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了本周365直播特级教师袁冰楠的讲座,我收获了很多。在袁老师的讲座中,我们知道在玩音乐集体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教育活动的目标单一,在教学活动中,打击韵律的活动较少,所以容易出现教师高度控制和教师想要主体性和创造性。而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引导幼儿理解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并获得音乐能力的发展,使音乐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
教师应引导幼儿产生与音乐作品相适应的情绪,情感共鸣,从情感教育入手,达到音乐教育目标。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学习音乐的三大基础,技术、乐感和勤奋,是支撑一个人成才的三大素质,技术的基础,首要是要学会放松,我们要把放松当规范,把放松作为基础,孩子只要一紧张,学习的速度、耐力、爆发力、控制力就很难控制,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给幼儿充分的和谐轻松的环境,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音乐。
讲座中的与我音乐集体教育目标的设定,目标是起点也是归宿,设定音乐到目标的重要原则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所以我们在设置音乐教育目标时,要从情感知识技能能各方面设置目标。
活动实施过程中,音乐集体教学游戏化,通过各种游戏,让幼儿迅速地感受音乐的韵律,也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通过直播学习,我们了解到幼儿音乐集体教育内容,从歌唱韵律节奏,逐渐融合,相互渗透,以我的兴趣和促进儿童的发展为主要标准,这个让我们知道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发展幼儿的歌唱水平,还要发展幼儿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有助于幼儿将来的创造性发展,而教师在活动组织和实施上,让幼儿主动的探索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总之,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教材,了解幼儿的音乐水和平认知能力,以此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创造性。用多种方法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通过观看此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带来了实践与拓展,引导了一个思路,新的教育观念逐渐落实到教育教学实际中,真是收获满满!
今天听取了北京市特级教师赵旭莹的讲座,关于《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观察与支持》。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意义。其中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开展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幼儿获得发展的重要学习过程。有意义的集体教学活动,要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有效支持,从而判定幼儿的学习效果。
在讲座中,我们了解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起源:首先基于中国文化。中国儒家思想是集体主义;其次受前苏联教育影响,认为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和结构原则组织起来的完整知识体系,才能从本质上改造儿童的认知方式,使他们不断的构建自我知识体系;最后是基于我国国情。而集体教育活动是适合我国国情下的教育方式,它与幼儿生活、个性化学习等方式并存,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集体教学活动的主要价值有提高幼儿学习效果;有助于幼儿社会构建;有助于快速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四是有助于教师的观察和评价。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有以下典型行为,如认真倾听,理解教师提出的要求和问题;思维活跃,主动参与活动;积极解决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讨论;大胆发言。相较从前,现在教育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在集体活动中会把幼儿作为主体,使孩子主动探索、主动体验。在活动中注重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和幼儿之间的合作、创作精神,注重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在讲座中了解到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环节。首先是活动导图:教学活动结构图;活动分析;活动步骤:活动分析。其次是活动由来,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我们在组织集体活动,要按照以上步骤具体实施,这样有助于幼儿成长。通过案例分享,也学习到优秀教师的长处,受益匪浅。
今天聆听了骆萍老师的讲座,讲座主题是《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园养成教育实践经验分享》,骆老师重点介绍了养成教育的重要,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育。养成教育是指在学习、生活、劳动等教育中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型,从小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能更好地为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因为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人生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人生教育的基础。人的一生中的许多习惯都是从幼儿时期形成的。
幼儿养成教育要落到实处,必须重视幼儿的日常活动,我们的做法是:
1、与幼儿一道制定合理的行为准则
幼儿刚入园,对于幼儿园的一切都很陌生,特别是对集体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更是难以接受和适应,我们就结合具体事物向幼儿说明幼儿园需要遵守的一些常规,并说明应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洗手的时候告诉幼儿:先卷好袖口,再打开水龙头,把手打湿,抹上肥皂,搓手心手背,然后冲洗干净,拧好水龙头,把手擦干。每次洗手时,老师都这样提醒幼儿,慢慢地,他们就养成了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平时,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行为和幼儿一道讨论制定行为准则。在看图书前,教师提醒幼儿应怎样取、怎样收,在看书过程中,发现了新的问题,老师就与幼儿讨论,制定图书区制度。
2、设计活动,使幼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对于3-6岁的幼儿来讲,他们的自控力差,知道该怎样去做,但往往搞不清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好的习惯得不到巩固的现象。如果一味单纯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老师常常要根据班上实际情况,有目的的设计一些活动,强化幼儿的行为。
如:在“娃娃家”里,孩子们知道也做到了家庭成员间要和睦相处,礼貌待人,对人和事要有责任感。在“开商店”的游戏中,孩子们不仅大胆主动地与人交往,而且还对顾客诚恳有礼貌。这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逐渐养成了好的习惯。
3、树立榜样
幼儿模仿力强,思维具体形象,情感占优势,为了使幼儿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形成习惯,一是通过具体形象的有感染力的优良思想和优秀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与行为去影响幼儿。老师的言语、态度、思维、习惯都容易转化为幼儿的行动,所以要求幼儿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好,老师的思想素质、道德行为、敬业精神等都是幼儿学习的榜样。
4、家园配合,形成家园教育一致性
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离开家长的配合是不行的。因为现在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是“小太阳”、“小皇帝”,很多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而轻视其良好的养成教育培养,为了使孩子的养成教育不流于形式,克服幼儿在幼儿园习惯好,回家又是老样子的问题,我园首先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其次,各班建立了家园联系栏、家长园地并向家长宣传“养成教育”教育的教育方法。我们采取了口头交流、书面交流、参与活动等形式,掌握家教特点,发挥家教优势,取得家长信任。
总的来说,幼儿养成教育既要高度重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幼儿受益终身。
通过观看老师的讲座,了解到本次讲座主要分为三部分。《指导意见》的新要求,衔接中幼儿的心理体验,以及入学准备的“贴心”策略。
双向衔接是新使命,要顺应主体的心理发展。幼儿的心理发展是渐进的,阶段性发展交叉并存,双向衔接为幼儿心理发展延长了时间,拓宽了空间。要尊重主体的学习方式,从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无教材倒有课本。教师要合力将减缓坡度,幼儿园是准备教育,是向前看;小学是适应教育,是回头看;各自发力无缝衔接,帮助幼儿应对更大转折。对立统一是一种新内涵,其中包括长程准备和短程准备,常规活动与特定活动,基本素质与关键素质。其中暗线包括身体健康,良好素质,稳定情绪,自理能力,运动能力,健康等等。明线又包括入学意识,社会交往,自控能力,规则意识,学习能力等等。
《指导意见》主要目标:双向奔赴,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儿园入学的子目标包括:身心准备、社会准备、生活准备、学习准备。而幼儿往往会比较担忧:学业规则,例如学习任务重,作业多,负担大等等。成人惩戒,同伴关系以及环境适应。要科学的认知压力,适当的压力是合理的,是幼升小的直接推动力。要接纳和共情幼儿所拥有的压力,帮助幼儿消解不必要的压力,有意识的提升幼儿的抗挫能力。
幼儿是入学准备的亲历者,更是主人翁。幼小衔接是幼儿早期重要的转折点,是从入园起就开始了为期三年的项目。遵循幼小生命的成长节奏,重视特殊时期幼儿的心理体验,陪伴和帮助每一位幼儿在毕业、离别时的一颗定心丸。
儿童职业体验是一种以寓教于乐为宗旨,通过扮演各行各业的成人职业角色,让小朋友了解社会、培养理想、规划未来的新兴行业。这是一个微缩的现实社会,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体验未来职业的场所,让小朋友提前感受大人的工作与生活。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让孩子体验父母的工作,从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
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如擦桌子、倒垃圾、喂猫喂狗、给花儿浇水等,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做的过程中,家长要及时地评估、给出反馈;最后也要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
责任心,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从小就应该培养,这样对于他以后长大的人生和发展,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这样也就能让他更加有责任感,也能够变得更加优秀。
如何让孩子们顺利的进入小学,李娟老师以幽默的语言、浅显易懂的方式,向我们阐述了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方式,让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使我对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方法。
李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幼儿园和小学相比有六个断层:人际关系的断层、学习方式的断层、行为规范的断层、社会结构的断层、期望水平的断层、学习冠军的断层。因此关于入小学的准备,并不是准备书包,铅笔,作业本,首先,你需要了解孩子的能力和水平,这对孩子形成正确的认知有很好的帮助。同时要重视孩子自己的感受,避免包办和灌输。在孩子有了很好的精神准备的同时,还需要配备图书、字典等相应的物质材料,做到双管齐下。关于正确的任务意识,也是需要开始培养的。
通过李老师的讲解,我体会到了,幼小衔接工作并不只是开始干大班下学期,它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幼儿园生活,这些好习惯应该是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帮助孩子养成的。我忽然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充分准备的前提,可以做到有效衔接;养成了好习惯,可以使幼小更加顺利;能力提高了,孩子可以更加的自信;性格稳定的孩子,会更加的开心。前面工作的完成是后面一项工作的前提。
独立思考、提出质疑、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感知周围人事的态度等等,这些都是孩子成为社会人的表现。这个时候的孩子,附属内驱力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会为了得到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赞扬,而去努力做成功一件事情。在这个阶段,我们更需要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孩子有所期待,这样他才回朝着我们的期待前行。能力提升之后,我发现”积极”两个字出现的频率开始多了,积极的人就像太阳,到哪里都在传播着正能量。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用科学的、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方式全面的做好幼小衔接。不仅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还要帮助幼儿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
在幼小衔接中,家长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确的家庭教育会能更有助于的幼儿接受小学生活。我们往往会注重幼儿园和小学的幼小衔接实行,而忽略了家庭这一重要因素,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教育知识不全面,从而导致幼儿综合素质较差。经过调查,大部分的家长认为知识学习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幼儿的综合能力培养往往是被忽略掉的。作为幼儿园老师,在幼小衔接上,我们应该做家长的指导者,在幼小衔接上给予家长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不是只注重幼儿的知识方面能力,还要关注幼儿的社会,心理,劳动、习惯、专注力等能力培养。在讲座中,游戏贯穿了整个幼小衔接的幼儿园、小学与家庭中,所以我们要鼓励家长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在家也可以通过做亲子游戏,达到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当然这些游戏都是从生活入手,比如说简单的劳动,整理衣柜,整理书包,这些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思考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所以除了培养显性的能力之外,还要挖掘幼儿隐性的能力。在儿童的幼小衔接中,实行的是双轨教育,也就是学校和家庭,缺一不可。
本周我观看了李漫老师的《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的有效开展》讲座,促进了我对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教育价值的思考,也让我对看图讲述活动如何有效展开有了新的认识,并获得了一些有益的教育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学习后思考到的几点:
一、看图讲述活动的界定与思考
根据相关资料和教学经验,我们认为看图讲诉活动是借助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幼儿能理解的图片,在观察、理解图片的基础上,思考和整理讲述的思路,用恰当、准确、生动的词汇和语句,对画面中角色、情节以及环境进行清晰、完整、连贯讲述的活动过程。与此同时,这个界定也让我有了这样的思考:看图讲述活动过程中,孩子要进行观察、理解图片。表达的内容是画面中的角色、情节以及环境,最终目标是为了孩子的发展。
二、看图讲述的教育价值
看图讲述对于孩子观察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孩子通过观察大量的图片进行表达可以积累到更多观察的经验,获得更多观察的方法和策略,从而让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另外,看图讲述是一个集体环境下进行的活动,这就意味着孩子不仅仅要关注到自己的表达,同时还要倾听到老师、同伴的表达,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教育情境之下,有利于孩子静下心来,促进其倾听能力的发展。在思维能力的发展方面,当孩子在进行图片观察时,需要在基础上对这个画面进行一些想象,根据画面中角色展现的情景,来进行大胆的想象和猜测,锻炼其思维发展能力。这也让我想到,在授课过程中要多给孩子提供独立讲述的机会,多让孩子们在集体环境下分享,让他们参与到这个活动,就会深刻的体会到如何跟同伴进行合作,如何进行有效的分享。
三、看图讲述活动的设计思考
我在设计课程的时候需要思考到以下两方面:根据幼儿的年龄段选择相对应的篇幅,小班到中班最后到大班,篇幅要逐渐增加。画面所要表达的故事,要让孩子能够看懂、理解,且有趣、生动。故事的逻辑性和文学性要强,同时所展现的角色、环境、情节要给孩子有一个较大的想象和讲述空间,让他们有深入和细致的思考。另一个方面,活动实施的基本思路需要调动孩子已有的讲述经验,在此基础上,引进新的讲述经验,让两者有效结合有利于巩固和发展。
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以及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是老师们长期、细致、深入的研究所得出来的宝贵经验,在我今后的教学教育活动过程中,一定会加以运用,多思考多研究从而促进对孩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