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大全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好家风好故事的征文

2023-10-24 20:46:12互联网范文大全

好家风好故事的征文 篇1

在我的家中,口口相传着仁义礼智信的家训。在日常的生活中,家中又保持着孝、勤、俭、和诚信助人的家风。

爷爷教我仁义礼智信

我的爷爷生于上世纪初,在我的印象中,他就像是一位老学究,常常带着一副眼镜,或读书看报,或闭目静思。闲暇之余,爷爷常常给几个孙子孙女讲故事,谈一些做人的道理,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他教我的仁义礼智信,使我终生不忘,受益匪浅。

由于我年纪小,对爷爷讲的许多道理似懂非懂。于是爷爷便用许多浅显易懂的现实例子来给我讲解。

“乌鸦反哺——仁也。”连乌鸦都懂得反哺,何况人呢?!人一定要以一颗感恩的心照顾好自己年迈的父母,使他们安度晚年。人一定要有爱心,与人相处要多为别人考虑,才能够融洽和谐。

“马不欺母——义也。”连马都知道不欺负自己的母亲,我们又怎能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做人要走正道,别人有难时,只要自己有能力就要出手帮一把。

“羊羔跪乳——礼也。”小羊羔吃奶的时候都要跪着,身受父母生养之恩的我们,又怎么能不尊敬自己的父母呢?对待他人一定要讲礼貌,要懂得尊敬别人。

“蜘蛛结网于求食——智也。”蜘蛛尚且知道结网捕食,何况我们人呢?遇见困难一定要冷静,要多思考,办法一定会比困难多。

“鹿见草儿鸣群——信也。”鹿发现肥美的草时就会鸣叫其他的鹿来同吃,多么讲信用啊!信乃为人之本,人无信则不立,作为一个人一定要讲信用,一定要做一个诚信的人。

由于爷爷的谆谆教导,仁义礼智信的概念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植入了我的心中,并且生根、发芽、成长。

而今,几十年过去了,我已年过不惑,也早已为人夫,为人父。多年来,我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许多儿时的记忆也已经淡去,但却无法忘记爷爷教我的仁义礼智信。而且,我还将爷爷教我的仁义礼智信的故事讲给了我的妻子,讲给了我的孩子。

虽然爷爷已经去世近二十多年了,但我觉得他依旧活在我的身边,而且是那么的亲近,时时关心着我,关注着我的成长。

百善孝为先

在我的记忆里,父母都是极为孝顺的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自从我有记忆起,就知道父母对爷爷奶奶十分孝顺,因为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要留给爷爷奶奶吃。吃饭时,椅子是留给爷爷奶奶坐的,锅里舀出的前两碗饭一定是要端给爷爷奶奶。家里养的鸡下的蛋大都让爷爷奶奶吃,而哥哥姐姐和我只有在生日时母亲才会给我们煮一个鸡蛋解馋。

1976年,奶奶去世了。父母对爷爷照顾的就更好了,每天早上一个鸡蛋和一碗羊奶那是必须的。我虽然是家中最小的孩子,鸡蛋和羊奶也没有我的份。吃饭时,爷爷常常会掰一块鸡蛋塞我嘴里,端起羊奶碗让我喝,鸡蛋和羊奶也就成了我记忆中无比的美味。

爷爷在一天天老去,生活也渐渐不能自理。

渐渐,我发现给爷爷洗脚成了父母每晚必修的功课。晚上,父母会给爷爷打一盆热水,给爷爷洗脚后服侍爷爷上炕休息。

后来,哥哥姐姐和我也都积极主动的给爷爷洗脚,剪脚趾甲、手指甲。

记得在1994年寒假,我从太原放假回家后发现爷爷已经卧床多日不起,年近九旬的爷爷已到了风烛残年,父母虽然找医生多方医治,但终究不见好转。出自 wwW.WeNaNDaQUaN.CoM

那天,羸弱的爷爷轻轻对我说:“给我洗个脚”。

我打来热水,轻轻将爷爷挪到炕边,将他的脚泡在水里洗呀洗,搓啊搓,揉啊揉。最后,我还给他剪了脚趾甲。我觉得爷爷很舒服,他很享受这种生活。

不知不觉间,我发现爷爷没有了声息,他走了,安详地走了。

而今,七十多岁的父亲母亲也已年老体衰。在村里的哥哥姐姐只要做了好饭,就要早早请父母去吃或者给她们送过去。

在县城上班的我,每到周末都要回村里去陪父母唠唠家常,干点农活。而我不论干啥都会尽量将我的儿子带上,让他去体验个中情趣。儿子曾经问我:“为什么周末非要在村里过呢?”我告诉他:“因为你的爷爷奶奶在村里。”

勤俭持家风犹在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永远都是那么勤劳俭朴。

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天早上,天微微亮时,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就早早起床了。父亲要到地里去干农活,爷爷则会拿起大扫帚将院里和大门外扫得干干净净,母亲则会忙着去张罗早饭。我每天都是在大人的忙活中醒来的,即使醒不来,也会被大人叫醒,不是早早去上学,就是帮助大人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

爷爷曾多次对哥哥姐姐和我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人要养成早起的习惯,勤快些。即使没事,也不能用睡觉来打发光景。”

在大人的影响下,我和哥哥姐姐都养成了早起的习惯。

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生活都很俭朴。记得爷爷吃饭的时候,会将饭吃得干干净净,即使面渣、小米粒、汤汁都不会剩下,偶尔有馍渣掉在地上,他也会捡起来吃掉。

今天,我发现好多人尤其是孩子们常常会剩饭。但我绝不会允许我儿子剩饭,我一直要求他舀多少饭吃多少饭,吃不了一定要提前说。尤其是外出吃自助餐时,我更是要求我儿子不允许剩饭,怕吃不了或者不好吃可以少打点,绝不允许见啥都想吃,打上一大盘,最后吃不了剩半盘。

家和万事兴

爷爷常常对我们说:“家和万事兴。一家人过日子,一定要和和气气,家里要是不和,干什么事情都难以成功。”

在我家里,生活琐事大都是我母亲做主,母亲做饭时,父亲会主动烧火,做什么饭,吃什么菜甚至家里添置点家什什么的都是母亲说了算。父亲多次对哥哥姐姐和我说:“***就是个爱操心的命,她爱操心她说了就算,你们要多听***的话。”但我家的大事都是父亲做主的,只要父亲决定了的事情,母亲绝没有二话。

父亲也常常对我们说:“人常说家中不是讲理的地方,只要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在小事上,在细节上就不要太较真,不要认死理;但在大事上,在原则性问题上决不能含糊,一定要讲规矩,有原则。”

上小学时,好动的我常常因为琐事与同学闹矛盾甚至打架,但不管吃亏占便宜我从来不敢告诉父母,因为父亲曾经告诉我有理走遍天下,决不能和人打架。家和万事兴,不仅在家里要讲究和,出了门更要讲究和。有一次我与我的同学金虎打架了,具体是什么原因我已不记得了,只记得我打架的事情被我父亲知道了,我被我那正直倔强的父亲罚跪了半天,而且头上还顶了块板砖,直到我认错才让我起来。

因为我有早起的习惯,每天不管是否节假日,五六点我都会起床。早起后,我会主动的去做早饭。早上要上班,我就会在6:40左右叫妻子起床,然后去做菜,每天至少一热一凉两个菜那是必须的。七点过后,等妻子洗漱完毕后,饭菜就已经摆上饭桌了。而中午和下午,只要我在家,炒菜的活基本上都是由我来做的。

看着家人甜甜的吃着自己做的饭菜时,我的心中也是甜甜的、幸福的。因为,家和万事兴,家中不是讲理的地方,家中是讲爱的地方,你爱你的家人,你就愿意为她们去付出。

诚信助人自得其乐

我的爷爷和父亲母亲在为人处世上始终保持着诚信助人自得其乐的良好心态。

爷爷年少时由于家境好读过书,会打算盘能记账,是我们村少有的几个文化人。印象中,每年过年,他都会为左邻右舍写对联,他一直是笔墨自备,有时也会贴上红纸写好对联送给乡人。

父亲是五十年代的农校生,由于家庭成分不好而留在村里务农。他性格耿直,待人真诚。改革开放后在我们村干了二十多年村干部,直至近六十岁主动辞职。

时至今日,父亲不仅干着力所能及的农活,而且还乐于助人。父亲常常对哥哥姐姐和我说,做人一定要诚信守时,能帮人时一定要帮人,答应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村里谁家老人孩子闹矛盾了,夫妻不和闹离婚了,左邻右舍因为地基什么的有意见了,甚至因为矛盾打架了,往往会找父亲做中间人来调节。父亲总是会愉快的答应。他会将当事人请到我家,烟茶招呼,推心置腹,讲事实、摆道理,往往能使当事人满意而归。

村里不管谁家娶媳妇、嫁姑娘,埋人什么的,父亲往往是账房先生兼总管,因为村里人信任他。

母亲是个乐天派,快人快语、心灵手巧。虽说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乡邻不论谁家请她去做媒或者有事请她去做被子、褥子、捏花馍等,她总是乐此不疲。

近年来,我发现父亲的抽屉里往往放着许多存折和身份证。我曾经问他是怎么回事。父亲说,近年来国家政策好了,村里七十岁以上老人都有养老补助,但很多人由于年老体弱进不了城或者不识字等原因总想让他帮忙取钱。取自己的是取,帮别人一起取也是取,何乐而不为呢!

在生活中,我要求自己向爷爷和父亲母亲学习,一定要诚信助人,同时也教育我的儿子向爷爷奶奶学习。儿子上学期放假前一天给我打电话说:“爸爸,我有个同学是外地的,明天他家长没时间接他,我想让他在咱家住一天,等他家长来接他,行吗?”我愉快地答应了;“好,没问题。”我和妻子都很高兴,因为我们在我儿子身上看到了我爷爷的影子,看到了我父亲的影子。

好家风好故事的征文 篇2

又忆夏日蝉鸣时

在我家老屋旁边,有几棵大樟树。每到夏季炎热之时,总有蝉儿栖息树上,蝉鸣声此起彼伏。“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唐代大家白居易如此说。“家”,只是一个字,经历了纷纷扰扰的人间情、世间事的纠缠喧嚣之后,“家”又是一个最温暖之处。

年仅半百的我,出生在一个子女众多的普通农家。家在我的心中,模糊而清晰。模糊是我家没有高大轩昂的房子,没有具体可感的存折,找不到一张幼时与父母的合影,一件来自于儿童节的礼物。印象中,甚至想不起绕膝于父母身上的情景。但她留给我的印象,却又那么清晰。她留给了我无穷的精神财富,并且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那就是良好的家风。家风也是“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的传递、延续。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族或这个家庭的走向。古时就有人戏言,娶媳妇要查查祖宗三代,我想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印象中,我家没有刻板的家教,家风的传承在我的心里幻化成那一声声清脆的蝉鸣。它,促我警醒,让我牢记。

一、小暑之夜父亲的执拗

父亲是个读过书的农民。他的一生,作为一个农民来讲,是极具传奇性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入党,当兵到过鸭绿江边,经历过土改、大跃进、四清、社教、文化大革命等多种运动,当过多年村支部书记。父亲是典型的党指向哪就奔向哪的人,为了工作,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那是一个小暑之夜。一到小暑,天气燥热起来了,雨水也多起来了。一场暴雨之后,天气转晴了。也许是天气的原因,也许是营养不良。我的二哥病了,高烧不断。父亲忙于公家的事,照料二哥的病自然靠母亲。那天晚上,也是蝉鸣不停,二哥还是高烧不退。母亲想办法把二哥送去医院。当时,我家离乡医院有十多里路。可是,父亲还在忙着抗汛指挥工作。他匆匆忙忙回家看了一眼,挣脱了母亲的手,义无反顾地走了。等母亲想办法把二哥送到医院,已无回天之力。一直到现在,母亲说到二哥的夭折,我都会陪着掉眼泪。我想,这件事,也成了父亲心头永远的痛。我们谁都不愿触及,也无法触及。那个夏夜,我明白了什么是个人与集体,何为忠于职守。

尽管我的家经常缺吃少穿,但父亲却从未因工作之便拿回公家的一件东西。父亲经常讲:不占公家便宜才能睡安稳觉。朴实的话语中,让我们懂得了清正廉洁是为人之本。

二、仲夏之夜母亲的踉跄。

母亲个子不到一米五,体重不足九十斤,却为了支持父亲的工作,为了养活一家七口人,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那年我十岁,放完学打完猪菜回家,发现母亲扒了几口饭又匆匆忙忙出去了。问弟弟,说是去后山背柴火。我带着弟弟去寻找母亲。那是一个仲夏之夜,从周围的树林里,传来了令人熟悉的蝉鸣,我们放开嗓子叫妈妈,树林深处传来妈妈熟悉而疲惫的声音。月影朦胧处,走来一个瘦小而庞大的身影,粗大的柴火垛把矮小的母亲整个盖住了。月色的清辉映照着母亲汗水肆意流下的脸,我们撼不动柴火,也拗不过母亲不肯停留的脚步。看着母亲踉跄又坚定的步履,我们几次想抢下她背上的柴火,可她不肯。我知道,只要有她在,她便不肯委屈我们一秒。那个夏夜,我看到了勤劳与坚韧,感受到了母爱与责任。

从教三十多年,我想我身上拥有的一些优良品质,无不受父母的影响。法国作家罗兰说过:环境给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我们的家风,镌刻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善良、勤劳、忠孝、清正、廉洁,都是我们优良的家族传承,是我们的家风,她也永远是我们每一个家族成员心灵家园绽放的最美的花。

好家风好故事的征文 篇3

我的家风

中华民族自古便是“礼仪之邦”,向来重视家风家教。在中国人的眼中,家不仅是一个安居栖息之地,而且承载着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记忆。家,意味着血脉传承,它自始至终有着强大的向心力,把一家人牢牢地团结在一起。每个家族在生生不息的延续中,都会形成自己的家风家规。在我们普通人家,没有成书成文的家风家训,它看似无形,却又真实存在的。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辈多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记忆中,家训是什么?它是家里老人唠叨至今的“口头禅”,是孩提时要守的“规矩”。日复一日,它犹如一把高悬的戒尺,始终规范我们日常生活行为,早已悄无声息的融在我们生命中。

自从我懂事开始,我听的最多的话是:做人要勤俭节约,与人为善,礼貌待人,诚实守信。特别是在我做错事时,奶奶最是喜欢在我耳边“唠唠叨叨”,有时我听得烦了,就会反抗式的对奶奶说:“奶奶,您已经讲了很多次了,我的耳朵都长茧子啦……”,可是奶奶似乎没听到我的反抗,还继续说:“你这孩子啊,要懂礼貌,刚客人来了都不懂得打个招呼……”我似乎对这样的教育已经习以为常了,这应该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吧。

由于家里人热情好客,从我记事起,家里经常来客人,长辈们从来都是笑容满面地招待客人,把最好的东西拿给客人吃,最后客人走了才轮到我们这些孩子的份,我们从不敢吭声,客人们总会表扬我们:“你们家的孩子真懂事啊”。

在我的家里,最勤俭节约的人是奶奶了。奶奶每天天没亮就起床做家务,每次家里有剩菜剩饭,奶奶从不倒掉,而是自己吃了。即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奶奶依然穿有补丁的袜子,奶奶常说:“缝三年补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要说诚实守信,那就要属我的老爸了。因为爸爸的诚实守信,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有一次,我们村子里选村长,爸爸妈妈去二姨家串亲戚,等爸爸妈妈回来的时候,爸爸就莫名其妙的被村子里的人选为村长了,虽然后来爸爸自己去告诉村委会由于家里原因不能担任村长,但是这件事充分体现了村里人对爸爸的信任。

长大之后成家了,与老公组建了新的家庭,从结婚那天起,公公婆婆就一直与我们生活在一起。来到婆婆家,公婆都是很好的人,老公姐弟两人,小的时候,由于公公上学,婆婆一个人在农村抚养老公姐弟,他们日子很清苦,没有什么祖业,全靠自力更生。结婚多年,公公婆婆多是和我们一起生活,我和丈夫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加班加点,对孩子疏于照顾,多亏了公公婆婆,照顾孩子方面从来都没让我们操过心,婆婆常说“你们踏实工作,照顾孩子不用你们操心,等你爸退休了,就又多一个闲人在家照顾孩子,你们可以放心”。无论家中水管坏了、厕所堵了、吊灯闪了,这些恼人的麻烦因为有公婆而不再是问题。两位老人对于现在的日子都很满足,整天乐呵呵的,逢人就夸日子好,儿子儿媳孝顺,我认为家庭和睦、乐观向上也是一种家风。

一个家庭的兴旺,一个家族的长盛不衰,与他们的家风家规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孝老爱亲,让我们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乐观向上,让我们始终保持着生活的热情,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团结和睦,让我们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让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家族欣欣向荣。千千万万个好的家风也就凝聚为好的村风、民风,进而影响整个社会风气。邻里和睦、乡里和谐、社会文明,我们的祖国肯定会更加美好,我们的民族也会实现伟大复兴!

好家风好故事的征文 篇4

讲我的家风故事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家的家风。小时候爸爸就经常教导我说,要尊老爱幼、有孝心,做个听话的好孩子。我只是随口答应,其实并没有记在心里,直到那件事发生,彻底改变了我。

有一次,家人们在院子里坐着聊天,我和弟弟在玩,就在奶奶刚要起身回家时,只听见“砰”的一声,奶奶倒在了地上,口歪眼斜,不能说话,也不能动弹,这可把在场的人都吓坏了。爸爸妈妈赶紧把奶奶送去医院,医生检查完说奶奶得了脑血栓,需要住院治疗。每天,爸爸在医院陪护奶奶,妈妈把我和弟弟送去上学后,也去医院照顾奶奶。等我和弟弟放学了,妈妈再回家照看我们。由于奶奶吃素,所以不习惯吃医院里的饭菜,妈妈每天在家变着花样的给奶奶做饭,做好后再送到医院。奶奶生病后,有一只手不太好用,爸爸就一勺一勺的给奶奶喂饭。平时奶奶吃饭十多分钟,现在至少需要半个小时。爸爸等奶奶吃完了他才吃,这时的饭菜早已凉透了,可爸爸一点都不在意。自从奶奶住院后,我也一直牵挂着她,好不容易盼到了周末,我也可以去医院看望奶奶了。见到奶奶,我立马扑进了她的怀里,说:“奶奶,我好担心你呀。”奶奶笑着说:“看到你们,我的病都好了!”我和弟弟陪着奶奶聊天,妈妈去给奶奶洗衣服,爸爸去给奶奶买水果。

就这样,在爸爸和妈妈的悉心照料下,奶奶终于康复出院了。我这颗忐忑不安的心呀,也终于放下了。奶奶回家后,我也经常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她梳头,帮她穿衣服,帮她夹菜……不管我做什么,奶奶都很高兴,总是笑盈盈的,爸爸妈妈也说我长大了。在爸爸和妈妈的耳濡目染下,我学会了孝顺。

家风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风气,有良好的家风,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富强!所以我们要传承下去,弘扬民族精神。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全国复兴从我做起,从平凡的小事做起。

好家风好故事的征文 篇5

我叫郭xx,女,今年35岁,是xx县xx西街小学的一位普通教师,我家祖孙三代,上有父母公婆,下有10岁和5岁的两个儿子,常年生活居住在一块,从未发生过生活方面的争吵,对老敬孝,对下爱护重教,以理服人,不争强好胜,心态平和,做到以身作则,以行动创立和睦家庭,对邻居和谐,从未发生过争吵。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中国有句古话“孝,德之始也”。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评价一个人的道德标准,是一个人道德高尚的体现。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仅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

我们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小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们全家人互敬互爱,育子有道,和睦邻里,是大家羡慕的。幸福之家。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归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代替的温度;家就像是一瓶陈年佳酿,融进了许多宽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内涵。

相敬如宾,比翼双飞。我和老公经媒人介绍认识,现在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结婚多年来,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俗语说:夫妻都是鸳鸯配。这话说得一点都不假,我就是个急脾气,说话办事异常麻利,可是老公却是个慢性子,办什么都有条不絮的。这样的优势互补使我们在单位工作中也是齐头并进,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屡获佳绩。同事们都夸我们是比翼双飞。可是每对夫妻都会有矛盾,有争吵,宽容和爱是我们化解家庭矛盾冲突的良方。“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融在云里”。我们彼此依靠又相互独立,有着单独个体却又紧密不分。爱使我们相融在一起。

言传身教,以德育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一向遵行“百教德为先,欲成才,先成人”的教育原则。不穷养,不富养,注重培养孩子的教养,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让他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进取乐观的心理。从小就培养他们有个独立的学习理念,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从来不依靠家长,在学习上从来不拖拉,不怠慢,认真对待每个问题。由于这些好习惯的养成,在孩子身上也看到了一些成果。从幼儿园的时候就是班里最优秀的孩子,被评为故事大王,现在上了小学,成绩在班级一向名列前茅,数一数二,并且品学兼优,曾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这些好成绩的取得与从小养成的习惯是密不可分的,也是我们做为家长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的!身边的人每每谈到我优秀的儿子,也都投来羡慕的眼光。

孝敬老人,勤俭持家。和众多人一样,我们结婚后,就把两位老人接过来,过着媳妇、公婆带着孩子的生活。老人帮我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照顾孩子。人说最难处的就是婆媳关系,但在这几年中,我婆婆一向把我当成自我的闺女看待,老人在家拆洗被褥、打扫卫生、做饭等能做家务活都帮着做,有时单位遇到事情也会跟老人说说,老人也能帮着出出主意。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节假日陪老人聊聊天,讲讲单位、社会发生的一些趣事。婆婆明白我这次要申报最美家庭,说必须要把这件事写进去,2023年,婆婆生病,得了胆结石,当时疼的厉害,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当时老公在单位忙得脱不开身,我就带着婆婆去医院做手术,当婆婆被推进手术室做手术时,我孤身一人等候在手术室门外,心急如焚,等了整整三个小时,婆婆终于被推出了手术室,听见医生说手术很成功,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接下来的三个月我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给她洗衣做饭,每顿饭都按她最爱吃的口味做,每天晚上给她洗脚,就这样三个月过去了,婆婆的病也好了,经过我的悉心照料,婆婆变得白白胖胖的,她感动地说,我就像她的女儿一样,对她如此用心照顾,她感激不尽。老公也称赞我,说我是最棒的,而我认为这是应该的,只要愿意付出,家庭一定会幸福。说实话,我一向都觉得这是我应当做的,邻居的大爷大娘都夸我是孝顺的儿媳妇,我老公也经常自豪地说:“在外边工作,最放心的就是家里媳妇和公婆相处比我这个儿子还要亲”。在婆婆的影响下我们生活上提倡节俭,精打细算,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水拖地。教育孩子一菜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们的大家庭是三世同堂,我和老公双方都有两代老人,我们基本做到每周都抽出时间带着孩子去看望他们,一齐吃饭,聊天,其乐融融,家里总是充满着和谐的气氛。“百善孝为先”我们也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在我们的教育下,儿子衣着朴实大方,从不大手大脚,养成了勤俭节俭的好习惯。儿子逐渐自立,假期经常参加社区的社会献爱心活动。

邻里和睦,热心公益。真心待人是我们全家的处事态度,我们一家人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什么困难的时候,我们都热心帮忙。每次下雪后,老公都主动去楼下把雪打扫干净,由于我们居住的小区是个陈旧的小区,老年人居住的比较多,出行不太方便。我和儿子出门时,只要看到楼道里有垃圾袋堆在家门口,就主动帮忙扔到小区外的垃圾箱里。每次看见儿子用胖乎乎的小手拎着垃圾往外走的时候,就感觉像这样一个阳光大男孩能做到这些心理就十分安慰。我们一家人都期望经过自我的微薄之力,用自我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出自我的一份力量,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爱心募捐活动,虽然只是绵薄之力,但对于处于困境中的人来说,也许能够解决燃眉之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从之幼”是我们的待人之道,我们在奉献和付出的同时,收获了更多的欢乐。

五是崇尚环保,注重细节。“静以修身,检以养德”虽然此刻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可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从小事做起,注意勤俭节俭,强化环保意识,这些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我们出行提倡步行,低碳环保。还为小区内的树木和花草除草剪枝,为家庭创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自从我们结婚十一年来,相敬相爱,相互了解,相互包容,我们是一对平凡的夫妻,我们的家庭也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家庭。我们都拥有一颗平凡的爱心,互帮互助,用自我的方式携手超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用各自的爱心构建一个令人羡慕的最美家庭。

好家风好故事的征文 篇6

敬老得福、吃亏是福、争气造福、正道惜福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家中有两宝,我的父母亲。毋庸置疑,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对我良好人格、三观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优良品德也为家庭推送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1、敬老得福。外公外婆育有2男1女,我有2名舅舅,也许是性格调教不当,舅舅们只想从外公外婆身上索取,却未曾想过付出与回报,自从外公生意失败、外婆患了糖尿病,舅舅们便撒手不管外公外婆,把他们赶出家门,从此我的父母便全力赡养外公外婆。母亲一人的工资仅仅够外公外婆的伙食费、医药费、手术费开销,外婆的晚年行动不便、常年卧床,母亲坚持每天清晨6点多买菜送给外婆,一天的工作忙碌过后,还坚持每晚看看外婆才回家。承受着父亲家族的不满、经济入不敷出、工作任务加剧等压力,几十年如一日,父母亲咬牙坚持照顾外公外婆,没有半句埋怨。每逢家中有老人生日、过节,母亲总带着他们上街挑选喜欢的衣服等礼物;回乡探望村中长辈,也不忘登门问候、捎去礼品。母亲不仅对家中老人孝顺关怀,对一般群众也始终如一、慈悲为怀。几年前,母亲在下乡途中,遇到一位七旬老婆婆,老婆婆在寒风凛冽的冬日,衣衫单薄、步伐蹒跚地走在乡道上,母亲主动询问老婆婆要去哪里,原来老婆婆想去镇上反映情况:她丈夫瘫痪在床多年,儿子在被雇工作时发生车祸死亡,死者有小孩,赔偿金让儿媳妇领取,儿媳妇把老人的两份赔偿金全部拿走不给老人。临近春节之际,老人想请求援助,在问清事实后,母亲当即代写民事起诉状、财产保全申请书,申请法院查封她儿媳的银行存款,以便判决得以顺利执行。通过调查取证,母亲代理婆婆出庭,法院判决胜诉,判决书生效可领款,由于婆婆家中没有电话,母亲直接下乡把婆婆送到法院与办理人员交接,并叮嘱她把钱存到银行以免发生损失。

2、吃亏是福。约莫在读四、五年级的时候,我被同学推选为班干部,我有一位好姐妹、好朋友小林(化名),她的父亲是当地的官员。也许是出于竞争意识,突然好姐妹对我的态度有了异样,后来得知她父亲请了老师吃饭,说她也想当班干部。我才明白,原来友谊输给了竞争。年幼的我无法接受好姐妹态度“180度”的逆转,不能理解她的冷眼相对。我很难过,为什么我的好朋友会带着嫉妒、仇视的情感面对我。母亲开解我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用你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因为你也不希望别人用苛刻的标准衡量你。”母亲让我明白了,我改变不了他人的态度,只能多加包容,多去理解,别人如何待我是别人的事情,而我只需要继续诚挚地面对友谊、面对朋友,吃亏不一定是坏事。于是,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都牢牢记住了母亲那句“不要用你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吃亏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受用一辈子。参加工作后,身边难免出现形形色色的人,有同事不满领导把某项工作任务派给我,而不是他,便开始故意刁难我。父亲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吃亏和包容也是种福气。”母亲从事山林纠纷十余年,每次做调解工作时都会有群众不理解,动口骂人是常事,母亲被多次“问候祖宗”,甚至也有动手的群众,她都包容忍耐过来了,因为她明白群众、理解群众,也相信在公平公正的调解裁决后,群众也最终会明白事理、尊重事实。是啊,母亲就是个好例子、好榜样,把十余载的骂声当成歌声,我还能有什么事情忍耐、包容不了的呢?

3、争气生福。家族仍存有封建重男轻女思想,从小到大,由于我的性别,莫名其妙地让父母也连同“受罪”。母亲剖腹产下我后,奶奶只搁下一句“又是女儿”便没再来医院探望过我们。我想我永远也无法忘怀,母亲说,曾顶不住家里压力,宁愿与父亲离婚让他再娶女人生孩子,满足家里人期望,我也无法忘怀各种区别对待,更无法忘怀亲人居然劝父亲在外面多“播种”生孩子,一次次用性别问题破坏我们家庭和谐。母亲曾被嘲为“农村人”,但也正是各种冷言冷语,激发了她的韧劲和拼劲。她没被困难、贫穷压倒,而是在泪水中奔跑、成长。我时常感怀,究竟是怎样的经历,让一位25岁出头不谙世事的姑娘迅速成为成熟坚强、睿智担当的女强人?母亲就像一棵树,长出茂盛的枝叶为我遮风挡雨,她经受的苦难就如树根,深扎于别人看不见的泥土,但我看得见、并心疼于她所有的付出和艰辛。父母自幼告诉我,我永远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最疼爱的公主,女娃完全不是问题,做人不能低着头,要昂首挺胸、争一口气,做最好的自己。为了父母,也为了自己,我努力学习、脚踏实地、不骄不躁、乐观坚强。学习时期,我是学生干部、是校园歌手冠军,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屡次获得省市校级奖项;实习时期,我是王牌销售,月入过万,但也因此留下了伴随我一生、告诫我不断努力的礼物——脚底的茧;工作期间,我团结同事、认真负责,每年年度考核拿“优秀”,数篇文章选登市区县刊物。就这样,父母白手起家、自强不息,逐渐走上小康;我从大家眼中的灰姑娘成为一名好干部。父母说,争气生福。回首,我们都感谢曾经的挫折和苦难,因为它激发潜能,成就了现在的自己。输与赢、别人的眼光都不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忽而就觉得,家族人的言语已经没有丝毫杀伤力了,自己也不再把这些当一回事,因为努力走好自己的路,努力关心在意自己的人,才是值得加倍花时间的。所谓争气,不是争高下、争输赢,而是做最好的自己,爱最好的人。

4、正道惜福。上幼儿园第一次去买菜时,由于我想帮奶奶省钱,就一边笑眯眯地询问菜农可否便宜一些,一边趁菜农不注意,伸出了手偷了几只西红柿并藏在身后,但是这些小动作当然没逃过菜农的眼睛,菜农觉得这小姑娘很可爱便也饶过了我。回到家,母亲知道后,狠狠地教训了我。父母说,做人不能耍小聪明、要走正道,也不能以为自己是小孩不懂事,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得到原谅和宽恕。在工作、生活中,父母从来诚实守信、不贪不占,他们说,就如一个谎言,一旦撒了,就需要很多个谎言才能圆;不正道的事情一旦做了,也许会引发后面更多不正道的事情。人,生来就该多做好事,正直、正派、正能量,乐于助人、造福社会,知足常乐,要懂得惜福,收起小聪明,培养大智慧。

感恩家庭,感恩父母,他们没有留给我万贯家财,但是留给我的却是最宝贵的财富——好家训、好家风、好家规,带着这些品质,无论是走遍大江南北,还是跨越千山万水,我也坚信自己能排除万难、活得更好。同时,我也要教育下一代,把好家风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