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我急中生智创意而成的小作品,每每被提起,我都不由得舒心一笑、内心得意。
在那一晚的那一刻,它发出的光,不仅照亮了黑暗,消除了妈妈的慌张和烦躁,更是点燃了我的自信。它,闪亮的是我的成长。
那一晚,我在书房默默地写着作业,此时已经过了晚餐时间好久,妈妈到现在都还没有回来,饥饿感让我放下了笔,我靠在椅背上,揉揉眼睛,轻舒两口气。这时,大门被打开了,发出“哐当”一声。妈妈终于回来了,她手上拎着重重的包裹,背上的包膨风似地鼓起,她像暴风雨中好不容易靠岸的渔夫,大口大口的呼着气。只见她麻利地放下所有东西,冲向了厨房。
突然,我听见她惊呼:“哦,厨房里的灯怎么不亮了?”我也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进厨房,又按了几次灯,还是不亮。妈妈疲惫地说:“菜是预先已经洗好切好了,可黑乎乎的,怎么给你做晚饭呐?”当时,我把邻近房间的灯都打开,也没有足够的光,可以映射到厨房里面。
看着疲惫不堪、烦躁的妈妈,我强迫自己快速思考:家里面有露营灯吗?没有。家里面有手持光源吗?有个强光手电。我赶紧找出来手电筒,装上电池,手电筒照亮了厨房。妈妈一看,凭借这份光做饭不成问题了,她慌张的心情即刻平复下来。
可是,手电筒没法被挂在厨房的吊顶上。我接着尝试把手电筒挂在火炉上的抽油烟机附近,也不行,因为火炉的温度和蒸汽的温度一高,就很不安全。难道,要我或妈妈一直手拿着手电筒做事吗?那样该有多麻烦!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想到了光的反射作用。我有了一个主意。我找来家里现成的一个小纸盒子,剪开了纸盒的一部份,一片用作托盘,几片用来卡位,再经过折叠,使得手电筒朝上竖直站立,硬纸板展示出自己良好的支撑性,稳稳地托住了手电筒。这样,我给手电筒做成了一个小支架。我把它们一起摆放在厨房的地板上,打开手电,一束光直冲天花板,随后镜面反射下来,光沁漫了整个厨房,驱散了黑暗,妈妈激动了:“哇,这个点子太有创意了,你这个作品神奇啊!”眼前的效果,确实也让我颇为得意!
能通过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能在需要的时候,贡献一份我的力量,我激动于此,也得意于此。这个作品,是我最得意的作品。
初三的生活是一些凌乱的音符,让人忍不住想要把它们汇总到一张纸上来。我便开始了我的创作,说不上专业吧,只是业余人士对此的热爱。
我手扶在钢琴上,闭上眼遐想。青春是什么呢?你说,是初春含苞待放的花朵,是拂过的微风和灿烂的阳光;我说,青春是是“同学”、是“黑板”、是“写不完的试卷”……青春是无休止燃烧的火苗狂风吹不灭,肆意而热烈。
于是,睁开眼,我将刚带来的灵感写到了纸上。闭上眼又想,“我们”是什么。你说,是放学后大雨中的嬉笑、是出去游玩时的无拘无束、是一对视就带来的默契、还是不用说我就知道你要做什么……我说,这些都是。“我们”是友谊的代名词。她是在这风声鹤唳的十五六岁最重要的人。是与我拥抱走向未来的人。虽然临近毕业,但我们的故事是未完待续,而不是结局。我们的故事将会藏这个盛夏里。
又睁开眼,心中不禁留存了一丝暖意。可以开始谱曲了。于是闭上眼睛。
时光流转,不舍昼夜。流水落花各散东西,转眼三年就要过去了,跌宕起伏,这三年亦是如此。我们放声笑过,哭过,闹过。我们都是彼此的救赎,彼此的情绪发泄机。这三年,可谓是一场短暂的盛大的洗礼也将是更长旅途的开篇。我的朋友啊,不知未来的日子里你还会和我在一起吗,不知未来的日子你我可曾安好?
睁开眼,摸着脸颊,发现早已湿润。说不畏惧时间不畏惧分离是假的。人生本就是无数次变局,谁又能预知未来呢……但我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分开即是重逢,重逢即是分开。无论将来的我们身处何处,有缘的话终归会相遇。
我做了最后的收尾工作,一首曲子谱好了,但心里却五味杂陈。但还是很开心,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完整的谱词谱曲,居然成功的谱完了。这首曲子里,包含着很多很多……我想我会永远留着它,直到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会把它拿出来对众人说:看,这是我的青春,是我年少的友谊。
开学了,班会也随之到来。老师很欣赏我谱的词曲,于是她让我在班会展示。一曲完毕,热烈的掌声扑面而来。我本以为会有不好的评价,但没想到同学们都很欣赏我这首曲子。因此,这也成为了我继续努力前进的动力。
我这个人除了钢琴和唱歌以外没有什么特长,所以这即是我最得意的作品,最有心意的作品。
相见时的我们-心存念想-离开时的我们-郑重其事-我们的故事-是最后一次-书上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从没有想过分离-说到了这儿-她曾告诉我-这是注定的-转眼匆匆几年过-变得坚强和乐观-我也曾想过-那所谓的重逢-……
这便是这首歌的部分歌词。不知别人觉得怎样,如何评价。但我初心从未曾改变,这就是十五岁的我最得意的作品。
按下笔头将笔尖收进去,往窗外看,发现阳光依旧温暖,天空依旧蔚蓝。曲子结束了,而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
我找了很久。
找遍了屋晨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床底下和挂画后面。
那是一本藏蓝色封皮的烫着由金色线条组成的图案的B5大小的本子。蓝的发黑的硬质封皮,雪白的画着横线的内页,被我的圆头无脖子小子注入了灵魂,这本平淡无奇的有我爸公司Logo的本子就变得生动了起来。看,那头上长着几根毛的,比边上人小一圈的小人,那是我弟;那么,那个头顶长着一条尾巴的奇行种是什么玩意?啥眼神?那是我。啊!这丝滑的线条,这几条贯穿上下左右的线条将纸页巧妙地分成了大小不大不小的几格,上面记录着我快乐的童年时光。这,就是我最得意的作品。
我曾给弟弟讲这其中的故事。一幅幅小画,人物的对话都是由奇怪的波浪折线组面的。即使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也清楚的知道这其间每一句话的含意,内容无非是“今天去旅行”之类的玩意。一看,就不是正常小孩能整出来的玩意。我给他讲,他也喜欢听我讲。每每看到他听着听着就露出的傻笑,我就在内心感叹:又傻一个。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些可以给人带来快乐的故事。
最近看了什么动画片,就把什么玩意往里面整。什么喝宝宝奶昔啦什么的应有尽有(虽然这对那时的我已经过了年龄),里面甚至不缺打日本鬼子的情景。其实,回想起来,说这是一本连环来了,不如说这是一本我童年生活的写照。年幼的我将童年都画进了画里,自然,每每打开,就好像走进了童年。一年……二年……从什么2023啥啥啥到后面的2023第6季,它好像我的时光收藏夹,在阳光的沐浴下吸收了无数阳光。这是我最得意的作品,我最伟大最有价值的收藏品。时隔多年,它的每一幅画面,每一句“话”都还清楚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然而,我想再重新读一遍。
没有找到。我翻遍了每一个角落,甚至向我弟出价一百元悬赏了两年也完全不见了踪影。但是我依然坚信它在家里。一定在哪一个角落,正等待着我在翻什么东西的时候掉出来让我惊喜万分……
我把它列在了我的《遗失在找文物名单》里。
一定会找到的,那是我最得意的作品。
在众多经过我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作品中,有让我失望和遗憾的,也有让我满意甚至得意的。而最让我得意的作品,是初二开学不久老师布置我写的去年中考的命题作文——《见证美好》。
这篇文章是在枯燥的作文课上写的,“见证美好”这一命题作文我写过不下两遍,但是因为我的心态一向较为悲观,似乎生活中的美好和我毫无关联,所以一直以“编造美好”来对待这个命题。就在我又一次见到这个题目时,我的内心开始痛苦的呐喊。我不知道怎么写,到底是重复、修改前面两次“编”出来的
“美好”,还是上网抄袭或套作“美好”,或是重新再“编”一个“美好”?在重新审视前两次“编造”的作文时,我发现了一些显而易见的漏洞,不是这里“穿帮”,就是这里“露馅”;于是上网搜索准备改头换面套作一番,可是拼凑的文章总让自己觉得有些矫揉造作、虚情假意,让人起鸡皮疙瘩。左右为难,搜肠刮肚东拼西凑之时,我的脑中开始浮现去年“新冠疫情”的一些零碎的记忆,从开始听到武汉、湖北疫情外延到全国爆发时的惊恐,到最美抗疫英雄“逆向而行”、到“全民“宅家抗疫”、到我们“停课不停学”,一幕幕真实感人的美好画面不断在我的脑海浮现。那我就写写疫情中的“美好”吧,我想。
更多记忆涌上我的心头,我想起来枯燥的网课,想起来一场雨,想起来那些在家学习的日子,没了学校的快节奏,体会到时间流淌的声音。当我在享受时间赋予我观察身边一切不经意的时候,不正是我见证美好的过程吗?
我回到了那个时候,在遨游属于我的那份独一无二的美好时,也用笔描绘了下来。越写越来劲,我感受到手心的汗,急促的呼吸,心跳的节奏,血管的扩张,一口气完成了一篇全新的《见证美好》!无论我读了多少遍,发现我的情感总能带入进去,沁入心田。
我意识到,最能打动人心的文章,往往都是真情实感。这是那些用生硬文字雕刻出来的所谓“美文”无法替代的的。
捧着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我反复品读着老师的评语“借景抒情运用恰当!……精彩!”老师点赞的一道道红色波浪线,在我的眼前化作了天边那道最美丽的彩虹!
春风从纱窗细小的孔洞中钻入房间,吹得桌上书页飞动,海蓝宝蓝光在撒下的阳光中隐透着点绿,照得铜丝闪耀。
立在杂乱的桌面上不起眼的日历上在三月那一面上圈上了一个圈,旁边画着一个蹩脚的蛋糕。这天是她的生日,也是初中这三年陪她过的最后一个生日。我想用我还不那么精湛的绕线技术给她做一条手链,于是我便选择了她的生辰石,也就是这颗看起来普通的海蓝宝作为这条手链的亮点。我转动着手中的铅笔思考着要挑选怎样的绕线款式。流畅的在指尖旋转着的铅笔忽然掉落在泛黄的书页上,在本是空白的书页上画上了两道突兀的线条,让我想起这一切的开始。
初秋的九月,微冷的秋风将本散落在地面的落叶吹聚在了一起。坐在陌生的教室里,身边都是陌生的同学,就像从不同的树上落下的树叶,各不相同。在这个崭新班上没有一个认识的人,这让我感觉有点不适,只好一个人坐在座位上。但陌生的环境又让我不得不去和这些还素不相识的同学认识,我抬起头就看到坐在我斜前面的那个女孩。她个子看起来不是很高,黑色的发绳紧扎着干练的马尾,前面的齐刘海遮盖着额头,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把她那本来精致小脸遮了不少,显得有点朴素。我见她一直盯着黑板发呆,手上不住的搓揉着衣角,看起来有点紧张。我觉得我好像找到了同类,便鼓起勇气伸手去拍了拍她的肩,她好像被吓到了,颤了颤身子,转过头来看着我。我尽力的表现出最好的表情来掩饰我的紧张,但却没掩饰好我微颤的声音,我说:“嗨!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啊?”“我是从……”她答道。就这样两片落叶开始修饰自己的形状,逐渐变得和对方相似。不知不觉的就一同度过了三个春秋,我们的感情就像我手上两根粗细不一的铜丝,因为一颗平凡但是璀璨的宝石相交,相绕,而且绕的越来越紧密,一同完成属于我们的作品。
从空中落下的太阳已经将天空染得橙红,微冷的春风将泛黄的书页吹起个小角,但马上又被我的手摁了下去,另一只手用笔把书上那无意画出的两条本没相交的线连在了一起。
纤细的铜丝在两根较粗的铜丝间缠绕,拉紧,让点缀的米珠和那颗象征着勇气和爱的海蓝宝相嵌。这不算是一个简单的活计,需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要用纤细的铜丝紧紧的缠满整个宝石的周围的同时让米珠和宝石一直紧密地接触不散开。铜丝一圈一圈紧密的缠绕,最后在结尾处多缠绕几圈固定后剪断,用钳子把最后翘起的一点铜丝夹紧,再把珍珠链连上。这件作品也便算是完成了。
这颗不比别的宝石灿烂的海蓝宝像我与她平凡的相遇、相识、相知一般在不那么透亮的蓝中展现出一抹璀璨的绿。这是我最得意的作品,也是我们共同的作品,无论是这条手链还是这场不普通的感情。
我最得意的作品,是那短短几万字的小说。
夏末初秋,大片的知了声渐渐稀疏下去,天空已是一片黄昏,余晖略有些刺眼,深圳的三号线依旧没有尽头。夏夜的蝉鸣嘶鸣,路灯下的小飞虫来回飞舞。身后是万家灯火,身边是来往的人流。回到家,打开一盏灯,翻看起我最喜爱的小说,品味着其中的美好。
我决定写一篇小说来记录我美好而热烈的青春。
提起笔,却又不知道从何下笔,脑海中缓缓浮现出了我三年的回忆。主题是青春,而青春又是什么?是操场旁的隐蔽的阶梯,还是操场上我们并肩同行的身影呢。
是初中的第三年了。季节更替,好多人代替好多人,好多人有好多遗憾。村上春树说过“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会再相遇。”就像我决定不了谁的出现,也挽留不了谁的离开。
夏天,是万物美好的开端,也是美好的离别。
小说中人物以我的朋友们为原型。第一个章节是18年的初遇到22年的离别。里面的每一章节,都是我三年中美好的回忆。是我们挤身在学校的小卖部、一起坐在阶梯上看日落的时光,是我们课间的时候因为电视剧而悲伤的画面。太多太多了。还记得在21年10月份,我和她因为一部电视剧差点在课间的时候哭在一起,在那之后看到与“西周”这个词有关的事物都会有感慨。也因此爱上了西安。
我的青春,是平凡而又热烈的。因为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我一起走这条平凡又不平凡的路。
而最后一章,2023。这一章节,主要的内容是遗憾与回忆。在这一年,深圳疫情越加严重了,开学延迟,体考延迟。在学校的时间所剩无几。可能对于初一初二的学生来说,是高兴的。可对于我来说,我高兴不起来。每天和她的对话仅仅限于手机,太多的话想说,太多的话不能说。但我相信,在不能见面的日子里,我们都会熠熠生辉。突然想到了在一篇公众号中有过这样一篇短文,写道“当你在奔跑的时候,风景在变,你追逐的东西也在改变,每一个山坡与低谷,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都是锻炼。”写着写着,眼眶好像有些泛红了。我想,少年有梦想,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我们走过的路,有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小说电影桥段那般尽人如意,但沿途的风景,很美。
小说的结尾结尾写到“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泪一读再读”我们的三年,被照相机定格了下来,永远怀念。少年所向往的,即是远方,也是梦想。
我相信,彼方尚有荣光在。
这,就是我最得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