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2023-10-15 22:52:46互联网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1

2023年4月21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正式发布,将于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相比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本次课程标准修订之后主要在“结构体例”“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附录”等八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变化。

数学的本质是: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和关系;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这一具体阐述帮助我们很好地认识数学的本质,明确抽象、推理、建模是数学发展的三个基本思想,“通过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数学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的发展,然后通过建模建立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一、夯实老内容,领会新导向

通过学习不仅夯实和重温了课程标准的老内容,更是解读了2023版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和导向。课程标准从2001年出版到2023年出版,再到今年的2023年出版,基本上每十年改一次。今年新出版的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中的基本理念和结构特征,与2023年版的还是有不少的变化。在基本理念中体现了“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重点对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整合。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中,要通过学业质量的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主要依据。2023年的新课标主要有三大变化:

(1)从“被动”走向“主动”:“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数学课程作用于学生,而“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本人在参与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形成的。

(2)从“双基”走向“四基”:“2023版课标”在课程性质中要求学生掌握“双基”,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提出“四基”,而“2023版课标”在课程性质中要求学生掌握“四基”,是“2023版课标”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四基”目标的明确与强调。

(3)从“成才”走向“成人”:“2023版课标”在前言中强调“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将“2023课标”中的“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详实为“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奠定“成人”的基础。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发现新课标并不是高不可及的“高大上”的标准,平易近人的马云鹏教授结合吴正宪老师的实际课例,把专业理论化成通俗易懂的概念,为我们讲解内容结构化的教学变革。结合实践来解释主题结构化的意义,从吴老师有关“小数”的课例中入手研究,来诠释:“结构化突显内容的关联性,有助于知识与方法迁移,促进核心素养形成。”强调内容结构化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把握,从基于单元的整体分析,对关键内容的深度探究,再通过核心概念的感悟,和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促进学生整体发展,逐步形成核心素养。特别介绍了具有整体设计思路与内容结构化有密切关联的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框架,强调了深度学习和单元整体教学可作为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的路径。与吴正宪老师的课例相结合,详细讲解了以下四个方面:1。理清单元与学习主题的关系。单元就是以单元为形,学科本质为魂,基于学科本质来分析、确定核心概念。“大单元”或者是“系列单元”是基于自然单元形成的主题的核心概念,单元之间和内部都有知识的关联。2。确定单元中的关键内容。更好地体现核心概念的内容,其中关键内容就是指向核心素养。3。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它是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前概念。4。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它就是组织围绕关键内容的学习活动。

三、新名词的解释

我们老师往往纠结于专业术语的新名词,困惑于他人对教学的初步结论。马教授寥寥几句就能化解心中困惑,不得不佩服专家的高视角和丰富的研究积累。比如什么是“整合思想”,马教授强调“就是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在核心素养的内涵与阶段表现图中,使我们更加了解到了,在小学阶段,更多的体现的是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感受”,在初中阶段,更多的培养的是其“能力与观念”。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通过本次学习,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双减”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让我们课程改革的内容、形式、方法等向着纵深延伸。作为一线教师,更应该加强学习,进一步研究新课标的变化,紧跟课标步伐,提高自我修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2

最近,再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从“备教材”到“备学生”

在备课过程中老师们能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在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设置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单一知识目标为多元目标,教学不应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应该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提高,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科思维的同时,给学生以丰富的内心体验和个人感悟;变统一目标为多层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变固定目标为开放目标,教师要设身处地关注、呵护、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以及具体需要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或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只有事先“备好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从”重视结论”到“重视过程”

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来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任何新知识都有它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压缩掉这种过程,就知识教知识,那么学生只能得到零散的孤立的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是知识的积累,而不能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扩充和改造。教学主体的主动性是主体自身获得新知、形成技能,有所发现和创新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知识的这种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教学,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到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使知识很好地内化,使认知结构发生质的变化,以“探索”的形式来“活化”主体的主动性,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迁移以及技能的形成得以通过“自我建构”的方式实现。

三、从“学生听”到“学生说”

学生的话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关注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还要求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学会数学思考,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说理。而学生往往不敢说,不想说,说了没条理,也不能紧扣题目本身,不但缺乏最起码的完整性,更谈不上应有的条理性和准确性。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学生“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以学生为本,先学后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满堂灌,其中学生能说、能做的绝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多说”就是最基本的要求。新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高效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启发、点拨的作用,尽量让学生多说,比如课中自学,老师出示课题后给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学,然后学生先简单回答,接着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重视小组合作交流,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说,然后再同桌说或小组说,最后班上汇报交流再说。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在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和同学进行交流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从而“多说”,更好锻炼说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3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开始关注核心素养,我觉得这个词国家教育部提的非常好,可是到底什么是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到我的课堂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一直在寻觅中……听讲座,看书,查资料,自己思考,可总是觉得理论与我的课堂之间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可如何走,我是迷茫的,众里寻她千百度,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突破口。

直到今年4月21日,新课程标准的亮相,让我的期待多少有那么点的知足与欣喜,我特别感谢各位教育专家给予我的指导。尤其今天我看到了马云鹏教授的精彩讲座,真的很受益,很有收获。现在我来谈谈对于核心素养我的一丁点理解,不够深刻,但和之前对比确实有所进步。

核心素养是在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时提出的,立德树人怎么落实,通过核心素养和课程融合两大途径。而核心素养是贯穿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如同一条珍珠项链中间的线,这条线是合一的。而对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前我的理解和这10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关,和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有关,和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有关。总之,核心素养在我心里是散的,可这次新的课改一出,似乎把我这些散的理解一下子串起来了,其中在学习新课标中以下三句话非常关键,我摘录了部分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写了出来,不妥之处我们一起学习。

一、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大多体现在数学抽象中。

这句话我首先关注的是,什么是数学眼光。我个人觉得就是老师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时,一定要在众多感性材料中,关注共性的,然后要有抽象的思想。比如周长,其实数学本质就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那孩子的数学眼光一定要关注在长度这个数学本质上,而不是面积或者物体的颜色。看各种物体,我们的数学眼光就是从众多图形中,不管什么颜色或者形状,大小,我们要抽象出周长的概念。比如我们分类时,是按照扣子的形状来分的,那就引导孩子只看扣子是正方形还是圆形,不关注扣眼的数量。如果是按扣眼的数量来分,此时我们的数学眼光就是有几个扣眼,而不是扣子是圆形还是正方形,我个人觉得这大概有点数学眼光的味道。课标中的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其实最终落脚点就是数学抽象。带着数学的眼光先观察,后想象,再抽象,最后达到创新。所以概念教学,以及我们的几何图形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有意识培养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发展孩子的数学抽象思想。

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大多体现在数学推理中。

我们的教师用书中,每个单元都有个思维框架,那到底培养孩子怎样的思维,孩子的思维有哪些呢?思维的体现我个人觉得就得依靠推理能力来体现,推理能力小学数学包括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合情推理就是能够根据已知事实或原理,推出结论,而演绎推理就是反过来证明。比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掌握了其方法,就可以直接推理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习比的性质时,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类比推理,从而得出结论,类比推理也属于合情推理的一种方式。其实还有一点就是推理能力中的一个“一”,什么是“一”,我觉得计算教学中,无论是整数,小数,分数,这个一就是相同的计数单位进行计算,整数加减法计算中,要求数位对齐是因为相同计数单位才可以相加减,所以推理出小数加减法计算就要小数点对齐,分数加减法计算就要通分,其实就是相同数位或者相同的计数单位才可以进行相加减,这个思维打打开了,孩子们学起来才会很轻松有深度。

三、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大多体现在数学模型中。

数学语言又是什么呢?其实我们都知道语言就是用来交流和表达的,那么数学语言也是同样的功能,用于表达,描述以及沟通,沟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靠什么来联系,感悟数学价值。那就是数学模型,要求学生学会对于数学模型的描述,比如长方形的周长,面积,体积,速度,正反比例等的描述,其实都已经是建立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之上,对于数学模型的描述,比如周长,物体一周的长度或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因为已经通过数学建模,对这个模型进行描述,所以语言要求很严谨。

这样的三句话,将小学数学的三大主要数学思想,抽象,推理与模型串了起来,非常明晰,值得反复理解,反复体会,并尝试用在自己的课堂,理解后,确实有种蓦然回首在思考的感觉。以上是我对2023新课标中涉及核心素养的一点点理解。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4

最近,学习了《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的全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标,明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恰当的教学段,努为学创造个良好的有利益学全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就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师。”兴趣是学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动有趣的情境,如运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等,激发学的学习兴趣,让学在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的灵,充分调动学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把学习作为种乐趣、种享受、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熟悉的活背景引,让学感受到数学处不在,使学对数学产亲切感,激发他们到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学具,让学多动操作,脑并,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的创造性。数学源于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在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实践、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式”实践证明,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学会与他合作的法,进认识我、发展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法。不但确了学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主学习的能,满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让学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对新课程改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活的联系,使学从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