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的思维解读历史
无论是暖意融融的春日,酷热难耐的夏日,还是酷爽清凉的秋日,又或是寒冷刺骨的冬日。煮一盏清茶,坐一扇窗边,阅一本好书,袅袅烟汽模糊了眉眼,恰觉时光正好。《史记》的晦涩经过温伯陵之手,变得灵动有趣。他用通俗易懂的写法,分析解读了那些人物注定的结局,挖掘藏在历史背后的规律。
家国篇之经济与人口
身为西楚霸王的项羽,纵横天下无敌手,但却因刘邦在乌江边自刎而死,古今不知多少人为此唏嘘。唐朝诗人杜牧与著名才女李清照都为此写下了名篇,人们都在猜测项羽过了江东之后的结局,但温伯陵却已然客观地把答案揭示。
要争霸天下,自然要打仗,而打胜仗的基础则是经济和人口。
先来看经济,据史记里汉朝的记载来看,江淮以南的土地上地广人稀,农业生产方式仍为刀耕火种,粮食产量非常低下。如果粮食不够吃,人们就去摘果子、捕鱼。所以基本饿不死人,但想要大富大贵也难,所以项羽的经济条件一般。
而黄河流域就不一样了,可以说是财富汇聚的重地。虽然关中只有天下三分之一的土地,人口也只有30%,而四川、辽东等地都有各自的特色产业,足以支撑地方经济,换句话说,黄河流域的经济总量几乎占到了汉朝时期的80%,所以刘邦可谓是坐拥金山银山。
若项羽到了江东,也没有足够的经济与刘邦抗争。
再来看人口,江东有数十万人口,动员到极致,能招募十万军队差不多了,而拥有千万人口的刘邦,招募几十万军队没什么问题。就算项羽的能力再强,也扛不住刘邦的人口消耗战。
人口始终是江东的致命点。荆扬的东吴,几乎没有和曹操正面对抗的权利,必须和蜀汉结盟,才能勉强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蜀汉的诸葛丞相北伐从没领过十万以上的军队。
如果说地区的经济决定了政权的下限,那么人口则决定了政权的上限,况且项羽的江东一没有经济,二没有人口,这个结局只能是注定。而项羽的选择,恰使自己以最雄壮的姿态留在了历史当中,成为了一大悲剧英雄,留给后人无限的幻想空间。
烟火篇之穷养与富养
自古人们都说穷养儿子,富养女儿,但真是如此吗?汉朝时期的两名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却因为家境不同而有了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处事风格。
卫青是穷孩子,他的父亲郑季与平阳侯妾室卫媪私通生下了卫青,卫青跟着不受宠的母亲过着穷苦日子,看别人脸色行事,吃顿饱饭是奢望,这样的生活让卫青的性格变得谨慎小心。
而霍去病因为姨妈卫子夫的关系,年纪轻轻就做了天子侍中,陪伴在汉武帝身边,习惯了用最高的姿态审视一切事物,年少时的理想就是灭了匈奴,他的心性与对未来的想象力是卫青没有的。
公元前119年,卫青与霍去病出征匈奴,李敢因为父亲李广做错事遭卫青责问自杀打伤了卫青。不过卫青没有声张,反而把事情压了下来。而霍去病知道后,趁汉武帝出去打猎,把李敢给射死了,然后直接禀告汉武帝。同样是杀人,他们性格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同。
温伯陵在文末写道,通过卫青与霍去病,我们真正的明白了一句话:有些东西,出生的时候有,那就一辈子都有;出生的时候没有,这辈子也不可能再有了。
在书中,温伯陵对自己的写法总结道:把不同的人物串联起来,和大家一起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历史,起到“历史照进现实”的作用。同时又把某些篇章里的故事和观点拎出来,继续深挖,总结出中国历史的演变以及结果。
他把历史重新拆解,用不同的方式解读《史记》,让历史与现实产生联系,让新一代年轻人以新的方式了解历史,探索历史。
兴盛更迭,史今相映
日升月落,寒来暑往,历史迈着古老的步伐,携着典籍古书中的诗篇向我们走来。《史记》就像一盏明灯,为我们拨云睹日,告诉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哪里是去路,哪里是归途。
《史记》作为一份中国早期珍贵的史料,从中国的始祖黄帝,一直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雄伟壮丽又惊心动魄,充满悲壮与心酸。温伯陵评的《一看就懂的史记》,把散落在不同地方的史料重新整合,并以更随性的口吻解读《史记》,让我们以通俗的方式了解历史。
“阅家国,观天下,看今朝,食烟火。”便是《一看就懂的史记》作者温伯陵观史的眼光。而我最喜欢便是这本书中“家国”的部分,他告诉了我古时国家崛起衰落间特定的因果关系。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对比了。这两个互相敌视的国家,其实是一家人,他们在商末的一场战争中分道扬镳,在历史的长河中砥砺前行。而在几百年后他们重新崛起,在长平之战中相互切磋,最后秦国大败赵国。而这次失败,让赵国备受打击,留下了不可逆转的创伤。
温伯陵剖析道,赵国的问题并不至于长平之战用人失误,它还深藏着严重的民族问题与农业问题。在民族关系方面,赵国只是不断联姻、拉拢和安抚,维护表面和谐;而秦国则实行变法,真刀实枪地清除戎秋习俗,达到了真正的一统。同时赵国的农业问题越发严重,赵国不设置鼓励农业的法令,没有整合其农业资源,就像表面庞大内里却十分空虚的大泡沫。而秦国则十分重视农业,达到了“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的盛况。并且秦国在尚武成风的春秋时期非常推崇运动和健身,在那时人们就有着积极向上、全力以赴的体育精神。同时建功杀敌也是变法中升迁必然的途径,于是军队的战斗力绝佳,体质也很健康。而另一边底气不足的赵国仍不悔改,被渐渐蛀空,走向了灭亡。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本书让我明白,国家的崛起和衰落,自有特定的因果关系;王权更迭,其中的谋略智慧也有着特别的逻辑。
中华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使中国成为充满文化底蕴和有着悠久历史的画卷;中国有着不可计数的人才,不仅有着勤劳能干的人民群众、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还有着挥洒汗水、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们。而我也用自己的力量吟诵古代典籍,让更多的人熟知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伟大的战士,心中饱含着极强的信念感——让中国走向世界!中国还有着共产党,使原本松散的人民群众凝聚在一起,建立了独立的国防体系和科研体系,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强国!
“忆往昔峥嵘岁月,风华正茂斥方遒。”中国古代就像一幅上古时代的全景图,逝去的日子中的记忆,都会成为抹不掉的底色。司马迁为继承父亲遗志忍辱负重,用满腔的热忱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他用笔锋为我们拂去藏在角落中的微尘,就像擦亮了一盏心灯,为我们拨云睹日,前途也被涤荡的清晰。温伯陵的《一看就懂的史记》,将司马迁的文字以繁化简,并加入自己的讲解,让所有的故事都变得耳熟能详,一看就懂!
感谢《史记》和《一看就懂的史记》,让我们可以知历史兴盛更迭之真理,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如今,我们拥有了现在这样有实力又自信,有温情且担当的强国!我们的生活也将因国家的兴盛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让我们纵观历史,看遍朝代的兴盛更迭,以古鉴今,秉承着历史长河中流传千古的精神,共创祖国美好的未来!
历史的天空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一页风云啊,变换了时空…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看完此书脑海里突然浮现“三国演义”的这首主题曲,不禁感慨万千。
《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而温伯陵所著的《一看就懂的史记》采用通俗易懂的写法,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解构历史故事,挖掘隐藏在故事背后的逻辑,段子手式的写作风格,让你边笑边涨知识。
全书的第一部分“家国”,里面写到项羽和刘邦的楚河之争,直言如果项羽过了江东,最终的结果未必能好于“乌江自刎”,因为争霸天下是要打仗的,而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人口。如果经济不发达,便不能保证军队的后勤,人口不多就没有足够的兵员,更缺少经济生产需要的劳动力。所以在争霸的路上,经济和人口往往比统帅的军事能力重要。这种白话文的描写,让你瞬间明白了《史记。货殖列传》里对江东和黄河流域两地描述的原因:“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水耕而水耨,果隋赢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关中……膏壤沃野千里……巴蜀亦沃野……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所以发生项羽自刎乌江这个事件的时候,江东和中原的经济比例已经悬殊,人口也是天壤之别。如果说地区经济决定了政权的下限,那么人口则决定了政权的上限,一个国家没有人口和经济,任凭领袖的计谋和政策多么宏伟,也只能发出“天不助我”的叹息。
国家兴亡,从来不是单纯的英雄史诗。其背后是复杂的外交博弈、内政经济、组织方式,甚至是地球运动形成的地理格局。那些国家的崛起和衰落,自有特定的因果关系。所以我们是要从大局之观而非一人之见来读史记。
说到赵国的崛起和灭亡,就是因为他们用错了方式,用《笑傲江湖》的话说,赵国练了《辟邪剑法》,那不就是迟早要还的。用各种引申和主题的方式解读历史,帮你更容易看懂历史风云人物的成事秘诀。从《史记。魏公子列传》里的一个故事延伸到现在“不愿生育”的真相。在汉朝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的事迹中明白青少年时的生活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更是在《史记。五帝本纪》和《史记。秦始皇本纪》里面看到了中国为什么不只是个国家,更是一种文明。
“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亘古不变。天下合分,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如果不明所以,便始终做不到冷眼看世界,但在世界杂乱的表象之下,却又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规律,明白历史规律,也就明白了世界的本质,进而可以用来解释许多事情。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变过……
当你真正了解一个人,一件事情,一段历史的时候,你就会擅长独立思考很多问题,你会明白,所有成功都有迹可循,所有失败也有来龙去脉。
要做事还是要躺平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是,真正能够挖掘出《史记》背后宝藏的人并不多。假如你想了解《史记》,读懂《史记》,我推荐你读一读温伯陵先生所著的《一看就懂的史记》。这本书的目录特别有意思,我读到最后才悟到其中“家国、天下、今朝、烟火”的含义:家国,指的是中国的统一这条线,从中原到中国;天下,则指走出小地方,从大的范围探讨道统与内卷;今朝,自然就是我们传承的文化与文明的自信;烟火,与我们生活更加贴切,更接地气。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璀璨的人物显现在其中,看《一看就懂的史记》让我饱览了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也知道了世界的一些规律和本质,也体味到了每一段人生都有独特的烟火气。每一个章节结尾里充满人生哲理的金句,都是献给正在人生道路上奔驰的我们,于是我开始格外注意这些富含人生阅历的指点,仔细揣摩其中的道理。
这样类似的金句,精准到位,精辟犀利。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这句“不做事永远可以做好人,只要想做点事情,或多或少都要背锅”,这句话出现在对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评价中,非常中肯。对于秦始皇,我们可能认为他是一个凶残、暴虐的君主,因为法家治下的秦国没有任何人性与自由,而且生命一点都不被重视,可是我们不能单方面评价秦始皇,他大一统的成就是无法从历史上抹除的。对于每个人而言,自己认为这句话的答案与自己对秦始皇的评价想必是一样的了,都是各不尽同。因为立场不同导致结果不同,这是我所认为的道理,所以历史的发展是无法改变的,只能解决其中的问题,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免除他们对我们的主观评价,去做自己所认为对的事呢。
回归现实,如今新冠疫情肆虐横行,全世界各国一开始人心惶惶,不知所措。在面对肆虐的疫情没有有效的办法的情况下,如今的欧洲有很多国家“躺平”了,他们干脆只把新冠疫情当成普通的流行性感冒,比如英国、爱尔兰、西班牙等。他们不做事,认为新冠与死亡基本脱钩了就彻底放松,这也为国家获得了更多开放的权利,而我们中国一直在“做事”,一直在积极防疫。又比如说那些在网络上专门看热闹的键盘侠,各种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嘴里提一些毫无用处的建议,什么忙也帮不上的“好人”,他们真的“好”吗?或许“好”可能没有一个评判的标准吧。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不应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世界是以你自己为中心的,也不要太看重别人的评价,只要无怨无悔地走自己的路就是好。如今的中国,依然视新冠如猛兽,防疫工作丝毫不马虎。我们始终秉持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原则,那些白衣天使们,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挺身而出,他们可能背负着质疑,批评与责骂,但是却依然无怨无悔,这就是我认为做事的最高境界。
“不做事永远可以做好人,只要想做点事情,或多或少都要背锅。”《一看就懂的史记》中像这样的句子如同繁星,哪一颗都有可能成为你人生坎坷的指路明灯,而这句话也是让我最刻骨铭心的。多读书,熟读一点史书,相信我们都不仅能了解历史,发现历史的美,还能从中悟出更深刻的人生哲理。
迎亚运·品经典
重温五千年文学之路,唱出我华夏荣光…2023,中国在实现第二个百年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2023,有疫情,出现了白衣天使,出现了一座座好汉之城,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战胜新冠,在那个春节,迎来了北京冬奥会,在这个盛夏,也将迎来杭州亚运会!亚运那又将是一个新征程,自古以来的新征程,我们跌倒过,从中国队的第一金,到战无不胜的中国女排,以及现在如同黑马一般的中国女足,无不身上刻着华夏二字,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想起的便是那段佳话……
那佳话流传5千年,美其名曰:中华历史!也曾曰:华夏之光!这其中必有《史记》。文化是用来传承的,而我们中华儿女便是传承之人,传承精神,传承文化,用现代语言,讲述古往佳话,从“诗书礼易春秋”到一脉相承的历史照亮世界,在太史公的笔下,历史也完全不是历史变成了星光,变成了那遍地温柔的人间烟火。
家国、天下、今朝、烟火。中国的圣人有周公孔子,他们在各自的时代,独领风骚用各自的才智,推动中华文明向前进,因为成就斐然也被后世国人顶礼膜拜。太史公司马,他要编一部史书:记录中国从何而来,并且在史书里针砭人物,叙述兴衰往事,以史为鉴。每一个读到史书的人都会明白。个人,民族,国家应该向何处去。“史记”成书至今2千多年,无数英雄豪杰来了又去,王朝如过眼云烟,史记却屹立不倒,犹如点亮一盏明灯,告诉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哪里是去六路和归途。
共52万余字,130篇,从中国的始祖黄帝,一直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记录了两三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一份可靠的史料,史料犹如食材,纵横之间错落有序。以不同的方式解读史记,温柏陵成就了这本《一看就懂的史记》,以史记为蓝本,挖掘背后的逻辑与观点,看中国上古时代如何演变至今,这本书代表了他与众不同的想法,书于2023年六月,放在历史的蓝本,传承出不一样的精彩。
看看那最精彩的,国家兴亡从来不是单纯的英雄史诗,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如果不明所以便始终做不到冷,眼看世界,既然可以用历史规律揭示很多事,这个世界从未变。每个时代都不是独立,追溯根源,必有源头和起点,一条打通古今的主线是推论过程,源头藏在历史的细节里,而终点是我们想要寻找的答案。历史是人的历史,研究古代的人物兴衰沉浮相当于重演一遍,他们的人生每一段人生都有人间烟火的气息,这一点人间烟火最可贵。
烟火中传亚运,传与人人之间。亚运是传承的力量,这传承,我们来创。史记是传承的力量,这传承,也需我们来守护。愿亚运之光于这片东亚土地重现,我们品味书香,诵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