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筹规划,精心组织
军训伊始,我校在校长室的统一部署下,在政教处的精心组织下,对军训工作进行了统筹计划。
1、加强制度建设,不仅军训的各项制度,而且针对我校实际,制定了《军训实施方案》、《军训作息时间安排》、《会操评分标准》、《学生请假制度》、《军训纪律》等制度保证军事训练,使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2、建立组织机构,实际分工合作。成立了军事训练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督导检查组,各机构职责明确,如后勤组负责安排教官生活、车辆调配等;宣传组负责挂横幅、广播站。各组人员由学校领导、各处室人员组成,专人负责。同时,所有工作人员分工不分家。上述措施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军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3、经常召开班主任会议,总结前一天的工作,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并向班主任老师征求各类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密切配合,整合力量
为了调动教官、班主任的积极性,形成军训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局,我校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要求新生班主任下班级指导新生军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时刻对其工作状况进行检查。
2、加强与教官的合作,做到目标一致,情感交融。在整个军训期间,军地双方配合默契,为军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班主任老师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深入学生的军训、生活等各个环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注重宣传,鼓舞斗志
良好的面貌、高昂的斗志是军训工作强大的精神动力。我校注重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作用。
1、注重舆论氛围的营造,军训期间,校园内处处可见宣传军训的靠牌、标语,同时广播站报道军训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例,交流学生参加军训活动的。
2、几次召开班主任会议,明确了军训时间及其内容,同时把每天检查的情况向大家通报,以鞭策和鼓励为主,营造学先进、比先进的竞争氛围。
3、军训第六天,组织全部新生到校外游行展示了我校学生的风采,由于安排周到,各班主任精心护理,一个多时的行程,无一人落队,无一人叫苦叫累,充分展示了霞飞精神,学生们得到了极大的鼓舞。
四、严格管理提高素质
在整个军训期间,做到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确保了军训期间安全稳定。
1、注重抓作风、纪律培养。依据各项管理手段,加强了同学们的队列作风,增强了同学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了同学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意识,达到训管结合,培养作风的目的。
2、建立了军训考勤制度。出操前班主任进行点名,登记出勤情况,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请假。同时各专业办考核班主任,制订了很详细的检查方案。
3、严格训练场的管理。从军训的第一天开始,不管是在训练中还是在休息期间,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严格要求,做到准时出操、准时训练、准时休息、准时收操。
为期6天的军训工作,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生工作部的周密安排及各科室的协助下,在部队教官们的辛勤教导和全体同学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已安全、顺利、圆满的完成了。
8月10日早上,学校举行了庄重的军训动员大会,大会由学生工作部宋处主持。--副校长校长、--副校长、--副校长和各班主任出席了大会。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陈荣胜校长首先讲话,向军训教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贺。在讲话中,他还给学生提了三点希望:一、要把握方向,明确目标。同学们必须明确三年的奋斗目标,并用实际行动去解答、对论证、去完成;二、要严于律己,遵规守纪。希望同学们能遵守学校,注重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从小事抓起,从讲文明,讲礼貌做起。三、要刻苦学习,勇于创新。要求同学们要加倍珍惜三年在校美好时光,积极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的主动力和创新能力,尽快适应新学期学段的学习要求。
接着,教官代表发言,他代表全体教官决心严格遵照军训方案,切实搞好备课示教,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克服炎热天气带来的不良影响,确保训练效果,同时严防发生训练事故,确保安全。
武恩学副校长就军训工作向同学们提出了几点要求:
一、是要适应新环境,接受新挑战。同学们要克服困难、鼓足勇气准时参加训练。
二、是要发扬部队军人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不怕苦不怕累,一切行动听指挥。
三、是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希望同学们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及军训期间教官的要求、注意饮食卫生。
四、是要严守军训纪律。着装整齐,不迟到不早退,注意环境卫生,不乱丢垃圾。
五、是要增强集体观念,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
在整个军训期间,教官们认真指导,同学们认真训练。
8月16日上午9点,学校举行了军训总结大会,出席参加大会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各班主任,同学们进行军训比赛,展示在军训期间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同学们纷纷表示:一眨眼为期六天的军训结束了,留给大一新生留下的是辛酸苦辣和永恒的记忆。军训不但培养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能磨练人坚强的意志。军训吃苦一星期,收益一辈子。由--副校长总结,并选出了51明优秀标兵。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大一新生用实际行动为军训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们即将迎接学业上更大的挑战,我们希望他们用在军队学会的坚强,成为--的骄傲,成为生命的强者。
本次新生军训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军训效果,校领导予以高度重视,以军训工作为重,把学生军训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去落实。形成了全局上下合力抓军训,层层有人负责,事事有人管理,各项组织措施完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大好局面。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使军训质量大有提高。
二、安全第一,规范训练
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学生意外。对患有心血管等疾病或其他特异体质的学生情况要及时掌握,根据相关规定减免或不参加不适宜参加的军事技能训练科目。积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完善住宿、饮食卫生、交通等方面的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医生值班和巡诊制度。完善预案,建立24小时值班报告制度。严格杜绝军训过程中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
三、严格要求,科学施训
军训中坚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依照条令行动”的“严”字方针,保证了学生军训的严肃性,同时注重科学施教,变被动为主动,从学生思想教育入手,针对当代学生“娇骄”二气较重与“个性”强的特点,采取严格施训与学生实际相结合,通过科学管理的方式,突出重在育人的根本目的,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军事训练中。在训练场上,学生们发扬“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精神,在烈日酷暑下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训练中有的同学扭了脚仍然坚持训练;有的同学带病坚持到训练场为教官和同学们端茶送水。许多教官在训练中嗓子哑了,仍坚持在第一线;感冒发烧的教官也坚持带病训练。从教官身上,同学们学到了军人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和无怨无悔的工作作风以及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看到了和平年代子弟兵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班主任、见习班主任全程跟踪,表现了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密切了师生关系。短暂的军训生活使同学们和参训官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四、内容丰富,实效性强。
开展国防知识教育《从南中国海问题看国防教育的必要性》、走进高中语文和数学讲座、军民联欢会、拔河比赛、急救知识现场指导和军训展示等活动,丰富军训活动内容,努力营造国防教育宣传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意识,进一步增进军民感情。
五、量化考核,争优比先
只有不断进行工作考核,成绩才会不断提高。在军训过程中,对参训学生进行了严格的军训考核,坚持量化原则,并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调整了考核标准,对卫生、常规、内务、拔河比赛、会操等五项内容进行了严格考核,并依据以上五项考核内容,统一制定了评分细则,采取平时考核与单项集中考核相结合的措施,根据考核总分评比先进班级。
对军训实行量化考核,极大地调动了参训学生、班主任和教官们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争优比先,群策群力向前赶的主动性,有力地促进了军训工作,增强了参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保证了军训工作的圆满完成。
六、部门协调配合,后勤服务良好
军训工作范围广,工作量大,人员众多,为了确保军训工作顺利进行,学生处及时组织协调了相关事宜,做到有难必解,有困必助,时时刻刻为军训工作创造便利条件。在训练中,尊重部队意见,在工作上积极配合支持,为军训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短暂的军训生活结束了,这段艰苦而有意义的生活给参训学生及官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巨大的收获:
1、通过军训,参训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增强了国防观念,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热情。上好军训第一课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乃至今后的人生道路伤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通过军训,参训学生受到了艰苦奋斗的教育,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身体素质,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3、通过军训,广大新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推动了我校精神文明建设。
4、通过军训,学生、老师和教官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培养了学生爱校、爱班级的热情,激发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为今后我校的校风建设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5、通过军训,增进了部队与学校的友情,加强了军民关系,为我校双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纵观军训全过程,从周密的计划到细致的实施,从军训总动员到军训总结大会,都体现了全校自上而下整齐划一的布署。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积极配合下,军训的指导思想得以全面贯彻落实。军训工作体现了我校的使命是“以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塑造具有民族灵魂和国际视野的、健康自由的现代学子”的办学理念。军训期间,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作风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力地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为我校创办文明型、和谐型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信20--级高一新生能将军训的作风保持下去,它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将全面推动我校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