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临安昌化,位于浙江西部与安徽歙县交界。它始建于唐代,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昌化不仅山清水秀,景色怡人,而且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许多人文景观,是一个人人向往的旅游圣地。同时物产丰富,一提到昌化就会让人想到国之瑰宝鸡血石,想到美味的山核桃。
每年8、9月份走在马路上空气里面飘着的都是山核桃的味道,每年我们都能吃上爷爷奶奶亲手种的山核桃。我和妹妹都特别喜欢吃山核桃,特别是香酥的核桃肉真是人间美味。今年爷爷带我体验山核桃采摘和加工,我看到了一个个圆滚滚绿油油的山核桃挂在枝头,也看到了山核桃在机器里欢快的翻滚脱去身上的“绿棉袄”,我还看见山核桃进了加工的机器里面蒸煮烘烤。我终于知道了美味的核桃是怎么样从山间枝头的“绿灯笼”变成我手上的美食了。
爷爷告诉我山核桃树就是我们的“摇钱树”。这里家家户户种山核桃树,山核桃能卖钱,山核桃加工还能赚钱,听说村里面的老人都能在家门口一边聊天一边把钱赚了。
爷爷带我去了大明山风景区,这里不仅风景好,还有很多美食,爷爷告诉我原来这里是矿山交通也不方便,山里面田地也少,产不了多少粮食,人们的收入也很少。后来这里规划了风景区,大家把青山绿水保护起来。一车车满载游客的大巴,让山里的这个小村庄一下子“火”了起来。游客们来了,热闹了,村民们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土特产,不出门就把腰包赚的鼓鼓的,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
爷爷还告诉我现在党的政策好,像他这样上了60岁的老人坐公交只要半价,太爷爷80多了不仅坐公交不要钱,村里面免费给他们理发,过年还有红包拿。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浙西的小山村,因为政策,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勤劳的人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过上的富裕的生活。
欢迎到我的家乡来玩,我还可以做你们的小导游。这里的美景和美食一定会令你们流连忘返。
我的家乡在浙江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即将举行的第19届亚运会的承办地。这里有美丽的西湖,有历史悠久的良渚古城,有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京杭大运河,有潮水涌动,哺育了钱塘人民的钱塘江水,还有举世闻名的“阿里巴巴”和最美杭州人。
杭州的美景数不胜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美丽的西子湖就像一位娉婷少女,装点着杭州城的春夏秋冬。
春天,嫩绿的叶子从柳枝钻出,像一个个淘气的小姑娘。微风一吹,柔软的柳枝随风摇曳,在长长的白堤两旁翩翩起舞。不禁让我想起贺知章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夏天,西湖里面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碧绿的大圆盘间,盛开着白色的,粉色的荷花,白的像雪,粉的像霞。有的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还是花骨朵,像一支巨型的毛笔挺立在荷叶中,有的已经褪去华丽的花瓣露出饱满的莲蓬,令人垂涎欲滴。夕阳西下,火红的落日和粉色的晚霞映衬着西湖的荷花,正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
秋天,西湖的风景变成了一幅瑰丽的油画。道旁的梧桐树换上金黄色的外衣,秋风一吹,金黄色的小巴掌们随风飞舞,给大地铺上一层厚厚的地毯。全城的桂花竞相开放,不管走在哪里,都被沁人心脾的清香包围,令人心旷神怡。
冬天,万物萧条,而西湖却有它独特的美。皑皑的白雪从天而降,如果运气好,就这样下个几天几夜,整个的西湖便银装素裹。假如此时你在断桥,会看见一半桥身被白雪覆盖,而另一半的雪却不知去了哪里的奇景,远远望去,仿佛是一座断裂的桥悬在湖中央,这也是“断桥”名字的由来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岁月的变迁,杭州城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西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一直散发着它的光芒。亚运工作者们把西湖化作吉祥物“莲莲”,也化作了钱塘江畔的亚运场馆“大小莲花”,静候着第19届亚运会的圆满举行和世界人民的到来。
家乡是一道彩虹,连接起新旧的世界;家乡是一道丝线,牵引着归乡的人们;家乡是一座港湾,指引着游子落叶归根。我的家长在“浙”里——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萧山地名的由来还有一个小故事。明嘉靖《萧山县志》载:“萧山,邑以是名。又云萧然山。……或云勾践与夫差战,败,以余兵栖此,四顾萧然,故名。”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抹不去的始终是记忆。一提到萧山,我们就会想到城厢这个老城区,而我就是出生这里。在城厢有一条萧山的母亲河,就是萧绍运河,它是浙东运河的西段,又名西兴运河,老底子的萧山人都亲切地叫它“官河”。它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萧山曾有“七桥六港”的传说,其中七桥是指城厢境内城河上的七桥,分别是永兴桥、真济桥、古仓桥、梦笔桥、惠济桥、东旸桥、回澜桥,七座石拱桥,古式古香,保存完好,俨然成为运河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暮色微笼,满城星愿,一河灯火”,今年的元宵节,城河的灯光渐次亮起,让我们开启一场“寻梦城河”之旅。在水汽袅袅之间,灯火摇曳之下,我们一家人走近城河,仿佛走进了一个江南的梦。这梦,必然是历史悠久,繁荣昌盛,生生不息的。梦里,我仿佛看到了八千年古舟和三万顷湘湖碧波,彰显出迷人的风采、大气的胸怀;我仿佛看到了吴越争霸的金戈铁马,呈现出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钱江潮水滚滚而来,凸显出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精神。
站在梦笔桥上,微风拂面,如梦初醒,看着如潮水般涌动的人群,我似乎看到了“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的热闹景象,悠悠的城河水,万家灯火情,滋润了萧然大地的千年富庶。妈妈告诉我,城河的灯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亮了,我们一家人走在石板路上,欣赏着这满城的灯火,仿佛看到了市井的繁华再度重现,我是何其有幸能再睹城河灯火,辉煌如初,更甚当年。
我的家乡在“浙”里,我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这美丽的杭州,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这里一年四季都很美丽,有满山桂花的满觉陇,还有十分著名的西湖,还有绿水青山的西溪。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汹涌的钱塘江。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由西往东注入杭州湾,流入东海。钱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观潮始于汉魏公元一世纪至六世纪,盛于唐宋公元七世纪至十三世纪,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每年的八月十八,都有许多人去观潮,他们当然知道钱塘江大潮的威力,每年都有人死亡,但他们好像禁不起诱惑,每年都坚持去观潮,所谓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期间,秋阳朗照,金风宜人,钱塘江口的海塘上,游客群集,兴致盎然,争睹奇景。观赏钱塘秋潮,有三个最佳位置。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为第一佳点。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潮头初临时,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酷似天边闷雷滚动。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十分确切地描绘了潮来潮往的壮观景象。在第二个观潮佳点——盐官镇东8公里的八堡。在第三个观潮佳点——盐官镇西12公里的老盐仓。
你瞧,钱塘江是不是特别的美?浙江,就像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她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并散,发着江南的温柔气质,这就是我的家乡浙江。
美食是沟通世界的桥梁,它在冥冥之中拉近了彼此的生活。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美食,如北京的烤鸭、金华的火腿、杭州的西湖醋鱼等等。
沿海的台州是我的家乡,这里盛产海鲜,在美食方面定是不落下风,大闸蟹伴着蟹黄一起入口,海洋的味道扑面而来,海蜇混合着米醋的清香,仿佛探索着海底的秘密。而我要说的传统美食是食饼筒。
食饼筒的由来有很多种传说,但我觉得戚继光版本更符合。据说戚继光抗倭时期,家家户户都做了菜肴想要犒劳大军。但是这么多菜怎么送去军营着实是个难题,于是聪慧的渔家女就做了饼皮,把菜都包了进去送给士兵们。
每逢过年过节回到老家,奶奶一定要亲手包一个食饼筒给我吃。食饼筒又叫十饼筒,顾名思义,用面饼包裹十个菜并卷成筒状。十个菜,是十种不同口味的菜,要五荤五素,荤素搭配才不会觉得清淡或是感到油腻。十寓意着十全十美,愿接下来的日子也能十全十美,顺顺溜溜。
可以搭配的菜有很多,荤的有红烧肉、鸭肫、虾仁、鱿鱼、黄鳝等,素的有白菜、青椒、青菜、洋葱等,必须得有主食炒粉干。至于如何搭配就要看家里人的口味与厨师的厨艺了。
烧是一门功夫,包更是一门功夫,甚至更加难,先从每一个菜里夹出一些放在面皮上呈山脉般的条状。再将两边面皮往内包包出一个桶状,最后将下面的底面皮对折,再对折,将脚塞进缝隙中间进行固定,用瓷勺子挖一勺剩余的红烧肉的汤汁,从上至下贯穿整个食饼筒,浓浓的肉香惹得人胃口大开。每一根菜叶上都散发着漂亮的颜色,张大嘴巴一口咬下去,面皮十分Q弹,富有嚼劲,就这么一口,竟同时吃到了七八种菜肴。
美食丰富了我们的味蕾,更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味觉与嗅觉变成颜料,为生活涂上难以遗忘的一笔。都说“品”能抒发人的情感,快乐时约着几个朋友出去大吃一顿,悲伤时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小酌几杯。也许,美食就是生活,就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美食与家乡浙江都成了心中最难以忘却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