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镇是x县东大门,下辖x个农村社区、x个行政村,全镇人口x万,镇域面积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万亩,水面面积x万亩。x是农业大镇,农业种植主要有水稻、小麦、油菜等传统农作物,以及小规模的葡萄、甘蔗等经济作物;水产养殖主要是“四大家鱼”,近年来稻虾连作、稻鱼混养呈上升势头,已有x万亩,特种龟鳖养殖近x亩。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农稳社稷、粮安天下,对于x这个农业大镇的未来发展,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x镇目前主要存在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风险防控能力有限,专业人才短缺等难点问题。为此,x镇党委、政府认真剖析,科学谋划,积极探索x镇乡村振兴之路。
一、放眼未来,努力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既要立足于现状,更要谋划长远,从高处着眼去定位发展。x镇未来处于城乡结合部,接受x市、x县城的辐射。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目前以农业生产、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农业、集镇、村庄分布在广阔的乡野空间,已初步形成x社区、华龙社区、凤凰桥社区三处小集镇建成区,在保存区域文化特色和人文风貌的前提下,突出x小集镇的“水”文化,营造个性鲜明的小集镇风貌。在农业产业布局上,规范建设优质粮油示范片、高效水产示范片、优质果蔬示范片、优质苗木花卉示范片、农业休闲旅游示范片等特色农业产业片区。同时,在小集镇周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是与主导产业配套的商贸服务业。未来x城乡发展的定位为:以发展农产品生产和交易为主,农业休闲旅游为特色,农贸、农旅并举的服务型城镇。
二是选好农村带头人,牵住发展“牛鼻子”。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筑牢基层堡垒,就牵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选拔具备带领全村发展经济的能力、维护村集体利益并协调多方利益的能力、应急处理新矛盾新问题的能力等“三大能力”的人员进入村级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注重打造一支党性强、人品好、能带富、会治村、威信高、自身廉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是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同时,进一步完善村干部培养、考核、激励机制,确保村级班子能焕发出新的精气神,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组织保障。
二、绿色兴农,奋力发动乡村振兴大引擎
一是打造x品牌农业,优化产业结构。按照上级“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积极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在优质稻米生产和特种水产养殖的基础上,我镇还将以现有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为核心,集中连片,打造千亩示范片和万亩示范园。在现有基础上再扩大种养规模;以新天地葡萄基地为核心,扩大x葡萄的种植面积。逐步打造江十月绿色无公害小龙虾、濡东禾香无公害优质大米、徽全无公害龟鳖、兴天城葡萄的特色品牌。
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蓄发展力量。我镇现有农业龙头企业x家,农业专业合作社x家,家庭农场x余家,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x名。一方面,我们将从给予政策扶持、加强指导服务、搭建交流平台等方面着手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一支有文化素质、懂专业技术、会生产经营的新农人队伍,同时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分散农户走节本高效、绿色兴农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支持“抱团”发挥聚合强力,以镇内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引导成立渔业产业联合体;以安徽蓝田特种龟鳖有限公司、鸿运生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核心,引导水产养殖户向龟鳖、螃蟹、鲑鱼、青虾等特种水产养殖以及“四大家鱼”精养、半精养方向发展。
三是完善农产品产业链,产销良性互动。当前,我镇农业生产效益总体不高,除产业结构不优的原因外,就是农产品产业链中加工、销售环节薄弱。对此我们首先将引导农业龙头企业设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原料基地,带动农村特色种养基地的建设,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发展格局,拉近产销距离,实现供需契合;同时,农业企业增加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其次,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有效发挥“互联网+农业”等现代化营销模式,结合镇交通便利等优势引进物流产业,尽力让流通组织化、智慧化、透明化;充分发挥社群组织作用,努力开辟直接进社区通道和订制化消费模式,形成产地与销地、生产者与消费者良性互动生态圈。
四是精准推进巩固提升,突出产业扶贫。用好、用准、用活各级产业扶贫政策,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以“产业+就业+金融”三位一体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以“引领发展+自主发展”的模式形成“产业扶贫促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助巩固提升”的良性互动。
三、美化家园,着力营造乡村振兴好环境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努力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畅通”基础。持续推进水利设施建设,用五年时间在全镇实施“水利工程最后一公里”综合治理项目,逐步实现农田水利设施提挡升级。同时以落实河长制为核心,创新、健全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机制,确保农田水利在促进农业生产增质增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完善乡村教育、乡村医疗体系建设。
二是美化乡村宜居环境。抓好目前在建的华龙、裕兴美丽乡村,同时管护好已建成的张桥、五一、x、凤凰桥中心村,充分发挥好美丽乡村中心村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上的示范引领作用。坚决打赢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重点抓好垃圾治理成果巩固和农户改厕,从源头发力,彻底扭转农村脏乱的陈旧局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通江大道沿线、长江二桥连接线沿线的绿化长廊景观带建设,狠抓秸秆禁烧,大力治理水体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坚决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持续加强生态保护。
三是提高乡村文明指数。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以新乡贤引领、宗族管理、社群自治为核心形成有效的乡村治理,以移风易俗、典型带动为抓手建设乡风文明。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精华积淀,统筹协力办好龙舟大赛、捕鱼捉鳖节、书法比赛,突出打造龙舟文化、龟鳖文化、书法文化特色,提升祠堂文化,依托本土文化传承提高乡村文明指数。
四、登高望远,借力构建乡村振兴新载体
融合了各种要素的“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x镇位于市县中间,区位优势独特,按照农业田园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思路,我镇完全可以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为此我们将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走出去,学习外地经验。“田园综合体”模式目前已在江苏无锡、浙江长兴等地建设取得了成功经验,下一步我们将走出去学习这些地方可复制的成功做法;二是吸纳社会资本投资乡村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本土企业家、技能人才回乡创业,吸纳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三是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利用我镇的区位、交通优势,引入较为成熟的“田园综合体”经营企业,不断满足“原来的人、新来的人、经常来的人、偶尔来的人”的不同需求。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x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坚持常态化开展访贫问扶大走访,持续加强排查,定期监测,主动作为,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见实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文案网发布 wenAnDaQuAn.Com
一、基本情况
xx乡位于xx县西北部,东与xx镇接壤,南部、西部分别与dd县bb乡、xx乡交界,北与ww乡毗邻,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7公里。全乡幅员面积159。8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其中9个脱贫村)344个村民小组8414户30595人,建档立卡脱贫户2372户10324人(其中20xx年年底精准识别贫困人口1681户7239人)。耕地面积19017。1亩,林地面积54673亩,聚居壮、瑶、汉等民族,瑶族占总人口的47。6%。乡党委下设30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基层党委1个,党总支部2个,党支部27个,全乡共有党员599人,其中贫困户党员108人。xx乡产业主要以瑶山牛和都安山羊养殖业、旱藕粉丝加工业、竹藤草芒编织业、毛葡萄种植业、核桃、桑蚕等为主。
20xx年以来,全乡切实按照贫困户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八有一超”、贫困村摘帽“十一有一低于”的标准,举全乡之力,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至20xx年底,全部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紧盯重点目标,高效推进
xx乡党委认真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措施,确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一是把准方向。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上级党委文件和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总要求和瞄准“3+1”保障的具体目标,确保巩固工作出成效。二是以上率下。乡党委书记潘xx扛起第一责任人责任,按照一月一专题,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性和阶段性安排部署、整体推进,并带头领促防止返贫监测、深入检视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抓整改落实;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持做在先、走在前,以实际行动放出样子、作好示范,形成了上下联动抓巩固的良好局面。三是夯实责任。建立“书记抓、抓书记”的一把手责任制,建立乡党政班子成员、挂村干部、村委干部、驻村工作队等领导体制,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实抓好,层层压实责任,层层分解任务,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让乡村干部人人有压力,个个有任务。四是挂图作战。结合实际精心制定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细化任务,硬化措施,做到挂图作战、按表推进、环环相扣、无缝衔接。
(二)坚持动态监测,守牢底线
1、建立健全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一是主动作为,早发现早纳入。开展乡、村组干部开展经常性走访,及时掌握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情况,对于发现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人口,按照规定程序,及时纳入重点监测户、脱贫不稳定户管理。二是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建立预警监测台账。结合民政、残联、医保等行业部门反馈的信息监测预警名单,建立预警监测台账,安排驻村工作队员、挂村乡干、村委干部逐户上门核实,确认脱贫户是否存在返贫风险、非贫困户各类特殊困难群体是否存在致贫风险。三是及时跟进帮扶措施,精准帮扶。今年以来新增脱贫不稳定户33户153人,新增边缘易致贫户5户18人,新增突发困难户31户100人。对于新增户,按照一对一原则同步落实帮扶责任人,“一户一策”落实精准帮扶措施,其中产业帮扶34户138人,就业帮扶19户99人,低保、五保等兜底政策56户221人。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主要落实产业、就业、金融、扶志扶智等措施,帮助增强发展动力;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落实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签约家庭医生等健康帮扶均实现全覆盖。
2、坚决守牢“两不愁三保障”脱贫底线。义务教育保障方面:全面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严格落实“双线四包”责任制。全乡6周岁至15周岁适龄儿童少年5143人,其中残疾学生42人(其中送教上门5人,免学2人,随班就读23人,特教就读10人,学前机构1人,康复机构1人)。全乡适龄儿童少年除身体原因外无因贫失学辍学。医疗保障方面:20xx年全乡脱贫人口、特困户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100%,标准化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配备和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均达到100%。目前,全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应参保人数28671人,已参保28232人,参保率98。47%,脱贫人口参保率100%。截至20xx年xx月,全乡已办慢性病卡在管3313人,其中xx安置点135人,村级脱贫人口慢性病患者1481人,普通居民患者1697人。住房保障方面:继续开展危房存量大排查,重点关注四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20xx年危房改造16户(其中:脱贫户11户,低保2户,五保3户),新增一户(低保户)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设,危房存量为0,发放补助资金44。66956万元。20xx年易安户旧房拆除奖励资金发放14户28万元。安全饮水方面:继续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情况全面排查治理。20xx年新建集中供水2个,新建设家庭水柜68个,涉及68户349人。
(三)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成果
1、继续做好帮扶机制落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保持现有的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和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定点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继续做好帮扶对接工作,继续坚持和完善驻村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教育、培训与管理。20xx年xx月选派出xx乡驻村共计27人,其中驻村第一书记9人,工作队员21人。自治区级后援单位3个,县级后援单位8个,全乡帮扶干部共计760人。
2、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抓好道路项目建设。20xx年建设硬化道路项目31条,建设里程总计25。63公里,投入资金总计814。181万元。实施xx乡bb村、mm村、ll安置点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等14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维修xx村上列至弄洪、xx村古料至新明等13处屯级道路塌方共计1092。2立方米,维修xx村刁道路口至板下、xx村古外至百况2条1。7公里屯级道路水毁路面。二是专项建设3个大容积产业水柜,为全乡产业发展扎实基础。三是落实东西部协作建设项目。新建xx村弄华至弄兄、弄灵队至xx村真石队新建砂石路2。8公里,投入资金98万元。建设xx村弄全至弄下、xx村弄东至弄灵、xx村岩买至弄长等路段防护栏5。8公里,投入资金145万元。四是自治县交通局主导实施通村道路维修项目10条,投入资金119。1472万元。五是落实县委组织部村党组织服务群众基础设施提升项目12条,投入资金60万元,涉及2个村硬化道路共计0。284公里,10个村安装道路防护栏2公里。
3、继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一是做大做强牛羊产业。继续推行xx村“党支部+合作社+脱贫户”的“联建联养互助共养”养牛模式,推广实施“牧草银行”、“母牛银行”。助推乡村振兴投入村集体经济发展牛羊产业项目资金1523。20万元。发放自主发展牛羊养殖的97户20xx-20xx年脱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奖代补资金45。79万元。发放2023、20xx退出户羊代养收益金709户32。08万元。20xx年共发放牛羊代养收益金138。5万元(其中企业代养收益金1241户115。912万元,合作社代养收益金297户22。59万元),合作社退回代养本金132户84。55万元。二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因村制宜,发挥优势,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加强农村集体固定资产管理,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注重培养和发挥“经济能人”。20xx年全乡12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益均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7个村达到10万元。三是继续加大易安后续产业帮扶力度。20xx年发放213头牛代养收益金25。56万元,惠及易安搬迁农户206户,发放500只羊代养收益金15万元,惠及易安搬迁农户167户。四是继续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实现“百花齐放”。在原有养殖规模200箱的基础上,20xx年再发展蜜蜂养殖300箱,种植油菜、荞麦、荆条、向日葵等蜜源植物300亩,覆盖全乡“三户”60户。在做大做强牛羊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核桃、毛葡萄、桑蚕产业,实现多种产业同台竞秀、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20xx年全乡特色产业已实现对“三户”的全覆盖,“三户”通过自主经营和入股分红稳步实现增收。五是加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宣传力度,做到“应贷尽贷”,坚持户借、户用、户还原则,精准用于贷款户发展生产和开展经营。20xx年共计发放小额信贷107户535万元。
(三)大力发展民生保障事业。一是筑牢政策兜底保障。严格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力排查“漏保、错保”现象,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全面排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落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工作。截至20xx年xx月,在享农村低保1054户3958人,城市低保37户118人,今年新申请农村低保84户323人,发放乡级临时救助40户167人,县级临救35户162人,现享困难生活补贴426人、重度护理补贴611人,农村特困241人,城市特困22人。二是织牢社会保障网。扩大新型农村保险覆盖面,拓宽社会保障领域,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推进贫困群众全面、持续参保,巩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编织兜住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网。目前,我乡已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6977人,其中已缴费未到龄领取11193人,缴费率65。9%,应发待遇4199人,居民基本养老待遇发放率100%,其中特殊人员应参保5551人,实参保5551人,参保率100%。三是全面落实就业政策。落实跨省外出劳务交通补助933人19。1072万元,点对点输送交通补贴217人。落实村级护林员195人,安排农村固定公益性岗位228人,惠及脱贫户及没有解除风险的“三类人员”。积极鼓励群众参与上级单位安排的各项就业技能培训,增加群众的劳务途径。四是全面落实惠民政策。按时足额发放耕地地力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生态公益林补贴、高龄补贴等。
(四)突出问题整改,确保实效
一是对照问题抓整改。对照中央巡视“回头看”和20xx年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乡村分别建立问题整改清单,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际抓好落实整改,确保存在的问题改到位,改彻底。二是强化业务抓指导。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加强业务培训力度,组建工作指导组分片指导村级如何开展整改工作,从而有效提高了村级干部的业务能力。三是明确责任抓分工。乡党委政府将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一个党政班子成员和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整改到位。
(五)围绕核心内容,提高满意度
一是严格落实遍访制度。乡党政主要领导、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村党(总)支部书记按照要求遍访辖区内稳定脱贫户、三类户,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这一核心内容,摸清核实每户的家庭情况,找准每一个重点户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精准帮扶提供基础保障。二是倾听民声知民情。开展“一周一屯一会”交流活动,组织挂村领导、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村委干部每周到一屯召开屯内群众交流座谈会,进一步掌握农户情况底数,向屯内群众宣传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相关政策,倾听群众心声,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三是强化措施解民忧。通过开展遍访与召开群众交流座谈会,对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研判,采取针对性措施,让群众困难快速有效得到解决,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通过近年来的精准扶贫,我乡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但是离党中央和上级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仍需继续发力,加快补齐差距和短板。一是群众内生动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农村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学习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有一定难度,就业创业、产业发展等方面技能欠缺,自我发展的能力还需继续提升。二是部分脱贫户受疫情影响就业不稳定,农业产业基础薄弱,结构单一,竞争力较弱,群众稳增收难度大,风险户、边缘户基数大,存在易返贫风险。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压实政治责任。一是继续实行“双组长”责任制。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继续担任领导小组“双组长”,继续坚持以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巩固脱贫成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建立巩固脱贫提升长效机制,确保脱贫质量。二是继续坚持选派精兵强将。继续实行乡三家班子成员包联系村责任制,继续实行“驻村干部帮扶贫困户、联系非贫困户,帮扶干部包贫困户”的责任制,实现帮扶贫困户和联系非贫困户全覆盖。三是定期开展对各村脱贫攻坚后续巩固提升情况督促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巩固提升显著、成效真实可靠。
(二)持续稳定帮扶政策。一是建立健全稳定的帮扶投入机制,用好中央、区、市、县支持资金。在巩固提升期内,原有的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健康帮扶、金融帮扶等政策继续保持不变。二是加大民生事业保障力度。进一步核准、摸清底数,对完全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发展和就业帮助的贫困人口,按照“应保尽保”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的政策扶持,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建设,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社会保障水平。三是着力完善社会帮扶机制。充分调动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帮扶的积极性,立足在公益事业上补位、社会治理中发力、乡村振兴中作为,实现社会帮扶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三)持续提升脱贫质量。一是持续推进产业革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5+N”产业布局,重点发展肉牛、山羊主导产业,毛葡萄、旱藕粉丝等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建成一批产业基地,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产业经营、管理和劳务输出,带动群众稳定增收。二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实施“村社合一或村企合一”。完善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三是提升巩固乡村发展基础。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继续巩固均衡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继续巩固提升农村公路、饮水、供电、环保、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防治。
(四)持续巩固基层基础。一是持续深化党建促乡村振兴,扎实开展村干部能力提升工程,拓宽村干部培养和成长渠道,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二是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体系建设。强化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基层组织建设后继有人、持续向好。三是持续强化农村思想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导自力更生增收致富。四是持续强化农村技能培训。加大农村群众培训力度,整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创业技能等专题培训和实训,进一步提升农村群众的劳动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五是持续强化农民感恩教育。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自强不自卑、期待不等待、依靠不依赖,通过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劳动脱贫致富,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20xx年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全面胜利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xx镇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切实做好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现就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是全省27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辖有16个行政村,30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001户38006人,总面积112。4平方公里,一般农户10156户,系统内帮扶对象841户1991人,其中监测户以外的脱贫户816户1932人、脱贫监测户6户13人、边缘易致贫户18户44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2人、易地扶贫搬迁119户208人,20xx年年人均纯收入均在6500元以上。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
(一)突出衔接重点,持续落实政策。
1、“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政策巩固落实情况。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xx镇在xx市脱贫攻坚指挥部的安排下于xx月份在全镇范围内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进村入户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的拉网式大排查。经过为期半个月的摸排全镇所有农户象无住危房、饮水安全无保障、医疗费用报销不达标、失学辍学等现象发生。
2、兜底保障政策落实情况。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调整优化兜底政策措施,补齐基本民生保障,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依规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截止20xx年xx月全镇脱贫人口中落实低保救助818人,特困供养救助256人。
3、产业帮扶政策落实情况。xx镇始终坚持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大力开展产业帮扶政策落实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实力产业。以伍欣甸园项目为依托,发展高端水果种植,其中3000余亩的蓝莓基地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之一,解决了xx村及周边400余劳动力就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万元;二是为全镇247户脱贫户、边缘户及3个村扶贫车间、1个养鸡大棚购买产业保,最大程度降低脱贫户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让脱贫户能够放心种、放心养,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三是积极协助农户申报产业奖补,目前正在为248户脱贫户及三类人员申报产业奖补411620元;四是大力开展消费扶贫,鼓励机关干部购买脱贫户农产品,解决农户农产品销难的问题,目前共购买脱贫户农产品22000元。
4、就业帮扶政策落实情况。始终把就业当做巩固脱贫的重要性抓手多途径的开展就业帮扶工作。一是鼓励脱贫人口、边缘户外出务工,20xx年全镇为538名脱贫、边缘户劳动力申报一次性外出务工交通补贴。二是公益岗开发,为了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全镇利用光伏、人社等资金,开发公益性岗位132个,其中光伏公岗52个,人社公益性岗位80个。
5、小额信贷政策落实情况。全镇现有存量贷款287万元,其中20xx年新办理小额信贷5户22万元,使用合规,无逾期现象。同时加大对已贷出的扶贫小额贷款的监管和到期预警,确保了资金安全,到期能够及时收回。
(二)有序开展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扎实开展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每月通过部门预警、村级摸排、农户申请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摸排,逐一走访调查会商研判,留存走访记录、会商记录,将退出和纳入监测帮扶人员名单报镇乡村振兴办汇总,镇党委每月召开党委会,针对镇振兴办汇总确认名单,逐一会商研判,看每个人是否符合退出和纳入条件,最终形成决议报市乡村振兴局,20xx年镇党委已开展了10次会商研判。做到早发现、早帮扶,形成完整的动态监测帮扶闭环。目前已通过一事一议解决3户脱贫户自费医疗费用过高问题,通过防贫保解决42户一般农户医疗费用过高问题。
2、多措并举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扶工作。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多措并举开展后扶措施。一是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易迁户外出务工增收,同时为其申报一次性外出务工交通补贴;二是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易迁户落实政策兜底;三是利用易迁后扶资金119万元(易迁户户均一万元)建立油茶深加工车间和蓝莓包装车间,租金(9万元)按照户数比例分配至各村对公账户,用于优先易迁户产业发展、特困户救助和公益性岗位。安置点配套设施按照“十个一”配置齐全。
3、扎实做好扶贫资产管理工作。对已建成的扶贫项目及资产进行全面核查,主要分为经营类资产、基础设施类资产、易地搬迁类资产,逐一逐级登记,建立扶贫资产清单,对已形成的扶贫资产应纳尽纳、分级逐一登记造册,明确各项扶贫资产信息。
4、有序开展衔接资金项目实施工作。完成20xx年项目库建设任务,xx镇扶贫产业路建设项目批复10。2公里,总资金规模408万元,涉及扶贫资金153万元。其中xx镇和顺村、联星村、中湾村标段产业路建设5。8公里已完成市级验收等待资金拨付,xx村、xx村、xx村标段产业路建设4。4公里已基本完工。
三、和美乡村建设情况
一是加快和美乡村示范点的施工进度,目前全镇3个和美乡村示范点项目建设均已完成80%以上,确保在xx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的全部内容;二是积极宣传动员,提升群众对和美乡村建设的认识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到和美乡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中来,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三是组织人员开展冬季夜间治安巡逻,确保冬季夜间治安稳定。
四、实力产业发展情况
一是坚持“红色沃土,蓝莓小镇”的发展理念,把蓝莓种植作为镇级一大主导产业,目前xx镇蓝莓种植面积达3600亩,下一步将着力打造蓝莓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扩大蓝莓种植规模、提升蓝莓品质;二发挥xx镇种植大蒜的悠久历史及“xx大蒜”的品牌知名度,在全镇范围内连片大规模种植xx大蒜,现已在陶庙、东升、xx等村种植大蒜1060亩,目前正在进行“xx大蒜”地理商标注册事宜,进一步扩大xx大蒜产品知名度。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赣州重要讲话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科学谋划,统筹推进,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现就我县乡村振兴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齐头并进狠抓乡村“五个振兴”
一狠抓产业振兴。始终坚持把粮食生产摆在突出位置,积极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县已完成早稻种植面积13。61万亩,占市政府下达我县早稻目标任务13。50万亩的100。81%。完成中稻种植面积5。68万亩,占任务5。63万亩的100。89%。建成设施蔬菜基地134个,蔬菜钢架大棚1。2万余亩,全年种植贝贝小南瓜1万余亩,产量突破3000万斤,其中春茬种植贝贝小南瓜2200余亩,产量达800万斤。露地蔬菜种植面积2。3万亩,全年产量超10000万斤。在主打蔬菜品种贝贝小南瓜品牌效应带动下,西葫芦、哈密瓜、辣椒、茄子、西红柿、黄瓜、豆角、西瓜、鲜切花等品种遍地开花,呈现出“一枝独秀,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积极培育富硒蔬菜产业,与华中认证、xx富硒检测中心合作,指导西江镇、小密乡积极开展富硒产品认证,其中西江镇成功申报富硒认证的产品有四个,分别为:贝贝小南瓜、莲子、辣椒、茄子。西江镇、小密乡共培育富硒农产品品牌5个分别为:独好贝贝、硒贝贝、龙之行、大锦山、东江蜜。油茶产业新造3000亩、低改3000亩、提升10000亩。畜牧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xx年上半年生猪存栏29。7万头,同比增长54。66%,完成当年任务165%;肉牛饲养量达到了6。89万头,羊存栏1。32万头。继续打击非法育苗和市场无证苗木销售,严格苗木调运程序,扶持网棚假植大苗。加大招商力度,提升农业产业水平。共引进洽谈招商引资项目4个,计划投资达20亿元。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开发,清溪乡盘古嶂、xx镇紫云山漂流、xx镇古坊村、洞头乡畲族村、xx镇营坊村等乡村旅游点建设已初步成型。全县共发展农家旅馆、农家乐43家。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一产向二三产业自然延伸。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力军作用。加快推进农旅结合,打造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发展新业态。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汉仙国家5A级旅游区,促进种植业、加工业、餐饮业等与休闲旅游互相渗透、互相提升,着力使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空气变人气、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商品。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村庄”“生态旅游村”“生态文化村”,全域旅游格局加速成型
二狠抓生态振兴
1、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一是狠抓村容村貌提升。有序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抓好76个省级村点和77个自建村点建设村内道路、户厕、供水、公共照明等设施,治理村庄排水沟渠、河塘以及违章房、危旧房、废弃空心房等环境“脏乱差”。二是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稳步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生活垃圾实现定点存放、及时清运。梯次推进农村污水治理,42个行政村建有集中式或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5个行政村建有纳管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19。3%。三是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落实村庄长效管护建设资金121。5万元,紧扣“五定包干”要求,健全村庄环境管护动态监督机制。积极推广“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管好用好市级村庄环境长效管护信息系统,正在和电信商谈县级“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
2、全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一是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修复。已全面完成耕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5454亩,占上级下达任务数4811亩的113。36%,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评估点位按要求采集水稻样品,自评点水稻样品已委托送检。二是推进污染地块安全利用修复。我县1块疑似污染地块已请第三方进行初步调查,根据初调结果确定为无污染地块,现已移出疑似污染地块名录,可安全利用。三是推进涉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全面排查辖区内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电镀行业等6个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同时对其他行业铅、汞、镉、铬、砷等5类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有序控制,建立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五是推进危险废物处置。加强我县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落实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责任,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促进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落实各项法律制度和相关标准规范,紧抓危废产生单位、经营单位两个重点,强化日常监管,落实危废管理计划备案及申报登记工作。
三狠抓文化振兴
1、传承优秀文化。我县与xx师范大学音乐学院、xx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共建了田野调查基地,兴建了传承基地、传播基地和传习所19个,传习点62个。目前,位于xx镇古坊村的《xx客家匾额习俗》传承基地已成为我县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而《客家药艾灸》传习所颇具气象,成为我县传习所的典范,洞头乡河头村的《畲族摆字龙传习所》和《灰水米粿制作技艺》传习所与乡村旅游建设相结合,成为了美丽洞头的又一张名片。20xx年以来,我县多次在xx赖公庙会期间,举办以“赶赖公庙会、看声川大戏、游汉仙胜景、品xx美食”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旅游节,精心安排了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爱朦胧人朦胧》等话剧演出、赖公庙会祭拜仪式、菩萨出街、“畅游汉仙岩·快乐自驾游”、美丽xx·自行车乡村游、客家菜烹饪大赛、特色xx美食展、旅游商品展等系列活动,积极推动省级非遗项目《赖公庙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文保单位+旅游”的形式,开发利用好文保单位项目。将羊角水堡、粤赣省委革命旧址、会寻安中心县委旧址暨邓小平旧居、留守苏区中央机关革命旧址群打造成旅游景点。
2、弘扬文明乡风。典型引领,全面带动。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最美”系列评选,弘扬正面典型。每年评选“xx好人”、“最美人”、“最美家庭”。多措并举,强化整治。治理不孝风。开展“百善孝为先”主题教育活动,对不孝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媒体曝光,保持高压态势。治理浪费风。推行文明用餐,在微信公众号等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和杜绝餐饮浪费倡议,同时要求各餐饮服务单位在大堂、餐厅醒目位置张贴“文明餐桌、厉行节约”提示语、告示牌等,引导顾客文明用餐、节俭消费。我县通过推广骨灰堂、农村公益性墓地、城市公益性墓地建设,坟墓“立改卧”的方式,不断推进“绿色殡葬”改革,创新性殡葬方式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推广。
四狠抓人才振兴
1、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全力做好20xx年省市分配我县江西农业大学本科函授招生任务。同时积极引导定向生向乡镇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工作。
2、持续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重点培养一批种植养殖骨干型实用人才,提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积极做好培训机构、实训基地的认定工作,建立培训学员名单库,印发实施方案,订购了相关教材,组织了监管人员及师资参加省、市集中培训。
3、接续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农技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县农技推广休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支持,已下达资金使用计划;加强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应用。利用微信、短信、中国农技推广APP等平台,积极推送农业实用技术影响资料,加快农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基层农技人员队伍建设。积极向省、市争取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指标,进一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力量。
五狠抓组织振兴
1、强化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局,设立县委农办秘书股,核配股长1名。强化乡村振兴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明确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履行乡村振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责任,构建明晰高效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措施》《xx县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和《xx县村级班子及村干部考核办法(试行)》等相关文件,压紧压实乡村两级工作责任,推动组织振兴。
2、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抓重点、补短板、促提升,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推进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在麻州镇开展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试点工作,在洞头乡上东坑村和河头村开展村小组撤并试点工作,目前各试点工作按要求稳步推进。加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多村治理体系建设,在xx镇xx村、xx镇xx村开展了农村社区试点创建,在xx镇xx村、xx乡下基村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大力推进村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同时制定完善了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充分发挥其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规范引导作用,积极弘扬了公序良俗,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建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275个。印发了《xx县村居红白理事会指导规范试行》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民主决策。
3、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推动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有效整合。持续深入开展乡风文明行动,整治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厚葬薄养、天价彩礼等不良风气,倡导现代文明婚丧礼俗新风。扎实开展道德“红黑榜”评议活动。深入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加强乡村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深化“普法”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保持农村和谐稳定和群众安居乐业。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二、多措并举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1、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已按省市时间节点要求完成改革任务。全县24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面完成了巩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成员登记备案,解决了集体资产属于谁、谁有份的问题,制定了量化股份办法和组织章程。召开了成员代表大会和第一次股东代表大会,成立了三会(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24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改革明确了各类资产产权归属,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保护了农民和集体的合法权益。为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办理了登记赋码手续和协调相关部门办理公章刻制工作,244个经济合作社组织登记证书以及公章已全部发放到位。同时县局为各村统一制作了合作社行政牌。农村土地改革与管理、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2、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一是供销惠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取得新进展。结合深化供销改革的工作要求,县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完善功能与配套设施,筹建供销惠农服务中心建设,正在打造集农资储备、农资销售、农资配送、农业服务等多功能一体的惠民服务中心。项目选址物流园内,占地面积20亩,项目规划建设包含农资储备仓库、物流仓库、农产品收储仓库和测土配方、惠民服务综合办公楼。将为进一步建立完善我县农资连锁直营店、加盟店、村级电商服务点信息网络和农村配送网络,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为农资供给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组建飞防队伍,开展统防统治业务县农合联购入3台无人机,组建了一支无人机飞防队伍,承接水稻、烟叶、脐橙、桔柚等农作物统防统治业务,有效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紧缺问题,确保打药安全和打药精准。现代科技走上田间地头,做到病害防治精准高效,提升了供销社为农服务科技含量。目前,统防统治业务发展迅速,承接业务面积达1万多亩,预计全年可作业面积2万亩以上。三是基层社恢复重建工作稳步推进。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支持,已恢复重建麻州、xx、xx、xx、xx、xx等6个基层供销社。今年将继续做好xx、xx、xx、xx、xx等5个基层供销社的恢复工作,目前正在申报登记工商登记注册,乡镇基层供销社恢复注册接近60%。
3、开展林权改革。自20xx年列入第二批省级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以来,xx县始终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组织保障到位,制度完善到位,体系建设到位,管理服务到位,入手开展了一系列完善集体林权改革制度工作。规范林权的流转,建立县、乡、村三级体系,并建立林权登记管理系统,全县在19乡(镇)设立了林地流转服务中心和负责人,村护林员担任林权流转信息员,建立相关制度,林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落实5年过渡期和“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对识别出的“两类人群”实行分层分类帮扶。,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巩固拓展产业帮扶和联结带动。加强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机制,健全后期运营管护机制。选择部分巩固拓展任务重的村作为全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
二是大力发展高质量现代农业。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贝贝小南瓜培育发展成为首位产业和全市标杆,打响“贝贝小南瓜”品牌。加快脐橙产业发展升级,强化柑橘黄龙病防控,彻底清除病树;高质量推进标准化生态建园,全面提升生态化、标准化种植水平,促进脐橙产业在现有基础上量质提升。抓好油茶产业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巩固传统产业烟叶生产,推动xx桔柚、肉牛、小龙虾等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园、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市场平台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促进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无缝对接,让广大农民获得更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
三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科学规划县域村庄布局,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注重规划引领,加强农村建房管控和风貌塑造,整治农村超高超大建房行为。常态化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统筹推进户厕化粪池无害化改造、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全面推广城乡环卫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连线成片推进206国道沿线、会杉线、庄白沿线村庄庭院整治建设,健全村庄环境管护动态监督机制,广泛开展美丽宜居创评。推动乡村环境从基础整治向品质提升迈进,加快实施乡镇建设三年行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突出短板,将农村改厕问题摸排整改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努力把改厕这件实事办好。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创建省级、国家级卫生乡镇。到20xx年,干净清爽、整洁优美、宜居宜业农村人居环境基本实现。
四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供水、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目标,全面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能力和品质,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湘水系统治理工程,抓好应急备用水源工程。
五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强农村儿童健康改善和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制定和完善应急医疗救治预案,开展应急医疗救援演练;补齐卫生应急服务体系的短板,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优抚安置制度。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设施。
六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着力盘活土地,积极开展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试点,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平台。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唤醒农村“沉睡资源”。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保障村级集体资产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着力盘活机制。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社会化服务,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重点培育以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为代表的小农户类职业主体,依托产业组建专业化服务组织,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服务短板问题。
七是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深入推进党建标准化工作,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行动,持续推进婚丧礼俗、不孝敬老人、赌博等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专项整治。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加快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提高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20xx年,xx镇始终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打出防风险、抓创新、强引擎、求突破的组合拳,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防风险,动态监测筑成果
xx镇紧紧围绕“335”工作机制,结合镇村实际,在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中,采取“411”工作法,不断夯实工作责任,确保防返贫动态监测的帮扶机制取得实效。压实四方责任;镇党委书记亲自抓、主动抓,定期组织召开党委会专题研判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为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分管领导具体抓,针对各项工作任务,做到常安排部署、常督查落实,确保工作安排落实有效;业务干部一线抓,结合镇村实际,镇乡村振兴办3名干部实行分片包抓,指导各村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支部书记主体抓,结合工作要求,各村支部书记对本村各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带领村四支队伍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明确一个目标;始终把化解风险点,防止致贫返贫作为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的底线和首要任务来抓,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安全饮水和住房安全等方面,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排查工作。落实一个机制;严格落实“三级网格化”监测机制,在全镇12个村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三级网格”,通过月排查、月研判,进一步织密监测网。截止目前,全镇共有监测户47户135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24户74人,脱贫不稳定户22户59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2人。已销号监测户38户124人,9户11人老人户持续落实帮扶措施。
xx镇坚持“1+2”产业发展思路,围绕“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按照规模化开发模式,坚持产兴振兴的发展理念,构建以花椒、林麝为主导、以烤烟、中蜂、食用菌、魔芋、鲜桃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明确了5个村主导产业为花椒种植,5个村主导产业为林麝养殖,1个村主导产业为魔芋种植,1个村主导产业为烤烟种植,破解了群众发展产业五花八门,缺乏主导产业支撑的问题。紧盯产业兴旺目标,围绕林麝特色养殖主导产业,在瓦房坝村创新试点建设林麝“共享麝区”,不断将林麝产业发展壮大,真正实现产业带动、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景。截止目前,瓦房坝村林麝“共享麝区”项目,已完成209间林麝圈舍的修建任务,正在完善水、电、监控等配套设施。全力推进榆林铺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目前,榆林铺村林麝存栏突破1000余头,中蜂留存2500余箱。三岔村、喇嘛泉村强强联合、村村联建,全力打造三岔万亩椒果园,贯通连接三岔村石山坪和喇嘛泉村苟家湾及前咀梁10公里产业道路环线,先后组织镇村干部4次花椒建园大会战,建成百亩连片示范点2个,新种植花椒1000亩,低产园改造1000余亩,持续平整撂荒地1000亩,配套建设筛选、烘干车间400平方米,购买花椒烘干、筛选机9台,让椒农不再为烘干花椒犯愁。
xx镇围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档升级特色产业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花椒、林麝、中蜂、食用菌、烤烟、魔芋等产业。花椒产业;以三岔万亩椒果园为核心区,辐射带动xx、酒铺、喇嘛泉等村,通过边角地利用、撂荒地整理、低产园改造等多种方式扩大花椒种植面积,提高作务水平,增加群众收益。目前,全镇花椒留存5000余亩。林麝产业;以瓦房坝为中心,在榆林铺、连云寺、酒奠沟等村建设标准化林麝养殖场,全年新修建林麝共享麝区2个,林麝养殖基地2个,目前,全镇林麝存栏突破5000头。中蜂产业:通过大户示范带动、支部助力销售的模式,不断扩大中蜂养殖,截至目前,全镇中蜂养殖户688户,存栏15000余箱。食用菌产业:在榆林铺村、喇嘛泉村集中建设食用菌大棚209座,全年投放食用菌60万袋;投资240万元实施的喇嘛泉村食用菌产业园项目的建设,将推动全镇食用菌产业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烤烟产业:在孔家庄、喇嘛泉村发展烤烟种植,全年累计种植烤烟980亩。魔芋产业:在费家庄、沙江寺村发展魔芋种植1400余亩,并建成日处理鲜芋13吨的魔芋精粉加工厂一座。此外,在酒铺村桃花岭栽植的11个品种2万余株桃树今年已开始挂果,今年采摘油桃、蟠桃、白如玉桃等各类桃10万余斤,实现销售收入15万元。通过产业项目的实施,促使村集体经济步入了良性发展阶段,20xx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40万元,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以上,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0-15万元左右,其余各村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彻底消灭了“空壳村”。
按照“八清一改”和“八不八保”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标准,秉承既要“高颜值”,更要“好气质”的工作理念,以榆林铺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为契机,围绕“三堆清理”、残垣断壁拆除、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清理和村庄绿化美化等内容开展了集中整治。推进整村厕所革命全面清零工作,对2023年整村推进农村改厕未验收通过的户厕全部进行了整改提升。多管齐下,汇聚合力,采取集中整治和日常保洁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xx年,累计投入资金60余万元,组织4000余人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清理农村垃圾80余吨,整治畜禽养殖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数量40处,清理沟渠100余条。同时,按照“边整改、边宣传、边引导”的工作思路,利用网格化管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引导群众改陋习、树新风、扬正气,并结合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号召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做环境卫生整治的促进者。
市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
20xx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一年来,xx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各级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落实五年过渡期内“四个不摘”的要求,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现将xx镇20xx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行政村2个,贫困提升村8个,贫困自然村63个,经20xx年度防返贫监测动态调整和监测对象“回头看”工作,截止20xx年xx月xx日,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脱贫户708户2541人,监测对象81户235人,其中:风险消除65户182人,风险未消除16户53人。20xx年全镇新识别“三类人员”11户37人(脱贫不稳定户7户23人、边缘易致贫户2户6人、突发严重困难户2户8人);回退5户16人(脱贫不稳定户1户3人、边缘易致贫户4户13人);清退边缘易致贫户1户3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压紧压实“四个不摘”责任。xx镇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原则,不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保障投入,着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召开领导小组会议11次,安排镇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7名,组织村(社区)“三五职”干部培训5次。
(二)着力抓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为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xx镇党委、政府切实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各项工作。一是先后制定并印发了《xx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方案》《xx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四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xx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成立xx镇镇村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组的通知》等方案通知,采取“一月一监测、一月一研判、一月一通报、一月一调度”的工作方式,建立健全镇、村(社区)、组三级防止返贫致贫监测网络,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测体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及时有效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建立镇级监测所1个,村(社区)监测站25个,村(居)民小组监测点393个,对全镇“三类人员”做好日常监测工作。召开动态监测和帮扶会议11次,各村(社区)召开250次,xx月至xx月共新识别“三类人员”11户37人。全镇建档立卡脱贫户、监测对象均落实了结对帮扶责任人及帮扶措施。二是抓好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监测对象“回头看”工作。按照《xx市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20xx年度防返贫监测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暨监测对象“回头看”工作的通知》(x巩固振兴组办发〔20xx〕x号)要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动态调整和信息采取工作组,镇、村(社区)人员、结对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对全镇建档立卡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进行政策宣讲、信息采集、收入核算、更换“三卡”等工作。截至xx月xx日,监测对象和脱贫人口动态调整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及时更新了“三卡”。
(三)着力抓好就业帮扶工作。xx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做好就业信息系统录入和更新,特别是加强对返乡回流劳动力动态跟踪服务管理,及时更新系统信息,确保系统信息真实准确;持续抓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信息服务、政策宣传、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工作,发挥就业在防止返贫致贫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继续保持乡村公益性岗位总体规模稳定,针对“留守族”“陪读族”“孤老族”“残疾族”等就业难群体和“一有两无”人员现状,因地制宜开发更多乡村公益性岗位用于托底安置脱贫人口边缘致贫人口就业。目前,全镇共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2868人,其中,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062人;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推荐7428人次,农村脱贫劳动力培训和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708人次,其中,创业培训85人次,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300人次;办理贫困劳动力务工奖补63人,补助资金39500元;共使用公益性岗位人员148名。
(四)着力抓好雨露计划及扶贫小额信贷工作。xx镇坚持把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与继续攻坚放到同等重要位置,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加强返贫防范和脱贫帮扶,持续落实教育、金融等政策。一是落实好“雨露计划”资助政策。在全镇持续加强政策宣传,细化服务措施,强化综合审查、核实,做到应补尽补。截至目前,全镇共上报办理“雨露计划”176人次,补助资金33。7万元,其中:春季学期89户91人,补助资金17。45万元,秋季学期82户85人,补助资金16。25万元。二是抓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积极做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的宣传,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做到“应贷尽贷”。同时,加大对逾期贷款的催缴,共发催缴通知38份,努力压降逾期率。截止20xx年xx月xx日,全镇20xx年共办理扶贫小额信贷104户507。7万元;逾期贷款18户59。79万元。
(五)着力抓好驻村工作队选派和管理工作。xx镇切实抓好新老驻村队员工作交接等相关工作,确保工作衔接到位、不断档,在原有挂包村(社区)的基础上,重新调整明确33名驻村队员挂包帮扶11个村(社区)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xx市向重点村持续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实施办法试行》,做好驻村队员的日常管理及工作台账,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和每天利用“xx先锋”APP定点签到。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明确驻村工作队配合村(社区)抓好建强村党组织、巩固脱贫成果、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各项工作。
(六)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工作。20xx年,全镇共实施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项目6个,总投资575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个,项目总投资223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产业项目1个(xx镇思源社区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352万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现已基本完工;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产业项目建设正在推进中。
(七)着力抓好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监督工作。根据《xx县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办法(试行)》和《xx县扶贫资产清产核资确权登记工作方案》,xx镇切实按要求开展扶贫资产清产核资相关工作,制定下发了《xx镇扶贫资产清产核资确权登记工作方案》,对20xx年以来扶贫资产按公益类、经营类、到户类进行清产核资。目前,对141项公益类、710项到户类资产进行了清产核资,建立了台账,并按市乡村振兴局要求进行系统录入。
(八)着力抓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帮扶工作。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州市扶持项目,结合实际“盘活资源”“创建实体”“飞地经济”“土地流转”等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构建“多条腿走路”的格局,切实推进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预计到20xx年xx月底,全镇2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16个,5至10万元9个。同时,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帮扶低收入人口及投入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的项目和产业。
(九)着力抓好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全镇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为打造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奠定基础,根据上级要求,结合xx实际,20xx年启动了xx、xx2个精品示范村,xx社区xx村、xx村委会xx等5个美丽村庄示范创建工作。目前,精品示范村按照“六有”,美丽村庄“五有”要求,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及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持续开展“五堆十乱”、农村污水治理等工作,其中,xx村委会xx小组、xx小组共投资70万元,正在组织实施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工程预计12月底完工,示范创建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认识有差距,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村(社区)、单位、驻村工作队对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工作力度有所减弱,存在意识上轻视、行动上消极、推进上缓慢,责任压细压实不到位。
(二)脱贫群众及监测对象巩固发展的主体意识不够。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主动发展产业、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等愿望不强,“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仍需加强。
(三)项目需求大,资金投入不足。xx镇辖有25个村(社区),225个自然村,411个村(居)民小组,虽然近几年在一些村组不断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村组分散,数量巨大,财政衔接资金投入有限,导致部分村组仍然存在基础设施滞后的现象。20xx年,全镇各级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个,衔接资金仅223万元。
四、20xx年工作谋划
(一)进一步落实责任。结合全镇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际,进一步落实好镇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行业责任、帮扶单位帮扶责任及村(社区)属地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进一步落实工作。一是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做到动态清零,坚决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二是进一步推动“一平台三机制”工作落实。三是进一步落实好“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巩固。四是落实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相关工作。五是进一步落实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问题整改等工作。
一、基本情况
xx区xx镇位于xx区西北部,距离市中心6公里,东邻xx县xx乡,南接xx街道办事处,西连xx镇,北靠xx县xx乡,属工矿型、城郊型、乡村新型乡镇,国土面积80。6平方公里。林地面积55200亩,森林覆盖率61%。海拔在1643—19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2。5℃—13。1℃,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常年气候凉爽,代表了xx区高海拔冷凉的气候特点。镇内下辖7个村,3个社区(含1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共有5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8620人。xx镇原有3个贫困村(一类贫困村周家寨2023年出列,二类贫困村大箐2023年出列,三类贫困村大地2023年出列),现有建档立卡户912户3693人(其中:大地村186户、845人,大桥村64户、191人,大箐村190户、756人,渡口村69户、204人,新耀社区63户441人,渔塘村114户、348人,裕民村63户、193人,周家寨村163户、715人,),于20xx年全部脱贫清零,20xx年排查上报监测对象57户、254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29户、119人、脱贫不稳定户28户135人),于20xx年xx月消除风险,20xx年至今无新识别监测对象。
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人口清零以来,我镇积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落实“四个不摘”,坚决遏制群众返贫风险,激活发展动能,推动群众增收致富,无群众返贫致贫情况,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围绕“三落实一巩固”全面推进工作
我镇坚持围绕“三落实一巩固”,健全返贫预警监测体系,落实政策,强化帮扶,消除群众返贫风险,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强化责任落实,抓好统筹部署。抓组织责任落实,以原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构架为基础,建立以书记、镇长任双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党政班子成员包村,村干部包组等方式,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的工作格局,20xx年以来,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专题会等19次,研究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工作,及时下发《xx镇关于调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镇党通〔20xx〕xx号)等文件,抽调精干力量,对镇内住房、饮水、教育、医疗等专班进行调整、优化,明确牵头领导和人员职责,确保工作有序推进。推进驻村工作,充实驻村队伍,现有驻村选调生9名、驻村工作队15名、第一书记3名,对驻村队伍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定期对驻村队员、驻村选调生开展座谈会、谈心谈话等,帮助驻村队员更好更快融入农村工作。抓村级组织建设,高效完成村级党组织及村委换届,在换届中,我镇注重以年轻化、专业化为方向,从村干部后备人才中选拔熟村情、懂业务、有干劲、作风好的人才,及时为村“两委”补充新鲜血液,通过“新老结合”“以老带新”,帮助新进“两委”成员快速熟悉工作,保证脱贫攻坚巩固及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衔接有序。抓好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落实,依托“脱贫攻坚决战队”原有体系,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由党政班子成员任各村工作队队长,带领工作队员定期入村,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助力村级解决巩固质效问题,现全镇共有工作队7支75人。抓好帮扶责任落实,在医疗系统帮扶责任人退出帮扶后,及时研究更换新任责任人,确保结对帮扶工作不脱节,目前更换包保责任人37人、包保对象90户;召开驻村帮扶工作会1次;推动驻村帮扶工作质效提升,争取到省地矿局帮扶资金4。8万元、铁投集团帮扶资金13。46万元。
(二)强化政策落实,消除返贫风险。
一是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严格按照六个步骤(即:线索搜集-入户核实-农户申请及承诺授权-村级评议及公示-乡镇核查及公示-县级审定及纳入监测)做好识别工作,将排查走访广泛与疫情防控、涉缅北人员排查等工作结合起来,增强排查走访效果。对达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的,按照程序及时退出,村级每月对村内脱贫户收入情况、生产生活等进行排查、研判,对存在收入下降、遭遇突发状况等情况,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家庭,及时上报镇级,并纳入台账管理,镇级核查、公示后及时上报区级部门。
二是抓好各项民生事业保障。抓教育保障。坚持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落实“五长”负责制,落实控辍保学“网格化”管理,通过学校日常反馈与村级日常走访排查,建立起控辍保学防线,建立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工作台账,6至16周岁适龄学生4632名(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235人)全部在校,实现辍学学生动态清零;严格落实学生资助政策,xx镇20xx年春季学期xx教育资助发放488025元,覆盖学生1226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学生952人),对7名残疾儿童落实送教上门。抓好医疗保障,落实“三重医疗保障”,20xx年建档立卡户参保率100%,大病救治覆盖率100%,建档立卡户家庭医生签约达100%,财政定额资助政策落实率100%,建档立卡户四类慢病管理472人、大病台账管理47人,推进乡村医疗服务,目前7个村卫生室均配备村医、正常运转。抓住房保障,开展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房屋普查914户、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1014户,有力做好渔塘村地质灾害点群众搬迁安置工作,全面补齐住房风险短板。抓饮水安全,目前辖区内建成水库1个,安装管网71。8万米,建有调节水池8个、加压泵站4个,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20xx年以来,及时进行老旧设备、管网等维修维护,保证了群众饮水安全。三是整改“一户一袋”,xx月xx日,我镇对陈友学户“一户一袋”立即进行了更新,更换成效卡。同时举一反三,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要求各包村领导到村检查,并组织乡村振兴站全体工作人员,分两队对7个村、1个社区进一步开展一户一袋核查工作,截止xx月xx日已全面核查完毕,自查整改“一户一袋”细节性问题13个,有力提升工作质效。
(三)狠抓工作落实,提升脱贫质效。
一是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20xx年xx月以来,我镇排查处置预警线索401条,上报监测对象57户、256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8户、137人,边缘易致贫户29户、119人),57户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帮扶措施,于20xx年5月全部消除风险。20xx年至今,自查上报预警线索6条(其中突发严重困难线索3条、其他线索3条),针对涉及预警线索的6户群众,落实低保4户、物资帮扶2户,均不存在返贫风险,无纳入系统管理识别新监测对象。
二是抓易扶搬迁后续扶持,针对易扶集中安置点195户1047人搬迁群众,持续强化后续“五个体系”建设,成立新曜社区进行统一管理、服务,并成立党支部、居委会;搬迁群众纳入农村低保35户158人;强化政策保障,建立扶贫车间1个,提供就业岗位35人,规划内扶贫车间1个,预计建成可提供就业岗位40人,目前项目已完成发改备案,易扶点劳动力183户479人,均已就业;积极与xx区水投公司对接,实施易扶点供水管网改造项目,解决易扶点饮水问题,目前已由区水投公司垫支开展建设;投资4万元实施易扶点粪池排污基础设施项目,整合20xx年、20xx年春节慰问金8。3万元建设改善排水管网,极大改善易扶点圈舍环境卫生;常态化开展易扶点人居环境整治。
三是抓就业保障,全面摸清底数,建立建档立卡脱贫户劳动力台账劳动力759户,劳动力人数1962人,广泛通过组织劳务输出、挖掘就业岗位等方式,充分保障就业,完成贫困劳动力培训463人次,完成建档立卡农户公益性岗位开发项目1个,共开发公益性岗位56个,覆盖贫困户56人。目前建档立卡脱贫户就业1760人(其中,脱贫监测户28户137人,劳动力26户59人,就业54人,边缘户23户103人,其中就业劳动力人数36人,就业34人)。
四是有效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对低收入对象,广泛通过低保发放、申请临时救助、帮助就业等各类方式,确保群众收入不滑坡,脱贫“稳得住”,20xx年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231人,其中城镇低保251户、652人,农村低保221户579人,农村低保累计发放金额419。8598万元;救助特困供养人员52人(均为贫困户),发放救助金37。3218万元,同时,对残疾人、孤儿等群体严格按标施保、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五是推进产业振兴。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推动农村产业变革,一是做强一产,大箐村、大地村、周家寨村茶叶种植面积累计达5800亩,20xx年发放土地流转费290万元,种植魔芋700亩,覆盖群众65户400人,种植烤烟800亩、香梨50亩、葡萄300亩、草莓基地2个,强化养殖产业发展,现有全镇养殖大户14户。二是提升二产效能,目前辖区内已有平安驾校、安凯达事业股份有限公司、xx矿、凯炬鞋业等企业,已完成周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茶叶厂加工项目,涉及资金281万元。三是推动三产发展,以“农旅一体化”发展为思路,广泛拓展旅游新业态,全镇目前有xx堡、温泉酒店等多个景区景点,广泛推动群众以各种渠道增收致富。20xx年xx镇被评选为省级重点旅游乡镇。
六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自20xx以来,全面推进“组组通”路网改造,实施“扶贫路”“产业路”“旅游路”等农村路网项目,建成“组组通”道路15条(24。4公里)、旅游公路28公里、大大路8。6公里,实现100%建制村通沥青路水泥路),建有垃圾中转站2个。20xx年以来,我镇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厕所革命”,对全镇厕所开展大排查,推进厕所改造项目2个,统筹资金50万元,修建农户卫生厕所167个,以项目建设为关键,推进农村建设,落实财政衔接资金项目3个,分别为大桥村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治理提升示范项目、大箐村特色田园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大地村特色田园乡村振兴建设项目,涉及资金130万元,目前三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已全部建设完毕。
(四)切实巩固成效,改善群众生活。一是推动群众收入增加。20xx年脱贫184户437人后,我镇贫困发生率从最高的11。39%成功降至0%,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全面强化监测预警。针对脱贫户和“三类监测户”,常态化监测“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收入变化情况,每月村级定期研判,及时预警,及时防范化解因灾因病因意外事故等导致返贫致贫情况,针对新增低保对象、重大疾病、负担较重的慢病患者等农户全面开展大排查,自查发现预警线索六条,涉及6户,均进行台账管理,并落实相关帮扶措施,目前均已经消除风险。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镇将持续落实“四个不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到预警及时、有效帮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一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文明村创建为统揽,深入推进文明村寨建设,推进村民自治;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促进村居面貌内外兼修;二是提升群众致富能力。加强宣传与鼓励,树立勤劳致富典型人物,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完善探索新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强化技能培训,增强群众务工就业能力,引导群众开展自主创业。三是促进特色产业持续向好发展。按照既定计划,充分发展茶叶产业,在开发、管护、农旅一体上下足功夫,把茶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并加强招引力度,为下一步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做足准备,以尽快产生经济效益反馈群众。同时对现有其他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梳理调整,加强管护力度,推进合作社进一步规范管理、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全面发挥带动作用,实现稳定增产增收,成为致富增收的主要途经。
xx县,古称xx,辖11个乡镇,262个行政村,总人口50万人,地域面积695平方公里。
xx县是xx窑发祥地,是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甘薯)、xx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先进单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省级优秀县、xx省莲藕之乡、xx森林资源大县、xx省旅游资源大县。
20xx年xx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业农村各项事业繁荣发展。荣获农业农村部“中国xx亮剑20xx”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工作实绩突出集体单位,全市唯一;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工作成效显著,连续两年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价为“优秀”档次;森林乡村创建任务完成突出,获得省、市表彰;全县一产固投工作比较突出,在全省招商、一产固投和百村示范带动工程调度视频会上作典型发言。
一、以“产业兴旺”为核心,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结构调整和深化“四个农业”的决策部署,狠抓一县一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等方面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一是发挥优势,夯实产业基础。已初步形成了西部特色杂粮、中部肉奶生产、东部果蔬产业梯次分明的农业经济格局。已经培育出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17家,市级示范社4家。二是因地制宜,带动产业强镇。以乡村振兴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一镇一策,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强镇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陶泉乡、北贾璧乡的山区作物和休闲农业;黄沙镇、时村营乡、xx镇的生猪养殖;讲武城镇的果树生产等产业特色乡镇。三是突出特色,扶持乡村经济。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积极扶持“一村一品”发展。全县涌现出张扬庄蛋鸡、驸马沟生猪、八里冢蒲公英、三合核桃、小盆沟生姜、南北白道果蔬等种养殖专业村和花驼休闲旅游专业村等多个专业乡村。
二、以“生态宜居”为目标,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建设美丽乡村。20xx年全县实施18个美丽乡村建设点,推动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示范引领,整体提升,形成县有精品点、乡有示范点引领乡村建设示范带动辐射效应,一批“美丽示范乡镇、美丽示范村庄、美丽示范农户庭院”逐步展现。推进道路硬化。20xx年完成全县158个村庄共计32。37万平方米的小街巷硬化任务,主街道、小街巷硬化率都达到100%。推进厕所革命。在厕所改造中,按照山区、丘陵和平原不同乡村的实际情况,因村制宜推行水冲式、双翁式和三格式等不同形式的无害化厕所改造4。1万座。
三、以“乡风文明”为主题,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制定村规民约,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全县11个乡镇262个村全部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制定完善了可操作性、约束性的《村规民约》,将遵章守约纳入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三好一佳”等评选标准,促进村规民约的遵守和落实。依靠典型带动,培育良好家风民风。通过开展“三好一佳”特色宣讲,以“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女”等群众身边事,育身边人,共表彰乡级“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女”67人,县级“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女”24人,优秀红白理事会10个。
四、以“治理有效”为保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优化“两委”班子结构。全县274个村(社区)全部高标准完成换届选举,换届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50岁以下占比71。9%,大专以上学历占比50%,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中“四类人员”占比85。5%;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全部“一人兼”。振兴经济促进乡村集体收入。谋划实施了“一强三抓富万家”工程。讲武城镇八里冢村种植蒲公英,时村营小屯洼村种植生姜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了30万元。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激活发展动力
为提升扶贫产业组织化程度,集中打造了“四基地一示范区”,在全县形成了引领有力的扶贫产业发展格局。对无劳动能力的540户贫困家庭,直接入股分红;对有劳动能力但无法外出务工的,安排公益岗位268名,实现稳定增收;对有产业发展愿意的,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8笔110。7万元,助力贫困户通过发展种养殖业和服务业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