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有幸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读着李老师的文章,感觉书中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
读了此书,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全新地认识,也促使我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进行了反思。
书中第三章就写到:“如何赢得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这样理解:“教育效果的最高境界当然是走进心灵。”所谓“走进心灵”,就是让学生的心灵有所感动,有所醒悟;在学生犯了错时,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作为学生少不了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自然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但是有时候表扬比批评更加有效,哪怕是在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也能够找到学生可以鼓励和表扬的地方,巧妙地将批评转化为表扬,从而达到触动学生心灵教育学生的目的。
李镇西老师的“化批评为表扬”的教育方法让我深受触动,同时也让我想起了发生在以前一位学生身上的事。
那时我所带的班级已经进入了五年级,班上共有50个学生,男生28人,女生22人。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每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都离不开各科老师的细心教导及无限关爱。而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化批评为表扬”这一教育方式带给我的惊喜。
当时班上有这样一位女生,五年级的她是我们班的小组长,上课偶尔也会开小差,但看到老师提醒的眼神后,她会自觉地认真听课,字迹虽谈不上清秀但也算工整,在班级中她很普通但是她的体育课程尤其是篮球足以让整个年级的学生为拍手称赞,她还成为学校篮球社团的种子选手常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种体育比赛,而且每次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样的她曾经却是令我和其他班课教师头痛的问题学生。
一年级时她只有六岁多,在开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不断有学生和家长向我反映,她时常在没有经过别人允许的情况下拿别人的文具,有时也拿同学用来买水喝的零用钱。看到她在经过我的再三批评教育仍没有好转后,我很疑惑,于是请了她的家长来学校,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共同帮助孩子改掉拿别人东西的毛病。因为这位学生父母离异,所以都是爸爸来学校和我沟通孩子的在校情况。但每次批评教育后都只能管一段时间,她的这种行为又会出现。就这样她成了令我头痛的学生,其他孩子也明显在疏远她,在这样的反复中进入了二年级,对她的教育让我一筹莫展,办公室其他同事也在帮我出谋划策。其中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建议我在平时的教学及管理中试着找到这位学生身上的优点,哪怕是在她犯了错误的时候也尽量发现她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刚开始还真的很难从她的身上找到值得表扬的地方,慢慢地我发现她的体育还不错,她次次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举办的足球及篮球比赛,在赛场上她为了能给班级赢得荣誉而拼尽全力。抓住了这一特点,我当着全班同学给予她表扬,现在我仍记得当时她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灿烂笑容。
就这样,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又或是在她犯了错误时,当我发现她有表现好的一面时,我就及时地给予她表扬及鼓励,亦或是巧妙地寓批评于表扬之中。慢慢地我发现她的行为有了转变,她开始对班级事务热心起来,像倒垃圾,打扫教室,课间关灯及风扇这样的活儿,她也争着干。很长一段时间,我再也没有收到其他学生及家长对她的抱怨。
现在的她已是本地重点中学的一名学生,记得在即将毕业的一天,她来到了办公室,还未开口,但她早已泪流满面,她当时激动地对我说:“我这六年犯过许多错误,做过很多蠢事,感谢老师对的鼓励和信任,您对我付出的点滴我都铭记于心。“在那一刻,我更加坚信,作为老师努力帮助学生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表扬和鼓励是多么的重要。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因此榜样的力量未必无穷。但表扬的力量的确是无穷!喜欢听表扬是人的天性,只要这表扬是真诚而符合实际的。从表扬中,我们可以感到一种尊严和尊重。这尊严感和尊重感,会激励我们朝着人们所期待的方向不断进步。因此,如果能够达到教育目的,我宁愿选择表扬。
今年是我第一年当班主任,虽然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其他班主任的优秀做法,也在尽力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但是可能因为我一直没有机会去阅读一些班主任经验分享的书籍,在很多时候我常常是力有不逮的。这次在学校的推荐下,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打开目录,我就被震撼了,平常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在这里都有提及,那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如果我早点看到这本书,我能少走多少弯路啊!
《做最好的班主任》是李镇西老师30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育智慧的集萃,全面体现了他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家长观,以及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实践。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受到感染和激励,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了我在教育教学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上的陈旧观念,教会了我如何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如何做好班主任的“第一次”,如何实现民主的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级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所以,班主任与班级学生的互动尤为重要。作为一个“新手”班主任,我在这一点上做的极其不到位。开学之前,我整个人都处于“我要当班主任了”的紧张和恐慌中,对于班级学生的情况知之甚少,也没有好好规划和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只是中规中矩地做了一个自我介绍就慌里慌张地开始了新学期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结果,我的工作开展的并不顺利,因为我和学生之间发生了很多的摩擦,有时候,我甚至感觉我们之间存在着无形的城墙阻断了彼此的交流。李镇西老师则不是这样,他给每个学生都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欢迎信,并设法在开学前就寄到了每一位学生手中,旨在唤起学生们对新老师的、新集体的憧憬与渴望,奏响新集体诞生的前奏和序曲。在信中,他送给了学生这样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句话同时也是他给历届学生的见面礼。他希望学生们明白:幸福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物质生活,更是一种愉悦的精神体验。而且这种愉悦的精神体验有时仅仅来自一声普通的问候或一个细小的行为。“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不是高不可攀的人生境界,而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做到的平凡行动。在教室楼道,主动上前帮老师抱作业本,老师会因为有你这样的学生感到幸福;有同学病了,你哪怕是送上一句亲切的问候,他也会感到有你这样的同学是一种幸福……当每个同学都尽量做到使自己的同学因自己而感到温暖、使“班级因我而美丽”时,新集体的凝聚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所以,我以后也要努力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班主任!
班主任的工作中有各种各样的琐事,也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这不仅蕴含着班主任的责任心,也体现着班主任的智慧。我自认自己对待学生掏心掏肺、面面俱到,是一个富有责任心的班主任。但我也不得不承认,因为工作经验的缺失,我在班主任工作上缺乏相应的智慧,这使我的工作中出现了很多的缺失。比如在开学第一天,我因各项工作手忙脚乱时,选择了在第一时间指定几位“好学生”出任班干部替我“排忧解难”。怕伤及这几个学生的自尊,也为了班级稳定考虑,此后我并没有更换班干部。每个学生在班级里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有拿到适合自己的剧本,他们才能在班级管理的舞台上演绎出不一样的精彩。我忽视了这一点,主观的把学生放在了不适合自己的角色里,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也使班级管理陷入了困境。幸好,我及时看到了李镇西老师的方法——让学生自荐出任临时班干部。是啊,当班干部绝不是少数学生的特权,而是所有学生的义务。每个学生都是集体的一份子,任何学生都不应该、也不能被排除在集体管理之外。只有班级里的每个同学都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都自觉的为集体服务,班级的凝聚力才能不断增强。而班主任要做事情的很简单,只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就可以了。
我的班主任资历尚浅,李镇西老师的许多观点我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地阅读、琢磨、学习、实践、思考、再实践中,我相信,我一定会成为最好的班主任!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颜真卿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顾炎武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为了让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做的更好,自己成长的更快,我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李老师用一个个生动而有教育智慧的实例向我们阐述了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好这个班主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这就要求班主任在遇到班级中的大小事时,要懂得倾听孩子的心里话,与孩子们共同沟通,共同交流,共同分析,帮助孩子们共同进步。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要善待孩子们的每一次求助,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朋友,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要多学会化批评为表扬,多一些“非功利谈心”,以心灵赢得孩子们的心灵,以教师的心保护孩子们纯真的心!
一天,一名女生进入办公室,慌慌张张的说“白老师,不好了!咱班的翟同学和李同学在教室后面打起来了!你赶紧去看看吧!”说实话,当时很生气,因为翟同学和李同学一向很乖巧,他俩人打架我还是很难以理解的!第一时间,我达到了现场,制止了这两个孩子们!本来,想着一起叫进办公室批评一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好了!忽然间,想起李老师说过的,善于倾听,是一种教育智慧,更是一种教育艺术。有时候教师的耐心聆听,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于是,我先叫了翟同学去办公室,认真地、耐心地听他叙说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又叫了李同学,也听他说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我终于明白了翟同学的一把鼻子一把泪的委屈是怎么回事了!然后,我向两位同学分析了各自的不正确的地方,那两个同学也真诚地认识了到了自己的错误,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我的教育,握手言和了!
认真倾听孩子,才能走进孩子们心灵深处,才能保证孩子们的心灵不受到伤害!也只有耐心的倾听,我们才能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孩子才会有事情放心地给老师敞开心扉,老师才能给孩子们提供及时的帮助。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实自己的教学生活。教育是复杂的,有时候需要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化书中的理念为自己的教学行动,做一名有智慧的班主任!
升入五年级以来,我们班有一名女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姑且称为张同学吧!引起我的注意的是她的头发,一头漂亮的长发在她的头上看着特别的别扭,凌乱不堪,头发怎么都不能梳的整整齐齐的,乱糟糟的,像个鸟窝一样!刚开学的时候,我就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她的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干活挣钱养家,她的妈妈在家照顾四个孩子,母亲不是很能干,对于家务活和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都不很拿手,教育孩子更不用说了!因此,我私下里偷偷的告诉了她,女孩子一定要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要对得起父母给我们的容貌!沟通之后,有效果,但是不明显!后来有一次在班会课上,我说:同学们,我要给你们变个魔术,把我们班的张同学变得漂漂亮亮的小美女!然后,我去拿了一把梳子,给孩子的头发梳的滑溜溜的,绑了一个马尾辫!瞬间孩子看着整齐多了,但是孩子的脸也瞬间红了!我立马说:多么漂亮一姑娘!我赶紧转移了孩子的尴尬!事后,我不止一次的后悔,我觉得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我没有将孩子当成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人,我太以自我为中心了,虽然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我不是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如果,我能私下将孩子叫到我的办公室,然后美美的给孩子梳一个马尾辫,会更好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吧!
所以,当我读到李镇西老师书中的一句话时,我就明白了我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提高自己当班主任的修养!“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只要我们谨记,教育是一项有智慧,有艺术的工作,我们一定可以做一名有温度的班主任。
近期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老师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向我们介绍了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读着他的文章,感觉就像一位年长的智者向我们介绍他的育人经验和育人智慧。
以前时常抱怨班主任工作辛苦,责任太重,甚至产生过严重的职业倦怠。捧读《做最好的班主任》,好似与李镇西老师进行心灵的对话,字里行间让我找到了做班主任的兴趣和幸福感,更让我在教育教学中拥有了平和的心态,懂得怎样才能更加的从容。
一、爱心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李镇西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的一生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怀着博大的胸襟对学生最大的宽容与爱。
是呀!懂得对学生的爱,就会感受到为师的幸福,如果有人问现在我的教育理想是什么?每天能让孩子快乐多一点,收获多一点,能找到一种作为老师的“幸福感”就是我的职业追求。解读李镇西这位教育名家,让我重新审视我的课堂,重新审视我的孩子,原来我是那样幸福!
二、童心
工作中常常觉得自己的思想与言语和学生有一道无形的隔阂,总是不能很好的与学生进行沟通。
李镇西老师关于童心的论述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他说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门,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学生般的兴趣和纯真。当我们努力保持这一份童心时,其实我们已经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我们便构建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和自己变得“一样大”时,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当老师撕下成人的面具,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学生就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一种亲切之情,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我想当我们怀着李老师所说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时,我们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即使学生做错了事时也是如此,因为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的动机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总是怀着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或许会好心办坏事,但当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自己就会变得平易近人。
三、责任心
我们经常认为责任心就是从早到晚一直陪着学生,学生能考出理想的成绩。李老师让我明白,所谓真正的责任心就是班主任在日常点点滴滴的工作中认真细致和绝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
未来社会需要有责任心的人。为国家培养现代人才,是我们每个教育者神圣的使命,更应该是班主任的自觉意识和行为。班主任每天在学生面前所展示的言谈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我们今天怎样对待学生,明天我们的学生就怎样对待他人。
今年,我继续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面对十一、二岁的孩子,在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还要时刻扮演警察、侦探、医生、法官、心理咨询师等各种不同的角色。尽管自己成长得还很慢,尽管学生收获的还很少,尽管学生的成绩还不够理想,尽管学生的表现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牢记他的话语“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我仍然不断地追求我的小小“幸福”!
自己每天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传递给孩子们,怀着美好的希望继续着一个又一个幸福的明天!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像李镇西一样说:“班主任,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我是一个幸福的班主任。”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深深的被吸引了。因为我也是一名班主任!这本书的第一页就告诉了我们班主任的幸福源于: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无忧,超越自己。而班主任应该有的素养是:有童心,有爱心,有责任心;是专家,是思想家,是心理学家。看到这几行字,我不禁心潮澎湃,慢慢的阅读,我发现自己走进了李镇西的世界,如同学生一般,融进了李镇西的班级,一次次的被感动,被激励,被激发。
我们与“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一起成长,和生机勃勃的孩子们朝夕相处。教育事业是永远年轻的事业,是幸福的,而引导青少年的生命健康茁壮成长,教师的责任更为直接,更为集中的体现在班主任身上,这既是班主任的责任,更是班主任的幸福。所以我很荣幸能加入班主任的行列,成为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字里行间的言语,李镇西老师行为的点滴,李镇西老师的言传身教,李镇西老师的每一个感人故事都足以让我这位年轻的班主任教师感动和愧疚、自责,如同打翻的五味瓶,百感交集。
每次读书中的那黑黑的字教学随笔,我的内心便会触动于他与他学生之间感人肺腑的故事。“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实是-种平和的心态。所谓“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也许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班主任”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我说,李镇西只有一个,没有人能成为李镇西,但只要我们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片绿油油的叶子,在属于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
一个“后进生”写信的末尾写道:李老师今天很忙,本来想的是今天下午批改同学们的作文,但一听说你有进步我就高兴,就决定给你写信,及时鼓励你。虽然花了一个多小时,但如果你能够理解李老师,我就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字里行间,看到李老师的良苦用心,更清晰地看到,在他的努力下,学生真实地成长,慢慢地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长此以往,良性循环,教育效果也越来越好。
他经常说,写信或者找学生聊天,不能等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才进行。教育不能太功利,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是的,我们希望的是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而不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文凭,失去固有的个性和应该有的良好品德。李老师用真情实感践行着爱与责任的教育。
其次,《做最好的班主任》告诉我:班主任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把对学生的爱定位在合适的位置上。我们爱学生,但更重要的是爱的方式。我们不能以爱为理由,让学生背负沉重的负担;不能以爱为筹码,让学生感觉到天平的失衡;不能以爱为条件,让学生陷入功利的误区。正如李镇西所说:“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真正的爱是爱所有的学生,爱身边所有的人。”所以让我们真诚的爱学生吧!爱每一个学生。我想:以后生活中的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取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书看完了,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李老师教的是中学,我教的是小学,他的方法我未必直接拿来就能用。所以,读他学他,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做到评判与超越。对我而言,要向他学习的是寻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努力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说:当班主任,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自踏上三尺讲台那天起,“班主任”的称呼便丰富着我的教学生涯:一班之主,任重而道远。虽说风雨一肩挑,甘苦皆品尝,没有八小时以外,但我还是从辛苦中享受到了幸福,因为学生前行的路上有我。
最后,引用这本书序中的一段话——“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但教育更需要智慧”,我相信,我们每一个教师只要都能够自省自检,把准方向、恒心努力,必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班主任,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充满阳光!
“魅力”在百度的解释是指很吸引人的一种力量,可以形容一个人有着很强的诱惑力和吸引力。那么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就是要吸引学生,如何才能吸引学生呢?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我,从而喜欢上我的课呢?
首先,要有人格魅力。身正为范,德高为师,作为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始终做学生的表率,我们要用自己的行为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教会他们做人。要求学生不能做的事,老师最好也别做,作为老师,我们口口声声要求学生要讲文明用语,不能口吐脏言,而我们的老师,因为学生犯错误,却对着全班学生骂人,这样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尊敬、喜欢。老师要言而有信,承诺学生的事,一定要做到,也许因为某种特殊原因,你的承诺无法实现,也要给学生说明原因,取得学生的谅解。去年我教七年级生物,考试前,我承诺学生,咱班生物考全乡第一的话,奖励大家奶茶。孩子们考了第一后,因为奶茶要去县里买,那段时间,因为我车不在学校,去县城不方便,我给学生说明原因,学生很乐意的同意我换成别的奖品。老师的为人处世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
其次,要有学识魅力,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没有捷径可走,更不能满足于现状止步不前,只有孜孜不倦的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不会被时间淘汰。俗话说,给孩子一滴水,老师必须先要有一桶水。如何让老师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呢?这就需要老师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多读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教学上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懂的知识,多查资料,只有不断学习,教师的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最后,要有教学魅力。也就是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精心备课。有的老师觉得备课就是备知识点,在课堂上能把知识跟学生讲清楚就行了。而我备课的重心是如何让我的课堂生动有趣。那么,首先就要设计新颖的导入语,在讲初二的古文《三峡》时,我手拿一张10元纸币,告诉学生纸币的背面就是长江三峡的瞿塘峡,你们想去三峡看看吗?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求知欲。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抑扬顿挫,适时的加入肢体语言,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在讲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讲到“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时,我就拿个拖把当拐杖,弯着腰,颤颤巍巍的在讲台上走着并大声喊着抱茅的群童“回来回来”。学生们在笑声中对杜甫的可怜形象理解的更透彻了。在讲《故乡》中的杨二嫂的形象时,我就仿照书上描写的杨二嫂的形象,站成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总是,我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轻松快乐的学习。
2、上课时要面带微笑,要有亲和力,老师要把最好的一面留给学生!上课前努力调整状态面带微笑走入教室。作为老师,上课是你的工作,若你天天上课板着一副脸,学生看见你严肃的样子,吓得不敢回答问题,有疑问也不敢问你。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一天有八节课。这个凶神恶煞的老师走了,又进来一个气势汹汹的,学生的心情一定糟透了,哪还能全心全意学习。大家不要一味的抱怨学生,要有耐心。原谅孩子们犯的无心的错误,我们也会快乐很多。假如你微笑面对他们,他们一定会更好的配合你的课堂,听课效果也会很棒的。
3、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善于表扬学生。在课堂上,要给每一个学生发言的机会,若有个别学生回答不上来,也不要讽刺挖苦,要启发他们,若实在回答不出来,给他们一个台阶,老师可以说“这个学生可能有点紧张,谁能补充一下他的答案”并让他坐下。对于班里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学生,不动声色的走到他的身边,拍拍他的肩膀提醒他比大声呵斥更管用。对于学生哪怕是一点点进步,老师都要大声的表扬,让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站在三尺讲台上,我们要用我们的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我们,喜欢上我们的课,我永远记得我班的一个学生对我说过“陈老师,我每天最盼望的课就是你的课,每天不上语文课,我都觉得我的一天是灰色的。”学生的话给了我很大鼓励,也更加坚定了我的教学理念:那就是做一个独特的,有魅力的老师。
从多年前担任班主任到如今转换德育管理的行政岗位,少了一亩三分地的责任,少了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亲切融洽,多了会当凌绝顶的统观,多了为老师悉心服务的奔波劳累,重读教育名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感觉如坐春风,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大事小事娓娓道来,事无巨细皆用心;道理情理丝丝入扣,晨钟暮鼓俱感怀。
专业,全景式展现带班的理念治班的策略,方法独道,运用灵活,涵盖教师观、学生观、家长观;亲切,拉家常叙写发生在身边的教育故事,讲述教师经历的趣闻轶事,还原学生经历生活的细节;实用,生动鲜活的案例,真实对话的书信,迸发闪现的思维火花,点石成金的不二法则,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洞察入微,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高屋建瓴,可以借鉴,便于尝试。
德国作家歌德说,读一本好书,犹如和一些高尚的人对话。读《做最好的班主任》的过程,就好像与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对话,与一位赤子诚心的教育家对话,与一位深邃隽永的思想者对话。
丹志育桃李,芬芳润师心。读完李老师的书,三点体会:
做班主任是一场心灵的修行,大爱无疆。
对自身来说,李老师能寻找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他胸襟开阔、心灵自由,“对待领导的评价要冷静、对待同事的议论要宽容、对待家长的批评要平和、对待学生的意见要豁达”,能深刻剖析班主任的厌倦感来自“远离学生,拒绝变化”,能敏锐发现班主任的幸福感来自“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无忧、超越自我”。
对孩子来说,李老师能通过做班主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生活更精彩。把孩子当朋友,善待孩子的第一次求助,善于倾听,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指导上网,处理早恋,真正地俯下身、弯下腰、沉下心来为孩子着想,助力孩子成长;把孩子当老师,撰写教育随笔,滋润个人成长,编撰班级史册,展示评级风采,“孩子们是我永远的青春礼物”,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做班主任是一门尚美的艺术,大美无声。
冰心曾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会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做班主任就是形成和谐的团体教育,培育良好的人际关系。与领导和谐相处,一是学会换位思考,二是拿出成绩来。与科任老师和谐相处,一是多沟通,统一思想;二是真诚欣赏,把自己的欣赏变成自己的欣赏。与家长的配合,更是讲究艺术,李老师煞费苦心,做足功课:给孩子们讲亲子方法影响家长,给家长提出“成为人格榜样、成为知心朋友、和孩子一起阅读写作”等建议,还通过阅读、写作书信、孩子等多维度改变家长。
最令人动容的是李老师写给家长一封封信,饱含深情,极富智慧,浸渍情怀,相信家长读后无不感动,为有这样的班主任而骄傲。
做班主任是一门求真的科学,大智无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从教育者的素质开始的: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而真正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从这儿开始的。
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决定学生的成长方向与成长高度。李老师说班主任要具备以下素养:会变成小孩子的童心,对孩子的依恋的爱心,为共和国培养公民的责任心,要力求成为有人格魅力的专家、成为反思型的思想家,成为“用心灵赢得心灵”的心理学家。
做班主任难度最大的是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做最好的班主任》提供了良方妙策:对优生培养的“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帮助优生认识自己、教育优生保持童心、激励优生超越自我、训练优生受挫心理、培养优生创造能力”六点建议招招管用;转化“后进学生”的指导思想“民主:有心灵赢得心灵;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高屋建瓴,真知灼见。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李老师每天坚持写的日记,几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笔耕不辍,真实地反映了他的工作状态以及孩子发生的一点一滴的变化,认真地总结了转变曲折的经历与渐渐改变的心态,亲切、温暖、生动。
做班主任,痛并快乐着,累并幸福着。《做最好的班主任》指明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高度,蕴涵了作者教育智慧的深度,体现了活生生的教育故事的温度,大爱无疆,大美无声,大智无敌。
我们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利用寒假的时间,我读了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感触颇深。未打开书本前我以为这仍是一本以理论为主的书,但是慢慢的阅读我发现自己走进了李镇西老师的世界,如同学生一般融进的李镇西老师的班级,一次次的被感动,被激励,被启发。书中李镇西老师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着关于班主任工作应该怎么做的更好,日常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被李镇西老师一一分析,好像困扰我已久的问题并没有那么可怕,还是有很多方法一一化解的,下面我就谈谈从这本书中我学到的一些东西。
做有成长力的班主任,要学会写教育随笔。如果我们把教育实践看做“采矿”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一种“提炼”。看到李镇西老师写到自己的一些与学生相处的故事,比如,带着学生在郊外原野上的一次“疯狂”,去成都春游时与几个“调皮大王”的“较量,与一位“早恋”而深感苦恼的学生谈心等等。其实仔细想想,在我担任班主任的这两年,也和学生之间发生着很多故事,或喜或忧都是我的经验与人生经历。比如,带着学生在操场疯玩,对还不懂感情却谈起了“恋爱”的小朋友进行正确的疏导,对家庭变故的小男孩送去心灵上的温暖等等,当时都一一排除了这些同学遇到的困难。但是现在却能想起来很少,并且某些细节也都已经忘记。如果在与学生的相处中遇到难忘的一些时刻,自己能够提起笔把大概的经历写下来并谈谈当时的感受,既是与学生之间的回忆,又让自己的经验得到了积累。我突然意识到写教育随笔能使班主任在随笔中成长,在实践中成长,在反思中成长,在攻克难题的艰辛中成长,在收获成功的喜悦中成长。
做有成长力的班主任,要学会寻找班主任的幸福源。教师的幸福感无非离不开享受职业,赢得尊重,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无忧,超越自己。但是这几条中我认为能让教师获得幸福感最多的是学生的爱戴,因为在工作中教师相处最多的是学生。班主任是与学生相处最多的老师,学生对于班主任可以说是“爱恨交织”。班主任管理的事务最多,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时刻最多,但让学生感受到的严厉也最多。这时就需要班主任把握度,对于班主任学生又爱又恨其实是一种好的状态,但是一定要做到爱更多一点,班主任的幸福感也会更多一点。所以班主任要想获得幸福感,就要不断的和学生在一起,在行动上和他们交往,在感情上和他们交融,不断地被孩子们感染和感动。我会经常在自己任教的副科课堂上做游戏,以为读背的知识点太多,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都特别活跃,有各种奇奇怪怪的行为和想法逗得全班哈哈大笑,在那种氛围下我也被感染,和学生一起笑,一起激动甚至手舞足蹈,下课时还仍然不舍从那种氛围中脱离出来。这应该就是教师的幸福感之一,和一群活力充足的小朋友相处,自己好像也变得“幼稚”了,笑点低了。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能不断的去发掘作为班主任的幸福感,这样会更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份工作,越热爱幸福感越强。
做有成长力的班主任,要学会解放自己。班主任与其他教师相比工作会更繁琐一些,除了教好自己任教的科目,还要做好班级管理。班级卫生、班级风气的培养、学生生活的指导、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与家长及时的沟通、各种表格的填写等等。如果这些工作自己都亲力亲为,最终的结果只会导致自己精神上和身体上都很累,但是并没有把事情做得很好。就像李镇西老师说的,班主任要做的应该是大胆放手民主管理。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学生思想教育与班级常规管理,因此,班主任大可不必面面俱到,越俎代庖。要分清楚哪些工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事情,哪些则仅仅需要自己当参谋、出主意,明确之后,该减则减,该丢则丢。班主任工作一旦减肥消肿,班主任的精力会更加集中,其工作目标更明确,工作效率也会明显提高。当然,随着班主任的“解放”,学生能力的锻炼与提高。当前在班级管理中我存在的问题就包括未能及时的解放自己,在日后的工作中应该更好的培养班委协助自己管理好班级,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也能让这些班委得到培养和锻炼。
在班主任工作上,我仍是一个新手,仍很有很大很大的提升空间。读完这本书被李镇西老师与学生融洽的相处所感动,被李镇西老师处理学生的问题的各种有效方法所折服。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着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有成长力的教师,应该不仅仅是一名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生命将更精彩。
暑假期间,利用闲暇时间拜读了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写得很实在,读着他的文章,感觉就像是看着一集集《李镇西的故事》连续剧一样,书中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有的故事感人至深,让我禁不住热泪盈眶,越读我的心越是无法平静,上班这么多年,一直当任班主任,现在才为自己有不愿当班主任的这种想法感到无比惭愧!当然,这本书给我的心灵带来的最大震撼就是本书的核心——师爱。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李镇西先生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直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智慧的人。李老师对班主任的那份执著,对爱那份坚持让人感动。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他的那份坚持让人感动。在读到李老师对待“优生”和“差生”的做法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凌飞是一个从不太优秀走向在在非常优秀的典型。他一开始学习就不错,如果在普通班上,老师也许不会太多地给他约束和管教。可是李老师看到的却不只是成绩,而是他做人的心态和思想,对集体的感受和奉献。读过之后感慨良多:
1、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一定各方面都是优秀的,做为班主任一定要更看重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要引导学生做品学兼优的优秀生。
2、要正视优秀生的错误,不要认为犯错是差生的专利,优秀生一犯错老师就觉得不可饶恕,要记着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学生中的圣人。
3、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成绩优秀而一味纵容。但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期待和尊重。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张超威的故事却让我久久忧虑不已,如果我碰到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我能有李老师那样的爱心耐心和智慧吗?说实话,我的爱心倒是有的,但是没有耐心,面对张超威这样的学生,发火不但没有用反而会把矛盾迅速升级。如果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怒气,也就不可能成功地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再有,我自认为教育智慧不够。方法只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经验来自实践,只要我做个有心人,总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应对各种情况的经验,而且还要多读书,从教育专家那里学习教育的智慧。
从他的教学中,感觉最大的是: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是在育人,教会本领。他多年如一日认真负责地对待学生,不管优生差生,真不容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都能把自己的体会记写下来,传播出去。当初也不是想着要出书什么的,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责任,现在看来却是无价之宝了,是一份上佳的教育记录。书看完了,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虽然李老师教的中学,他的方法我们未必拿来就能用。所以,读他学他,用他的话说就是要评判与超越。对于我而言,我要学的他寻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努力走进孩子的心灵。
以往读书都是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读下去,这次换一种读法,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有选择地阅读,这大概就是苏东坡的“八面受敌”法吧。
读这本书之前,困惑我的问题有三个:一是班主任的幸福到底在哪里,二是学生的朦胧情感问题,二是优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一、班主任的幸福到底在哪里?
你幸福吗?这让我想起了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也许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思考怎样的班主任是幸福的班主任,为此,我还专门阅读了法国哲学家阿兰的《论幸福》,让我欣喜的是,我似乎找到了有关幸福的真理。幸福首先是一种感觉,其次每一个人的幸福“基准”是不同的。
幸福既然是一种感觉,它与物质和荣誉不一定成正相关;每个人的幸福“基准”不同,所以我们多有围城内外的感受,你的美餐也许正是别人的毒药。幸福是可以被定义的,但任何一种量化都是违反常识的。看看那些书痴,或温文尔雅,或狂放不羁,或狷介耿直,或清通旷达亦各有各的幸福。
班主任是一种职业,这种职业的幸福也应有别与其他的职业,班主任应在职业生涯中去感受属于自己的幸福。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他的幸福源泉:享受职业、赢得尊重、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无忧、超越自己。李老师是聪明的,他只说“幸福源于”并不告诉我们那就是幸福,幸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哪里有现成的答案呢。
二、学生的朦胧情感问题。
学生的情感问题是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不可回避的问题。在“疏导”与“围堵”的对决中,“疏导”好像占了上风,但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亡羊补牢而已。李老师针对学生“早恋”的问题提出了“走在学生情感发展的前面”的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坚信不疑的是,高尚的爱情种子需要在年轻人产生性欲之前好久的时候,即在他们的童年、少年时期就播在他们的心田里”。做预报员而非消防员,无疑是明智的,这也是成熟的班主任应该具备的素质。
李老师还提出将爱情教育视为人格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要尊重学生的心灵等观点,都对我们处理学生的朦胧情感问题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不要过多地用成人的理性去看待学生情感的问题,更不能带上道德家有色的眼镜来看待未成年人的问题。学生出现朦胧情感问题是正常的现象,只需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就好了。
在这个问题上,苏霍姆林斯基是更有远见的。他说现在许多家长自己都不具备做家长的资格就成了家长,于是他提出一个观点——培养家长要从孩子的少年时代开始。想想也是,当教师的要拿教师资格证,为人父母的除结婚证(有时都免了)外,不需任何资格证。我们的工作也是在培养未来的家长,提升未来家长的素质。
三、优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优生的培养,其困难程度不亚于后进生的转化。李老师在谈到优生的培养问题时,列举了五项举措:一是引导优生树立志向,二是帮助优生认识自己,三是教育优生保持童心,四是激励优生超越自我,五是训练优生受挫心理。他用二十二篇工作日记来讲述一名学生的转化故事——《凌飞——从颓唐走向优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班主任的李老师的敬业精神,也可以体会到优生教育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针对后进生的转化,李老师提出了三条指导思想:一是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二是科学——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三是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这让我想起了同样是著名班主任的魏书生,他将班级教学和管理简单地归纳为“两大点,一小点”,其中“两大点”是“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这为我们今后的班主任工作指明了道路,也是班主任成长的必由之路。
教育本来就是个“慢”功夫,那些寄希望于一次谈话、一次班会、一次周记就能解决学生问题的想法无疑是幼稚可笑的。学生在不断的成长,社会在不断的变化,我们工作实践中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新常态”将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思考和解决当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