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我的家乡在昆明,对于这里,我的情感是复杂的。
每天的早点不是小锅米线就是豌豆粉,此二者可谓是百吃不腻。吃完饭后,我便要去上学,上学路上,则是精彩纷呈。
我走的那条路旁有着五彩斑斓的月季,她们将美丽的花瓣伸向路中,向行人展示着自己的身姿。若是夏天,这条路就更加迷人了。一朵朵蓝花楹爬上树梢,悄悄探出点儿头,又过几天,她们不再含蓄,完完全全地把自己舒展开,你记着我,我挨着她,簇成一团又一团。风一吹,有的便放开树梢,放任自己的身体在微风中轻轻飘落。落花已不在枝头,但散落在地面,又何尝没有另一种趣味?她们躺在地上,将大地铺满,安安静静的,任谁瞧见都不忍心从她们身上踩过。
倘若在秋天,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色。月季和兰花楹下场了,千姿百态的菊花便在风中摇曳。有时狂风吹过,她们仍然立在那,高傲,贞洁,不正是“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最真实写照吗?道路两旁的银杏树叶也开始飘落,落在人们的肩上,落在路上,让这座城市缀上了一抹金黄。对于花朵和树,我是眷恋的。
闲暇之余,可以走去滇池。滇池比起真正的大海,它更沉静一些,比起小小的湖泊,它又是那般的汹涌,它就是这样,时而沉静时而汹涌,浇在城边,像个士兵一样,年复一年,从未改变。
当然,昆明的护城士兵可不止滇池一位,还有那“睡美人”西山。它是安静的,无声无息地躺在滇池边;它是充满生机的,一年四季,绿树立于西山,野花伏于西山,鸟儿戏于西山,莺歌燕舞,四季如春。对于这两位士兵,我是依恋的。
夜晚,昆明似乎更加热闹了。
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大厦亮起了灯,夜市里的人们吃着烧烤喝着酒高速路上依旧车水马龙。大厦上的大屏幕播放着各种各样的广告。这样的昆明给我的感觉变了,他年轻,他先进,他真实,他是烟火里的红尘。对于这样的昆明,我感到亲切。
昆明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昆明的马路、大厦皆是我所爱者。
茹子铭
“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正如诗中所言,我的家乡就在昆明,美其名曰:“春城、花城。”
城如其名,我的故乡——昆明,一年四季,温暖如春,花朵不凋零,树木四季常青,一派生机,这也成为了许多外地人最向往的地方。
在这个高原城市上,没有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雪山,也没有高原反应。漫步在这个城市中,只有繁华的大街,幽深的小道与络绎不绝的行人和车辆,这样热闹温馨的场景,更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爱意。
时当早春,昆明城外,五华山里,雪深梅开,浑苔缀玉,霏雪联霙,虽仍严飙如故,但梅香沁沁,令人心脾神骨皆清。春天的昆明,虽空气中仍然流露着一丝凉意,但温暖的阳光早已洒进了大街小巷。昆明从冬天中醒来,梅花还在盛开,小草已冒出新芽,河边上,柳条在春风中摇曳,轻拂着水面。翠湖公园里,滇池大坝上,我们送走了这些“昆明小精灵”——红嘴鸥……漫步在圆通山内,不仅能看到活泼可爱,朝气篷勃的小动物们,还能漫步在樱花树下,或者席地而坐,躺在树下,向上望去,此情此景,一张绝美的樱花画便出现在了眼前。如果肚子饿了,过桥米线绝对是的最佳选择,鲜美的汤汁,加上特有的配菜,倒入香滑的米线,香气四溢,十里飘香。从小吃米线长大的昆明人,对于米线,可一点都不陌生。
走过了春的旖旎,迎来了夏天的蓬勃,昆明的夏是这般的缤纷绚丽,灿烂而热烈,夏天的昆明如此美丽,承接着春的生机,蕴含着秋的成熟展现出抖擞激荡的夏的精神。虽然昆明位于北回归线的附近,但又因地处高原,两者气温相互融合。让整个昆明多了丝清凉。看荷叶,赏荷花,绝对是整个夏天最重要的事情,在大观园内,人们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在大观园内,一路上,人们欣赏着河道内的荷叶,荷花,色彩是如此绚丽。在街上,凉米线和豌豆粉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里,来上一碗,一口便能让炎热的夏天多一份清凉,这便是昆明的乡情。
人们总是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而在昆明,我也可以说:“一年之美在于秋。”秋天的昆明少了夏天的炎热,却多了一丝清凉,人们逐渐加厚了衣服,但仍然无法阻挡昆明的热情。大观河畔,被“填补”染上了金灿灿的颜色,显得如此耀眼,把街道装点的满目金黄。寒冷的天,必然来上一碗热腾腾的小锅米线,顿时,寒气褪去,一股暖流打通全身,这一刻,是多么幸福呀!
冬天,随着呼啸的北风悄悄地来了。昆明的冬天很少下雪,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虽无法领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雪景,无法目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况,但是昆明的人与动物却能在暖暖的阳光下沐浴,呈现出他们最惬意的一面。冬天,昆明迎来了重要居民之一——红嘴鸥,人们亲切地将它们称为“可爱的精灵”“滇池上的明珠”,全身雪白的它们在昆明早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人们不惧寒冷,从四方八方地来欣赏这些小精灵,滇池大坝上,每天都人来人往,人们与红嘴鸥和谐相处,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寂寞的冬天,让冬天多了一份生机,让昆明多了一份乡情。
我的家乡,我的故土——昆明,是我心中最深爱着的城市,离开这片养育我的土地,我便对它无比思念,这里,最能勾起我的怀念。我爱这里的人,这里的事,更爱这片土地。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浓浓的乡情。
王禹森
一轮轮车印记着我的回忆,清晰可见。一步步脚印刻下我的童年,不停踏下。我生活十载的故乡啊,那么得美。
——题记
故乡里有条小巷,久久不能忘却。在我看来,它虽然不是故乡的全部,却是我故乡记忆中重要的一道风景。
早晨,我骑车穿过,那里的桃花又开了,飘香十里,惹人怜爱。纵然一朵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这挂满枝头的花是否令你动容?
深秋时,还是那个小巷,故乡以其别样姿态盛在面前,那片片落下的败叶,满是沧桑,不禁使人惋惜。一片,两片,片片满思念,思念着故乡的从前,在这落叶铺满下,我的脚印正是印在这故土上啊!对家乡的爱,藏于叶中,藏于地下,全然藏在家乡的黄土之中。
巷子的尽头,是个广场。孩提时,放过鸽子,划过板,做过游戏。在这里我第一次放风筝,看着天空舞动的风筝,我快乐的奔跑。当时那晚风轻轻吹过。正如现在这样,依然是那阵风,泛起了我另一重的怀念。风筝飞得那么高,线忽然断了,看着渐行渐远的风筝,我呼喊着,追赶着。夕阳渐渐远行,风筝消失在天际,也许是它跑累了,却它并没有嚎啕大哭,闷闷不乐,反而感到舒适放松。或许这是家乡带给我的吧,气息是别样的。让我闻到,闻过即放松,乡情留在这里。
巷子里,有座熟悉的饭馆,几十年了,依旧红火。这里做的是正宗的家乡刀削面。闲暇时吃上一碗面,听上一曲家乡民歌,体验正宗的家乡风味。一条条面嫩滑爽口,一曲曲乡歌喜庆激昂,错综交织,说不出的快活,说不出的愉悦!店里,也会有家乡的记忆吧?
夕阳落下,太阳收回最后一抹余晖。走在这里,并不孤单,这里有我的足迹,我的记忆。这是我最美的故乡啊!这条小巷里藏着我十余载的喜怒哀乐,每天车人都在这里碾下回忆。小巷的万千足迹中,有多少是我的记忆呢?每当走过,家乡的气息萦绕身旁,黎明或是傍晚,酷夏或严冬,小巷陪着我,我陪着故乡。记忆被脚印载着,在我记忆最深处,那是我最深爱的故乡啊!
谁不说俺家乡好?
也许,无几人可知;也许,对别人来说无关紧要。可我知道就好,我的心里,那个故乡,那条小巷。纵然历史长河如何的渊源流长,也不会遗忘,只因那里承载着我最浓的情感——乡情。
胡奕琦
我虽离开家乡已久,却时常忆起家乡。记忆中的家乡,是春风桃李一杯酒的洒脱,是十里菜花争春晖的盛景,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而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家乡那无处不在的一抹“金黄”,它陪伴着我成长。
春日的油菜花开得烂漫又梦幻。村里人在田垄间漫步,赏油菜花,温和的阳光轻轻透过薄薄的花瓣,金黄的油菜花肆意铺阵在眼前,迷惘而又真切,轻盈的蜜蜂在花朵里辛勤地工作着,蝴蝶嬉戏其间,鼻尖是远方晨风带来的点点清香,指尖触碰之处,是零星几滴露水携着花的芳香金黄,闪烁出人们的欢声笑语。
夏日,在村口的田野上。向日葵正热情、绚烂地绽放着。高高低低的个阵头被一张张碧绿的阔叶衬托着,有的擎起头,向人们绽放出笑脸;有的羞涩地低垂花柄,柄心缀着满当当的葵花籽。它散发出陈陈透人的清香,一个个小黑点像辛勤工作人们的影子,这是大自然给予的恩赐。
秋天的傍晚,夕阳的余晖点缀起温馨的橙色,洋洋洒洒在翻卷的稻浪间,微风抚面,稻浪阵阵,它们翻腾的,是农民的汗水。它描绘着山水的轮廓,深浅不一,一条羊肠小道曲曲折折,兜兜转转,穿梭在画间,有飞鸟从旁惊起,又悄然落下。远处是炊烟落日,近处是邻家饭香。山那边层层叠叠的梯田中充斥着满山满谷的稻香,那干燥饱满的谷粒和丰收人的笑容带给的感受一样,温馨而又真诚。
冬日,金黄的橙子,金黄的糕点,摆在了金黄的神龛上,香炉里面插着金黄的香,来来往往的人跪拜或祈祷……从腊月初开始,村子里每天总是放上两三挂鞭炮,今日张家,明日李家,与金色的神龛相映衬,好不热闹。但我儿时并不懂得那是大人们对一年辛勤劳作的虔诚总结和对来年的希冀,我只晓得,等到祭祀结束,桌上的东西全是孩子们的,要想获得更多,就得在大人们辙下贡品时,眼疾手快,每每获得这些战利品,我总会乐呵呵好一阵又子。
家乡在我印象中便是这样的一片金黄,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不仅在田间地头,更在乡人的心中。
年年不止,生生不息。
向浩宇
我的老家在西眉,虽然乡下比不上城市的美好、繁华,却有着我无数回忆,那崇山峻岭、一草一木,那门前的小河,都是我的回忆。
风和日丽的春天来了,小河睁开明媚的眼睛,她跳着轻快的舞蹈,唱着动听的歌谣:“哗啦啦,哗啦啦……”河面上还有几条小鱼欢快地跳跃,几个小伙伴在旁边打起了水漂,水花打在自己脸上、身上十分凉快。这时候再坐在河边,看着小河缓缓地流向远方,你也会心情舒畅,忘记所有烦恼和忧愁。
炎热的夏天到了,小河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好像洒满了无数金片。河岸上的几棵白杨树经过小河的灌溉,长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瞧!从远处跑来了几个小不点儿,他们脱掉衣服,直接跳进河里嬉戏了。
咦,小河岸上的草怎么变黄了?哦!原来是金黄色的秋天到了。看!小河的水多清啊!清得可以让人看到河里绿绿的水草、光滑的鹅卵石和已经长肥了的小鱼小虾。几个孩子挽起衣袖,伸进水里,不一会儿,就满心欢喜地回家了!
冬天来了,大地穿上了银白色的素衣。小河也结起了一层薄薄的冰,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每一年,我都会收藏四季的树叶,想将它珍藏起来,留住它的美丽,让它不只是“化作春泥更护花”!
啊!我爱家乡的小河,更爱家乡!
杨云喜
每当有人念起思乡的诗句,我总能想起我的家乡。我没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游子思乡之情,也没有漂泊在外的孤独感。我在那儿,就从未离开过。
小时候,我最喜欢玩的莫过于那修在家院前的秋千了。秋千由两条绳与一块木板合建而成,不那么精致但却含着我的大半童年。
以前,总喜欢和小伙伴们玩秋千,你坐我推,我坐你推地交替着来。玩耍时,温柔的风神喜欢和我们一起玩,她悄悄地含着笑前来,在后面伸出手轻轻地推着我们,我们因推力荡得老高而激动的尖叫起来。我们的嬉笑声传得老远,最后伴随着树叶飘起的沙沙声,越来越远,越来越远…玩累了,我们就躺在旁边的草丛上,呼吸着混着青草香的空气,看着碧蓝的天空,看着白云朵朵飘过。双手双脚大大地叉开,摆成了个“大”字。风神轻轻地拂过我们的脸庞,似姐姐,似母亲,更似时间溜走的最后一次告别。
现在长大的我也会时常想起那秋千,那笑声,那风带给我的愉悦与放松。我现在坐那秋千,心中又是不一样的感受了。风神还是那个风神,可现在只有一人,儿时的伙伴大多不在一起玩了,还玩的呢也是偶尔碰碰面。我一个人坐在秋千上,风儿轻轻地推着我。玩累了,我也还躺在草丛上,却不像从前那样四仰八叉了。风神再一次拂过我的脸庞,我百感交集,没有嬉笑没有玩闹,也没有树叶沙沙作响。我想,那风儿也是个过客,带来喜讯,带走忧愁。
我看过很多游子的文章,思乡之情溢于言表,但我却不能深有体会,毕竟我是个从没离开家长的人,我也不希望变成那样。
做一个永远热爱家乡的人,是我最远的梦想。
郭雨嫣
家乡,是我爱的地方,那里承载着我的希望与爱。每当我入睡,那梦,又把我拉回那让我魂牵梦绕的天空。
我的家乡,一年四季,空气都是香甜的。
微风吹过,送来一丝油菜花的清香。
坐在苹果树下乘凉,抬头一望,满是红通通的大苹果,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
再往高处眺望,那瓦蓝瓦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朵“棉花”,有大有小,像个会变换的小精灵,撒开性子玩耍。
而那天空下,便是绵延的群山了,他们想豁了道口子的小碗,在南面缺了口,将我们半包了起来。
起身顺着小路走,你便会看到大片大片的田野,蝴蝶高兴得不得了,将自己藏在那绿中带黄的油菜花田中,就连路边的小草看起来也兴奋极了,一个劲地扭着身子,时不时向路过的人点头哈腰,仿佛想邀请你一起跳舞。
过了不多远,你还会看到绿油油的白菜,被绿叶包着的玉米等等,小路边时不时还会出现几颗柿子树,那树上的柿子早被贪吃的小孩摘光了。
走下山坡便会看到一条清清的小溪,现在水太浅了,因为天气不是很凉,若是在3到5月间,溪水才会多咧。
瞧,那溪边,还有些狗尾巴草呢。呀!如果仔细瞧,还能看到顽皮的孩子搁在岸边用狗尾巴草编的“小兔子”呢。
这时,几个热情的大妈便会拿着几个自家做的柿子饼,招呼你过来吃:“丫头,来来来,这有点柿饼儿,家里人少,给你拿几个来吃。”接过那柿饼,我心里不经泛起了暖意。
那大妈还在那里小声念叨:“唉,多好的柿子,放久了就坏了,就做点柿饼,可没人吃还不是要坏,来,丫头,多拿些……”
看,这便是我的家乡,那里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那里的人,那里的花、草、树,都是那么可爱,那么淳朴。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那里有我永远不变的回忆,有我最可爱的纯真与幸福。
郭玺源
无垠的夜空中,我的乡情萦绕着最亮的那颗星,在那颗璀璨明亮的星的照耀下,是我的故乡。萦绕着明星的光带时而强时而弱—我的乡情时而浓而淡,浓与淡交织着。
一汪碧绿嵌在市中心。春天,池岸的古树冒着新绿,刚萌发的树枝倒影在湖中微波荡漾;夏天,湖堤的柳时条垂落,在亭中观赏翠湖荷青;目秋火天,西边的落日影射于湖面,湖畔格外热闹半池歌,竹婆婆”,望着“秋水点青荷”;冬天,有一些红嘴白身的小家伙来访,光秃秃的树枝因为它们也有了生机。乡情就被围在了这碧绿的水中央。充满着复古气息的酒红色古楼,屋檐上金黄的装饰,柱子上缠绕的蟠龙。这古楼名为大观楼。金黄的瓦片排列整齐,檐下是纯白的墙。它静静地立在那,多么静谧,多么安详。
教场中路的蓝花楹开得正盛。紫里透蓝的花簇拥在一起,铺满了天。粗壮的树干,撑起了这片梦幻紫的“天”。大片大片的花,令空气充满了清香;掉落地上的花,令大地充满了生机;含苞待放的花,令世界充满了欢喜。抬头,便能看见这如云般,如丝绸般的蓝花楹,五六月的时候,便能观赏到这从天上倾泻下来的蓝紫瀑布,五六月的时候,教场中路变成了紫的世界。乡情就躲在了朵朵花之中。
家乡的美食,色美味香。过桥米线像火一般滚烫,青蛙抱玉柱如大师调出的色,木瓜水沁人心脾,其中的凉虾入口即化,醇厚的小粒咖啡…想起家乡,我就想起这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两座高塔与天齐高,日落之时太阳便夹在了它们中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站在万达双塔上,世界尽收眼底。昆明老街是隐藏在繁华中的静寂,群蚁排衙的砖块,连路灯都飘着淡淡的古味,两个圆连接在一起的扶荔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乡情就藏在诸多雕梁画栋的建筑中。
浓与淡交织的乡情,藏在我的家乡各处。波光潋艳,绚丽多彩,金碧辉煌的家乡,我爱你的碧水、青山,爱你的古色古香,富丽堂皇。乡情萦绕着璀璨的明星,在那星光照耀下就是我的家乡!
刘青云
我从小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潜意识里只认为故乡便是那碗蒸气腾腾的过桥米线,广袤无垠的滇池之水与无处不见的繁花似锦,却怎知这座城市独有的喧嚣与宁静,令人习以为常的风土人情早已化身为我难以割舍的乡情。
阵阵水汽从碗底腾起,浓郁的香气在其间酝酿着,一碗刚出锅的过桥米线总能够召唤出成百上千的小精灵在你的鼻腔里,味蕾上徘徊、跳动。精致的食材色彩斑斓,总能吸睛。这是每一位昆明人甚至是从世界各地远道而来的友人都难以抵抗的美味,“吸溜吸溜”也许在你意犹未尽之时,碗底连米线带汤都早已失去踪迹。从小到大,我吃过桥米线的次数也不很多,但每一次享用时,人总会得到一种特殊的满足,每一次享用过后,也总是盘算着何时有空再来此大快朵颐。恋恋不忘的,是舌尖上的乡情。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虽然我们昆明人也许并未见识过真正的海,但即使只触目于这般湖泊,也已然够了,因为其间蕴藏着红嘴鸥对这片独特的情。每年正月左右,天气转暖,每一个昆明人的心里就如何也少不了那一只只“小信使”的光临。每到那时,不必说那粼粼微波的海面。不必说与”小信使”一同光临的缕缕春风,道道暖阳,更不必说在湛蓝的天空中款款成群飞过的海鸥,单是小精灵们用那火红的尖喙轻巧的衔住四面八方而来的美食,就足以令人感触于这幅和谐温馨的画面。人们抛向空中的,是来年的春天,而一只只小信使们衔住的,却是今后的暖阳。难以割舍的,是记忆中的那片海,与那份独特光临的乡情。
昆明值得赏眼观看的风景名胜极多,享誉中外的秀丽山川也不少,比方说大观楼、石林、抚仙湖、轿子雪山这一系列在当地就家喻户晓的历史古迹。但对我来说,那方圆几里便是我的欢乐天地。
熹微,清晨第一缕光为这座城带来了令人心驰神往的静谧,屏息凝视,你甚至无法辨析,街道上的车流与人群是否已然苏醒。然而小区楼下,你却总能看见上了些年纪的老人晨练的身影,其间的一招一式皆为这座城带给他们的安逸。阳光悄然洒向那棵棵标志漂亮的银杏树,沉睡了一夜的棋盘再次于他们的手下散发出无限的魅力,“看我用炮吃你一卒”最终赢了的那方总会“哈哈哈”的笑上几声,调侃着对方,而输了的呢,便也“哈哈”几声以表自嘲。
此时的菜场又是另一番景象,刚从筐中拾出的白菜水珠“嘀嗒”着,摊位前的小贩精心打点着自己的希望,平日里最常光顾的那家早点铺早已人流满堂,“我在这儿买了好几年了,我家的菜管保新鲜,放心吃。”摊贩们热情地招呼着客人,不时用几句如唱歌一般的昆明话与客人客套几番,有时,即使客人扭头就走,他们也毫不在意,因为他们相信客人们有自己的选择。
亦钟情于夏日紫蓝色木楹带来的清爽,它消解了一切忧愁与侵扰,只留下满心的惬意,单送来美的享受,只触及内心的那片柔软,激荡起那带有夏日清爽的乡情。
在这片故地上,带给我的不单单是那碗恋恋不忘的过桥米线,那片无垠的海,昆明人与海鸥之间那份独特的情,更应是那烟火中的温馨,纯朴真挚的风土人情。骞然回首却发现这一切的一切,尽皆化身为我对这座城的挂恋,汇聚成那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乡情。
申乐
幼年时我居住在文水的一个农村小院,那是我的故乡,在故乡的泥土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泥土中,渗透着我对故乡深厚的情感。
那熟悉又模糊的小院中飘荡着我的欢笑,那藤蔓上我捉过蚱蜢,那小巧的铁铲上有我的手印……
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在故乡枣树上的甜美记忆。幼时的我时常爬到那高大的枣树上,玩耍、吃饭甚至读书,我曾在那粗壮的枝条上读过《安徒生童话》。当我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因为饱受饥寒而在幻想中伴着美食、温暖的烛火与和蔼的奶奶升入天堂的场景时,眼泪在脸上纵横交错,为小女孩的逝去感到心痛与惋惜。而当我读到丑小鸭被遗弃、嘲笑,遭遇种种磨难时,我还在为丑小鸭的遭遇打抱不平,直到我看到丑小鸭最后变成白天鹅,高傲地飞翔在蓝天白云中,我忽然觉得它之前受到的不公,正是为它最后变成白天鹅而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幻想自己有一天也会变成白天鹅,美丽动人!高大茂密的枣树啊,你是我儿时的摇篮,陪伴我儿时的喜怒哀乐,使我的童年生活更加多彩。
枣树上荡秋千,更是我幼时的欢乐。记忆中,十分疼爱我的外公曾在枣树的枝干上安了两条绳子,下面又吊上一块木板,一个简易的秋千便制作完成,荡啊荡啊,笑啊笑啊……我愈发地依恋这棵树。
春天,我在树下荡秋千,闻着阵阵花香,伴着阵阵蜂响。夏天,我坐在枣树下,倚着树木吃冰棍,吃完冰棍,便看着树叶中零散的绿枣,望着望着,便睡着了。秋天,成熟的红枣散发阵阵清香,令人垂涎欲滴;飘落的树叶聚集成一堆,每一脚都有不同的惊喜。春去秋来,时光荏苒,儿时的欢乐都已融化在枣树里。
故乡的人们是友善的。清晨,巷子里的阿婆们会一起做健身操,一起锻炼身体。正午,饭菜的香味从家家户户的院中散发出来,若此时你恰好走在巷中,人家便会热情地邀你到院中一叙。下午,是孩子们玩耍的时光,这时,巷中的大人们便会搬出几个凳子围坐在一起聊天,小孩们则在一旁嬉戏玩耍。傍晚,人们吃完饭后便领着小孩结伴去广场散步。每当逢年过节,人们会把桌子搬到巷中,孩子们在一旁放烟花,大人们便坐在一起闲聊家常,整条巷子都洋溢着人们幸福快乐的气氛。
故乡的一切令我怀念,我的幼年时光在故乡匆匆而过。转眼,干枯的枝条已没有往日的生辉,不再能承担我今昔沉重的身躯。但我的笑声与回忆在故乡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