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触及过的柔软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在大地尘世间,肆意生长。二十余年,从幼稚到成熟,从叛逆到感恩,如今,我成为一个越来越坚强温柔的人,力所能及为身边的人带去一丝温暖。
步入大学校园之后,我如愿成为了一名心理委员,参与了心理讲座和培训,选修了校内与线上的不同心理课程,组织了不同的心理比赛活动,到如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些我有幸曾触及过的柔软。
洗涤心灵的柔软——读书。
我曾在大一阅读了思修课老师推荐的《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此书中虽然只是从生活入手,深入浅出的与心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心理学的魅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但又从没注意过的生活琐事,但这些可能就是我们生活的传播过程中所发生的微小的细节。这本书它让我学会试着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受众的心理现象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
如沐春风的柔软——教育。
我曾选修了校内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课教会我了如何以正确健康的心态去看待青春,看待人生,只要有良好的心态,就不会有天崩地裂的那天。我们最后会发现,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通过这门课,我能理解什么叫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去调整心态,并且我认为,学会适当倾诉,而不是抱怨,可以改善我们的心态问题。心态乐观,情绪积极,从容面对我们的生活问题,学习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出处 WwW.WENAnDaqUAN.COm
细嗅蔷薇的柔软——倾听。
作为心理委员,我会认为很有必要去策划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健康心理活动。大家来到大学已有两年,我在与班级同学相处交往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过多过少都会有一些“不积极”的心理,有的是在学习方面,有的是在恋爱方面,有的是在人际交往方面。针对不同同学可能会有的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小问题,举办的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变得尤为重要。
比如进行“优点轰炸”小游戏,一名同学上台后,在下面的对他有所了解的同学们可以尽可能说出他的优点。既可以培养台上同学的自信心,纠正自我认知的误区,又可以让其他同学们锻炼自己去欣赏别人,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他人。
坚定内心的柔软——成长。
15岁之前的我,还未离开父母身边,虽然自立能力已经掌控的差不多,但是家还是能拥抱自己所有的委屈和情绪,每天乖乖的学习,生活也算是一帆风顺。
15岁之后的我,开始了住校生活,性格一直活泼乐观,但也有了与室友同学相处不和睦的问题,我的处理方法究其本源便是“换位思考”,而且敢于跨出第一步,便是找对的时机,大家平心静气谈一谈。学到现在,不过学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做人”,并且是不愧于本心的处世之道。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带着曾触及过的柔软,带着感恩与爱,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
生活明朗,万物可爱
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如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样重要,如果说我们个人积累的财富和声望是用零的个数来衡量,那么身心的健康就是前面的数字一,只有这个一存在,我们才会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小的时候,车马都很慢,那时人们还生活在一个慢节奏的时代,心理疾病问题相对较少,而如今,随着生活压力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增加,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问题。但长期以来,人们并不把心理问题与疾病挂钩,认为只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情,这也造成了多数人即使心理有问题也不愿意去面对,久而久之少数人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自残行为。而对我们大学生而言,心理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中国大学生自杀率在全球占比较高,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自己,如何排解心理问题。我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上,老师就指出,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这个阶段是人生价值体系判断准则的养成阶段,如果这个阶段学生心理受到创伤却没有人去沟通,悲剧很有可能发生。因此我认为大学生这个阶段正是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自己相处的一个重要过渡期,这个时期,学校和家长还有社会要有正确的引导。
作为一名师范生,日后要作为老师教育报国,那么面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我们应该有正确的心理价值引导,在学生未出现问题之前未雨绸缪。在学校开设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老师向我们介绍,教育的本质首先是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人。那么日后面对学生、教学这句话同样适用,首先要在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下进行教学,其中可能需要不同的因材施教方式,这既是对于我们教学能力的考验,同样也是对于我们身心健康指导能力的考查。
在上学期,我们班的心理委员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其中有在操场上进行的,大家有说有笑场面好不热闹,在这样的活动氛围中,大家的关系更加贴近,每个人都敞开心扉相互交流谈论,很多平时沉默的同学这时也大放光彩,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一面。这也让我感受到集体的交流活动确实可以影响、改变一个人,这样的活动越多大家交流也就越多,身心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都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相信作为老师,只要我们给予学生足够的温暖,学生感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极大善意,那么他们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被世界温柔对待,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那么中国的未来就有希望,中国的一代会比一代更强。
让我们一起心相遇,爱同行,健康成长,如此,生活明朗,万物可爱,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用心灵对话
世界万物各有其姿,人与人之间也大为不同,沟通成为联系个体的桥梁。虽有其道,难以尽之。间或口中的话语与心里所想大有不同,彼时若能用心灵对话,方能窥其璞真,拉进人的距离。
常有人言,心灵才是沟通的桥梁,唯有用心去沟通才能真正的摒弃外在的掩饰,真正悟其意,领其情。
当然也有人并不以为然,他们坚定地认为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所思所想便是其人真正所想的。其实不然,无论是善意的谎言,还是维持体面抑或是其他原因,使得人人常常将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所隐藏,如若深陷于表面的话语里,久而久之,无形的距离日渐增长。最常见的例子便是我们与我们的父母。全国的小孩或许都经历过同样的教育模式与话语。那些熟悉的以至于倒背如流的话语,“我这是为了你好”“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都要多”“听我的准没错”等等,想来许多孩子听到这些反复强调,不断提起的话多是厌烦,也将其充当于父母的啰嗦与性格使然。但其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让我们试着用心去想,假如我们是作为父母的身份,让我们慢慢体会这些话语背后蕴藏的情感,就会发现,暗藏在里面的是父母的担忧与殷殷期盼。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独立自主,成为大学里最应学会的东西。这时有人将其等同为独来独往,更有人越发觉得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以脱离父母为荣。其实这些想法都有失偏颇。在大学这个各方面都有更大发展和提升的阶段,学会用心灵去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倘若仅仅因为言语的匮乏便去逃避,扭曲甚至强加以想法,便于整体发展无益。用心去理解那些被言语掩盖的情感,被掩埋的思绪。和父母来一场心灵的对话,去发掘成长的意义;和朋友来一场心灵的对话,去领会大学校园的精彩。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用心灵对话,以情感共舞,如何建设更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建立更好的关系氛围,这或许就是其中奥义。
“用心灵对话,才能更好挖掘其美,美好品质的光芒往往透过心灵的窗户才得以闪耀”,泰戈尔曾经这么说过。所以从中可知,只要用心灵对话,才能挖掘人性深处的精彩。这或许可以成为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指标。
无论是与舍友相处还是与朋友相对,作为当代大学生意气用事已成为过去式,让我们试着用心灵去探索他们的美好品质,说不定,会在偶尔处发现他们的美好。可见,历来无数学家投身心理学建设,重视心理健康不无道理,他们也一直在强调心灵沟通的重要性,这将是历史选择的必然,也终将成为我们探索的指引方向。我们大学生,从小做起,从自身出发,学会用心灵对话,拉进你我距离,以求更好未来!
言语呈现意思,心灵展示自我,用心灵对话,将是我们不断地追求!
你可以不成熟,但不可以不成长
我们可以不成熟,但不可以不成长。
为什么是成长,而不是成熟?成熟是一个结果,一种境界,一种趋向于完满的状态,而成长,是一段旅程,是前行中的进行时。只有在成长的路上走得很远很远,踏遍万水千山,看透一路风景,将前行中的抬脚与落脚历练得足够从容,才有资格担当地起“成熟”二字。成熟需要经历千辛万苦才能达到,而成长,就是这千辛万苦。在成熟之前,所面临的问题与烦忧尚能容忍,毕竟这里存在着现实与理想状态之间的落差。然而不成长,不去经历辛苦,则是思想上的停滞,行动上的怠惰了。
我们可以不成熟,但不可以不成长。
成长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甚至可以称之为是最清晰的一条脉络。人活着,就是要将命运活成人生,在所谓的命中注定里,注入人定胜天的成分,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不断地成长。每当看到一些教师和员工在微博上所发的状态,他们的忙碌与辛苦,往往会让我很心疼,但是看到他们将工作中的付出转化为人生中的成长时,又倍感欣慰。他们中有人会告诉我,工作很辛苦,但是很有收获,尤其是在忙碌过后回头望时,当时的付出都变成了成长,觉得很值得。
这些正处于大好年华里的年轻人,用成长来定义青春,自然很值得鼓励,不过我往往还会再说一句,慢慢来。
慢慢来,不要急。成长,不只是通过努力就能够获得,往往还需要经过时间的催生,才能产生一系列的正向结果。就像是在背英语单词,有的孩子会问我,这么厚的单词书该怎样才能啃下来啊?我说,不用啃,不要急,细嚼慢咽,按照老师上课所传授的背单词的规律,一天一天来,一步一步来,不知不觉中,该背下来的单词就都背下来了,远比狼吞虎咽而产生的因噎废食要好得多。
好似炖汤,要等待数个钟头,还要文火慢炖、三顾四盼,方能将一锅材料熬出好滋味好营养。成长也是如此,急不得,不只是步伐上的不疾不徐,心态上也要尽量保持从容不迫,一味地焦虑不堪、急功近利会抹煞掉你的才智与清醒。杨振宁在提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认为他父亲的“慢慢来,不要急”这一教导哲学,给予了他一个从容的心态和足够的探索空间,让他得以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有些年轻人面对自己的不成熟,难免心浮气躁,当然,这个世界上的确有种成长是在一夕之间而成的,可是这种成长往往来自于重大的变故或事端,很多的人都无法这么有幸或是不幸,如此被迫地成长起来。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成长,都是经过不断地摸爬滚打,经由时间历练,方才到达成熟之境地。
你也许还不够成熟,甚至是远远不够成熟,但是好在走在成长的道路上,小至每一次成长,大至你的人生,都是一个钟头一个钟头熬出来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每一个脚步都踏踏实实,等到你回首后望时,就会发现,时光将努力都雕琢成了成长,你所追寻的成熟,已经生长在了你的身上。
风传花信,雨濯春尘
在善意的双向奔赴中,每个人都如星辰,微小但释放着自己的光芒,交织成灿烂的星河。
守望相助,与爱同行。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他们跟你没有血缘关系,却依然默默守护着你,给予温暖与感动。因为新冠疫情,我们经历了停课停工,居家隔离。可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让我们认识了真正的英雄。他们有“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的决绝,他们有“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的赤诚,他们有“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的担当,他们有“衣沾不足惜,但是愿无悔”的执着,他们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纯粹。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他们生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书写了大爱与奉献。
“真正的离剧,没有长亭古道,也没有功君更尽一杯酒,只是一个平常的清晨,有些人就永远留在了昨天。”苦难它依然存在,鲜花也同时盛开。疫情带走了不可数计的生命,但我们仍然满怀希望,仍然所向披靡。
疫情还没有过去,也许仍旧人心惶惶。但我始终相信,我们终将怀惴火种走过黑暗长夜,踏过荆林和深渊,最终踏过疫情,重新点燃延续的火炬。“我们中华民族从来不需要历史来记载功勋,也无谓那些空虚华美的称颂。只要山川河流,千万英灵见证过我们前仆后继的跋涉和永不放弃的努力。”来自《不死者》的这句话却仿佛可以描述如今的情形。我们不信神,不拜佛,只敬我们这些平凡的人类。
也许你时常在想苦难与痛楚哪一个先到来,也许你时常思考疫情何时会波及自己,也许只是徒增烦恼。那为什么不满怀期望地去爱周围所有的一切呢?为什么不想想鲜花何时盛开,为什么不想想黎明前的阳光会有多么灿烂,秀丽山川,春暖花开,一切美好都在你身旁。
确实因为疫情被羁绊住了脚步,也确实很久没有机会见到喜欢的人和远处的风景。自从2023年的12月起,我们就不得不搁浅了很多次期待已久的出行计划,许多人都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像定格在了2023年那一页,从那以后的日子再也不能轻易摘下口罩畅快地呼吸空气。重复的核酸检测,重复的摘下口罩再戴起。有时候抬头望向天空,会觉得阳光格外刺眼难忍,就像每天重复着的,比从前更加枯燥循环着的生活。于是总会让人感到紧绷憋屈,或是独步于小区楼下蜿蜿蜒蜒的石子小道间;或是在学校操场里的塑胶跑道边听歌;或是在家里闲置已久的跑步机上“日行千里”;又或许只是在温暖的被窝里睡个天昏地暗……无一不是一种放松自己的方式。哪怕在疫情期间,日子也不是熬出来的,哪怕眼前的情形真的不容乐观,也要想起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人此刻也和我们一样滞留在原地,共同期盼着这段不算明媚的日子赶快过去!
止于方寸大小的屏幕一日终会是写满方程式和古诗词的黑板;几室几厅的房间也将会变成书声琅琅的宽广校园;被病毒拖曳的脚步将重新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