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社和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主办,91科技集团承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我为两新党建打call”交流分享会在北京华商会议中心举行。
作为全国党建研究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刊,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和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精心筹备,开启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我为两新党建打call”大型视频展播活动,目的就是为了生动展示两新党建工作的成功实践,激励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一线两新党务工作者,从而全面推进新时代两新党建工作。活动启动后,来自全国22个省(区市)组织部门推荐的近300名两新党组织书记热情参与,我们从中精选出60名书记视频产品,网络总点击量破千万,平均每篇视频微信推文阅读量达到3万以上,并产生了12个单篇阅读量达“10万+”的现象级文章。
交流分享会现场,书记唱大戏,高潮接连不断。在“书记分享会”环节,91科技集团创始人、党支部书记许泽玮作为嘉宾主持首先分享了91创业史和党建工作越做越红火的发展历程。随后,斗鱼科技网络有限公司“网络主播”党总支书记吴文婕、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尤静、科技谷(厦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厦门市湖里创新园互联网行业联合党委及湖里区高层次人才党支部书记陈思恩、杭州市黄龙国际商务中心党委书记卢莹四位书记结合自己抓党建工作的经历与经验,畅谈自己从事两新党建工作的喜悦与收获。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离不开党建工作的助力。近年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氛围日渐浓厚。全国各地在发挥“两个作用”,推进“两个覆盖”,建强“两支队伍”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圆桌会”环节,来自立白集团的党委书记许晓东围绕“新时代如何当好一名两新党组织书记”的主题,与企业出资人、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等嘉宾展开对话,其中,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德翔分享道:“党建,不是飘在天上的云,而是扎在地下的根,要把党建变成企业的利润,源源不断地给企业树冠提供养分。”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戴焰军、全国党建研究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刘源、中组部党建研究所信息研究室调研员、副主任张爱丰等专家进行了精彩点评,戴焰军提出要围绕中心工作、围绕企业文化、围绕企业员工开展党建工作,并肯定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我为两新党建打call”活动是一个展示新时代两新党建工作的好平台、好载体。
本次发布会上,主办方为 40位金雁奖和20位银雁奖,10名优秀组织奖获得者颁奖。另外, 60位书记还被特聘为两新党建“先锋导师”。未来,他们将在传播两新党建好声音,培育两新党建后备力量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凌晨两点,江西樟树洋湖乡双溪村村民们打着手电筒走出家门,来到自家鱼塘边开动增氧机。随着机器“嗡嗡嗡”的声响,原本平静的水面泛起涟漪。
65岁的村民桑连生披了件大衣起床,和大家一起忙活起来。老桑回忆起20xx年,他看到村里有人养鱼苗,便跟着一起干。“当时不懂行,鱼苗疾病特别多,成活率不足五成。”老桑回忆,受制于资金、技术瓶颈,那时不少人一亩鱼塘年产鱼苗不过五六百斤,纯收入也就千把块钱。养了几年鱼苗没赚到啥钱,桑连生有些心灰意冷。
20xx年,老桑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xx年,时任双溪村党支部书记的熊海如与桑连生结成帮扶对子。熊海如是村里最早养殖鱼苗的一批人,有丰富的养殖经验。
他三天两头往桑连生的鱼塘跑,帮助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熊海如的指导下,老桑的3亩鱼塘一年养殖收入有五六千元,去年成功脱贫“摘帽”。
今年2月,村里的党员、鱼苗养殖大户又牵头成立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老桑等100多名养殖户入社。不仅享受鱼饲料、鱼药等以批发价购买的实惠,而且鱼苗销路也更有保障。
近年来,洋湖乡注重发挥党员和致富能人作用,鼓励他们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带动脱贫致富。目前,全乡有174名党员干部、致富能人与406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带动1.5万人实现产业增收。
湖南省新化县是湖南省最大的国贫县、全国最大的移民后扶县。据统计,全县贫困村共20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67432户216870人。整体来看,具有贫困人口多、覆盖范围广、贫困程度深的特点。面对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近年来,新化县坚持党建引领,着手提升“三力”,把村支部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努力打造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脱贫攻坚“铁军”,探索走出一条以党建助力脱贫攻坚的好路子。
建强“头雁”队伍,提升村级组织领导力。大力激励村干部积极担当作为与干事创业。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了后备干部信息数据库。建立村党组织书记考核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对带富能力不强、不胜任脱贫攻坚工作、群众反映强烈的党组织书记予以调整撤换,将“头雁队伍”建强,着力提升村级组织的领导能力。
深耕基层土壤,提升村级组织服务力。建立健全“有事请找我”责任担当机制,出台责任体系全覆盖、群众诉求全受理、办事流程全透明、考核评比全量化、督查追责全过程等“十项措施”,形成“一名领导联点、一名驻村干部联系、一张服务卡联络、一本台账联结”的服务体系,让群众体验更加完善的服务。今年以来,全县党员干部共接受群众咨询52134人次,处理解决群众问题21966个,满意率高达95%。
坚持靶向施策,提升村级组织保障力。着力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按照“四个一”(一次观摩、一次大会、一份任务清单、一次培训)模式,通过“322”工作法(巧用“三清单”、“双交办”、“双指导”),着力加强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村干部正向激励,保障村干部基本报酬,突出思想引领、突出党员带头、突出书记示范。通过表彰激励和政策、项目、资金的支持,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消除“等靠要”思想。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广大广播电视系统干部职工中引发强烈反响。12月18日下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第一时间举办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总局领导与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负责同志、一线业务干部、青年代表一起,重温重要讲话,结合广播电视40年来改革成就,结合个人成长经历和工作实际,畅谈学习体会,共话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改革发展前景。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宏森主持会议并讲话。
大家表示,要以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记提出的“九个必须坚持”,牢牢把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推动新时期广播电视工作不断强起来,以实际行动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唱响改革开放的广电乐章
40年来,广播电视深深植根于改革开放的沃土,始终把镜头和话筒对准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始终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前行。总局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尤晓、无线电台管理局中央广播电视塔节传中心主任李腾在座谈会上表示,我国广播电视系统坚持把自身发展与改革开放的宏大史诗结合在一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结合在一起,用心记录改革开放的坚实脚步,用情讴歌改革开放的发展盛举,用功创作改革开放的经典作品。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让“春天的故事”走进千家万户、传遍大江南北,广播电视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增强,展现出勃勃的生机和强劲的发展活力,在4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广电篇章。
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
40年来,广播电视行业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圆满完成各项重大宣传报道任务,汇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正能量。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董年初、宣传司综合处处长魏霄认为,在新时代推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必须牢牢把握新闻舆论的主导权、主动权,深入践行提出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48字”职责使命,深化拓展广播电视“头条”建设和视听新媒体“首页首屏首条”建设,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中国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主线宣传,把镜头和话筒对准群众,推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报道。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是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创作的广阔沃土。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毛羽、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易凯表示,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就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自主创新方向,大力实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工程,着力保高原、攀高峰,推动创作生产加快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努力推出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加快我国从广播电视大国迈向广播电视强国的发展进程。
坚持为民惠民、服务民生
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局科技司司长许家奇、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黄炜、卫星直播中心业务处副处长吴雅文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的需求更加多样,我们要扎实实施好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等重点惠民工程,推动农村公共服务进一步提质增效。特别是要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入实施“智慧广电”战略,加快广播电视技术升级、转型发展,推动广播电视服务向无处不在、更精准更优质方向发展。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产业在深化改革中,从小到大、从单一分散到全产业链集约化、从低层次到较高质量,日益发展壮大,逐步建成了门类齐全、充满活力的产业体系,对文化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强。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所所长李岚认为,广播电视产业在深化改革中,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企业“松绑”、为市场“解绊”,努力激发市场活力。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一批骨干企业,进一步优化资源整合、业务聚合,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消费结构,着力发展新业态新业务,培育新动能新增长点。
构建对外传播体系,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改革开放40年的广播电视国际传播从起步到突破,从全面推进再到向世界各国介绍中国内政外交,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成就,提高了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马黎认为,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广播电视正在加快走向世界,在促进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文化交融、交流互鉴、民心相通、筑牢友谊桥梁等方面,始终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外交工作大局,加强整体规划,优化传播布局,深入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中非影视合作工程”、“电视中国剧场”等走出去工程项目,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强化科学管理、依法管理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广播电视系统始终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加强和改进各项管理,为广播电视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总局监管中心节目一处副处长何波表示,广播电视发展进入新时代,必须进一步完善安全播出保障体系,加快建设覆盖全国、互联互通、可管可控、智能协同、运行高效的现代化监测监管平台,着力提升监管能力。坚持把导向、守关口,加强上星综合频道节目宏观调控,整治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风气,加强广告播出监管,常态化治理虚假违规广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坚持网上网下一个标准,大力整治网络视听领域突出问题,有效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坚持抓党建、强队伍、增本领
坚持党对广播电视工作的绝对领导、全面领导,是广播电视工作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40年来,广播电视系统始终突出政治标准、重视政治建设,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坚决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党的xx大以来,广播电视系统坚持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结合起来,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与推动行业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提升专业素养结合起来,以讲政治、管队伍、守纪律增强行业履职尽责能力。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党委专职副书记郑思慧等同志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践行“四个服从”,做到“两个坚决维护”,不断加大人才推荐选拔培养力度,深入实施行业领军人才工程、青年创新人才工程,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能担当的广播电视队伍。
张宏森在座谈会总结讲话中表示,重要讲话,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进行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动员,体现了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广播电视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以扎实有效的行动落实重要讲话要求,努力开创广播电视新局面;要全面落实和加强党对广播电视工作的领导,为推动广播电视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到20xx年底,全县50个试点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到20xx年底,全县所有村均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公司,集体经济年收入完成‘破零’,力争全县10%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5%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今年6月,在河南省襄城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员会上,县委书记宁伯伟向16名乡镇党委书记、441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发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号令。
地处河南省中部的襄城县,因为大多数农村以种植农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村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成为制约该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的短板。为啃下村集体经济“空壳村”这块“硬骨头”,今年年初,襄城县委开展了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县委主要领导坚持以上率下,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咨询专家等方式积极开展基层调研,最终确定了“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目前,全县首批50个试点村全部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公司,全县“空壳村”占比由原来的81%下降到38%。
县委统一领导,顶层谋划定好“主基调”
“以前总认为村一级没有资产、资源,村集体经济可有可无,但实践证明,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姜庄乡党委书记李卫权告诉记者。以前,持“村集体经济无用论”观点的乡镇干部很普遍。集体经济到底应该由谁来主抓、该怎么抓,困扰着所有的乡镇干部,农村发展因此陷入窘境。
为铲除“村集体经济无用论”,彻底改变农村发展现状,今年以来,襄城县委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县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根据需要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组织、发改、财政、工商、农业、国土等部门共同参与,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至少研究一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工作落实。
襄城县委还注重加强顶层谋划,研究出台了《襄城县关于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定好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基调”。提出“坚持市场运作、公司运营;坚持村级主体、县乡引导;坚持因村施策、试点先行”的基本原则;明确集体经济公司性质为集体所有制公司,股东为村民委员会;村级集体的经营性资产委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公司管理经营。公司设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管理层原则上与村“两委”班子套合,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
据了解,襄城县提供了资源开发型经济、资产经营型经济、旅游生态型经济、物业租赁型经济、资金投资型经济等10种经营模式,便于村级组织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选择借鉴。同时,鼓励村级集体从本地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具有本地特色的、务实管用的发展模式,形成多元化、市场化、规模化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格局。其中,山头店尚庄村“小西瓜做出‘大产业’”;湛北乡北姚村“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农家示范”……目前,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已初结硕果。
组织部门统筹,部门合力奏出“和弦音”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除了基层自身努力外,还需要各财政、农业和涉农部门的支持和推动。由于缺乏组织统筹和资源有效整合,谁来具体推动和协调?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如何整合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为破解这一困局,襄城县委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组织部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工作和基层党建的“牛鼻子”工程,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组织部门,落实专职人员、办公场所、工作经费,全面负责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统筹协调工作。
在组织部门的牵头协调下,襄城县打破了以往各部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旧格局。以提升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能力作为重要内容,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把一批有经济头脑、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村集体经济强烈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党员选拔进“两委”班子。
一系列的措施同步推进,为襄城县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合力。如今,襄城县农业部门作为村集体经济的组织管理的主责部门,负责对村集体经济进行指导、督促和服务。工商部门负责做好村集体经济公司的注册和监管等工作。财政部门统筹各类政策资金,每年拿出不少于1000万元的财政资金用于扶持和奖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金融部门加强信贷支持,每年新增5000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公司专项贷款,同时,把专项贷款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商业银行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国土部门积极开展空心村治理和农村宅基地“一户多宅”清理工作,增加村级集体建设用地资源;对于不能在行政村(社区)落地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规划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产业园,建设小型标准化厂房,满足项目用地和入驻需求。
乡、村具体落实,百花齐放演好“主角戏”
近一年来,襄城县各村级党组织抓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契机,盘活资源,积极创办村集体经济公司,创新探索出了入股分红法、资源出租法、招商引资法、支部带头法等等10种发展模式,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百花齐放”。
山头店镇上秦村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非常适合制作饮用纯净水。该村抓住县教体局派驻“第一书记”优势,通过教体局和襄城县利锋公司牵线搭桥,开创了村企合作、入股分红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村集体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入股,企业投资400万元和村集体共同创办桶装纯净水公司,公司投产后年利润的10%归村集体,村集体预计每年分红15万元。
湛北乡北姚村通过村“两委”换届,选出了有发展思路和致富头脑的新一届“两委”班子,支部通过外出考察,确立了利用首山旅游资源,走“农旅一体化”的发展路子。在党支部的带领下,通过发展樱桃采摘游、举办樱桃节,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了1万元。
如今,通过集中发力、集中攻坚,襄城县村集体经济呈现新气象,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公司、一村一产业的良性发展格局,村集体经济“百花齐放”,村民的口袋富了、村落的景色美了、集体有钱给群众办事了、村干部工作有底气了,真正助推了农业转型、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