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工作已经开展很长一段时间了,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双减”政策,减负提质迫在眉睫,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学生语文素养如何提升?光靠课本阅读是远远不行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海量阅读是王道。
从学生低年级起,我就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段阅读要求中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深刻地阐明了阅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中的地位。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倡导“全民阅读”,阅读是成长的力量,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呢?结合自身阅读教学经验,我做出了如下尝试:创新阅读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常言道: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不仅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我在平时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阅读形式,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一起学习,一起分享,一起进步。
1、开展“好书推荐”活动。为了满足学生读书的要求,我首先动员班上孩子把已读的书贡献出来,在班内传阅。同时,开展人人借好书活动,并在班内设置了“图书角”,随时随地更新内容,使学生有书读、读好书;其次,为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提升学生阅读兴趣,语文课堂上,每天利用课前三分钟按学号轮流由学生进行好书推荐,学生们用心准备,认真倾听,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甚感兴趣,这不仅锻炼了学生能力,还能让学生分享好书,爱上阅读,一举两得。
2、适当融入绘本教学结合自然笔记二十四节气,结合绘本教材《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进行绘本教学采用孩子们喜欢的绘本和孩子一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我的自然笔记”作业。
3、指导学生进行绘本创作。
结合学校艺术节活动,指导学生参与绘本创作,并将学生创作的绘本在班上进行展示。当上小作者的学生乐在其中,从而让孩子更进一步地走进阅读,爱上阅读。
二、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推荐合适书目。学生有了博览群书的愿望,往往会漫无边际地读。什么书益处大?什么书帮助多?小学生选择有困难,这就需要在满足学生读书欲的同时,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有关的课外读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低,但富于幻想,结合二年级年龄特点,每学期我会给孩子们推荐内容短浅的童话、寓言、儿歌等。一学期推荐了四本必读书目,如:《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踢拖踢拖小红鞋》、《夏洛的网》、《爱丽丝漫游奇境》和八本选读书目:《发明家奇奇兔》、《生日快乐》、《不一样的卡梅拉》、《没头脑和不高兴》《哪吒闹海》《京剧之武松打虎》、《小巴掌童话》、《胆小如鼠的巨人/胆大包天的睡鼠》
三、开展阅读活动,全班“共读一本好书”为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本学期,在班上,人手一本,每天坚持阅读作业。
1、每个同学在老师的共同要求下坚持阅读,每天需读完老师要求的页码范围,每月完成一本书,并适当在书上或笔记本上,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摘抄好词好句。
2、每周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书中的内容,交流读书心得,大家一起分享阅读的感想,或采用提问方式考查书中内容。
3、每月读完一本书后,由老师出题对学生进行统一测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主观问答题,测试后由老师批阅,对优秀学生进行相应奖励。因加入了检测环节,每天规定了阅读书目和页码,这样学生才不会是走马观花式阅读,而是将阅读落到实处。家长和学生都更加引起重视,阅读的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滋润活动,愿我的学生能真正爱上阅读,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
教师是“教育农人”,在教育的一方田地上辛勤耕耘,执着前行,一丝不苟地操作各道工序——深耕、浅埋、播种、育苗。从教近八年,前几年年轻不懂享受职业带来的快乐,每每遇到糟心事,都在感叹班主任工作的辛苦,但真正思考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快乐和幸福是在参加班主任培训和阅读关于教师专业成长书籍之后,他人案例的影响来改变自己的心态,找到育人方法,让我积极乐观地对待,享受做班主任的快乐。
来到我们学校已经四年,从事一二年级的教学,但我也是第一次接触低年级的孩子,低年级孩子需要激励和表扬,而我又是一个不苟言笑,很严肃的人,哄孩子这对我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要想管理好班级,组织好课堂,要寓教于乐,恩威并施。于是,我慢慢地对学生叫出来“孩子”这样亲昵的称呼,表情也越来越温和,当自己处于松弛状态下你的表情就折射出你的内心,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少一些抱怨,让嘴角上扬,和学生相处起来就轻松不少。
作为班主任,免不了要和家长沟通,家长看到年轻老师有时候会觉得年轻有活力,有些会认为缺乏教育经验,不太信任老师。无论怎样,老师都要有与家长沟通的智慧。首先要明确一点,家长与老师的关系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应该形成统一战线,让家长为班主任教育工作助力,一切为了孩子。
在与问题家长沟通时摆正自己的身份,即使你很生气,在态度上千万不要盛气凌人、颐指气使,应该平等的去交流学生在校表现,不只是简单的诉说,还要提出一定的解决办法,共同解决。这样家长也会主动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心声,双方达成共识。反之如果语言或态度不当就会引起家长反感,不利于家校共育。
都说做班主任难,做好班主任更难,在细微处用心,面面俱到,实属不易。班主任就像一张网,连接着家长、学生、科任老师、学校等等。工作繁琐,而且每一项都不可懈怠。反观自己,作为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之间的联系做的确实不到位。有些科任老师会和我反映班级课堂情况,给予表扬或建议,而我则对音体美的课堂缺少关注。有时候课堂之间是相互促进的,比如孩子们都喜欢上音乐课,音乐老师也时常在我面前表扬他们,我就故意在学生面前把音乐老师在我面前夸奖他们的事情告诉他们,还把他们捧上天,在其他课上一样可以很优秀。果不其然,孩子都希望被表扬,在语文课时就会个个精神抖擞,表现出色,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做班主任要讲究语言艺术,一句话换个方式说,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每次看到有些学生成绩下滑,在课堂上表现又不好,就想指责训诫一番,但是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学生内心可能就觉得反正自己就这样了,对自己也降低期待,对老师还会有抵触情绪。如果老师帮助他分析原因,心平气和聊聊天,也许下次就会进步了。进步之后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有时候自己无意中的一句话对于学生来说那就是对他的评价。时常有家长和我说今天孩子说老师表扬他了,可开心了。我不过就是说了一句:“最近进步了,继续加油”,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老师对他的肯定。而且,当老师私下和学生聊天进行鼓励,学生内心会觉得老师特别重视自己,所以在学习中也会特别下功夫,在课堂表现中也会格外积极。我们要重视语言的力量,丰富自己的底蕴,增加自己的学识,修炼自己的涵养,让语言成为教育的利器,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班主任工作就是在细微处彰显自己的管理艺术,用心做一名班主任,学习管理知识,充实自己的内心,你将得心应手,班主任也可以做得那么有滋味。文案网整理 WenAndaqUAn.COm
一、主题式作业,实现学科整合
主题式作业是对学习资源的一种重新整合,这类作业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融通学科,使数学外延得以充分展开,构建大数学。根据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
二、实践式作业,实现知识内化
实践式作业的设置要激发学内化课本知识的作业,学会把数学内化为技能。如学习了《因数和倍数》一课,可以组织学生在操场排队行,有几种排法。这样的作业训练了学生的行动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让数学学习充满挑战。
三、分层式作业,实现各取所需
作业的设置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增加学生对作业的选择性,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层级的作业。我们可以为学生设置基础性作业(侧重基础性知识训练的习题),能力性作业(侧重于解决问题等练习题),拓展性作业(侧重于内容拓展性习题),三种作业自助餐供学生选择,使不同学力的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学有所获。
四、趣味式作业,实现学而不厌
单调的学习活动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并会心生厌倦。因此作业的设置也应贯彻愉快教学原则,增强趣味性。
思想引领行动,行动践行思想,聚焦“双减”,深化课改,不断提升作业设计能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赋能。
目标:
1、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并将负担提升到未成年保护法的高度。
2、减轻家庭教育负担。
3、将教育回归到学校。
4、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
并规定,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我做为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当先。”教师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执行者,是教育教学的实际践行者,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更是“减负提质”的关键和核心。作为一名“双减”背景下的新时代好老师,必须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要为人师表,素质过硬。
立足“双减”,做一名新时代好老师,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育人目标回归教育本位。教育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走出“短视化”,“功利化”“畸形化”的教育困境,坚决杜绝一味的写作业、刷题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休息权、健康权。要葆有五育并举思想,将这个思想牢牢的树立在自己的心中,不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行为的参差而耿耿于怀,以公平的心态来面对每一个孩子。
立足“双减”,做一名新时代好老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打造高效课堂。课堂,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主战场,必须要高举“惜时高效、轻负增效”的旗帜。我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最高效率、最佳效果、最优境界。在课堂上,我努力做到让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活力,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足学好。
立足“双减”,做一名新时代好老师,要树立作业精简观。在“双减”当中对“作业量”的减少,并不是简单地按比例机械性地减少。真正减少的是机械、重复、惩罚性的低效率的作业,是通过“减”来优化作业的质量和结构,不是靠量取胜,而是靠指向性和针对性来取胜。这也就是说,虽然学生的作业量在“减少”,但留下来的却是更高效、更有针对性、更具有诊断性的作业。我在日常作业的布置中,坚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孩子,精细化地进行作业布置。我坚持对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在判批作业时不只是判对错或检查学生是不是完成作业,而是看出作业背后所反映的孩子的思维特点及学习过程当中的问题。通过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包括错题的状态,找到学生学习当中深层次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一如既往地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做一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时代好老师。
“双减”指的是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必须适应新的要求,做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好课后延时服务,这样学生的学习负担才会真正减轻。
在学校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并不是简单地理解成让学生学得少一点、学得简单点,而是要让学生学得轻松一点,基于学生兴趣学得更多、学得更好,这就意味着对学校内的课程结构以及教学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双减背景下”作为一名新时代老师,应该这么做:
一、设计好作业时间。
认真贯彻双减制度下的作业设计十项原则,及时调整自己的作业设计,真正的照顾到每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处理好作业“质”与“量”之间的关系,在促进学生基础发展的前提下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让学生又快又好的发展;同时加强教师的教研活动,不断完善作业评价、管理机制。作业布置要因人而异,尽可能做到作业分层。布置多样化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从学生的角度来提高作业质量,做到真正的以学生为本。
二、保证学生的休息时间。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器官组织尚未成熟,生理机能还不完善,容易产生疲劳,免疫力较低,容易患病,因此,每天应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才能满足身体健康以及生活和学习的需要。所以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要保证在10个小时。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睡眠时间,与家长做好法通,保障学生充足睡眠。
三、提高学生的体能。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全社会与所有家庭关注的重点,所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重中之重。我国青少年肥胖率、近视率、抑郁检出率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所以要落实体育课的开设,开齐开足体育课,保证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
四、提高课堂效率。
一节好课,教学目标一定是精挑细选的,根据学情、学科特点、教学要素、课本特点等要素来确定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难度适中有用。一节课围绕着一个核心目标,做到一课一得,就可以了,好的课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有所取舍,所以每节课都应该充分地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需要具有层次性,教学内容可以比较少,但是一定具体灵活性,可以设计由易到难的教学环节,而且一定要注意要注意方法指导,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教学具有启发式的留白艺术。
五、提高学生的自学自律意识。
首先要在课堂中辅导,在课堂中创造机会,鼓励学困生认真思考,敢于举手回答问题,让他们能在课堂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课堂教学中鼓励优等生自我探索,自主尝试开发思维。
其次是课外辅导,在空余时间多关注学困生,根据学生情况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辅导。最后与家长要及时沟通交流,促进家校合作。
总之,在”双减”政策之下,我们要正确解读文件精神,提高自己的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自己的作业设计能力。在减负的同时,不减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时时刻刻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放在心上,承担起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使命任务。
这学期学校推荐了一本书——《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我带着十分的兴趣,读完全书,不禁感叹这是一位小细致、大智慧的班主任。郑英老师的带班智慧,正是“双减”背景下,新时代教师需要学习和领悟的。
郑英老师在班级管理上做得风声水起,1978年出生的她曾连续七年担任了两个班的班主任。她先后成为了《班主任》和《班主任之友》的封面人物。
郑英是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上做得有滋味的呢?透过她的书,就可以找到答案。“在细微处用心。”正如郑老师所说。优秀教师第一条是“记住学生的名字”。每个孩子的名字就是一首歌,一段情,一个故事,因为它寄托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郑英老师将班中的孩子的名字串连成文,使孩子的名字顿时有了生命,更显示出在集体中的价值,增添了同学间的亲密感。郑老师还提出我们可以在记住孩子名字的同时为孩子取昵称,在课间谈话时都能用到,甚至可以带进课堂。这是老师走进学生心灵的第一步,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是教师赢在起跑线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多么细心而又有智慧的老师啊!极其简单的细心,却有着不简单的内涵,从中透射出了人文关怀。
郑英老师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很少用指责、训斥,也很少唠唠叨叨、不着边际。更多的时候她用简短富有寓意的小故事或者小案例来打动孩子们,留给孩子们的是思考和沉静,更是收获和感悟。
如果用生活的方式,我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或者就如同书中而言,不再是利剑而是火把,照亮他们的内心,直抵温暖,或者若干年后依然会记得那些美好和鼓励的话语,伴随着成长而慢慢积淀成为一种想念。郑英老师用很浅显的语言,细腻地表达了这样的感情:无论怎样的学生都需要鼓励,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把握好语言的度,将能“化干戈为玉帛”;一句话,一个浅显的道理,都能“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给我很大的启示。工作中的烦与累,往往很多时候是自己添加进去的。用讥讽的语言来代替所谓的“黑色幽默”,效果究竟有多好?很多时候我们将学生看成是阶级里的另外一部分,他们的不良习惯和错误,会用放大镜放大很多倍之后呈现出来,若干次之后即便是再有耐心的老师也会烦躁而生气,结果只能是两者都受伤,这样的一个心结横在师生之间,不改变方式,只能越行越远。然而,作为班主任的疑问又会接而来之,换种温柔的,于学生而言,效果却无法立竿见影,或者失去威信,在学生眼里只是一只“纸老虎”。这样想的老师肯定不在少数,这里郑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方法,简单而有效的道理故事。不多言,却能在无形中给学生很多空间去理解和体会。
在细微处用心,着眼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郑老师将班主任工作变得生活化。生活是顺其自然,充满着神奇的。她讲到,用你对生活的态度去对待你的学生,你会发现另一片场景。学生也许会不尽人意,就像生活,但你努力多少,就会回报多少。
我们也许要的不是回报,但那种酸甜苦辣之后满满成长的喜悦,将是一种过程中最幸福的事。
如今,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期待,早已不满足于过去单纯的知识积累。‘双减’背景下,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我们要认识到在教学活动中讲技巧,让孩子们从繁重的课业学习中解脱出来的价值与意义。“双减”的目的不是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恰恰相反,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把握课堂质量,努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切实的给学生减负。要提高课堂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我个人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首先,认真备课是前提。精心设计课堂,以学科课程标准为导向,更新教育理念,备教材、备学生、备过程,在“减负”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率。依据学生年龄特征,通过深度钻研教材、精准聚焦目标、巧妙设计活动、科学合理实施、理性综合评价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以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创设情景,培育学生兴趣,以“学生发展为本”,精讲简练,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地、富有个性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其次,课外作业细心筛选,仔细编排,提高作业水平,提升作业质量。“双减”政策要求教师一定要创新作业的内容与形式,提高作业的设计、批改和反馈的管理水平。让学生的作业在完成中有一定的获得感。我会精心设计分层作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做作业。同时注意到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后进生把完成作业当作一件乐事。为了避免作业中的重复现象,我会尽量设计精而简的作业,作业的布置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也是关键。在延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然后,保护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孩子们愿意学习的前提条件。对现在的孩子们而言,生存动力和精神动力是大多数孩子暂时还体会不到的,因此,兴趣动力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老师,学科作业的设计必须以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是保护孩子们学习兴趣,保证孩子们学习效率的根本条件。大多数孩子不喜欢作业,主要原因是不会做,作业简单、重复、数量多,或者是枯燥、乏味、无乐趣。所以,针对以上问题,我会设计有梯度的个性化作业,让不同的孩子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起点的作业。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我会根据学习成绩的不同,来布置相应的作业,这样程度好的孩子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程度稍微逊色一些的学生,有能力完成要求的作业。我也会尽可能设计出有趣味的作业内容和作业方式,尤其在学习方式的趣味性上下功夫。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加入一些小游戏,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并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
“双减”的目的不是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恰恰相反,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知道,在学习效率相同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时间越多,所获得的知识也越多、能力也越强。但过长的学习时间、过重的学习负担又会影响学习效率,甚至危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学什么,怎么学,学多久,就成为教师们首先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最后,课后加强和落实作业完成的过程性指导,及时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势必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会按照作业进度计划,利用当今发达的资讯方式,及时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和指导。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指导,充分发挥“生教生”的作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双减”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多措并举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一是抓好课堂主阵地,我们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做到每节课准备充分、知识储备丰富、能力训练到位,打造充满“掌声、笑声、辩论声”的生命高效课堂,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保证学生“学会”“学好”。
“双减”的前提是课堂增效,课堂增效的起点是教师对课标、教材研读、把握、执行,教师要做课标忠实执行者,教材创造性解读、使用者。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努力成为“双减”背景下的新时代好教师。
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师爱是明灯,照亮了孩子的生命;师爱是火焰,点燃了孩子的热情;师爱是力量,鞭策着孩子奋进。教育植根于爱,教师应用爱呵护学生,理解、宽容、激励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让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在阳光雨露中绚丽绽放。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不但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善待他们,并尊重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还要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遵从职业道德,关爱学生,守护好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打开孩子们的心扉,走进孩子们的心里,融入他们的世界。从教多年,我更加体会到,教育是一场爱与被爱的修行,当学生发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与关心,点滴的言行之中增加了学生对我的信任、认同与热爱。
爱是一种理解。理解学生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有个性的,主体性存在的。因此,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教师虽为人师,但不应因此认为自己高高在上,而是走进学生心灵、融入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了解并理解学生的需要,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学生。我们班有一位学生特别调皮,对学习也没有兴趣。在一次单元测试中,同学们正在认真答题,他不但不答题,还干扰其他同学考试。我并没有火冒三丈地在同学们面前批评他,而是避开其他同学的注意默默地走到他身旁,暗示他回到自己的座位。因为我知道一旦声张他就会在同学面前颜面大失,伤害他的自尊心。事后,这位同学主动到办公室找承认错误,我不失时机地对他加以教育,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在经过这件事之后,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不但学习认真,而且乐于帮助别人。
爱是一种激励。师爱是一颗闪耀着璀璨光芒的钻石,它的光辉可以为学生们一面奋发向上的旗帜,为指明他们人生前进的方向,为他们点亮人生旅途中的一盏灯。“教育植根于爱”,我一直把这句话作为我的教育格言。有爱,我们才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把学生的闪光点放大,激励学生不断努力。教师爱学生,要从点滴做起。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坚守“育人为本,以德育人”的初心,激励着学生不断进步。如果我们班有学生退步了,我总会写一封信鼓励学生,这样可以增强我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如果我们班有学生生病,我总会关心问候他,这样无声地感化他,激励他努力学习。总之,老师的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
爱是一种宽容。宽容是一种关爱,给学生多一些宽容,多一份爱心,学生的生活中就多一份温暖,多一缕阳光。只有宽容学生,才能唤醒学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应当宽容学生,善于从学生不成熟的表现中发现其潜在的才能,以自己宽阔的胸怀感动学生,不与学生针尖对麦芒。同时,老师也需要学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不是当着其他同学的面严厉批评,这样学生会更加珍惜自己的自尊心,争取不犯错。
总而言之,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聪明的,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领悟、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新时代要有新要求,更要有新作为。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要用高尚的师德去热爱、关心、善待每一位学生,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门,带给学生温暖,帮助他们茁壮成长!今后,我一定以师德师范鞭策自己,不忘初心,关爱学生,争做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
有人说:教师是一份温暖的职业,点亮自己,温暖他人。教师要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用耐心去教导学生,用责任心去指引学生。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温度”的教师,温暖他人的同时,也温暖着自己。
一、对学生有“温度”
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任务,有爱才有责任,爱学生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义务。教师要视学生如己出,要平等对待、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爱学生,要严慈相济。学生犯小错误时,要学会包容,一个微笑或三言两语,点到为止。记得不久前在教室给优秀的学生发奖品,发完奖品时正好放学,我就顺便把剩余的奖品放到桌子上,等我送完路队回到教室时发现班里还有一个学生,发现他当时站在我的桌旁有异常举动,而且发现奖品袋子被打开了。这时我就问他在教室干什么,他支支吾吾地也听不清楚,最后磨磨蹭蹭把奖品从兜里拿出来。经过和他谈心了解到,他是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在外打工,他常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各方面习惯不太好。所以,了解后我没有公开批评,选择私下和他谈心,他也知道自己做错了,并保证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接下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他的各方面也都有明显进步。爱学生,要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滋养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教师的“温度”。
二、对家长有“温度”
教师要做家长、学生间的“润滑剂”,家校间的“连心桥”。教师与家长交流时,要怀有同理心和耐心。对于后进的学生,更需要耐心、宽容和关爱。我班有一个很好动的学生,上课时一刻也闲不下来,不是随意走动,就是转身和附近的孩子嬉闹,在地上滚爬等等现象。其他科任教师也经常反映类似的情况,对于这些情况我也经常和孩子谈心但都不见成效,最后决定只有与父母沟通交流孩子的情况,经过与他父母耐心的交流,家长也理解老师的难处,所以家长从各方面都配合老师工作。有一次进教室时我发现他正拿着扫帚扫地,所以立即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从那以后,我就慢慢从他身上找闪光点,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当面表扬和鼓励他,慢慢地,这个孩子的自控力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有反复,维持时间很短,但我相信只要给予他无私的关爱,充分的信任和耐心的引导,相信对于他的转化不是很困难了。对家长有“温度”,以心换心,才能赢得家长理解、尊重,构建新时代和谐的家校关系。
三、对同事有“温度”
春风给人清爽,春雨使人滋润。所以,对待同事要像春天般温暖。保持微笑,微笑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会使我们始终充满热情,会使接触我们的人感受到温度。教师要学会相互尊重,彼此欣赏,同事见面时,一个微笑、一声“你好”,温暖了对方,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俗话说得好,“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去议论别人的是与非,说话给人留余地,在同事工作或生活遇到不如意时,而一句同情、理解和宽慰的话,则可以给同事信心、勇气,我们真诚地送上一声问候,热情地提供一些帮助,让同事感受到这人世间的美好,让同事感受到被关爱的温度。
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将不忘初心,怀揣爱心与真诚,在与学生、家长、同事相处的过程中始终充满热情,努力成为一个幸福的有“温度”的教师。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深入开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如今,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及形式多样社团活动,努力实现社会、学校、家庭协调一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那么,在这样的新形势之下,如何做好一名老师呢?又如何做一位好老师呢?落实“双减”行动,还原教育本质,回归孩子生命本然。
一、优化作业设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当前新形势之下,老师蛤学生的相处关系也会和以前的不太一样。不仅要坚守使命,做学生的良师,还要切实俯下身子,真正实现做学生的益友。课堂上是学生的老师,引导、启迪学生去打开知识的宝藏,尽情遨游知识的海洋;课下,孩子们的生活也是非常丰富。就需要优化作业设计,不要片面追求大量的题海战术。要让每一道题不值得有理有据,务实有效。并且让孩子们及时复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学会举一反三。
二、提高作业质量
布置高效率的作业,更符合“双减”的政策。那么,老师可以“分层式”设计作业。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按照不同的重点层层设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分层设计作业;这样可以让孩子的能力发回到最佳状态,让每个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反思改进,推动减负增效。还可以设计目标性作业,比如,我们一年级的“元、叫、分”的那个单元,我就特别设计了“兑换小高手”“购物小达人”这样的讲题作业,让孩子每个小目标讲解一周,每天我会安排不同的任务。从学生中发现潜能,挖掘潜能,为将来每一位小学生的成才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不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双减”是一项利国惠民的政策,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更重要!在双减路上,减负不减质,减负更优质。家庭作业量减少了,重复性作业没有了。扣、抓、拖现象不存在了!但是,教学内容没有减少,教学目标没有降低,教学质量,不能滑坡。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们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效益。面对活泼可爱的学生,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获取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每节课都要有自己的点睛之笔,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切实让学生学得会、掌握牢,就需要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课下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打无备之仗,不上无备之课,在工作学习中,刻苦钻研,使自己的业务水平达到精湛水平。
最后,我想说:落实“双减”行动,要给孩子作业“减重”,给家长心理“减压”,还原教育本质,回归孩子生命本然。同时也勉励老师们努力成为一个会思考、有情怀的新时代好老师。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知道“双减”指的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那么,“双减”的实质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抓好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教师。在“双减”政策之下,身为一名老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好老师?我有如下几点反思。
一、创造高效课堂
一堂课是否高效,看学生的上课状态便能知晓。课堂上绝大多数同学都兴致勃勃,眼神里散发着求知的目光,主动跟随老师一起思考问题,学习知识,课堂一定是高效的。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老师们要用心钻研课标、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不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来提高课堂效率。
二、坚持堂清
堂清能真实、快速地反映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利用堂清来复习并强化所学内容,每堂课结束之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堂清,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从而帮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知识。学生堂清也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有课前精心备课和钻研重难点,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优化作业设计
好的作业应该是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是有一定难度的,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的。同时我们明白,不是做得越多、花的时间越多就越容易学好,在合适的时间内学习“少而精”的学习才是理想状态。
在“双减”背景下,更需要教师的专业阅读。新教育实验倡导者朱永新教授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同样的孩子,在不同的教师面前就有不同的表现;同样的知识,在不同的教师面前就有不同的阐释。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充当知识的传声筒,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外一个脑袋;有些教师,则能够复活知识,让知识还原到它最初被发现的状态,让学生能够经历科学家初次发现知识时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记忆和接受知识。教师这种复活知识的能力,与教师的专业阅读是分不开的。”
可见,教师要有“复活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指把死知识教活,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得通俗易懂,让知识具有生命力和创造活力,而要达到这一境界,显然需要教师视野开阔,进行专业阅读。专业阅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直接作用于专业实践的自觉阅读,它能帮助老师们形成基本的认识框架,提升专业理论素养,训练专业实践技能,直指教师的专业发展。
目前,“双减”工作正有序地向纵深推进。在此背景下,校外减负,校内必须提质。提质,主阵地在课堂,关键在教师。教师成长,有人说要坚持“实践+阅读+反思”。我认同这个观点,但三者之中,“阅读”是关键。因为阅读是汲取,是学习,是实践和反思的基础与保障。我认为,推进“双减”工作,教师更需要“阅读”。
阅读儿童。儿童是一本尚未被我们完全打开的书。作为教师,应从阅读儿童开始。因为,阅读儿童就是认识儿童、了解儿童;阅读儿童还是理解儿童、尊重儿童;阅读儿童也是接纳儿童、相信儿童。阅读儿童,除了需要蹲下身子,平视他们之外,教师还要阅读孔子、陶行知、卢梭、康德、杜威等古今中外教育大家的哲学、教育学专著,进一步明白“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明白“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成长规律,明白“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的道理,明白小孩不小,明白“儿童中心论”。
阅读自己。德尔菲神庙有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老子《道德经》亦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教师必须通过阅读,才能更清醒地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更好地承担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责任。手执教鞭,肩负民族的希望和未来的担当。正如于漪老师说的那样:“当教师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人就会变得聪明,就会站在比较高的地方思考问题,而且心中总是有一团火,能有旺盛的经久不衰的内驱力。”教师有了使命和担当,就会不断内省反思,阅读自己,立己达人。
阅读教育。教育是什么?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但很多教师一直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正如杨绛先生回答一个青年的问题时说的那样:“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当前,“双减”背景下,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首先,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明确“教育遵循自然”,“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是要立人”,“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其次,教师要采取行动,认识到儿童具有多样性,坚持做好融合教育,为每个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
教师,只有终身阅读,才能对教育理解得更加深刻,才能更好地为儿童的生命成长奠基。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更要自己成为一个热爱书、善于读书的人,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双减”政策是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的实质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抓好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双减”意味着教师教育生涯要踏上新的征途、迎接新的挑战。
“双减”政策下,一定要提高课堂效率,这要求我们课前备课要充分。课堂效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利用优秀资源,在教学中也应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中应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的能力差别,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备课时要多思考,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都要充分研读,备课时教师要反复地看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充分理解教材。针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我们把那些需要反复强化训练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根据遗忘曲线的规律,及时复习。如修辞方法的掌握,作文写法及人物形象的赏析等,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适当的穿插。
课堂检测能真实、快速反映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每堂课新授内容之前五分钟对学生进行摸底,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夯实基础,为新授课内容起到了很好的铺垫。课堂检测的形式可以都多样化,也可以在课中或最后几分钟进行。
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作业布置形式多样化,采用分层作业和素养作业等多种形式。素养作业包括做手抄报、做思维导图等。素养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将国家政策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精心设计课后作业,要减负,就必须让孩子从成堆的作业中解放出来,就要求教师要精选习题,精心琢磨,作业要适量,难易度要适当。提高作业设计的含金量,加强针对性,体现灵活性,提倡分层作业。
有效指导课堂作业,为了真正地掌握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教师可以尽量留十分钟左右给学生用来完成作业。教师同时巡视学生当堂的作业书写情况,获得真实反馈,可以及时纠正、指导学生。
用心批改反馈作业,教师的批改一定要做到及时,以获得及时信息进行评讲。“双减”形势下,批阅作业与辅导学生变得更为重要。面对分层布置的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要批阅认真、个性辅导。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赞美每一个学生。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努力学习。老师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细心观察,发现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赞美每一位学生。使每个学生对未来都充满信心。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往往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改变。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进步给予赞美,能够强化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构成,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身为一名新时代教师,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快乐幸福的好老师。让我们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
“双减”的提出,大大减轻了家长和学生的负担,在此背景下,也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家长对孩子将来升学的心里焦虑。“双减”背景下我们要做好“四个优化”,优化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模式、优化作业设计等,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率,确保“双减”政策有效落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同时转变教育评价方式等。
一、终身学习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切实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极观看优秀教学视频,阅读书籍,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经,丰富知识结构,增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强理论底蕴。多听老教师的课,积极向优秀教师学习,吸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质量达到优良的水平。
二、精心备课
课前备课,做到”有备而来”。我们要认真研读2023版新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挖掘知识重难点及内在联系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设计课堂练习、制作课件等,这样就会保证课堂游刃有余。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教学重点怎样让学生学会,难点怎样突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其次是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认真上课
1、上课要做到精讲多练,把握好讲和练的关系,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能讲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讲;需要教师引导的,教师要站出来引导。上课时要把难点讲清讲透。
2、学以训练为主,让学生多动脑勤动笔,围绕重点进行练习。有句话说得好“数学只有做出来了才叫做真正会做了”,所以,光练不讲不行,光讲不练等于零。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要想成为游泳健将就要到大海里去锤炼,
3、教学中让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做到放手让学生多讨论疑难问题,学生能自己总结、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绝不包办、不帮忙,让学生去感受独立解决完问题后的成功感、自豪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即能力,掌握了方法就等于拥有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而这把金钥匙不是靠授予,而是靠习得。
4、游戏活跃课堂
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设计一些游戏环节,抢答环节如学习乘法口诀时,让孩子“拍手记口诀”“对口诀”“开火车练习口算”等等。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抢答游戏。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吸引学生注意力
为了让学生能更直观地学到知识,我经常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作为教具,比如讲长度单位我用学生的铅笔、粉笔做教具;讲植树问题时我用学生的双手作为教具,手指与手指之间作为间隔,手指作为树;学习立体图形时,我把开关作为实物让学生讨论它是不是正方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数学非常有意义,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6、用“评价语”调动学生积极性
人人喜欢表扬,大人如此,小学生更是如此。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表扬和肯定对他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提高数学成绩,我常用的方式是:课堂上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表扬,学生答对的问题大力表扬。口头表扬(哇!你太棒了)(你真不愧为我们班的小小的数学家!)(我发现你的表达很完整)(掌声送给她!)等。
7、用板书串联本节知识点
老师的板书可以说是一节课的灵魂,一节课结束时,主要内容要完整地保留在黑板上,使学生对整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全面梳理。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板书,总结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找出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有利于教师在最后阶段对知识的复习、巩固、整理、总结。
8、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和独立的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认知水平,把能放的内容,放心、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四、精心设计作业
对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做作业。同时还注意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中差生把完成老师的作业当作一件乐事。避免作业中的重复现象,尽量设计精而简的作业,作业的布置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作为一名老师,这个意见的出台非常及时,对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避免校外办学机构喧宾夺主,还学生快乐健康的童年,也让自己做一个快乐幸福的教育工作者,让教育回归到更本真的状态,是我们每个教育人的初心与坚持。
闲暇时间,我阅读了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于老师对教育教学的感悟,对同行教师亲切中肯的建议,对学生的尊重、了解与爱,令人赞叹!作为一名老师,想让一些学生喜欢你容易,但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你很难。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呢?下面是我通过阅读此书获得的启示。
一、做“甘草”
至圣先师孔子有五大美德,叫作“温、良、恭、俭、让”。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居五大美德之首。“温”是所有学生对老师的第一期盼。像甘草一样对学生温和宽厚,真心爱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善待每一个学生的老师,学生能不喜欢吗?为师者对学生要温和、亲切,但一味地“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一味严厉也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到严而有爱,严而有方。在二者之间把握一个“度”,这就是调和。“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
二、让每个学生都感到你喜欢他
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但,要老师喜欢每位学生,难;可是,如果像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说的,“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则比较容易。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其实,做出喜欢学生的样子,很简单,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桩小事等,就是这么一堆近乎琐碎的“喜欢学生的行为”,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喜爱。
三、童心不泯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张光鉴曾说:“老师要和学生相似。”于老师把童心不泯总结为几点: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二是“孩子气”;三是理解和体谅学生;四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正是这不泯的童心,于老师才能一直和学生想在一块、乐在一块。课堂上。他带孩子表演小品,让孩子们爆笑,让学生感觉他就是一位知心朋友。课后游戏,他站到学生中间,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大扫除任务,他也主动去班长那里领任务,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俨然是一个孩子,让孩子特别愿意亲近他。
四、行无言之教
“无言之教”指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因为,“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们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身教”无痕,教育一旦“有痕”——让学生感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十有八九,效果不彰。老师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本学生天天看的“无字之书”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先做到。
五、学会正确激励学生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它的第二个名字便叫“激励”。激励的作用巨大,它的确是教育的伟大法宝。但激励是大有讲究的,激励要动情、激励要及时、激励要当众、激励要重复。
阅读这本书,犹如一缕温暖的春风沁入心田,文字之间都是于职业、于学生、于同行的爱。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智慧就是在他的爱与行中总结出来的。读着于老师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反思着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我的心灵又一次得到洗涤。他的育人之道深深地吸引着我,感染着我,启发着我……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我们用心奋力托举。“双减”以来,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有些许的迷茫,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们的综合能力稳步提升;我们应该追寻什么,才能真正做到为孩子们一生的幸福去奠基。在我看来,双减真正减掉的是孩子们的负担,作为老师和家长必定要自我加压、负重前行。
一天晚上近十点钟,我接到了班里一个女孩子的妈妈打过来的电话:“陈老师您好,我是熹熹的妈妈,这么晚打扰您实在不好意思,我想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想听听您的建议。”透过声音,我觉察出:这位妈妈刚才哭过,并且哭的时间不短,哭的程度较深。
听到妈妈有了打算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的想法,我非常震惊。虽然对班里孩子的情况不是了如指掌,但凭借一个老师的职业敏感度,我认为班级里没有在行为、性情上存在很大问题,达到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地步的孩子。
我在脑海里快速搜索关于熹熹同学的信息:熹熹是一个眼睛大大的,看起来比较文气、乖巧的女孩子,上课时会跑神,会有玩手的小动作,课堂上回答问题不积极。但孩子坐姿挺好,是个为人友善、懂事的孩子……怎么在孩子妈妈那里竟到了要去看心理医生的地步?绝不能妄下结论,我需要听一听妈妈眼中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
简单的寒暄过后,熹熹的妈妈开始向我陈述她眼中孩子存在的问题。
原来,这位妈妈想要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就收到了数学老师发的关于孩子在校做的练习题的图片。练习题错误很多,家长看到后十分恼火,最让她不解的是,上面的题之前做的时候并没有错,应该是学会了。不知道为什么才过了几天,孩子竟然都忘了。
孩子妈妈告诉我,基本上每天孩子吃过晚饭后,最多休息半小时,她都会陪着孩子把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遇到学的不牢固的点,妈妈会给孩子再讲解一遍,感觉孩子当时是学会了,可不知道为什么,过不了几天她就记不牢了,做题还会错。这让她十分不解,烦恼。
孩子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爱发呆,不管是会做的题还是不会做的题,如果妈妈不在旁边提醒、督促,她就完成不了。这位妈妈觉得,自己在孩子身上付出了很多,但收获的远远不成正比,甚至自己感觉没有收获。
长期以来的付出了而不得回报,让妈妈的心灵到了崩溃的边缘。实在承受不了,就只能痛哭一场了……走投无路,就想到了孩子是不是心理有问题,不然为什么识记知识总是不牢固,于是萌生了带她去看心理医生的念头。
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我开始向孩子的妈妈讲述我了解到的班级里孩子的情况,我必须让这位妈妈自信起来,她所有的付出并非没有回报,而是回报在一段时间内很少,回报延迟。孩子不是学习机器,不是只有做对题的孩子才是没问题的孩子,也没有一个孩子是完美的孩子。即使是班级里每次都能把题做全对的孩子,他也存在上课跑神、搞小动作的情况,也存在会记错知识的情况,只是他跑神的时间少一点,频率低一点而已,每个孩子发育状况不一样,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不同,不能拿着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孩子的水平高或者低。
我鼓励她,她是一位负责任的好妈妈,选择自己一个人吞下委屈和不甘心,选择了长期默默的为自己的孩子付出时间和精力,并一直充满希望。我希望她坚持下去,不要被此时困境所迷惑,我们的孩子只要心理健康,身体无恙,会写多少题、能写对多少题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一定是为孩子计深远的,不纠结一时,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如果孩子的知识学习没让你满意,也不要怀疑自己是否做了无用功,所有的努力付出都不会白费,走着走着就走到了柳暗花明、山花烂漫、绿树成荫。
说完,我又给孩子的妈妈打了一针强心剂:“做为老师,我们更不会拿孩子是否完全掌握了某些知识来评判孩子、评判家长的成功或失败。努力了就是好样的,就是我们心中的骄傲!我非常佩服你,能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怀疑、否定之后坚持做自己能做的事。不抛弃不放弃,真是我们所有妈妈中的楷模!希望你坚持下去!”
或许是我的分析让孩子的妈妈了解了自己的孩子在班级里情况,也得知了并不是只有自己的孩子才有这样那样的状况发生。又或许是我的鼓励让孩子的妈妈坚信了自己努力的意义和价值。言谈间,孩子妈妈的语言状态舒缓了很多,语音语调上不再是失落难过,增添了一抹自信、坚定和释然。
挂断电话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庆幸自己从未因为孩子学习接受能力弱而无视孩子的努力,从未因孩子学习暂时落后去质疑家长的付出。每一个看似不够努力的孩子,或许都有他不可抗拒的短板,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孩子当时的能力只能让他成为当时的他,多给孩子点关注和耐心,守护孩子的自信,我坚信每个孩子都会走出一片广阔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要看到每一颗星星的光芒,哪怕她的光十分的微弱,我们也不能否认她的努力付出,忽略她的价值!
在鸡娃内卷的大潮中,优秀的成绩是家长的心头好,亦是老师们望眼欲穿的期待。但是,优秀的成绩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通过的独木桥。只会高分通过考试的孩子,已经不完全符合国家对人才的界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
作为教师,我更愿意多关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不急功近利,不一味的去追求优秀的成绩。尊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不同,奋力托举,让每一位孩子绽放自己独有的光芒,这就是“双减”背景下教师的使命!
这段时间我认真阅读了成尚荣先生的《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收获很多。这本书中,以不同的教育人物,不同的教育故事,不同的教学方法传递出一个共同的强大信号——要做中国立德树人的好教师!
书中指出,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的初心,是力量,是方向,是国家对教育的根本追求,也是民族教育自信的源泉。在我的理解中,立德树人既是目标和方向,也是过程和努力。立德,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将其置于其他教育内容之前,强调了“德”之于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性,也体现出了德育的重要意义。树人,则是指全面培养学生,推进五育并举。
在立德树人中,我们教师无疑是关键。就像成尚荣在其中一篇中说到,教师是“种子”,传播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思想和价值观。只有教师这颗“种子”好了,才能发出美的芽,结出善的果,育出一批又一批芬芳桃李。因此,教师需要将争当立德树人好老师作为自己的职业成长的目标,给自己高点定位,引领成长。将当好立德树人的好老师作为自己的职业成长的目标,就好比给自己的师德建设、专业提升和教学教研之路注入了一针“催化剂”,可以推动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走向新的高度,也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读完全书之后,结合实际,我认为要实现当好立德树人好老师这一职业成长目标,需要做到六个“坚持”。
第一,要坚持以人的成长为“出发点”。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人”,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就要求教师开展一切教学活动也必须从“人”出发,以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为本质目标。拿教育科研举个例子,很多时候我们开展教研侧重于教学工作和方法的研究,这其实有失偏颇,我们应该把关注点聚焦到人的身上,想方设法破解教学难题,千方百计帮助学生成长,通过开展的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助力。其他的工作也是如此,再像班主任工作,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手段进行班级管理只是抓手、是过程,最终的核心仍应该是学生的成长。所以要做好立德树人的好老师,首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出发点。
第二,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专业的教育水平是载体。教师的无私奉献之心、高尚的师德师风,最终都需要通过专业的教学活动体现出来,立德树人的目标也需要通过专业教学活动来达成。而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真实状态,才是衡量教师实施教育活动好与坏的最为生动形象,最能被感知认识的,最需被深入研究的素材。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用课堂的真实情况检验自己教学水平标准。而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主动做一个有心人,既要留心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思考过程和参与程度,也要主动加强互动,打造活力课堂,让课堂为教育学生、塑造学生提供最大助力。
第三,要坚持以教师读书为“助推器”。立德树人是教育实践中的总任务,本质上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这些都将倒逼教师不断的学习和自我提高。读书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有将自己的“阅读史”转化为“教育成长史”,才能不断为自己充电,为自己赋能,提高立德树人的实力和能力。回忆我参与过的阅读活动,在教师间开展的主题阅读、推荐阅读、专业阅读和兴趣阅读等活动都是较好的自我提升方式。毕竟教学工作较为繁忙,在活动中阅读,以集体监督的方式阅读,可以促进自己的主动性,从而可以丰厚我们的理论沉淀,助推教学开展,并收到厚积而薄发的效果。
《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一书对我的启发不言而喻,书中的理论和案例都很详实并值得今后再次细细品读。今后,我将继续在工作中重视自身素养提高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争当好老师,为新时期的教育事业贡献一己之力。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各自角色的有力举措。在“双减”政策的落实过程中,重在探究如何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探索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如何保障学校教学的基本学业标准不降低,是落实“双减”工作的基础。为保障学校教学的基本标准不减,一线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一、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的核心任务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那么,作为教师,不仅要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还要聚焦“双减”,不断学习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更要改变教育教学理念,观摩优秀教师课堂实录,充分钻研教材教法,提升课堂教学设计与施教水平,以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类型,帮助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体会课堂学习的乐趣。
二、要以生为本,植根课堂。
教学的核心目标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我们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好个性化服务,通过深度钻研教材、精准聚焦目标、精细化设计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实施、理性综合评价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以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三、要提高作业练习的设计水平。
“双减”严控了考试次数和规模,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什么样的作业可以更好的替代考试,且能够反馈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应该创新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建议将作业分层次设计,让优生能够“吃好”,中等生能够“吃饱”,学困生能够“吃到”,让学生充分感受课程学习的获得感。所以,我们要在作业的设计和管理方面多下功夫,积累经验和方法,以提高作业的设计、批改和反馈水平。从源头上降低以刷题为主的作业模式,降低作业总量,提高作业的训练效果。
作为教师,孩子的成长及未来全攥在我们手中,新形势下做好这份职业如果不提升自己,就敬业不易,精业难成。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尽量挤时间,用于学习,多些阅读,多些思考,多些研究,多些积累,多些对自己的不断修炼与提升。
“双减”是党和国家站在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其改革的核心在于构建新时代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当在“双减”政策下重新审视自我,明确自身的责任与担当,要努力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双减”政策。双减”政策是指教育部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学生作业负担、减轻义务教育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旨在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作业负担减轻了,校外的培训负担减轻了,要向提高质量,就要从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从课后作业的布置要质量。减负的背后,其实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不断更新换代的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当初所学的知识已不可能受用终身。作为一名教师,不要说有“一桶水”,就是有“一池水”也不行,最好是要有“源头活水来”的源源不断,才能汇聚成滚滚奔流之势,学生才真正能从中获益匪浅。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拓展新的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的需要。专业书籍、儿童读物、心理学书籍,作为老师都应该看一些,这样才能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影响学生。
二、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力争做先进教育生产力的代表。要加强业务学习,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要善于思考,注重总结。实践科学发展观,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总结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一个问题善于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全局、从个性到共性、从静态到动态的思考。善于思考的真谛在于,掌握现象,领会实质,而不是学而不深、学而不精;深入细致、入心入脑,而不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四、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是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如果老师能“放下架子”“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建立一种信任的平等关系,很多棘手问题会应刃而解。
五、提升修养,拥有虚怀若谷的品德。中国自古有文人相轻的通病,彼此漠视,互不买账,那是旧时代知识分子的狭隘意识。今天我们提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就是要立足我们的“中国梦”,立足我们的教育方针,打破这种狭隘和偏见。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会知道要多向他人学习。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并非“生而知之者”,他应该是一个“学而知之者”。正是由于他的虚怀若谷,他的孜孜不倦的学习,最终才成为一代影响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大教育家。只有谦虚严谨的人,才知道如何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个人不可能是一本大百科全书,但“术有专攻”,是可以在某一领域涵盖古今、登峰造极的。我们向他人学习长处,是可以弥补自己短处的。
总而言之,作为教师,通过学习,要进一步坚定教书育人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在“中国梦”的指引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投身于学习教育活动中去,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契机,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做到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语言,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从遥远的“劳动号子”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端,到古代儒家读书人将其列为“必修课”,音乐学科的重要价值可见一斑。可是,在当下的教育教学现实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无奈而尴尬的事实——音乐学科的地位常常被边缘化。在很多中小学中,音乐学科甚至常常被冠以“副课”的名号,学校领导不重视,学生本人不重视,甚至连音乐教师自身都不重视。我认为,在“双减”的大背景下,音乐学科的重要地位将会日渐凸显,音乐老师将会“大有所为”。
一、“双减政策”带来了新契机
音乐课程的主要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开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些价值,正好与当前的“双减”政策有着较多的契合点。所以,在当下中小学的课程教学当中,音乐学科完全可以成为而且必须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之一。音乐教师要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为“双减”助力,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二、音乐课程的重要价值
音乐学科被定义为“副课”,音乐课堂甚至常常被语文、数学等学科占用,这些现象都是出于一种浅陋而短视的认知。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音乐课程应该是学校德育、美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学校实施德育、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传承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所以,学校课堂必须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而音乐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本身就包含了大量丰富的教育内容,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教育的优势,不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积极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二)渗透德育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名学生最终能否成人成才的最关键性因素。观照当下的社会现实,失德行为屡见不鲜,三观不正者大有人在。正因如此,学生的德育教育更值得我们老师们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音乐学科具备天然的优势,因为音乐是关乎心灵的学科。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可以熏陶人的情感,可以培养人的情操,甚至能够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
(三)培养审美情趣
“双减”政策实施后,纠正学生的审美偏差,培养学生正确、高尚的审美情趣,我们音乐教师依然是任重而道远。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针对学生而言,学生只有学会聆听,掌握聆听技巧,方可深层次感受音乐旋律中所蕴含的美感。音乐课堂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去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当学生能够正确地感受和鉴赏音乐美时,在无形之中,我们就培养了学生对真善美及假恶丑的是非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审美素养的不断提升,还可实现学生高尚审美素养的培养。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实施的大背景下,我们音乐老师自身首先应该转变认识,不要对自己的学科“自轻自弃”,而是要意识到音乐学科将会大有所为。音乐学科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还承载了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功能。我们音乐教师应当有担当意识,做到爱一行、专一行,在“立德树人”的教育长途上奋然前行。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实施,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要与时俱进。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我在六(3)班的语文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上不断思考,努力实现学生思维的可视化,促进学生思维不断发展。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语文味道意浓浓
在语文课堂上,六(3)班学生安静地聆听、大胆地言说、真心地共情。老师和学生尊重并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让他们在安全的、自由的、包容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学习和合作的乐趣。这样的课堂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像悠扬流淌的音乐,像春日午后的阳光,泛着浪漫的柔软和光泽。
二、自在娇莺恰恰啼,学以致用成效大
六(3)班的语文课堂,一直以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中心,同学们围绕值得探究的主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在学习了《匆匆》这一课后,为了让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小组在合作讨论下创作了绘制一日时间表,把自己一天的安排用绘画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通过反思自己的一天,希望同学们都能珍惜年少时光,努力学习,不负韶华。
三、万类霜天竞自由,分层作业很重要
在《那个星期天》一课,课文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通过动作、环境等描写了“我”等候时的情景,表现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为了让同学们也能体会作者的这一写法,于是在本课的教学后,设计结合一张生活照片,同学们或配图,或用文字描绘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小片段的练笔作业,写令自己难忘的那个瞬间,来记录生活的美好。这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
分层进行作业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并且都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受到鼓舞,体验到收获的乐趣,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
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作业从单一走向多样,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课堂从独立走向协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考、理解和探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到语文学习的美好体验!
在双减的背景下,为了做好新时代的好老师,我翻开了这本书时,我便被书名所吸引了——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对于初为人师的我觉得班主任不仅让我毫无滋味,而且五味翻阵。然而读了这本书后,我感受到了,一位睿智的老师,以细腻、包容的情怀,将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做得有条不紊。书中字里行间流淌着教育的回甘之味,教育的有滋有味。
首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年轻的班主任郑英老师。郑英却在班级管理上做得风声水起,1978年出生的她曾连续7年担任了两个班的班主任。她先后成为了《班主任》和《班主任之友》的封面人物,并也成为了自己所教学科的权威刊物《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的封面人物。
郑英是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上做得有滋味的呢?透过她的书,就可以找到答案。“在细微处用心。”正如郑老师所说。优秀教师第一条是“记住学生的名字”。每个孩子的名字就是一首歌,一段情,一个故事,因为它寄托着父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郑英老师将班中的孩子的名字串连成文,使孩子的名字顿时有了生明,更显示出在集体中的价值,增添了同学间的亲密感。郑老师还提出我们可以在记住孩子的名字时可为孩子取昵称,在课间谈话时都能用到,甚至可以带进课堂。这是老师走进了学生心灵的第一步,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是教师赢在起跑线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多么细心而又有智慧的老师啊!极其简单的细心,却有着不简单的内涵,从中透射出人文关怀。
不仅要学会在细微处用心,鼓励孩子、欣赏孩子,而且在必要时要学会惩戒学生,当然善用、慎用这把双刃剑。郑英老师书中提到惩戒的规则需要明确,“丑话”说在前,给学生一个“可视”的标准,从而注意自己的言行,降低犯错误的几率。同时惩戒也需要留有空间,给学生自选性的惩戒方式。这有利于学生灵活机动地选择自身能够的方式承认并改正错误,而且能尽量地确保学生一旦犯错,就早有思想准备,起不到惩戒的效果。在实际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效仿这种做法,学生在出现错误,进行惩戒的时候,这种可选性的方式的确让孩子更乐于去接受,同时也竭力维护规则的权威。
陶行知先生说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师德比其他的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让我们厚植引人扬师德风尚,积极响应____的号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做一名听党话、跟党走,让国家满意、人民放心、学生爱戴的新时代的好老师!
《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是一本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显现着中国自信、中国气象、中国底气。它从历史深处走来,载着未来的伟大期待,回应世界改革的潮流。立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即要把道德的种子播撒在中国大地上,播撒在孩子们心里。树人,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宝,即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在《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这一本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的一个事例。一名老师给一位刚转学过来的孩子一个小任务:连续15天收集1颗不同的种子,这位小朋友通过寻找,对比,询问,记录,最终顺利完成了这项任务。在这件小小的事情中,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了坚持、仔细的良好品质。这件事情也是这位老师赠与这位孩子的一份礼物,而孩子从中获得的良好品质就是人生中的一颗种子。什么叫好教师?好教师的精神标识与标杆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幼儿教师要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师德修养。由于幼儿教师与孩子每天接触9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更容易用自己的行为、情感、意志去熏陶和影响幼儿。在培养幼儿良好品德时,教师自身应该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好表率。
本书第一章就明确了教师的身份,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让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做老师是一篇大文章,这是于漪老师的自我定义。她以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育人在每一个细节中。于漪老师刚开始改教语文的时候,有一次在备课笔记上写错字了,从此,她牢牢记住,写错字会影响学生一辈子的,那如果是说错一句话呢?做错一件事呢?……“做教师”这篇大文章,绝不能有“错字”。立德树人,简单的四个字,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它仿佛也在考验着我们,监督着我们如何做得更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是它的基础,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何为立德,我们要承担起作为幼儿健康成长的指引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成长过程中把好思想教育关;何为树人,在幼儿成长的关键期树立正确的社会规则意识,促进积极心理的行程,为其以后的学习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教育之本,师德为先。作为共产党领导下新时期的教师,我认为还要继续学习,拓展视野,更新观念,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只有思想的切实转变才能确保教育改革的持久和深入。在读了《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后,我更觉得老师不仅仅是孩子们学习路上的引路人,更应该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榜样。一个好教师不仅要业务出色,更应该德行兼备、品德高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作为“工程师”的教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教育者,请坚信选择,努力追寻!让立德树人成为每一个教育人的信念与追求,在“四有”的路上,不断收获成长与幸福。
自2023年“双减”政策颁布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要学校与社会为学生减负的高潮,“双减”指的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然而,要想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就意味着学生要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将知识消化,这对注意力和思维都处于发展中的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对处于一线的我们来说更是检验自己教学专业能力的试金石。在“双减”的背景下,我是这样一名新时代教师。
一、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对校内、校外、教育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严格落实双减政策中对校内的要求:
1、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积极与各学科教师进行沟通,对于学生每天要完成的作业总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2、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对作业的总量进行了控制,就意味着不能再采用之前的题海战术,而应该精选习题,让学生从每一道题目中产生自己的收获。
3、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双减政策的落地意味着要关闭很多校外学科培训机构,对那些学习程度不太好而家长又辅导不了的学生而言是一项很大的挑战,我在作业辅导中将注意力放在了这类同学身上,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作业辅导。
总之,要让学生放学后不再拘泥于作业,而是高效有质量地完成作业后,用更多的时间去培养自己的爱好,让所有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发展自身专业能力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既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入职不满一年的新手型教师,我深知自己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所以我非常重视自己专业能力的提升,我经常在课余时间向其他优秀教师请教有关教育教学或者班级管理的经验与方法;在网络上观看优秀教师上课的视频,学习他们的语言、教态与讲课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在课前认真备课,针对教材与我们班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三、热爱教育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根本的人际关系,是构成学校教育的根底。只有正确处现好师生关系,才会有优化的教育过程,才能培养和塑造高素质、高质量的学生。因此,我在处理师生关系中努力做到”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从心底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理解学生,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积极、耐心地为学生排除学习生活上的难题,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眼中的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应该在“双减”的背景下,对自己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等方面提出高标准,努力营造教学相长、尊师爱生的校园氛围,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