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xx,研究生期间将就读于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现任郑州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服务队队员、服务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第三高级中学。本科期间曾担任全国学联驻会执行主席,郑州大学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在校期间曾获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郑州大学三星级优秀志愿者、郑州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郑州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等荣誉。支教期间获昌都市第三高级中学优秀教师荣誉。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位人民教师”,当这句话从我的学生嘴里说出时,我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这让我又一次想起了梦想启航的地方。
上大学前,很多人告诉我,大学是梦开始的地方。当时的我,还并不知道梦想真正的含义。但一个小小的种子已经在心中发芽,我将来要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支教,是我一直以来都想要做的事情。
带着一颗火热的心,曾经做很多志愿服务,终于,在大二假期的三下乡活动中,在作为书信大使参加“蓝信封”留守儿童书信陪伴项目用一年的时间和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通信,我了解到了我国山区、经济落后地区和部分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紧缺,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孩子。
“走,一起去西部!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终生难忘的事情”,我加入了学校研究生支教团,在不懈的努力后,我终于获得了实现梦想的船票。怀揣着炙热的梦想和真诚的期待,我踏上了雪域高原的土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知青岁月中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虽然生活并不那么艰苦,但我的梦想之路也是难关重重。
踏上这片净土,面临的第一关就是“身体关”。西藏昌都邦达机场海拔支教服务4800米,高原反应成为了我对昌都的第一印象。刚落地时头重脚轻,呼吸急促,不得不前往机场的医务室进行紧急吸氧。吸氧持续了20分钟左右。胜在年轻,几瓶葡萄糖帮助我度过了最艰难的前几个星期,慢慢适应慢慢接受,让我成功度过了这艰难的第一关。下一关,就是“饮食关”,这里完美地吸纳了邻省四川重油重盐的饮食习惯,这在来到西藏的第一个月就打垮了我的胃。难关重重难关过,克服之后,我迎来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
“雪域高原的天使”,我这么形容这群孩子们。我的学生们都是昌都本地农牧民的孩子,他们的成绩不是很好,接受能力不比内地的学生,但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至真至纯。刚开始,我很努力地、绞尽脑汁地想让他们成绩提高一些、再提高一些。但是当我感觉到自己课堂的乏味和给孩子们带去的负担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可能偏离了最初的方向。后来,我精心设计课程,让课堂充满快乐和轻松,在晚自习时播放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他们需要的不是物质和教学的硬塞而是精神上的开拓,他们想要看看雪域高原以外的黄沙戈壁、平原辽阔,带着他们知道学习的意义,让他们想要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用我的梦想,启迪他们的梦想。用我的汗水,灌溉更多孩子们的梦想。最后一节课时,一个小女孩气喘吁吁地跑来找我,递给我一根棒棒糖,她说希望我可以一直陪伴她的高中生活,还留下了不舍的眼泪。那一刻,我明白了,无数夜晚的彻夜难眠、无数次的濒临崩溃都是值得的,我一直以来做的一件事是,用真心换真心。出自 wwW.WeNaNDaQUaN.CoM
选择到西藏支教的原因是我希望用一年的时间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他们对梦想的憧憬和无限的纯真,也看到我可以用自己的付出影响他们的成长。
感谢郑大为我提供了筑梦、追梦、圆梦的舞台!梦想带领我来到西部,用有限的时光灌溉更多可能实现的梦想。青春有限,梦想无悔。去做梦吧,在这个梦想启航的年华!
常xx,男,中共党员,1992年1月出生,2023年晋中学院本科毕业,2023年9月起在xx市xx县xx镇南内道小学服务至今。
当一名老师,是我从小的梦想。记得上小学的时候,首先接触的就是教师这个职业,那时候老师对我谆谆教诲,对同学们无微不至关怀,让我深深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高中,老师们渊博的知识深深感染了我,让我觉得传道授业解惑,是一件多么伟大而又自豪的事情。于是,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教育专业。四年的大学生活,使我在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迫不及待地想加入教师的行列,去实现儿时的梦想。机会终于来了,2023年9月,在经过严格的考试选拔后,我光荣地加入了“三支一扶”的行列,成为了一名支教教师。
我所支教的学校位于xx市xx县xx镇,属于xx中心校联校的一个教学点,学生总人数80人。由于条件艰苦,优秀教师很难留住,师资力量非常短缺,像我这种新加入的年轻教师就成了教师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顶梁柱。虽然校领导很重视我,把我作为骨干来用,但我深知,自己在教学经验上与老教师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其他工作上,我都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懈怠。
扎根农村,奉献青春
2023年9月,我初次踏入校园,就被这个乡村小学深深地吸引:这里宁静,远离城市的喧嚣;这里纯净,村庄里充满热情;这里朴实,孩子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每每看到孩子们期待的眼神,看到老师们友爱地帮助,看到家长们热情地问好,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扎根农村,扎根基层,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这片爱意满满的土地。
认真钻研,沉浸课堂
进入学校后,我承担了一年级和四年级两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每周29课时。由于课时比较多,平时没有备课和批改作业的时间,我就把这些工作都放在下班之后。我精心地准备着每一节课,把每一节课都看作是与孩子们精神上的交流。每当看到孩子们认认真真、如饥似渴地听课的样子时,我就情不自禁地觉得,有了他们,我才可以真正地叫做老师,为了他们,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由于农村的孩子知识面窄,底子薄弱,于是,课堂上,我就常常利用一些小故事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兴趣,或者联系实际来提高他们对于教学知识地理解和掌握,效果非常明显,连班里学习最困难的学生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得到了家长和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课下也乐于找我来探讨问题,这些都是以前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班的数学成绩也一路上升。对个别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会利用课余时间单独进行辅导。起初孩子们很是拘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和锻炼,渐渐地,孩子们和我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不单单是学习中的难题,就连自己心里的小秘密也会和我分享,这让我感到很是温馨。
作为一名老师,学生的学习首当其冲,而生活上的关心也是一门必修课。有一次,班里有个女生由于身体不舒服,吐了一地,学生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捂住鼻子,打开窗户,我赶忙带着那个女生进行清洗,清扫了呕吐物,并把她送到医院,还及时联系了家长,孩子们看到我忙碌的身影,有的竟然红了脸。这之后,再有类似的事情,没等我吩咐,孩子们总是抢着去干。我想这就是身教胜于言传的真正意义吧。
以校为家,热爱生活
作为学校唯一一位住校的老师,回想起去年那个严寒的冬天,总让我感到一阵阵的温暖。在最寒冷的时候,盖着两层被子,开着电热毯,即使是这样也觉得无济于事。当校长从别人口中了解到我的处境后,常常带我去他家里住,每当吃着可口的饭菜,窝在温暖的被窝里,总有一股暖流在我胸中涌动。吃饭对于我来说也是一大难题,村子里条件有限,没有现成的卖饭地方,学校的老师们就从家里带来了锅碗瓢盆,教我做饭。没多久,从不沾油盐酱醋的我,也能做一手好饭了。农村小学,虽然条件是艰苦的,但我却是幸福的;尽管比起自己家里来说条件还差很多,但是这里的老师给予我的帮助,温暖了我的心。感恩遇到的人,感恩生活。
一年的支教生活转眼即逝,在这一年里,我经历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农村的教育需要我们,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一名怀揣梦想的“支教人”,我会铭记自己的使命,用自己的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梦想都成为可能。
她是点燃心灯的筑梦者,走进西藏、贵州等边远地区,带领孩子们徜徉在知识海洋;她是留守儿童的呵护者,用自己的爱心托起一颗颗幼小心灵茁壮成长;她是传承志愿精神的接力人,以榜样的力量让志愿服务的种子生根发芽。
她就是王xx,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贵州分队队长,前不久,她获得2023年度“全国学习雷锋服务”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远赴贵州支教
一口气接了10个班的课
2023年8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四学生王xx通过学校研究生支教团来到贵州,在安顺市平坝区黎阳学校支教。黎阳学校缺副科老师,一到学校,王xx就接下了10个班的副科,包括科学、历史等,平均每天5节课的工作量,要教400多名学生。
王xx本科学的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下子接了这么多课对她也是个挑战。她白天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晚上回到宿舍认真备课,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尤其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给学生开拓眼界。
为了让自己的授课内容通俗易懂,王xx仔细研究网上点击率高的视频,向讲述者学习如何将枯燥的历史讲得既生动又有故事性。渐渐地,她收获了一批忠实“小粉丝”。
身为老师,“教书”和“育人”密不可分。去年12月,王xx和其他4名支教志愿者共同发起一场名为“讲述红色故事传承时代精神”的活动,全校35个班级准备了40多件参赛作品,有的学生以话剧演出的方式再现“小英雄雨来”与“鬼子”斗智斗勇的故事;也有学生以朗诵的方式讲述红军长征的艰辛。在轻松的氛围下,红色基因潜移默化植入在场的每一位未成年人心中。
温柔呵护,打开留守孩子的“心门”
在黎阳学校并不是王xx第一次支教。2023年夏天,她利用暑假前往西藏墨竹工卡唐加小学教了一个月的英语;她还曾在课余时间走进乡村小学开公益讲座等。
可这次的支教,却让王xx感到不同。
“以前的支教都是短时间的,这次长达一年,我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更多了,也更加了解他们,我觉得我的担子更重了。”王xx说。
就在2023年9月,王xx结束了贵州支教的第一节课后,一个穿着整齐、笑容灿烂的男生兴冲冲地跑到办公室,“王老师,我想做您的课代表!”没想到第一节课就收获了这样一个“小粉丝”,王xx微笑着点了点头。
后来,她从其他同学口中得知这名叫小光化名的孩子是一个留守儿童,他与其他同学有些不同,“一次,他和同学发生争执,两人只是言语上的争吵,他却报了警;还有一次,他早上出门上学,却没有到学校,而是一个人在街上乱逛……”王xx说,这些异常让她更加留意小光的行为。
观察一段时间后,王xx觉得这个孩子有些孤僻,缺乏安全感,所以总是用过激反应将自己保护起来。为了走进孩子内心,她经常放学后找他聊天,嘘寒问暖。小光也很喜欢这个温柔又美丽的王老师,渐渐地,他敞开了心房。
黎阳学校里的留守儿童比例在10%左右,这些孩子普遍有自卑情绪。“与其一味地安慰他们,不如给他们植入梦想的种子。”王xx与其他志愿者商量道。
很快,一场别开生面的留守儿童生日会在黎阳学校举行,她带着孩子们一起读余光中先生《写给未来孩子的诗》,一起唱《最初的梦想》。
结束后,几个孩子跑过来对王xx说:“王老师,我第一次和这么多人一起吃这么大的蛋糕,谢谢你。”红通通的小脸绽放笑容,亮晶晶的眼里也漾满笑意,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明亮而温暖。
将志愿服务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田
在贵州的日子繁忙又充实,王xx在支教的同时,也会找机会开展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希望把温暖的力量带给这片土地上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平坝区有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不少住户都是当地的拆迁户,留守儿童的比例高于其他小区。
王xx决定带着志愿者小伙伴走进这两处安置点,针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5名志愿者没有一个学过心理学,大家在网上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还精心准备了一些需要团队协作的游戏。
“不少留守儿童时常觉得孤独,游戏可以帮助他们敞开心扉,学会和身边同伴相处。”王xx说。
这两次的志愿服务活动效果都很好。结束时,孩子们拉着王xx的衣服追着问:“姐姐,你们什么时候可以再来?”
在平坝的一年支教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王xx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感动。今年年初平坝下起冻雨,十分寒冷,有孩子小手冻得通红,脖子上连一条围巾都没有,王xx十分心疼,拍下小手照片发在了微博上。没想到不久后,她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个包裹,里面全是围巾和手套。
王xx将这些礼物分给了孩子,并告诉他们“许多和我一样的哥哥姐姐也在关心着你们的成长”。突然,教室里安静了下来,连平时最调皮捣蛋的孩子都静静地坐在座位上。
王xx也被眼前的一幕所感动,这以后,她会刻意引导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志愿服务,什么是奉献和爱心。
“志愿精神需要人与人、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我想告诉孩子们,他们也可以做一些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这是对他们的鼓励,也是我做志愿服务的初心。”王xx道。
徐xx,中共党员,1982年出生在山东聊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是一名小学民办教师,母亲在家务农。1999年,徐xx考入华中农业大学。他端过盘子,扛过书架,做过家教,也受到过许多好心人的帮助。“我一直告诉自己,别人给我一口饭,我一定要还别人一碗肉!”大学四年,徐xx用自己的奖学金和生活补助资助了5名贫困学生。
放弃公费读研赴贵州支教
做家教时偶然看到一篇对贵州“岩洞小学”的报道,这改变了徐xx的人生轨迹。大三暑假,他和4名志愿者来到当时没有通水、没有通电、没有通路的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为民小学支教,原计划两周的支教最后变成了两个月。返回母校后,他却常常接到来自为民小学的信,孩子们的惦念让徐xx“感到了一种被需要”。
2003年7月,徐xx高分考上母校公费研究生,但他一直牵挂着贵州的孩子们。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重返贵州支教。华中农业大学对他的这一决定非常支持,破例为他保留了两年研究生入学资格。
重返贵州后,徐xx先到为民小学支教一年,接着又来到条件更加艰苦的大水乡大石小学支教一年。
大山深处孤身支教
2002年暑假在狗吊岩支教时经历的艰苦,曾让徐xx觉得“应该不会再有什么困难能压倒自己了”。然而正式支教后,所遇到的困苦还是超过了他的想象。
狗吊岩是一个几乎封闭的“孤岛”。这里不通公路、没有电,更别说电话,寄一封信要跑18公里崎岖的山路。
尽管自己也是苦孩子出身,但是这里的苦还是有些难以承受:粗糙的玉米渣和酸菜汤是一天的主食,缺油少盐,难以下咽,不时还有苍蝇掉进碗里;晚上睡觉时不时有跳蚤和臭虫往身上爬,咬得人浑身是疙瘩,无法入睡。
孤独是支教生活最大的敌人。有时,徐xx从睡梦中醒来,发现枕巾都被泪水打湿了。有一次因为实在“太孤独”,徐xx提前一周跑回了武汉。但他并没有半途而废,“既然做了这个选择,就要坚持到底,不能做一个逃兵。”
慢慢的,徐xx找到了排解孤寂的方式,比如写信、写日记、去学生家家访。“和学生在一起就会很开心,去家访他们还会给我拿很多好吃的。”徐xx笑道,“当你的心融入当地,孤独寂寞就会少一些。”
在狗吊岩,徐xx一周要上六天课,一天上课时间达到了8小时。徐xx负责五年级一个班,除了教语文、数学外还要教英语、体育、音乐等。由于信息闭塞,学生不了解外面的任何东西,一篇200多字的文章出现20几个错别字是很正常的现象。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所岩洞中的小学因为徐xx的坚持,有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孩子们可以听懂普通话了,甚至可以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与人交流。来上学的学生也多了起来,原来只有140人,现在超过了250人。最重要的变化是唤起了村民对知识的重视。”为民小学的创办者吴道江如是说。
支教事迹感动中国
2004年7月,讲述徐xx贵州山区支教的帖子《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出现在网络上,顿时引起社会、媒体强烈关注。这一年,徐xx作为大学生志愿者的典型,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颁奖词说,“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xx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xx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2005年9月,徐xx结束贵州支教,返回华中农业大学继续研究生的学业。工作后,徐xx也一直致力于推动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发展,鼓励青年志愿者帮助更多的人。
徐xx的事迹引发全国关注,很多人也把目光聚焦到了贫困学生和改善当地的教学条件上,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当地学校的教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徐xx带动了一批批青年学子投身支教事业。
2005年,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成立。十多年来,“本禹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人数超过45000名,公益项目涵盖支教、扶贫、环保、关爱特殊群体……志愿服务遍及鄂、黔、滇、闽、冀五省。一届又一届成员接过徐xx传递的爱心接力棒,将青春挥洒在大山里,为大山里的孩子们插上希望的翅膀。
李xx,四川巴中平昌人,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研究生。2023年7月,响应共青团中央号召,远赴广西山区支教。今年5月9日,在支教途中遇交通意外不幸罹难,年仅22岁,被共青团广西区委、共青团广东省委先后追授为“优秀共青团员”。
她是一名永争上进的学生。李xx在老家平昌读小学、初中时就成绩优异,2023年高考以588分、达州市通川区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华南理工大学,并在本科毕业后被保送为本校研究生。
她是一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从巴中大山走出去的李xx心怀善意,常说自己的梦想就是回报社会。2023年7月,她响应共青团中央号召,远赴广西山区支教。
她是一位有责任心的好老师,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课堂上,李xx倾尽所学,言传身教;课堂外,她格外关心和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为他们播种下梦想的种子。孩子们都很喜欢她,亲切地称她为“莎莎姐”。她以支教题材制作的短视频,受到共青团中央大力表扬。
向往外边的世界
成绩优异的“学霸”
回忆起女儿的点点滴滴,一切犹在眼前。在父亲李明凯眼中,女儿自小成绩十分优秀,且理想远大;在19岁弟弟的眼中,姐姐从来都是学习的榜样。
李明凯是一名退伍军人,2023年到深圳和战友创业,2023年和妻子从深圳回到平昌县邱家镇做生意,同时方便照顾家人。“做一个为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是李明凯经常说的一句话。一直以来,在家庭建设、子女培养方面,李明凯尽职尽责。受到父亲拼搏自强的军人性格影响,李xx一直独立上进。
李xx小学、初中均在平昌就读,成绩一直十分优秀;高中时在达州就读。2023年,她以高考588分、达州市通川区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华南理工大学。李明凯说:“当时选择去华南理工大学,也是女儿想要去沿海城市开拓眼界和丰富见闻。”母亲胡大容说:“女儿从小就很向往外面的世界,立志要好好学习,常说要走出去。”
李xx在大学期间表现非常优秀,大一便向学院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本科毕业后被保送为本校研究生。学习期间,李xx的努力奋进,获得广东青年演讲俱乐部“最佳演说家奖”、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三届“薪传杯”班际辩论赛冠军、2023—2023学年度黄乾亨基金奖学金、第十四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配音大赛优秀奖等荣誉。她更热心公益,先后获得2023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志愿者证书、广交会志愿服务证书、2023年学校“寒假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2023年7月28日,李xx作为华南理工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到龙胜马堤乡东升小学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根据这次搜集到的素材,李xx担任导演制作了视频作品《旭日东升》,以记录加访谈的形式,表现夏令营生活,并深入留守儿童内心,展现孩子们善良纯真的一面,该作品受到共青团中央大力表扬。在这部作品中,李xx也记录下了自己的支教感言。她说:“我感受到同行志愿者的温暖,以及学生的渴望,他们渴望关爱,渴望知识,也渴望去看外面的世界。”
梦想回报社会
不负所学的“莎莎姐”
李xx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梦想有很多,我的最大梦想就是以后能好好回报社会,不辜负自己所学。”
在龙胜小学支教的日子里,李xx从一个如饥似渴的学子,向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转变。课堂上,她倾尽所学,言传身教;课堂外,她格外关心和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为他们播种下梦想的种子,深受孩子们喜爱。
龙胜小学学生蒙思如说:“莎莎姐会把她的学习经历和见闻融入到课堂中,会和我们说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我比较喜欢听,也使我们对外面精彩的世界充满期待。”
今年疫情期间,李xx放弃更多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机会,毅然返校返岗,结合自己所学新闻传媒专业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号,将疫情防控、复学准备等内容及时传达给家长和学生。
李明凯说:“女儿向来是报喜不报忧。”如果不是在女儿出事后去整理她的遗物,不会知道女儿原来这么辛苦。李明凯去了龙胜小学才知道,原来女儿在支教期间带了两个班的课:一个6年级的实践班,一个3年级的外语课,同时还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兼职学校行政办公室工作,以及慰问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及留守孩子的午托等。在12个同行的支教研究生中,李xx年龄最小,却被大家称为“莎莎姐”。
5月9日,李xx急着回学校参加一个会议而搭乘一辆摩托车,不料发生意外。事发当天凌晨1点,李xx发朋友圈“守得乌云见明月”,还配了一个“ok”的表情。
李xx曾经给自己制作了一张“生命线”,从这张小小的纸片上,可以体会到她那颗青春上进的心。在计划中,李xx在22岁要完成考研,随着保研,她已提前完成这一阶段规划;在28岁时,她计划做一档综艺节目;32岁时,她要和父母一起旅游,吃遍中国美食;在50岁以后,她要读曾经读过的好书,做慈善……如今这一切的梦想长眠在了这片她为之奉献的大山里。
不幸传出,各界扼腕叹息。因李xx一贯的优异表现,共青团广西区委、共青团广东省委先后追授李xx同志为“优秀共青团员”。华南理工大学和相关部门征求李明凯意见,想要为其家庭捐款资助目前就读于武汉工商学院的弟弟上学,或者成立以李xx命名的基金会,最后李明凯同意成立“李xx基金会”,目前相关细节正在商讨之中。“我要为女儿做她想完成但未完成的事情。”李明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