球舞”的游戏。
瑶族在中秋之日举行“舞火狗节”,舞火狗意在驱邪避邪。是日,姑娘们叩拜完祖先,然后舞蹈,青年男子则在一旁燃放鞭炮。待姑娘们玩够后,男女开始对歌。按照当地习俗,姑娘必须参加三次以上的舞火狗活动,才能结婚。
虽然各民族的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向往,都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