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鹏
回味着中华文明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令我震撼。
回味糖画
最初吃糖画,是因为幼时贪吃,喜甜食。在外游玩正巧遇见,便买了个尝尝,甜甜的,甚是喜爱,但现在是体味糖画的情怀。品味其中的匠心与传承。一小锅熬好的糖,可以画出神采奕奕的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的飞龙盘虬,这里面有多少匠人的心血,有多少人的付出,是多少代人将它传承下来的。手握着一支糖画,细细品味其中的甜味,多么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回味竹编
少时,并不看好竹编,私以为只是用竹蔑编成篮子等物品。但有一次,我去一个幽静的古镇中,见到了真正的竹编,才让我改变了对它的看法。在一座石头屋中,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正做着什么东西,好奇地上前打量,只见那老人正在用竹蔑编制天坛。只见他先将竹砍成片,再削成蔑,最后将这些竹蔑紧密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惟妙惟肖的天坛。那一次经历让我领悟了非遗竹编的真谛。这是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我们应该用心去传承。
回味皮影戏
一座小亭,几个人物,一盏灯,一张皮,几个民乐器,这就是皮影戏的道具。在安徽老巷中,你时常会见到快牌匾,上书“皮影戏”几个大字。走进去,只见中央有个木屋,旁边有几条长凳。木亭前有张皮,人物的影子依靠灯光在皮上显出影子,形成皮影戏。再搭配上激昂的民族乐和安徽特有的腔调,别有一番风味。
回味着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体味到了先人的匠心与智慧。我们应该将它们继续传承下去,让它们发扬光大。
卢梓杰
展望科学发展的历史,细细回味那一份不变的执着。
哥白尼·日心说
他自幼勤奋好学,对大千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他用透镜做出望远镜,使整个教会啧啧称奇。透过他的望远镜,他窥见了宇宙的奥秘,更看到了“地心说”错误的本质。哥白尼大胆地对教会提出了质疑,却反被囚禁。“日心说”也被当成“异端邪说”不了了之。他对科学的热情与执着,伴随他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精神激励着之后无数科学家。
爱迪生·白炽灯
烛光照亮了爱迪生紧张的脸,在地上投下一个孤独的影子。
这已经数不清是第几百次实验了。多少个日夜灯芯不断更换,不变的是他执着的身影。竹片、棉绳……这些物品的熔点太低,没等到发亮就已变成了一段黑炭。他灵机一动,拿来了熔点极高的钨丝。少顷,白炽灯光便充盈全屋。我们只有勤奋刻苦,才不会丢失胜利的果实。
富兰克林·避雷针
在他之前,人们都称闪电为“天雷”,且认为这种电神秘莫测,不可收集,是“上天的怒火”。他便做出了那个举世皆惊的风筝实验。电流通过风筝线,传到了钥匙上。他用手轻触钥匙,刺痛感顿时传遍了全身。他却不带恐惧神色,反而高兴地笑了起来。他成功证明了“天电”不再神秘,接着他发明了避雷针,把闪电的危害扼杀在摇篮中。
科学的发展也是人类文明的体现。重新回味,方知每一个执着的人,都不会被辜负。
欧妍
当时光吹绿芭蕉,吹红了樱桃,太多的事与人消逝在似水如潮的时空中。唯有那一丝丝引人深思的回味仍记忆犹新。
种子•黑暗•成长
去年冬天,我与母亲兴致极好,商量着买了五颗郁金香的花球。小心翼翼地把土培好,我把几盆放在阳台上,剩下的一盆只好委屈了它,将其放置于北阳台边。我每天不是浇水,就是施肥,可就是不见它们的芽。那株被我丢在北阳台的花球,在一片灰暗之中,悄悄地探出了头!同样是悉心照料,为何只有它顽强地在一片黑暗的笼罩下冒出了可爱的花苞?我百思不得其解,上网查询后才得知其中奥妙:黑暗的环境更利于种子发芽。
我不禁深陷其中:种子生活在黑暗之中,更向往光明,在艰苦的困难下也会向阳而生,努力向上,坚忍不屈。人不也应该像这样吗?
飞蛾•扑火•信念
想必大家都听过飞蛾扑火的故事吧。人们说扑火的飞蛾又傻,又不知悔改,说他们只知道光的温暖,却不知光会使它们丧生。
可是,纵然这样,它们却情愿一次次撞击在灯泡上,等着温度又来灼烧翅膀,随后又“啪”的一声落在地上,结束生命。法布尔说,这是他们自古不变的,刻在基因里的习惯,而我认为它们是一群勇敢且无畏的信仰者,它们以光为信念,至死不渝地追求,死亡在它们眼里什么都不是。
龟兔•赛跑•机遇
在故事《龟兔赛跑》中,作者用活泼且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骄傲的兔子与沉默的乌龟。从小到大,父母与老师都教育我们,不能骄傲自大,要沉稳一点,他们说乌龟是靠坚持走下来的,可为什么不想想,如果兔子没有睡觉,乌龟他会赢吗?当然不会。
所以乌龟胜利的原因,不仅仅是它的坚持沉稳,更是因为他抓住了兔子睡觉这个机遇,我们在生活中要认真观察,把握机遇。
回味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与真实事例,我们要努力充实自己,最美好的未来深藏一份向往,且不要忘记那些生活,那些刻骨铭心的回忆,因为时光永不回。
杨华玮
大千世界,万物争荣。其中总有些生命,让你铭记于心,回味不已。
玫瑰是爱情的象征。无论是艳丽的蓝色妖姬,亦或是普通的红玫瑰,都有着美丽的外形和迷人的芬芳,但玫瑰并不是一味的顺从。有一只小羊问玫瑰:“你为什么开得那么艳呢?”玫瑰答:“为了给这世间多添一份色彩呀。”小羊又问:“那你又为什么要长满牙齿呢?那可是会伤人的。”玫瑰摆动着身上的尖刺:“因为美丽要被保护呀。”
玫瑰带刺,是美丽的另一面。回味玫瑰,才知善良亦有度,不能让善良变为被伤害的理由。
当夜晚来临时,飞蛾便扑腾着它那浅灰、纤弱的翅膀,一次又一次地向着唯一的光源——火烛扑去。一次又一次,小小的翅膀在烈火的舔舐下,一点一点、慢慢受伤、陨落。它这小小的举动被世人发现,世人嘲弄着,为它取了一个名字: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可笑又可悲。
或许在世人眼中,飞蛾只是愚蠢的。但当它以生命为代价,去拥抱火焰时,它的目光是坚定的。它在火焰中升华。回味飞蛾,方晓自由与梦想之贵。
盛夏,炎热的代名词。每每太阳以它38度的热情奔向大地时,人们总是避而远之。繁忙的大街变成冷清,唯有满地的烟尘迎着太阳,在空中起舞。而晚风拂过时,街上又有了三三两两的行人。太阳疑惑了,他问月亮:“为什么我那么热情,人们却不喜欢,你这么清冷,但人们却不躲开。”那洒下满地银辉的月亮,轻柔地答:“因为你太过热情了。”
太阳没有做错,但热情太泛滥时,却得不到任何的回应。月亮的热情是半满的,恰到好处,回味日月,知晓过犹不及,万物皆要有度。
大千世界,万物皆有理,百般皆是情。无论是一花、一草或一树,细品、回味,都可以从中悟得真理,感得真情。
回味,让世间多了几分精彩,多了几分善良。
谷金蔓
夏日,骄阳透过滚烫的玻璃撒下刺眼又灼热的光。蝉那“知了知了”的叫声吵得人心烦。我便打开音频,播放音乐,来驱赶这炎热烦躁。
《雾里》·孤独茫然
这首歌靠着姚迷人的男音和催人泪下的旋律,成功火遍全抖音。人们爱听它也许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吧。但是,有多少人明白里面的真实内涵呢?
“彩色的世界,我在我的雾里多么清晰,他们黑白的心……”这个世界,因为科技的发展,越来越绚丽多彩。可却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只剩下那些冷若冰霜、已成黑白的心。“我”呢?很孤独,无依无靠,只有灰暗的雾陪伴着“我”,在雾里摸索,一脸茫然。满脸的忧郁已被浓雾掩盖,渐渐成为迷失的人……喂!懂“我”的人在哪里啊……不禁让“我”想起了《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在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的情景。但人不是机器,人是人,人是有感情的,因为那颗腼腆之心,作者只好在句句忧伤的字里行间中透露情感。
《that girl》思念愧疚
翻译成中文就是“那个女孩”。那个女孩?不禁让人联想到某个金色长发、蓝色格裙、满脸红光的欧洲女孩。“对不起,我让你离开我了……”在唯美伤感的旋律中透露出一丝愧疚。今天,我来找你了,还可以像儿时一样,一起打打闹闹。可是,你已经不见踪影,你在哪啊……最后只剩孤独一人,站在火红的夕阳底下,一双泪眼已潸然……小时候觉得好听,长大了觉得感动。
《来自天堂的魔鬼》善恶纠缠
魔鬼就一定属于地狱吗?相反,天使一定属于天堂吗?魔鬼也救过不少人,没人相信;天使也杀过许多人,但人们都包庇他/她。这一首歌就是来揭露某些“正能量”的人虚伪的假面,这个世界太复杂。善恶是纠缠的,人是立体的,每一面都有不同个性。看人不要太武断,不然,心地善良的恶魔将永远被冤枉。当初的观念,大概是思想太单纯而做出的判断吧……
乘着夏日,回味那些意境悠扬的歌曲,我悟出滋养我心灵的道理。
丁籽湉
时光似水,带走了往事,带不走的是铭记于心的记忆。回味那些伟人的青春,热烈而美好。
青春·李大钊
李大钊先生曾说:“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此时尚在青春的他,还在早稻田大学读书。日本一片安宁,可不幸的是,而中国已被卷入那风雨飘摇之中。后来,以陈独秀先生为总编的《青年杂志》即《新青年》横空出世。于是,李大钊先生将这《青春》一文刊登到了《新青年》上,使百姓们更多的了解到了何为“青春”。因而启发了大众的思想,也让陈独秀先生更加敬佩他。后来,他创办的杂志《甲寅》也被众人皆晓。李大钊先生,他的文字如一条波涛汹涌的长河,承载着他的爱国之情。
青春·周恩来
1917年,正值俄国的十月革命,它就像一颗猝不及防的炸弹,轰动了中国。周恩来先生也因此开始信奉马克思主义。于是,他开始搜集有关这类的报道,掌握基本理论。
两年后,以段祺瑞为首的政府屈服了帝国主义。此时的周恩来,只好投身于革命中来。最后,他与其他数十名青年一起创立觉悟社,成为了“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的中坚力量”。青年的周恩来,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国家将要因他们而崛起的模样。
青春·陈延年
1927年,此时的陈延年,在进行着危险的斗争工作,他为了恢复党组织,不惜一切代价,被国民党逮捕。可敌人为了解上海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机密,将他伤得体无完肤,可他为了保守秘密,宁死不屈。最后敌人没辙,只好将他在上海龙华的刑场砍死。陈延年的牺牲,虽让人心存遗憾,但他就像光,让我牢记这份爱国使命,砥砺前行。
陈独秀先生说,“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在身。”作为青少年,我们要不放弃,永不懈怠,一往无前。青春是汩汩流淌的热血,回味起来仍有火一样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