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曾国藩传读后感2000字

2023-09-29 18:07:17互联网心得体会

曾国藩传读后感 篇1

梁启超认为中国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因为他是儒家学说的开山鼻祖,也提出了“有教无类”等影响中国的教育理论,他创办的私学也打破了富家子弟的垄断。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对外的传播,孔子的儒家,思想传播到了日本、韩国等地,对这些国家乃至整个亚洲文化,却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另一个就是王阳明作为新学的创始人,王阳明对中国的思想解放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且他也帮助朝廷镇压宁王之乱。我这办一个就是中国办为什么称他为圣人,看完了他的传记,我就明白了一切。

曾国藩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毁誉参半,骂他的人说他杀人如麻,喜爱他的人说他平静了太平天国起义拯救了清王朝摇摇欲坠的统治,又是洋务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带领中国走向了近代化今天,我们要彻底探讨一下曾国藩之所以能成为圣人的原因。

首先每个人有优点必有缺点,我们就来一个先抑后扬,先说说他不好的一面,曾国藩小时候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太笨大家都曾听过一个故事,曾国藩小时候在背《岳阳楼记》这时候一个小偷在房梁上面,等他们都睡了以后就下来顺手牵羊,可谁知过了许久醒来以后发现曾国藩还在背第一句话。小偷忍无可忍,从房梁上跳了下来,大骂道你这个笨样,我听你背都背下来了,说完就立刻流利的背出了全文便走了。这个故事我们不能看出曾国藩小时候是真的笨,他第6次考试的时候不仅名落孙山,还被学台“悬牌批责”,这些例子都可以看出小时候他真不是个读书的料。

长大之后,他考上了进士,当了官,但他仍有许多不足:静不下来,生活不规律;为人傲慢,修养不好;虚伪和好色。等他当上了地方官以后,又立重法,百姓被杀,无数人送外号曾剃头。并且他的烟瘾也很重。

先抑结束以后,我们来说说他的优点。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曾国藩虽笨,但他却很勤奋,即便没考上,他也丝毫不气馁,分析出了自己为何落榜的原因,最后进行恶补。天道酬勤,他最终也考上了举人的进入了京城。担任翰林学士的时候,为了备战翰林大考,他也是制定了一张详细的计划表,并且坚持按照这个行动。在后面的大考中,他也获得了第6名的成绩,在平定太平天国的战役中,他三次失败想过三次的自杀,但是他都坚持了下去,并且之后结束了太平天国起义。所以勤奋并坚持的人都可以获得成功。当他面对自己的不足的时候,他立刻深深反省自己的做法,这就是他第二个优点自省,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所以曾国藩深受曾子的影响,每当他发现自己的不足,他就会写日记,告诉自己要改正这些不足,久而久之这些不足慢慢就消散不见。开始写日记的第21天后他又发誓戒烟,虽然戒烟的过程很痛苦,但是他依然坚持了下去并且成功将烟瘾戒掉。曾国藩的日记也可以看成他的检讨书,日记中他立誓“夜不出门”,但他还是经常与朋友一起出玩。如道光二十二年的12月16日,菜市口要杀人,别人邀请他去看热闹,他欣然乐从,但在路上他突然意识到这种热闹都要去凑,实在是人心丧尽还谈做什么圣人。徘徊良久,他最终还是回了家。虽说,曾国藩立誓要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性,但是他还是有破戒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不足的时候,但是关键看你是否能改正自己的不足,曾国藩就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表率。还有就是他是一个仗义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他的朋友妻子去世后,他为朋友办理丧礼,并且帮助他寻找乳娘,抚养朋友一岁的孩子,竞选朋友之一在观察了他也提交了不少达官显贵但当其中一些倒台后,文正也没有受到牵连,只有他的原则:交友可以,保持距离。朋友虽多,但是文正也和许多人反目成仇。这文正这时候就表现出了一个作为圣人应当有的性格特点,那就是忍让。左宗棠和曾国藩是老乡,这两人在平定太平天国起义时也互相帮助,但是左宗棠富有才华为人傲气,现在也瞧不起曾国藩,说曾国藩的坏话,但是曾国藩也并没有生气,反而经常提拔左宗棠。忍让是一个优秀的人必备的品质。( 文案网收集 HtTps://WWw.WeNaNdAQuan.cOM )

这些也许就是曾国藩被称为半圣人的原因,但是仅靠个人性格方面无法证明。他的所做出的贡献也能证明出他的伟大。在面临国家危难时刻,他一挽狂澜镇压农民起义,挽救了清朝的统治;在面对国家主权被受到侵犯的时候,他提拔李鸿章等的一众干将进行洋务运动,虽然无法拯救清王朝,但也让中国走向了近代化。国藩对兄弟,对孩子们所写的家书,成为中国的家庭教育的典范。曾国藩也对儒家精神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都引用张宏杰先生的几句话来做结尾:国藩身上的儒学精神是有活力,有弹性,有容纳力的,和那些愚顽浅薄的官僚不同他掌握了儒学的真精神。他做官非常成功,他善于进退,一身出将入相,没有大的跌挫,在传统官场上像他这样成功的并不多见。曾国藩事君至忠,事亲至孝,对于兄弟护剑肺腑,毫无芥蒂。夫妻之间相敬如宾,感情深挚。对于儿女,他既慈爱又严格,能够尊重孩子人格,教育孩子总以鼓励为主,没有传统家长那种居高临下的不平等作风。曾氏家族数代以来,直到今天依然人才辈出,这和他树立的良好家风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他被誉为“古今文人”,“功比周公孔孟,名垂万世千秋”。

但是他的洋务运动并没有挽救中国的衰退,所以曾国藩的一生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失败的,他是逐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补天的女娲,然而在垂暮之年,他猛然发现自己一生的奋斗竟然如拔刀斫水,并没有影响水之东流。虽然他以圣贤自期,然而他遵循圣人之道,一丝不苟的苦学苦修并没有达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

无论如何,曾国藩用一生捍卫了他自己真实的文化和信仰。曾国藩是伟大的也是渺小的,他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达到高度,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人的意志力也是有限的。他的努力在人类的精神征途中,了一座让人肃然起敬的人生丰碑。

曾国藩传读后感 篇2

曾国藩此人,虽又笨又慢,但可平天下。

解读一个历史人物,离不开对其所处时代的认识和分析。曾国藩生活在怎样的时代呢?晚期的大清王朝,像一个病势危急、行将就木的病人。尤其是道光年间,外部,鸦片战争让中华帝国臣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颠覆性的打击;内部,腐败已经渗透了帝国机体的每一个细胞,四肢五脏,无不腐烂。内忧外患,腹背受敌。

人作为渺小的个体,很容易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前行,但有的人却在时代的大潮中站定,铸就一座座丰碑。曾国藩虽又笨又慢,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成为了一个修养颇高,有头脑、有远见和有谋略的人物,成为了一名可安天下的君子。

有一个故事这么写道:曾国藩小的时候天赋并不高,其实可以说比较笨,他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一天晚上,他在家里读书,有一篇文章他重复读了很多遍,可就是背不下来。他就一遍一追地读,一遍一遍地背。夜已经很深了,他仍然没有背下来。这可急坏了一个人。原来,他家来了一个贼人,就潜伏在他书房的屋榆下,想等他读完书睡觉之后再进屋偷点什么。可是贼人在屋外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睡觉。贼人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气地跳进屋子,对曾国藩说:“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几遍就会背了!”于是贼人将那篇文章从头到尾地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这个故事虽写出曾国藩没有天赋,学习缓慢,但重点在于他一遍又一遍地背文章,可见他做事扎实,不浮躁,按部就班,打好基础。他的这个性格奠定了他未来的成功。

曾国藩出生平常,智商平常,他考了七次才中秀才,但他却以笨功夫成功打通了成功之路。我觉得他成功的原因有四:

其一:善于反思

第六次科举考试落榜,被学台“悬牌批责”,深深的刺激了曾国潘。回家之后,就开始坐在书房里反思自己多年读书考试的经历,对自己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后,在道光十三年,再次踏上科举之路。这一次,他终于成功了。

曾国潘被咸丰皇帝解除兵权后,在蛰居老家两年,不断反思自我,最终大彻大悟。他原来看不起的官场处事之风,却在这一次大彻大悟之后成为了他的助力。重新出山后,他宛如脱胎换骨,由自恃清高变为谦虚,甚至给周围的每一个官员,无论官位大小,都写了一封信,将自己居于他人之下,虽圆滑但有分寸,也帮他清除了不少政治敌人,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可,成功路上少了许多阻力。

其二:严于律己

曾国藩三十一岁起,每天记日记,从起床到睡觉,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检查一举一动,记录自己的各种糗事,不足,有了错就深刻剖析,在其家书中,随处能看到这样的字眼,“未能改得一过”,“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忽忽已过十日”……他不只记录下来自己看,还邀请亲友们点评他,把自己的缺点和改正缺点的过程,完全暴露在众人眼前,让大伙儿一起监督他,自己并及时改正。

其三:目光长远

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面对与洋人的差距,率先抛弃了落后观念,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倡导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去世前,还与李鸿章联名上奏,建议朝廷选派优秀子弟赴美留学。

其四:独特的人格魅力

曾国藩是典型的浸润在儒家思想中、由科举制度选拔产生的官员,他的一生,都在践行“臣事君以忠”,为大清帝国殚精竭虑,一个“忠”字,便是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

他在做京官期间,十年七升,傲视群曹,从一个普通进士迅速成为副部级官员,这在晚清极为罕见。如果他追求的只是功名,那么只要像同时代的官员那样,奉行“多磕头,少说话”的原则,因循疲沓,苟且偷安,就能安安稳稳地守着自己的官位。但强烈的爱国情怀,让官场得意的曾国藩郁怀如焚。在因循懈怠的政治气氛下,他数次上疏谏言,试图改变官场作风,因此得罪了众多京官,甚至激怒了咸丰皇帝,为自己原本平顺的仕途增添了诸多障碍。

带领湘军攻下南京后,他没有恃功自傲,不仅让自己的九弟曾国荃回了湖南老家,还向朝廷请示,不要升官。对国家的忠诚,可见一斑。

曾国藩不仅自己始终贯彻这个“忠”字,还把忠诚教育贯彻到军中。他深知依靠“武弁自守备以上,无一人不丧尽天良”的大清军队,要打败太平军是不可能的,因此练兵时首重给军队注入“良心”和“灵魂”。他在中国军事史上,首先发明了“政治教育”,创立湘军之后,每逢三日、八日,都要把军队召集到操场上,进行政治动员。他亲自训话,用“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孔孟之道和“不要钱,不怕死”的岳飞精神激励将士,教育他们忠君爱国,不得扰民。正是这支武装到思想的军队,彻底剿灭了太平军。

身为一名后辈与学生,曾国藩有太多太多的精神和品质值得我去借鉴和学习。我们学生需要秉持着“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这样的道理,不骄不傲,持之以恒,在学习的路上坚持不懈地奋斗下去,虽然前方道路迷雾重重,但我相信谦逊和努力定会冲破重重阻碍,我坚信,即使我又笨又慢,仍可如曾国藩一样,成为一名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曾国藩传读后感 篇3

一、后人景仰作其传,得能窥镜有机缘

据宋人张载“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寥寥四句,或不足以概述曾国藩平生功绩。涤生(曾国藩)其人从“白手起家”到位高权重,蜕变着实令人惊讶。再看他智商稀松平常,身子骨不甚健朗——但对“圣人”二字,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我有幸与百年前的先贤曾国藩“照面”。缘起于好奇与尝试,阅读了《曾国藩传》。从薄薄的纸页中,不仅窥探到的是他愚钝、刻苦、蜕变,给予我自己的好似一串钥匙,打开了我的视界。

二、天禀鲁钝少机警,花尽功夫勤补拙

曰:人非生而知之者。然曾国藩不但“非知之”,大可说是愚笨已极,以至于“痴”“呆”地劲儿发挥到了极致——

传记中所载,曾国藩深夜里背书,家里来了个盗贼,躲在房梁上准备行窃。静夜沉沉,冷月溶溶,四下只有曾国藩口里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如此反复了无数遍,竟然始终背不会。不是“风乎沂,浴乎舞雩”便是“浴乎沂,风乎舞雩,长歌怀采薇”。盗贼却已背出,再听得他喋喋不休,知道无法下手,既无奈又愤怒。一跃下梁,铿锵诵来,说罢,不屑地瞧了一眼呆立当地的曾国藩,目光中似含奚落,接着便扬长而去。

这段故事实在令人发笑,谁能想到这位贯通古今的大人物,小时学习竟如此不堪。但这也着实反应两个问题:一是曾国藩实在太鲁钝,二是他确实“发痴发呆”,凭借一股呆劲儿与毅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当我看到这里,心中怦然而动——我自己本是迟钝之人。一向因为身边人理解能力好、反应快、思维的逻辑性强而自卑。烦恼总归是烦恼,先天不足又没有办法回炉再造;但曾国藩的经历仿佛是漆夜孤星。且不说感觉自己有了新的希望,总算是被他立志的故事所震撼。可能会有人不理解这样的夸张感受,不过但凡有过这样经历的,再如是说也毫不为过。

三、古来世人难无瑕,反求诸己觅无过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是多少人的行事的圣经。“无过”之难,到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地步,多少令人望而生畏。

曾国藩自然有瑕疵。前文说到的鲁钝怪他自己不得,但接下来所说的,却大可以做到“无过”二字。

依据传记中的记载,其不肖之处有四:浮躁、傲慢、虚伪、好色。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的傲慢,之所以在我脑海会挥之不去,是因为我感到自己仿佛就是百年后的年少气盛的曾国藩,盛气凌人的模样依稀可辨。

曾国藩与人刚交往时,谦逊冲和;越到后面,有了熟络的朋友,便连毛孔都散发着傲人的气息,无怪说他“无处不着傲慢之气”。想想我自己,不也是这样——在学业上和朋友的讨论尤其明显。我总是先恭谨一番:“这道题我也不是很明白,应该可以这样……”“我的方法可能还不够好……”,后来便愈发的无礼起来,椅仗着小聪明便道:“哼,这不算是难题,粗浅……”

我为此付出了代价,那种“不知知病”的态度让我终于被小觑,终于没有获得真正有价值的学问。这与曾国藩或许同病相怜。

书中也记载了治病的药——反求诸己。对于不论是浮躁、傲慢、虚伪、好色中的哪一条,初入仕途的曾国藩多少沾了边。但他立志成为“圣人”,于是开始对症下药——写日记。并且写过的日记总要给旁的人瞧上一瞧,这便是曾国藩所谓的“师友挟制”,督促他“克己复礼”。

四、有志者万事皆成,丧志者碌碌无为

曾国藩立志成为“圣人”由来已久。“不为圣人,便为禽兽”足可见他态度的果决。甚至可以说“立志”是三立的根本,是推动他成为千年来儒家最后一位领航人的决定性因素。

从哲学的角度讲,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简而言之,就是想法会左右行动。当人立志之后,想法是既定的,那么便会有“立言”“立德”的举动。

定有人发出异声说自己有志向,我便是“异声”之一——总是走不完自己在实现志向抱负中坎坷的路。现今我却能说服自己——有如斯感觉,不还是我的“志”之立并非坚如磐石,给予自己过多妥协的余地,这哪能真正达到万水千山之外的理想?

因此相较于其他,我认为“立志”是最基础、最简单却又是最高远、最不易的。传记中不断强调曾国藩的立志、抱负,不难看出这是曾国藩最强大的支柱,不论在何时何地,受到任何功名富贵还是风雨凄凄,总是秉承自己“志”的本我。

可以说就因为有抱负,曾国藩才会施展拳脚;经历了大风大浪,它始终只有这一个追求,不也正说明他的志向是如此坚韧么?人若想拥有如此恒心,却不易的很了。

因此古人会说:“有志者事竟成”,曾国藩,就是事成者之一。《曾国藩传》阅读了不知几遍,似乎还是不逮其中的深意。希望在继续深研传记的过程中,真正学习到曾氏“成大事”的秘奥,不做碌碌无为的玩物丧志之徒,成为如涤生的成大事者。

曾国藩传读后感 篇4

信仰,一股精神的清泉流淌在每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间,流向灿烂的明天,美好的未来,流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公元1825年的腊月里,一个数九寒天的夜晚,在湖南湘乡一户人家的屋子里头,有一个14岁的男孩正在点灯苦读。房梁上蹲着一个小偷,他打定主意等这个男孩背完文章,熄灯上床睡觉了就下来干他的工作。但这个男孩特别笨,这篇文章磕磕巴巴就是背不下来。后来,以至于小偷都会背了男孩还是背不出来。眼看,天都快亮了小偷实在忍无可忍,“蹭”的一下从房梁上就跳下来了。男孩看到从房梁上跳下一个人呆若木鸡,然后那个小偷满腔怒火劈手把男孩手里的书夺过来,往桌上一扔道:“瞧你个笨样,这么简单的文章都背不下来”。紧接着,这个小偷很顺溜的将这篇文章背了下来,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背完袖子一甩,满腔激愤的扬长而去。大家知道这个笨小孩是谁吗?他就是晚清中兴的第一名臣曾国藩。

总以为如曾国藩那样的一代大家都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曾国藩传》却告诉了我,他小时候是一个特别笨的笨小孩。那这样一个笨小孩后来怎么就成就了非凡的功业?难道真像刘德华那首《笨小孩》里唱的那样是老天成就了笨小孩吗?就连国学大师梁启超的《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中说:“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顿挫”指的就是曾国藩。像这种数九寒天的夜晚,最幸福、最温暖的事应该是在被窝里。而对曾国藩来说,在这种夜晚点灯苦读已是一种常态,是怎样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他呢?《曾国藩传》给我的答案是信仰。

当奋发图强的曾国藩中了进士之后,参加朝考,成绩极佳,列一等第三名,顺利地进入了翰林院,在京为官十年。咸丰二年六月,咸丰帝阴差阳错当下旨令曾国藩投笔从戎,领兵打仗。从初到长沙办团练,到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从造就了拥有天下杰出人才,所有人才几乎都在他的曾幕府,到开办江南织造局、倡导洋务运动,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寿命又延长了六十年。是什么让他去这么做呢?《曾国藩传》给我的答案,是信仰。

“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烦恼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为官以不要钱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书、蔬、鱼、猪、早、扫、考、宝”。这“八本八宝”是曾氏家训的代表。其中六条齐家格言之一不给儿孙留下大笔遗产这一条,我最为钦佩。俗话说“穷则思变”。他不给儿孙留下大笔遗产,儿孙们只好自己去拼搏、奋斗。用自己的才华和汗水,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付出所得到的满足才是幸福,人生的意义在于拼搏、在于奋斗。尝遍酸甜苦辣,经历风风雨雨的人生,才是多姿多彩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那是什么让他呕心沥血去写这样一部充满着教育智慧的家训呢?《曾国藩传》给我答案是信仰。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影响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人,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大儒,传统儒学之所以延续他是一个关键。在生活中他还能够对自己,对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生活中的不足缺陷,所有的方面都能够认真地切实地反思、反省与学习。那是什么支撑他有这样一个平常人不具备的优点呢?《曾国藩传》给出的答案仍旧是信仰。

在曾国藩的晚年,曾经有一个谜团。至今让我们这一代人争论不休,那就是在大家看来万事俱备不欠东风的情况下,在无数人的殷切期望之时,他为什么没有选择推翻腐败的清政府,没有造反呢?《曾国藩传》中他的两首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告诉我的答案依然是信仰。

那是什么造就了原来只是一个笨小孩,后来却成为了一代大儒,同治中兴名臣之首的曾国藩;是什么造就了一手开辟了洋务运动使得中国近代史从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跨进的曾国藩;是什么造就了拥有天下杰出的人才,所有的英才几乎都在他的曾幕府,拥有神州第一幕府的曾国藩;是什么造就了呕心沥血写出了千古第一家训教育智慧泽被后人的曾国藩。是信仰,那他内心的坚守信仰究竟是什么呢?如果在他那个年代应该是儒家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处在当今我们应该引以自豪地说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前段时间,我因在中考的语文,数学两门学科所犯的两个低级错误而与我一心向往的那所重点高中擦肩而过。考分出来后我心情非常沮丧,但父母没有责备我。尤其是处处给我树立着榜样的父亲。我想,我不能因为这次中考没有考好就否定自己,而是要坚守自己的信仰,认真地过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努力地追求属于自己的目标。

信仰,一股精神的清泉流淌在每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间,演绎着历史的真谛。我愿化作这股精神的清泉,滋润每一个读书人的心田!

曾国藩传读后感 篇5

个人生平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受祖父和父亲约束和影响,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主要成就

文正公,一作文贞,开始出现于唐朝,魏征死后,被追谥号为“文贞”,后来做官的人都已文贞公魏征为榜样。到了宋朝,为避讳宋仁宗赵祯,改文贞为文正。后北宋司马光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曾国藩获得文正公的封谥,与他的成就分不开。

外交。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势力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他说过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思想。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曾国藩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文学。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赞。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革、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

历史影响

军事。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好影响了几代人,同时代的湘、淮将领以曾国藩为楷模,其后的黄兴、蔡锷等资产阶级军事家对曾国藩治军方略推崇备至,张之洞、袁世凯等在甲午战后采用西法编练新军时,也采纳了曾国藩治军的许多做法。民国军事家蒋方震在他的《国防论》中赞赏曾国藩是近代史上“一个军事天才家”,还说凡领军者都应该效法曾国藩。蒋介石则明确表示要师承曾国藩,要求国民党军队中的将领必须“认清历史,效法曾胡”。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泽东一生很注意这点,曾国藩的“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泽东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国共两党领袖形成十分认可难得交集的历史人物。

家教。蒋介石在家庭教育上,蒋介石同曾国藩如出一辙。他在给蒋经国、蒋纬国兄弟的信中,从衣食住行,作文写字,到阅读功课,均有详细严格的要求。蒋经国在《我所受的庭训》一文中说:“父亲认为曾文正公对于子弟的训诫,可作模范,要我们体会,并且依照家训去实行。平常我写信去请安,父亲因为事忙,有时来不及详细答复,就指定曾文正公家训的第几篇代替回信,要我细细去参阅。”

成长共鸣

传承儒家礼仁思想,吸收民族文化精髓。

曾国藩掌握了儒学的真精神,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志向,“学于古,则多看书籍;学于今,则多觅榜样。”“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兴起洋务运动,开西学东渐之先河。儒家思想时代意义依然重大,礼代表了相互尊重,仁代表了相互关爱,十分契合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和睦相处、区域社会发展和谐进步、国家之间多边主义的和平共处,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直面成长过程曲折,坚信目标屡败屡战。

曾国藩连续六次考秀才失利,其中一次还被学台“悬牌批责”,成了考生中文理欠通的反面典型,但是曾国藩身上有一股天生的倔劲,自认在困难面前表现懦弱,被失败击倒,是人生最大耻辱,“倔强二字,缺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失败虽是打击,却是成功之母,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升抗击打能力,必能抓住成功的机会,努力做一个有准备之人。

树立诚信大处着眼,助推平凡信用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形成了三个超越时代的外交观念,一是对外国人要平等相待,二是对外国人讲诚信外交,三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当今我国改革开放的理念有很大的共通之处。中华民族不断走向伟大复兴,诚实信用是基础,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大力推进信用中国建设,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其中做好自己的本分,例如自身学习考试、斑马线过马路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