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目标
本学期是我作为金融与基础科学系系主任的第一个学期,在认真学习学校的工作计划和教学中心的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以及系主任工作职责后,我确定了我的工作目标和方向:认真应对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学模式和形式的变化,自发学习,结合本系的自身特点进行思考,并积极的开展各项工作,本着对任课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思想,配合高职教务和成人教务部门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以达到全面服务教学,做好老师教学和学生求学的后盾。
二、工作思路
坚持以教学工作的中心的原则,严格执行系主任职责:(1)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学中心的要求:以教学常规管理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效率为手段,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以教、科研活动为落脚点,加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全面推进本系的各项工作。(2)严格教学管理制度、教师考核制度。现在各种制度有章可循,在制度的约束下,全系的管理就变得简单而有效了。(3)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的讨论。本系迄今为止进行了三次教研活动,每次教研活动都有确定的主题,老师们都能积极予以回应,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三、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一)教学管理方面
1.抓好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日常教学程序
本学期第一次的系里活动围绕新学期的教学活动开展,包括:重申职大、电大学生学习资料的整理与上传;课程的核定;尤其是课改后网上课堂的执行;对于调停课的程序、以及成人课堂的管理等和老师们都进行了沟通,保证课程的有序进行。完成了新开课的统计、老师课时核定等相关教师利益的工作。
(二)进行教研教改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本学期第二次研讨中我们讨论内容是“如何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如何把学生留在课堂”,“如何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教学”结合在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会议上老师们的发言,我们展开了热烈讨论,我们感到其实每位老师都在挖空心思想各种办法来进行课堂教学,也很有责任心,这样的讨论也布置给每个老师,作为一个教改的课题去思考并撰写成文。
本学期第三次研讨中我们系关于市电大课题的布置工作开展,并通报了《联合学报》的发稿要求,在这次科研活动中,我们系部分老师拟申报了名为《新媒体环境下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的课题,更多集中了年轻老师的力量,进行课题、论文方面的实践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三)坚持教学考核,促进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在需要向不同的教学部门提交各类的资料过程中,老师们相互配合,在规定的时间前后,我也会给老师们进行温馨提示,并帮助电脑方面不擅长的老师进行资料的上传。在资料检查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们都很积极主动,并且很认真的按照要求完成了各项任务,体现了老师们对教学工作的责任感。检查结果如下:负责职大课程8位老师们上传了10门课程学习资料,负责电大课程教学的老师10人上传了36们课程的学习资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各项任务。
今年以来,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对通州新城建设的有关要求,配合新城重大投资项目启动建设,金融办在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好、利用好各类金融资源的巨大潜能,做足、做实融资模式创新这篇大文章,以服务为动力,以创新为抓手,稳步推进新城建设融资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委党组及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工作情况20xx年,是新城建设的关键之年,也是新城建设融资压力集中显现的一年金融办紧紧围绕全区重点功能区、重点项目的建设融资工作和年初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探索利用多种金融工具,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快融资速度,为新城建设贡献力量。
(一)稳中求进,不断推进新城建设融资模式创新一是推进银行机构信贷融资。
金融办积极发掘、整合各银行机构的信贷资源,利用传统贷款模式为新城建设融资。四月份,为保障运河核心区项目后续建设,金融办汇同交通银行等七家银行以银团贷款模式筹组了总规模80亿元的核心区二期贷款,并已全部发放到位。十月份,经前期各项协调工作,文化旅游区项目首期c地块120亿元贷款区级承贷部分的抵押物、资本金等已陆续到位,农发行总行贷前评审工作也已基本完成,贷款发放工作进展顺利。
二是募集中关村通州园金桥基地建设基金。为尽早达成奔驰二期项目的供地要求,金融办与建设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采取集合信托+股权投资的基金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为金桥基地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建设筹集资金。目前基金筹组已进入抵押物手续办理阶段,预计首期将筹集资金9亿元,用于相关地块前期拆迁工作。
三是运用委托贷款模式为重点项目融资。金融办开发运用委托贷款这一金融工具,采取三方协议委托的方式,通过金融中介将资金闲置方和需求方进行对接,即提高了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水平,又为建设单位募集到了急需的建设资金。目前已筹集资金10余亿元,用于重点项目、园区建设、土地一级开发等领域建设。
四是探索利用银行间市场结构化融资工具。与兴业银行北京分行投行部合作,探索利用结构化融资工具,为我区园区建设、土地一级开发等项目融资。通过在银行间市场融资,一方面可募集大量信贷资金,一方面将部分项目风险予以转嫁。目前,已梳理出融资额度达100余亿元的项目,与兴业银行进行了对接,兴业银行总行已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即将进入实操阶段。五是推进新城基业公司债券发行工作。为保障核心区建设资金需求,降低融资成本,金融办积极推动新城基业发行20xx年公司债工作,债券期限为7年,拟通过上交所公开发行。目前,债券发行的评级、增信等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将转报市发改委审核,预计可筹集资金约20亿元。六是探索搭建新型政府融资平台。按照区领导指示要求,金融办会同中信建投公司,对区属国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梳理,探索搭建符合要求的新型融资平台,以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为新城建行后续融资寻找新途径。
(二)好中求快,不断提高与投资机构合作共建能力新城建设离不开各类优质资源的集聚,需要借助各类投资机构的智力、资金、技术等优势。金融办积极与各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引导其为新城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一是促成区政府与北京农商银行、兴业银行北京分行签订银政战略合作协议。今年以来,区政府与北京农商行、兴业银行北京分行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家银行承诺在未来2-3年内,为通州区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领域提供总额不少于250亿元的信贷支持和各项优质金融服务,为我区新城建设奠定了资金基础。
二是落实国开村镇银行奖励政策,为引进金融机构提供示范效应。国开村镇银行属于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金融机构,按照市有关政策,可享受一次性资金补助。金融办积极与市级主管部门沟通、协调,为企业争取补助资金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为今后引进类似项目积累经验。
三是与邮储银行合作举办金融服务“三农”及小微企业宣传活动。会同驻通各金融机构以及区经信委、农委等部门,做好市银监局关于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及小微企业调研活动。各驻通银行机构及政府有关部门通过组织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形式,为我区“三农”及小微企业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相关工作得到了市银监局领导的肯定。四是与平安银行、国资财务集团、
鑫桥融资等机构保持良好接洽,谋求在新城建设领域的合作机会。针对通州新城建设的实际,金融办与各类投资机构在融资模式创新领域深入沟通,对融资租赁、买入返售、中期票据等方式进行了探讨,为今后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三)变中求新,不断引导金融资源助力新城建设继续引导、发挥我区现有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机构助力新城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及中小企业发展,不断为新城建设贡献力量。
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布局,缓解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问题。金融办根据人大代表的相关建议,积极协调农商行在宋庄、张湾等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地区配备自助终端、自助银行,以满足当地百姓基本需求。目前,农商行已在宋庄配备一处自助银行。
同时,工商、农业、中国、邮储等银行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新增网点约23处,以提高金融服务的辐射范围,更好地满足通州地区百姓需求,二是大力推进北京“村村通”金融工程建设。农村基本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是指在偏远农村的村委会、小超市等场所内,由金融机构建设金融服务自助设施,用以弥补千人以上村落两公里范围内银行网点的空白。目前,金融办已完成全区9个乡镇400多个行政村的金融需求服务摸底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00余份,为下一步自助设施布放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是发挥民间资本在支持“三农”及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工作,指导现有3家小额贷款公司充分发挥其支持“三农”及中小企业的作用。做好小贷公司政策解读工作,仔细梳理工作台账,做到每个小贷公司从咨询到设立开业及后续发展都有一份专门台账。继续加强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规范工作,严格按照市金融局有关工作部署,对辖区内获得融资性经营许可证的担保公司进行监管。
二、明年的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今年以来,虽然区有关部门在新城建设融资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首都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相比,与通州建设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利用金融资源促进新城建设的手段还不完善,撬动民间资本参与新城建设的力度还不充分,创新提升项目融资效率的机制还不健全等几方面。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金融办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建。在我国目前的金融管理体质下,大量的资金、人才、信息、政策等金融资源集中于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内,因此,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建立起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是实现银政“合作共建、优势互补”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明年的工作中,要跟踪好北京农商行、兴业银行、国开行等已与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金融机构,推进合作项目的落实。同时,加强与证券、信托、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探索在证券市场、基金市场、保险市场等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合作。
二是积极撬动民间资本参与新城建设。目前,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业已通过国务院批复并开始实施,其改革的要点在于合理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用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随着信贷政策的收紧,政府从银行机构获取大规模、低成本贷款资金的难度有所加大。因此,撬动民间资本参与新城建设,是提高融资效率、拓宽融资渠道的有效路径。在明年的工作中,要进一步研究国内外比较成熟的产业投资基金等模式,鼓励民间资金以设立新城建设基金、产业引导基金的方式,参与新城基础设施、土地一级开发、产业发展等领域建设,以实现新城建设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三是构建高效投融资衔接体系。过去几年中,我区主要采取土储贷款、项目贷款、bt等传统模式融资,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尝试了信托、基金、公司债等新型融资模式。传统模式的特点是借贷双方对接,新型模式的特点是三方甚至多方对接,涉及的部门较多,环节较复杂。目前,我区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高效的投融资衔接体系,各部门、各乡镇、各园区的金融资源较为分散,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还需适应新的形势。明年的工作中,要加强对构建高效投融资体系的研究,加大协调沟通力度,促进各部门形成合力同时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基层队伍应对新问题、新形势的能力。
四是培育打造重点企业上市。推动区属企业上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区域发展形象的有力抓手。在明年的工作中,可尝试选取一到两家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在市级主管部门和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坚持“企业为主、政府引导、规范运作、积极推进”的原则,不断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努力为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推进本区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中关村股权代办转让系统等上市融资工作,以提升企业发展实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一)细分目标市场,大力开展多层次立体化的营销推广活动。
--部门负责的客户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即现金管理客户、公司无贷户和电子银行客户客户。结合全年的发展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账户为基础,抓大不放小,采取“确保稳住大客户,努力转变小客户,积极拓展新客户”的策略,制定详细营销计划,在全公司开展系列的媒体宣传、网点销售、大型产品推介会、重点客户上门推介、组织投标和集中营销活动等,形成持续的市场推广攻势。
巩固现金管理市场领先地位。继续分层次、深入推广现金管理服务,努力提高产品的客户价值。要通过抓重点客户扩大市场影响,增强现金管理的品牌效应。各行部要对辖区内重点客户、行业大户、集团客户进行调查,深入分析其经营特点、模式,设计切实的现金管理方案,主动进行营销。对现金管理存量客户挖掘深层次的需求,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客户贡献度。今年争取新增现金管理客户185200户。
深入开发公司无贷户市场。中小企业无贷户,这也就是我行的基础客户,并为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发展提供重要。20--年在去年开展中小企业“弘业结算”主题营销活动基础上,总结经验,深化营销,增强营销效果。要保持全公司的公司无贷户市场营销在量上增长,并注重改善质量;要优化结构,提高优质客户比重,降低筹资成本率,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要重点抓好公司无贷户的开户营销,努力扩大市场占比。要加强对公司无贷户维护管理,深入分析其结算特点,进行全产品营销,扩大我行的结算市场份额。20--年要努力实现新开对公结算账户:户,结算账户净增长272430户。
做好系统大户的营销维护工作。针对全市还有部分镇区财政所未在我行开户的现状,通过调用各种资源进行营销,争取全面开花。并借势向各镇区其他政府分支机构展开营销攻势,争取更大的存款份额。同时对大中型企业、名牌企业、世界10强、纳税前8000名、进出口前7334强”等10多户重点客户挂牌认购工作,锁定他行目标客户,进行重点攻关。
(二)加强服务渠道管理,深入开展“结算优质服务年”活动。
客户资源就是全公司至关重要的资源,对公客户就是全公司的优质客户和潜力客户,要利用对公统一视图系统,在全面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
要建设好三个渠道:
一就是要按照总行要求“二级分公司结算与现金管理部门至少配置3名客户经理;每个对公业务网点(含综合业务网点)应当根据业务发展情况至少配备1名客户经理,客户资源比较丰富的网点应适当增配,”构建起高素质的营销团队。
二就是加强物理网点的建设。目前,由于对公结算业务方式品种多样,公司管理模式的差异,对公客户最常用的仍然就是柜面服务渠道。我行要加强网点建设,在贵宾理财中心改造中要充分考虑对公客户的业务需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各行部要制定详细的网点对公业务营销指南,对不同网点业态对公业务的服务内容、服务要求、服务行为规范、服务流程等进行指导。
三就是要拓展电子银行业务渠道,扩大离柜业务占比。今年,电子银行业务在继续“跑马圈地”扩大市场占比的同时,还要“精耕细作”。
调整信贷结构 促进商品流通1989年是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第一年,总行提出了“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保证重点、压缩一般、适时调节”的信贷总方针,如何把这一中心任务贯彻落实到我们的商业信贷工作中去,我们提出的是:调结构、保市场、促流通。其中调结构是基础,保市场是任务,促流通是目标。经过一年来的积极工作,商业信贷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同时使我市市场出现了稳定、繁荣的喜人局面,完成购进总值20148万元,实现销售24178万元,创利税679万元,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调好两个结构,活化资金存量今年,国家实行财政、信贷“双紧”的方针,其目的是减少货币投入,促进原有生产要素的调整及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稳定发展经济的目的。商业部门担负着回笼货币、繁荣市场的任条,其经营如何,对于能否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认为,在货币紧缩、投入减少的情况下,支持商业企业、提高效益、保住市场唯一的出路是活化资金存量,调整好两个结构,提高原有资金的使用效能,缓解供求矛盾。
(一)调整好一、二、三类企业的贷款结构今年初,我们根据上级行制定的分类排队标准,结合1988年我们自己摸索出的“十分制分类排队法”,考虑国家和总行提出的支持序列,对全部商业企业进行了分类排队,并逐企业制定了“增、平、减”计划,使贷款投向投量、保压重点十分明确,为今年的调整工作赢得了主动。到年末,一类企业的贷款比重达65.9%,较年初上升4.7个百分点,二类企业达26.7%,较年初下降2.6个百分点,三类企业达7.4%,较年初下降2.1个百分点。这表明,通过贷款存量移位,贷款结构更加优化。
(二)调整好商业企业资金占用结构长期以来,由于我市商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致使流动资金使用不当,沉淀资金较多,资金存量表现为三个不合理:一是有问题商品偏多,商品资金占用不合理;二是结算资金占用偏高,全部流动资金内在结构不合理;三是自有资金偏少,占全部流动资金的比重不合理。针对这三个不合理,我们花大气力、下苦功夫致力于现有存量结构的调整,从存量中活化资金,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大力推行内部银行,向管理要资金我们在1988年搞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在全部国营商业推行了内部银行,完善了企业流动资金管理机制,减少了流动资金的跑、冒、滴、漏,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聊城市百货大搂在实行内部银行后,资金使用明显减少,而效益则大幅度增长。今年全部流动资金占用比去年增长1.5%,而购、销、利的增幅均在30%以上,资金周转加快27%。据统计,今年以来,通过开展内部银行,商业企业约计节约资金450万元。2.着力开展清潜,向潜力挖资金针对商业企业资金占用高、潜力大的问题,我们今年建议市政府召开了三次清潜工作动员大会,组成了各级挖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一系列奖罚政策,在全市掀起了一个人人重挖潜、个个来挖潜的高潮,变银行一家的“独角戏”为银企政府的大合唱,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商业企业挖潜工作的开展。为配合好企业清欠,我们还在三季度搞了个“清欠三部曲”,派出信贷员28人次,帮助企业分市内、市外、区外三个层次清欠,清回资金317笔,581万元,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赞扬。3.全力督促企业补资,向消费挤资金为解决商业企业自有资金少、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我们除发放流动基金贷款利用利率杠杆督促企业补资外,还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引导企业学会过紧日子,变消费基金为经营资金。在我们的推动下,有7户企业把准备用于消费的285万元资金全部用于参加周转。如地区纺织品站推迟盖宿舍楼,把85万元企业留利,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今年,我们共督促商业企业补资158万元,为年计划的6倍。由于我们开展以上工作,使我市商业企业的资金占用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全年处理各种积压商品595万元,使商品适销率由去年的85%上升至91%,压缩各种结算资金688万元,使结算资金占全部流动资金比例控制在32%以下。全年补资158万元,使自有资金占全部流动资金的比重由年初的6.5%上升至7.9%。通过调整两个结构,促进了资金存量向好企业投入,加快了资金周转,盘活了大量资金,使一方面资金需求量大、一方面资金占用严重不合理的矛盾得以缓解。实行商品监测,搞好商品供应商品是否丰富、价格是否平稳,是判断市场优劣的标准。商业信贷的任务就在于及时、足量地把资金输到穴位上,支持商业部门及时组织商品供应市场,避免市场紊乱。
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一)进行商品排队和监测为保证市场供应,了解消费者对哪些商品最为敏感、最为需要,年初,我们抽出近两个月时间对300种日用消费品进行了商品排队,排出了97种畅销商品、134种平销商品和69种滞销商品,通过排队,摸清了市场状况,找到了工作着力点。为使商业部门的采购既能充足供应市场,又能防止积压,减少资金占用,我们集中对火柴、肥皂、奶粉、搪瓷用品等50种商品进行监测,设置了监测卡,每旬统一对这些商品的进、销、存、价格等方面进行监测分析,然后及时指导商业企业调整采购重点。如今年4、5月份,我们发现有不少商业部门火柴库存薄弱,市场价格混乱,及时提供资金支持百货站重点采购。仅7天,就使市场火柴充裕起来,价格回落到正常水平。在支持商业企业经营中,我们还从大处着眼,引导企业把近期市场和远期市场结合起来,把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结合起来,把企业效益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以求得市场的长期稳定。如今年6月份,我市蒜苔取得大丰收,一时间蒜苔市场价格迅速下落,广大农民普遍为销路和价格发愁。我们认为,如果蒜苔价格下摆过低,肯定要刺伤菜农的积极性,明年的蔬菜市场肯定要受影响,为迅速解决问题,保持蔬菜市场的长期稳定,我们建议市政府召开了由财政、税务、各乡镇、市蔬菜公司等27家单位参加的协调会议,适时制定了保护莱农和蔬菜公司利益的政策,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我们及时发放贷款100万元,支持蔬莱公司存储外调蒜苔120万斤,迅速稳定了市场价格,保住了市场,为菜篮子问题消除了隐患,市政府对我们的工作予以高度评价。
(二)压集体、保国营,重点支持国营零售企
新年刚至,分行就结合自身实际,抢先抓早,在全面谋划20xx年各项工作的同时,对一季度提出了六项具体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精心部署早布局,努力实现开门红。早在去年12月中旬,市分行就分别召开党委会、行务会对资金组织、贷款营销、中间业务收入等市场营销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迅速制订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xx年一季度重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季度各项业务经营奋斗目标。即,到一季度末,营销有效贷款XX0万元;实现财务净收入4750万元,其中实现中间业务收入600万元;各项存款净增50000万元,全年余额突破50亿元大关;借记卡发卡达到21000张;实现不良贷款净下降500万元,非应计贷款利息清收达到200万元。围绕上述目标,各县(区)支行必须切实增强加快有效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及早筹划安排,扎扎实实做好一季度重点工作,努力实现各项业务首季“开门红”,争分夺秒,积极争取工作的主动权,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开好局、起好步。
二、把握机遇抓存款,确保增量及市场份额持续稳定增长。为了确保全年存款净增6个亿、余额跨越50亿目标,一季度全行在资金组织上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措施落实。一是牢牢把握“两节”前后城乡居民收入相对集中、农副产品集中上市、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商品交易活跃等季节性特点,进一步抓好适销产品宣传和柜台服务工作,切实以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赢得广大客户的信赖和支持,不断提高个人优质客户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全力确保个人存款大幅度稳定增长。二是抓住年末岁首行政、事业单位集中拨款、企业资金结算回笼机遇,有重点地做好客户拜访维护工作,为全年实现机构类客户占有量在县域内达到50%奠定基础。三是牢牢关注铅锌企业一季度价格可能上扬的趋势,千方百计提高法人客户销售资金归行率,确保重点客户销售资金回笼归行。四是大力开展“大行德广、伴你成长。金钥匙春天行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专栏等媒体,并通过举办银企联谊会、组织上门服务、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宣传营销活动,全方位、多视角宣传金融产品经营优势,进一步提升农业银行的良好形象。
三、及早行动抓营销,努力提高资金运用效益。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以新的视野和思维积极主动寻找本行资产营销的切入点,切实按照“抓大、拓中、不放小”和“好”为标准的原则,在确保贷款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营销有效资产,努力做到早投放、早见效。一是重点抓好大行业、大系统、大客户的营销工作。文县、武都、成县、徽县、西和支行要继续在“南水北矿”上做文章。对已审批授信的徽县洛坝集团、东城集团公司、独一味制药有限公司等贷款,要在近期全部投放到位;高度重视交通、电力等行业的信贷需求,严密关注其重点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实行跟踪营销;高度关注学校医院等传统机构类客户的信贷需求,积极尝试旅游、广电类项目。二是大力营销个人贷款业务。
大力营销以个人定期储蓄存单、凭证式国债、人寿保单为权利凭证的小额质押贷款,以押旧(房)贷新(房)为主要形式的个人住房贷款,以商铺房抵押、最高额抵押为主要形式的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充分利用个人征信系统信息资源,细分客户,重点培植和发展以国家公务员、教师、医生、系统性优质企业从业人员等收入相对稳定的个人客户群体,积极稳妥地拓展网点服务半径内的城乡个体户和农村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等经营相对稳定的个体私营业主客户群体,力促个人信贷业务稳步快速发展。三是紧密围绕“三农”和县域经济,有针对性地瞄准农业产业化骨干龙头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性矿产、水电开发项目和县域优质机构、个人客户,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信贷结构,积极培育农村金融市场新的效益增长点。四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等公关、分级营销的组织保障体系,切实形成行级领导主攻系统性、集团性大客户,部门负责人主攻重点户,客户经理和员工全面营销个人优质客户的全员营销机制。
四、坚持不懈抓清降,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一是对法人客户不良贷款继续实行领导和部门包挂清收责任制,认真制定并落实清降措施,及早深入重点企业及大户进行跟踪清收,努力提高清收效率。二是充分发挥总分行有关不良资产清收管理的激励措施,加快清退进度。积极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在坚决维护贷款债权的同时,及时有效做好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工作。三是创新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措施。坚持以货币清收为主,以委托代理清收、经营责任清收为补充,建立健全市场化清收处置机制,加快自然人不良贷款清退步伐。加强完善考核激励机,不断激发全员清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严格控制新增贷款风险,认真落实贷后管理工程,确保正常贷款按期收回。
五、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步伐。要牢牢把握“两节”前后城乡居民流动高峰有利时机,不断加大宣传营销力度。一是及早行动,坚持抓好保险代理工作。在深入分析近两年开展保险代理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新的营销办法和措施,切实为全年保险代理业务营销工作打好基础。二是依托营业网点和前台业务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大银行卡营销力度,确保银行卡手续费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三是千方百计拓展各类代理业务。在认真做好代理他行业务、代发工资、代收水电费、通讯费等现有代理业务的同时,主动出击,大力拓展代收税款、代理财政、社保资金、以及金融同业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各类业务,继续做好基金、国债、银证通等业务的营销工作,不断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四是加大网上银行业务推广力度。积极采取向我行存款大户、信贷大户、结算大户,以及职业稳定、收入较高的公务员、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寄送产品资料、演示推介、减免年费和工本费等手段,全面营销网上银行业务,努力推动网银业务上规模、见效益。
六、加强廉政建设、安全保卫和员工思想工作。严格执行总、分行党委有关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两节”期间坚决禁止系统内攻关拜年活动,反对铺张浪费等不良陋习。坚持“股改、经营和安全”三大责任“一把手”负责制,严防死守,确保“两节”期间不发生任何问题。认真开展安全保卫大检查,特别对枪支管理、金库守护、计算机系统管理、印押证管理等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抽查;严格按规定做好防暴、消防、计算机事故预案演练,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加强对可疑性、苗头性问题的排查,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超前防范,切实把各类事态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全行财产和人身安全。充分利用节日期间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认真做好离退休、内退员工和困难员工的慰问工作,力所能及地帮助困难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切实让广大员工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切实加强员工政治思想教育,进一步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坚定全行上下对我行改革发展的决心和信心,积极引导广大员工理解、支持和参与农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为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力
1、加大金融对重点项目服务力度。
一是协调银行及早将重点项目贷款需求纳入年度信贷计划,做到“早贷、快贷、贷好” 集中落实项目贷款到账率。
二是与人民银行、银监局建立重点项目贷款月度统计督查制度。
三是和有关部门定期召开重点项目信贷资金专项调度会议,加强项目资金跟踪与对接,让项目资金需求尽快得到补充。
四是满足重点项目保险需求,跟进我市新上项目,重点发展企业财产险和工程险等业务,为项目建设提供充分的风险保障。
2、加大金融对中小企业服务力度。
一是在专营服务机构设置方面取得突破,增加银行专门服务中小企业机构数量,引导鼓励符合条件的银行机构年内普遍设立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
二是深化落实银行中小企业联络员制度。在扩大工作试点覆盖面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对企业融资的一揽子服务内容,突出抓好工作服务实效,建立起银行与中小企业紧密对接的长效机制。
三是建立银行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工作考核机制。针对银行机构在专营机构设置、贷款规模、增速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估,采取适度激励和补助措施,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四是引导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抵、质押方式缓解企业贷款抵质押不足问题,争取在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方面实现突破。
五是提升对中小企业金融综合服务水平,引导银行、保险、担保机构深化合作,建全企业融资担保机制,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覆盖面,重点加大对“外向型”企业支持力度。到##年底,实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比重达到在 50%以上。
3、加大金融对“三农”服务力度。
一是优化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布局,进一步增加金融机构数量。
二是出台政策措施,建立信贷资金向农村倾斜的体制机制。
三是在涉农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方面实现突破,抓住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流转制度改革契机,引导银行机构增加土地经营权、林权、海域使用权以及农业生产资料抵、质押贷款规模,建立农业保险和小额贷款互动机制,努力扩大涉农贷款规模。
四是深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增加#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end#信用评级农户数量,推行联户联保,从根本上解决抵押物缺乏难题,方便农民贷款,到##年底新增农村信用户 10 万户,新增授信 20 亿元。
五是提升保险为“三农”服务能力,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农业保险业务品种,推动设立巨灾保障基金,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发挥保险业在农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4、加大金融对蓝色经济服务力度。
深入研究金融对蓝色经济发展的支持方式和途径,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制定金融业支持高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将资金投向我市重点产业。督促金融机构采取“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措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发挥服务引导作用。
二、完善我市金融组织体系建设
1、促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强做大。
2、面向金融机构加大定向招商力度。
3、增强驻青金融机构辐射能力。
4、加强服务农村和中小企业新型金融机构建设。推动新一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年内再设立 3 家村镇银行,实现村镇银行在五市全面覆盖。争取再设立 3 家小额贷款公司,扩大其对中小企业贷款规模。
三、推进金融集聚发展和创新试点
1、落实金融业发展总体规划。
2、加快区域性财富管理中心建设。举办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论坛,建立私人银行业务人才培训基地,初步形成私人银行业务聚集发展的品牌效应。
3、调整完善金融业发展空间布局。
4、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
四、优化金融业发展环境
1、形成合力推动金融业发展的机制。
2、出台并落实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3、完善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五、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1、完善维护金融稳定工作体系。
2、重点关注和防范潜在金融风险。
3、妥善处理金融风险案件。
六、加强协调配合,全力推进金融工作
1、推动企业上市工作。
2、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建设。
3、推进担保体系建设。
4、搞好金融创新试点。结合开发区新一轮综合改革,积极协调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总部赋予相应权限,推进金融创新先行先试,打造金融创新服务示范区。
20xx年是收官之年,市金融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延续以来各项工作的良好态势,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奋力拼争,锐意进取,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加快提高金融服务能力,积极推进金融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圆满完成了主要目标任务,金融对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关情况如下:
一、阔步前行的5年,期间金融业快速发展为金融中心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一)腾飞的5年,金融规模迅猛增长,跃升为支柱产业金融产业做大做强。
20xx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81.2亿元,是20xx年的5.1倍。占GDP比重提升至6.2%,较20xx年提高3.2个百分点,连续两年超过5%,国民经济重要支柱行业的地位进一步巩固。金融业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的同时,自身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行业地位不断提高。
信贷规模增长有力。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截止20xx年底,存款达13614亿元,是20xx年末的2.8倍,年均增速24.9%,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10999.8亿元,位居西部第2,是20xx年末的2.9倍,年均增速25.4%,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存贷比81%,排名全国第5。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79.4%,较20xx年末上升了31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高速运行和重大项目建设。
证券市场融资实现较大跨越。5年来新增海内外上市企业15家,上市企业总数已达48家。总市值4071.6亿元,较20xx年末增长948%;证券化率52%,较20xx年末增加了40个百分点。5年来累计通过证券市场融资947亿元,其中股票市场498.4亿元、债券市场448.6亿元。证券市场已经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
保险业务快速提高。保费收入达到321.1亿元,较20xx年翻了两番多,保费规模在西部地区从第5位上升到第3位。年均增速34.5%,排名全国11位。为社会提供风险保障5.1万亿元,是20xx年的3.2倍,保险业服务社会、保障民生的作用日益凸显。
(二)开放的5年,海内外金融机构纷至沓来,创新型金融机构走在全国前列银行数量跃居西部第一。得益于重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各类银行加速入渝,形成了大型银行、中小型银行和区域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全市银行数量达到48家,比“十五”末增加26家,其中法人银行3家、外资银行及代表处10家,我市成为西部地区银行总数和法人银行数量最多的城市。
证券、保险市场主体稳步发展。证券行业快速成长,现有证券营业部98家,较20xx年增加35家。保险公司总部经济优势突出,5年来新设法人保险机构3家,排名全国第5位,中西部地区。市级保险分公司37家,较20xx年增加17家。
创新型金融机构蓬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股权投资类机构、金融(融资)租赁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6类创新型金融机构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总数283家,资本金371。9亿元,已经成为我市金融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三)蜕变的5年,地方金融企业重组崭新貌,金融资产质量大幅提升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脱胎换骨。
一是实施资产、资本和管理层重组,机构资本实力增强,夯实了发展后劲。重庆银行、重庆三峡银行、西南证券、安诚保险等6家市属法人金融机构资本金合计173。2亿元,较20xx年增长127。7亿元。
二是金融机构上市数量西部。西南证券、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先后在上海主板、香港联交所上市,充分说明重庆金融机构质量和发展潜力得到国际国内投资者认可。
三是“走出去”战略逐步实施。共已在市外开设2家银行分行、2家村镇银行,19家证券营业部,15家省级保险分公司、90多家保险分支机构。
金融不良资产率大幅改善。重庆银行、重庆三峡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分别由20xx年的3.21%、30.2%、12.02%下降至0.4%、3.11%和1.94%,不良贷款余额由81.3亿元降至26.2亿元,下降68%,成功化解经营包袱。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截至20xx年底,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0.99%,排名升至全国第六,比20xx年下降了近8个百分点,重庆成为全国金融资产质量的地区之一。
截至12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盈利263.8亿元,是20xx年的9.1倍。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收益率大幅提升,达到2.02%,全国第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一倍。
(四)精彩的5年,金融创新亮点纷呈,服务能力迅速提高
创新型金融机构提供了多元化的创新融资工具。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起到了中小企业“救生艇”的作用,小额贷款公司累放贷款217亿元,相当于资本金周转3.3次,投向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占比80.2%;融资担保行业在保余额达到368.9亿元,是20xx年的10倍多。股权投资类机构在壮大企业资本金、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实现投资24.5亿元。金融(融资)租赁行业形成规模,各类租赁资产余额110.4亿元,有力促进装备制造等行业发展。信托资产余额达到983.6亿元,年均增长在25%以上。
涉农金融创新实现重大突破。
一是开展农村金融组织创新。设立村镇银行12家,重点服务县域经济,另有5家村镇银行获批,即将成立。成立2家农村资金互助社,为当地农民扩大再生产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启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出台重大改革性文件《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的意见》,整合金融、财政、农委、国土、林业等部门资源,重点解决林权、农房、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三权”抵质押融资难题,已在全市推广。逐步推广能繁母猪、能繁母牛、奶牛、生猪、柑橘等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142.1万头牲畜、2.5万亩柑橘、8.5万张蚕桑。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消除农村金融服务空白。银行以增设自助服务机具等多种方式,消除了农村金融服务零网点乡镇的空白,大幅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便利度。截至20xx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20xx亿元,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比重达到17.9%。
支持两江新区金融业创新发展。
一是出谋划策,牵头研究促进两江新区金融业发展工作思路和两江新区金融发展财税扶持政策,推动两江新区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
二是开展两江新区金融数据统计基础工作,掌握两江新区金融业家底。
三是支持开展招商引资和金融创新,引导在渝银行开设“两江新区分行”,推动开展离岸金融试点,吸引TPG、英飞尼迪等股权投资基金落户重庆。
服务“五个重庆”建设、“三峡库区”、“两翼农户万元增收”、中小企业等重点环节成效显著。
一是积极支持“五个重庆”建设,截止20xx年底,服务“五个重庆”建设贷款余额5152.3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46.8%,比全市贷款增速快11个百分点。
二是强化三峡库区金融服务,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三峡库区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对三峡库区的信贷投放,到20xx年底,库区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393.3亿元,增速45.72%,高出全市22个百分点,存贷比60.9%,“资金失血”问题明显改善。
三是强力支持“两翼农户万元增收”。20xx年,五家涉农银行向“两翼”地区累计投放贷款超过200亿元,支持农业企业和农户合计4.6万户,较好的满足了“两翼”地区有效信贷需求。四是加大对中小企业及“民生”的金融支持力度。20xx年,小企业贷款余额1244亿元,增长39.7%,比全市贷款增速快15.5个百分点,增速排名位居全国前列。小额担保贷款覆盖面和承贷银行范围进一步扩大,贷款发放额突破20亿元、支持9万余人创业就业。
(五)开拓的5年,金融要素市场和离岸金融结算起步,形成金融中心强大发展动力
打造7大金融要素市场体系。新设农村土地交易所、农畜产品交易所、重庆股份转让中心、重庆药品交易所、重庆航运交易所、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七朵金花”渐次绽放。截至12月末,重庆联交所累计交易11059宗,总成交额1721亿元。农村土地交易所成交土地35720亩,交易总额46.19亿元。农畜产品交易所成交19.8万手,交易总额25.7亿元。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有10家企业挂牌交易,交易量678.8万股,交易额20xx.2万元,市盈率20—25倍。重庆药品交易所已开展电子交易,交易额155万。重庆航运交易所即将启动交易。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已挂牌,目前登记托管信贷资产249亿元。
离岸金融结算中心建设实现突破。一是发展跨国加工贸易企业离岸结算,惠普(重庆)结算公司业务逐步拓展,到12月末,已实现境外专用帐户结算规模76.6亿美元。跨境收支5。78亿美元,其中用于税款24。2亿元。二是推进电子商务跨境结算,贝宝(中国)结汇公司已在渝成立,即将运行。
路演中心建设起步。与深交所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中国(重庆)路演中心,将成为吸引各类投资者聚集的平台和投资者价值发现的平台。
(六)平稳的5年,金融环境不断完善,区域金融安全有效保障
一是制定实施金融激励政策。自20xx年起,市金融办按照市政府要求,牵头对落户重庆的金融机构和对重庆经济发展成绩显著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已落实落户金融机构奖励资金7900万元,对表现突出的128家次金融机构给予奖励资金1137万元。
二是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共同推进规范清理地方融资平台,确保风险基本可控;较好的解决了重庆路桥再融资,ST星美、ST朝华破产重整涉及的金融风险;完成了德恒证券个人债权收购兑付的组织协调工作,保护投资者权益。
三是有效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建立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培训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出动人员20xx余人次,车辆300余台次,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亿元,涉及群众3000余人。四是建设金融仲裁院,为金融机构提供成本低、程序快捷的风险化解手段,切实保护金融机构权益。
过去的20xx年,全市金融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呈现出全面突破的良好势头:新增银行11家,银行数量跃居西部第一;贷款突破万亿大关,增速24%,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7家企业IPO,创下历史记录;组建金融资产交易所,区域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超额完成3亿美元工作任务,金融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组织召开6000人规模的世界华人保险大会,重庆金融影响力稳步提升。
二、奋力拼搏的5年,期间将初步建成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
是重庆建设金融中心攻坚的关键五年。全市金融业要以“重组、创新、开放”为指引,按照“38821”的工作思路,实施跨越性、超前性政策措施,力争到20xx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
(一)推进银行、证券、保险三个主流金融行业均衡发展
一是完善银行服务体系。做大做强地方银行,加快上市步伐,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地方银行走出去,在外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引进和新设银行机构。力争到20xx年,全市银行贷款达到3万亿元,贷款余额与GDP比重达到2:1,真正实现辐射周边的功能。
二是大力发展证券业。进一步完善证券服务体系,积极建设券商、投行及各类证券中介机构。大力推动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改制上市。力争到20xx年证券化率达到100%。
三是加快推进保险创新试验区建设。积极推动保险产品创新,引进保险资金直接投资重庆,完善农业保险服务。力争到20xx年保费收入超过800亿元,对民生的保障功能不断增强。
(二)大力发展八类金融创新机构
一是稳步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加强监管力度,加快融资性担保公司清理整顿,探索小额贷款公司向村镇银行、社区银行改制试点。
二是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信托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进一步加强引进股权投资机构工作力度,探索设立私募基金引导基金,支持信托公司做大做强,推动融资租赁公司增资扩股。
三是加快推进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创新试点。力争到末,创新型金融机构总数超过400家,资本规模总计超过600亿元,支持地方经济建设资金累计超过5000亿元。
(三)积极构建八大金融要素市场体系
大力发展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建设全国证券场外交易市场的重要平台,区域股权、债权转让平台和上市公司资源培育平台。促进金融资产交易所发展,建成区域性各类金融资产转让平台。积极推动重庆联交所、农畜产品交易所、药品交易所、农村土地交易所、内河航运船舶交易所加快运行,提升市场功能,扩大市场规模。推进设立全国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力争到20xx年,要素市场年交易量总计超过4000亿元,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相关要素的集散中心和定价中心。
(四)加快建设两大中心
一是建设离岸金融结算中心。借力我市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打造全球笔记本电脑基地的重大举措,引进各类国际加工贸易企业的结算业务落户重庆。吸引电子商务企业在渝开
展跨国结算业务。推进要素市场交易结算中心建设。积极引进总部机构在渝开展结算业务。力争到20xx年,实现2500亿美元的年结算量。
二是形成西部上市路演中心。加快发展重庆上市路演中心,适时推出“长江上游指数”和“重庆指数”,建成继上海、深圳之后的全国第三大路演中心。
(五)完善金融环境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现有税收政策、补助政策、奖励政策,提高金融发展政策竞争力。
二是加强引进和培育金融人才队伍,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素质。
三是优化法制环境,推广金融仲裁院,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切实保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四是打造金融核心区。力争到20xx年,在解放碑—江北嘴区域建成800万平方米商业楼宇,形成近6平方公里的重庆金融核心区。
三、20xx年重点工作
20xx年是开局之年。中央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强信贷控制和货币投放。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对金融资金的需求更加旺盛。资金供求不平衡的矛盾更为突出,对我办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办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20xx年各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吸引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来渝设立分支机构,加快促进获批筹金融机构开业,争取新设全国性法人金融机构。力争20xx
年新增银证保各类金融机构20家。
(二)强化信贷融资能力,保障经济建设。
力争全年银行信贷增长2200亿元以上,增幅达到20%以上。主要措施有:
一是进一步争取银行总行对重庆资金和政策支持,促进各家银行继续加大信贷投放。
二是推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等机构加快落实战略合作备忘录。
三是搭建银企沟通平台,推进银行、企业加强交流。四是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三农”、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
(三)加快推进资本市场融资。
一是推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上市。力争全年新增上市企业8—10家,企业上市融资和上市公司再融资额达到300亿元。
二是积极支持企业发行债券,力争全年融资200亿元。
三是充分发挥重庆股份转让中心企业改制上市孵化器作用,加大拟上市企业培育力度。营造有利于企业改制上市的氛围,扩大已上市企业示范效应,推进企业主动改制上市。
(四)完善金融要素市场体系。
力争重庆股份转让中心纳入全国证券场外交易市场试点范围,实现30家企业挂牌,提高市场融资功能。金融资产交易所进入实际运行阶段,力争实现交易100亿元。加快推进上市路演中心运行,形成全国第三大路演中心。指导和支持重庆联交所、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等金融要素市场发展。积极探索建设全国性电子票据中心。
(五)加快培育创新型金融机构。
一是稳步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完成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整顿工作,建立全市担保机构联网的监管和统计信息平台,加强监管工作。力争全年新增融资担保机构20家,注册资本达到150亿元。
二是创新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分类评级的管理制度,实施规范管理,探索小额贷款公司在融资、跨区经营、转制等方面创新,争取全年小额贷款公司达到120家。
三是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完善股权投资类企业优惠政策,加强行业管理,建立股权投资基金项目储备库,力争全年新增备案股权投资企业20家。
四是支持昆仑金融租赁公司快速发展,实现新增资产总额200亿元(重庆本地新增50到80亿元)的目标。推动谈石融资租赁加快开展业务。
五是积极探索汽车金融公司等其他创新型金融机构试点,争取纳入银监会消费金融试点。
(六)深化金融创新。
推进金融制度创新,在中央部委支持下,开展外资私募基金自主结汇投资制度创新,实现外资私募基金自主结汇突破,简化投资手续,吸引10亿美元外资股权投资基金落地重庆。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全面推广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办法。推进金融组织创新,加快实现村镇银行在全市区县全覆盖,积极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
(七)完善金融环境。研究出台优惠力度更大、奖励重点更为突出的金融发展激励政策,吸引高素质金融人才向重庆汇集。举办两江论坛等高档次金融活动,提升重庆金融形象,扩大金融影响力。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社会性投融资机构与企业的关系就是股东、出资人与企业的关系。这方面最重要的是完善证券股票市场的运营规则。应该在培育规范社会性投融资机构的同时,加快完善证券股票市场的有关规则,特别是会计审计规则。通过社会性投融资机构的发展使机构投资者成为证券股票市场的投资主体,从而促进这一市场走向规范;另一方面通过证券股票市场的规范,使社会性投融资机构与上市企业间的关系趋于规范,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基础。
社会性投融资机构之间是市场竞争的关系。这方面最重要的是完善进入、运营和退出的有关规则,防止出现不正当竞争。
近年来,随着股市风险加大,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创新基金的要求,各种形式的投资基金发展很快。这也是目前财产所有格局下投融资活动发展的客观趋势。对此应该积极引导、规范,使其尽快从自发到自觉,并把这一过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秩序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加快社会性投融资机构的发展,加快证券股票市场的发展,将为新的投融资体制奠定基本框架,并将成为启动民间投资的最有效的制度基础。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1999年11月10日报道,吉林省四平市政府为了扶持本市的利税大户、重点企业——四平卷烟厂,专门召开各县区负责人会议,在会上下达了销售四平烟厂生产的吉牌香烟的指导任务,这些任务由市分配到县,由县分配到镇,再由镇分配到村,最后都摊派到人头上,烟钱直接从工资里扣发,对无工资的农民则动员他们掏钱买吉烟。四平市的“吉烟现象”,引起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行为的规范必要性的思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政府经济行为,是实现现代市场经济“市场+政府”调节方式的要求。市场经济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一个是自由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完全的、充分的作用,一个是现代市场经济,即我们所说的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就其运行状况或调节方式而言,是一种“市场+政府”的混合经济,一方面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有政府的调控和干预。这就意味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须“有所为亦有所不为”。政府不能“有所为”,那就蜕变到早期的自由市场经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早已证明了自由市场经济的诸多缺陷,他们也早已抛弃了自由市场经济,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当然不能走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早已改辕易辙的老路。政府不能“有所不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统包统揽,那我们又会退回到我国原先的计划经济中去。我们已经吃尽了计划经济苦头,变计划经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我们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决不能退回到计划经济中去。既然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须“有所为亦有所不为”,那就必须对什么须“有所为”及什么须“有所不为”作出合理的界定,对“有所为”的方面“如何为”的问题有进一步的对策,即必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行为有合理的规范,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政府经济行为,是我国转型时期弥补政府短缺和克服政府行为失效的要求。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还保留着大量的计划经济的惯性,真正的市场经济还未最终形成。同时,由于人员素质水平和法律规范程度还未达到应有的要求,在市场短缺的同时,也存在着政府短缺。市场体系不完整,市场规则不健全,市场信息不畅通,市场信号扭曲是市场短缺的主要表现,而政府短缺则主要体现为:政府行为不规范;政企不分;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政府还未学会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吉烟现象”中的四平市政府就是政府短缺的表现。市场短缺,要靠政府去弥补,而政府短缺,则要靠政府行为规范化去克服和消除。若政府行为不规范,政府自身短缺,那就不仅不能消除市场短缺,还会使政府短缺和市场短缺恶性循环,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的困难和阻碍。要克服和消除转型时期政府短缺及政府行为失效,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就须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尤其要规范政府的经济行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政府经济行为,也是推进和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既清晰又模糊。说其清晰,是因为国有企业的产权被现行法律界定为国家所有;说其模糊,是因为国家无法清楚地界定产权的各种权能。这种产权关系不仅表现在财产终极所有权的极端抽象性,也表现在法律所有权的不明确性,即所谓的“产权短缺”。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就必须消除这种产权短缺,把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确定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清晰的产权制度中资产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相分离。国家作为出资者之一,具有资产所有权,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但不能直接干预法人企业的经营活动。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之一是规范政府经济行为,杜绝政府对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也就是说,要推进和深化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明确产权关系,就必须合理地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行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行为,以实现效率、公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共同富裕为主要目标。政府经济行为的范围或涉及的内容,也必须围绕这一主要目标来规范。一般来说,效率、公平和发展方面的要求,跨越了发展的时空差距和国别界限,是不同的国情状况下,市场经济成熟程度不同的国家政府经济行为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经济行为,当然也是为了更高的效率。而兼顾效率和公平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效率提高要通过经济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来表现,公平也要通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来实现,而效率、公平和可持续发展,都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可以把实现效率、公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行为的目标。且不谈吉烟现象中四平市政府的行为是否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至少有失公平,也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公平包括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机会公平是指竞争的规则相同,就象公正的体育比赛。四平市政府通过层层下拨、限时领回、分发到人头上、直接从工资里扣钱的手段来替四平烟厂销售吉烟,对不得不领回
社会性投融资机构与企业的关系就是股东、出资人与企业的关系。这方面最重要的是完善证券股票市场的运营规则。应该在培育规范社会性投融资机构的同时,加快完善证券股票市场的有关规则,特别是会计审计规则。通过社会性投融资机构的发展使机构投资者成为证券股票市场的投资主体,从而促进这一市场走向规范;另一方面通过证券股票市场的规范,使社会性投融资机构与上市企业间的关系趋于规范,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基础。
社会性投融资机构之间是市场竞争的关系。这方面最重要的是完善进入、运营和退出的有关规则,防止出现不正当竞争。
近年来,随着股市风险加大,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创新基金的要求,各种形式的投资基金发展很快。这也是目前财产所有格局下投融资活动发展的客观趋势。对此应该积极引导、规范,使其尽快从自发到自觉,并把这一过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秩序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加快社会性投融资机构的发展,加快证券股票市场的发展,将为新的投融资体制奠定基本框架,并将成为启动民间投资的最有效的制度基础。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1999年11月10日报道,吉林省四平市政府为了扶持本市的利税大户、重点企业——四平卷烟厂,专门召开各县区负责人会议,在会上下达了销售四平烟厂生产的吉牌香烟的指导任务,这些任务由市分配到县,由县分配到镇,再由镇分配到村,最后都摊派到人头上,烟钱直接从工资里扣发,对无工资的农民则动员他们掏钱买吉烟。四平市的“吉烟现象”,引起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行为的规范必要性的思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政府经济行为,是实现现代市场经济“市场+政府”调节方式的要求。市场经济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一个是自由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完全的、充分的作用,一个是现代市场经济,即我们所说的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就其运行状况或调节方式而言,是一种“市场+政府”的混合经济,一方面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有政府的调控和干预。这就意味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须“有所为亦有所不为”。政府不能“有所为”,那就蜕变到早期的自由市场经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早已证明了自由市场经济的诸多缺陷,他们也早已抛弃了自由市场经济,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当然不能走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早已改辕易辙的老路。政府不能“有所不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统包统揽,那我们又会退回到我国原先的计划经济中去。我们已经吃尽了计划经济苦头,变计划经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我们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决不能退回到计划经济中去。既然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须“有所为亦有所不为”,那就必须对什么须“有所为”及什么须“有所不为”作出合理的界定,对“有所为”的方面“如何为”的问题有进一步的对策,即必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行为有合理的规范,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政府经济行为,是我国转型时期弥补政府短缺和克服政府行为失效的要求。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还保留着大量的计划经济的惯性,真正的市场经济还未最终形成。同时,由于人员素质水平和法律规范程度还未达到应有的要求,在市场短缺的同时,也存在着政府短缺。市场体系不完整,市场规则不健全,市场信息不畅通,市场信号扭曲是市场短缺的主要表现,而政府短缺则主要体现为:政府行为不规范;政企不分;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政府还未学会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吉烟现象”中的四平市政府就是政府短缺的表现。市场短缺,要靠政府去弥补,而政府短缺,则要靠政府行为规范化去克服和消除。若政府行为不规范,政府自身短缺,那就不仅不能消除市场短缺,还会使政府短缺和市场短缺恶性循环,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的困难和阻碍。要克服和消除转型时期政府短缺及政府行为失效,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就须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尤其要规范政府的经济行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政府经济行为,也是推进和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既清晰又模糊。说其清晰,是因为国有企业的产权被现行法律界定为国家所有;说其模糊,是因为国家无法清楚地界定产权的各种权能。这种产权关系不仅表现在财产终极所有权的极端抽象性,也表现在法律所有权的不明确性,即所谓的“产权短缺”。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就必须消除这种产权短缺,把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确定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清晰的产权制度中资产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相分离。国家作为出资者之一,具有资产所有权,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但不能直接干预法人企业的经营活动。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之一是规范政府经济行为,杜绝政府对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也就是说,要推进和深化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明确产权关系,就必须合理地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行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行为,以实现效率、公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共同富裕为主要目标。政府经济行为的范围或涉及的内容,也必须围绕这一主要目标来规范。一般来说,效率、公平和发展方面的要求,跨越了发展的时空差距和国别界限,是不同的国情状况下,市场经济成熟程度不同的国家政府经济行为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经济行为,当然也是这个星期总的来说,没有什么特殊状况或者不能处理的事情发生,由于春运也结束了,所以现在火车站人流量少了很多,显得有点冷清。
旅游咨询方面,比较多的游客咨询武汉一日游。具体到发车时间、行程安排、收费标准、游览的具体景点以及景点的优惠政策等。也有游客咨询武汉周边的常规游览,温泉、武当山、神农架等都是热点咨询项目。酒店方面也有游客咨询,我们只做了指引和推荐。机票预订的游客还比较多。其他的很多都是常规咨询,咨询得比较多的分别是:出站口、售票厅、候车厅以及厕所等的位置。我们都为他们做了热情详细的服务。
这周最麻烦的事情就是咨询亭和火车站广告公司的事情。因为我们的咨询亭正好挡着广告公司的灯箱,使得他们灯箱里的画布不能及时的更换。为了这件事,广告公司的人常常过来要求解决。虽然有点麻烦,不过最后还是圆满的解决了。
这几天徐晨参加了局里的乒乓球比赛,虽然技术不怎么好,不过看她还蛮认真的,重在参与嘛。
胡艺每天都有按时过来上下班,跟我们一起为广大市民以及游客解决问题。
资料发放情况良好,每天都有不少人阅读和带走各种资料都还很齐全。宽带问题仍没解决,希望快点装好,呵呵..
以前只是在书本、报纸和新闻等报道中听说过村镇银行,只知道它是政府大力发展农村金融的产物,并不清楚它与其他的银行有什么区别,也不知道它在这个金融机构处处可见的世界之中有什么竞争优势……可以说自己不知道的太多太多了。
但后来作为村镇银行的一名未来员工 ,我了解到:村镇银行是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区别于银行的分支机构,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
对于作为村镇银行的一名员工,我对未来的工作计划和认识从两大层面来讲:
(一)整体大局上
首先,要清楚的了解我行成立的背景、意义和发展目标,清楚我行的市场定位,明白我行的主要目标客户群。只有明白了大方针,才能准确找到自己的工作重点,清楚自己的工作方向,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自身发展与全行发展相契合。因为只有在整体上了解自己工作岗位所处的大环境,才能帮助自己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更快的适应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如果自己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工作大环境,不知道单位给予我们的期望,只是一味的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那么自己做的也许一点价值也没有甚至有时候还会有反作用。
其次,在开始工作之前以及在工作中,要先对我行的整个机构设置以及部门职责等有一定的了解,因为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整体。你的工作不是独立的,它与其他部门、同事的工作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比如说在做柜台工作时,出了要清楚自己的工作性质以外,也要了解一下会计工作,这样才能明白操作流程为什么要这样走,有助于提高业务技能,同时迅速接受自己不熟悉的业务,也清楚了票据、重要凭证等哪些地方是不允许有错误的等等。还有,当你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或者有疑惑的时候,就知道应该向谁寻求帮助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增加了有效沟通的机率。
再者,要不断加强理论政治学习,充实自己的头脑,使思想更进一步的成熟进步,这并不是做表面功夫说场面话。因为理论是实践的基石,思想是行动的指引。每个人的思想是在不断变化,而且受外在因素影响的,它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你的思想会决定你的行动,你的价值观、人生观会左右你对待人和事的态度,同样会改变你思考问题的高度、层面以及角度。
(二)个人具体工作上
一、要全面熟悉各项业务,了解各种业务的工作流程,并且清楚自己的工作性质,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提高自己的效率,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服务为客户办理每一项业务。平时休息中,也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基础技能素质,例如点钞、汉字录入、翻打传票、假钞鉴别等,让自己拥有过硬的基本功。
二、要设定目标,对自己要有阶段性的目标规划。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有目标才会有进步。短期内是把业务熟悉,提高操作速度,同时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今年报名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明年争取把剩下的三门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通过;同时长期上,不断学习会计、金融等知识,考取相应等级会计师资格证、理财规划师资格证等,追求学识和职业上的进步,更上一层楼!
20__年,我局在某某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不断加大审计执法力度,全面提高金融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现将20__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首先,存在的不足
1. 时间紧、任务重,审计力量严重不足,20__年我局财务审计人员4名,下半年3名。审计任务越来越重,直接导致审计工作的“赶进度”,深度和宽度不够,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也导致审计风险的加大。
2. 审计力度不大、质量不高、资源利用不够合理。由于审计项目多集中在每年的4-10月份,为了完成上级部门和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往往同时进行多个审计,由于时间紧只是为了审计而审计,不能深入查证,直接导致了很多项目无法深入,力度不大,质量不高。审计与纪检、监察、信访、财政等职能机关沟通不够充分,这与部分单位的资料保密性强无法共享有关。
3. 审计业务更新不快,手段落后。目前,审计工作正处于从传统走向现代发展的转型阶段,计算机审计开始普及,AO审计运用于审计的各方面。而我局审计人员自身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运用AO审计的能力低,每年到市局及省厅外出培训、学习的人员数量少,在新知识、新理论的主动学习和更新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4. 审计工学矛盾突出。长期以来,我局审计人员忙于完成审计任务、疲于奔命现象非常突出,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学习时间和精力 ,审计干部难以协调好工作和培训的关系,影响了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政治学习和思想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侧重于审计工作,对政治学习存在应付思想。
二、20__工作计划
20__年工作安排作为经济监督部门,今后我们更要履行好职责,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全区经济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为全区“保增长、促发展”服务。 20__年,我局将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一)保质保量完成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各项审计任务
(二)经济责任审计按政府制定的审计工作计划进行。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1. 落实工程结(决)算必审制度 某某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包括维修、改造项目)全部实行工程结、决算必审制度,建设单位不得自行委托中介机构审核。此外为了强化审计监督,按照《审计法》规定的职责,配合财政、纪检、检察等部门介入政府建设项目招投标(包括建设项目、大宗材料、重要设备、特殊材料等)过程。
2. 审计监督的方式 依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我局将从专业角度及项目要求,通过竞争性谈判、备用库筛选、民主决策等方式择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
3. 大力推行跟踪审计工作 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控制工程造价,进而节约财政资金,发现并避免工程建设中违反财经法纪行为的发生。
4. 积极推行清单报价 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__)中要求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采用工程清单计价。我局也将对新开工的建设项目采用清单报价的方式进行工程招投标工作,合理规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风险。
三、其他工作
作为经济监督的部门,今后我们更要履行好职责,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全区经济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为全区“保增长、促发展”服务。
1.结合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重点,安排做好审计调查工作,通过综合调查和分析,提出审计,使区委、区政府了解全区各类资金数量、运行情况,为下一步更好决策提供依据。
2.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类审计工作。
3.继续以强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审计机关党组织建设,推动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