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说来遗憾,我是上了小学后才渐渐开始接触书籍的。五岁时,我比较喜欢读绘本,那些可爱、灵动的插图令我流连不己。
那时,我喜欢坐在爷爷膝上听爷爷讲绘本里的故事(因为当时还不认识很多字),其中,我听得最多的绘本是《爱心树》,在小时候,我甚至能把它背得滚瓜烂熟。
上了小学后,我开始读四大名著,我流连于《三国演义》中那些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有关羽关云长,侠肝义胆;诸葛亮诸葛孔明,足智多谋;曹操曹孟德,一代枭雄。等等人物都让我心生佩服。
还没读完《三国演义》,我又跑去看《红楼梦》。里面虚幻的情节让我流连其中,我喜欢美丽又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又喜欢天真活泼的贾宝玉,也喜欢精明能干的王熙凤……总之,什么我都喜欢。
但不知为何,我读任何书读一点儿就不读了,每次都囫囵吞枣。
一次,妈妈问:“你最近把《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读完了?”
“读完了!”我大声回答。
“那我来考考你!”
结果就是我一个问题也没答上来。妈妈骂到:“你这丫头,读书怎么这么不细致呀!”从此以后,我每次看书都十分细致,不敢不读完了。
我还发现我渐渐迷上了历史书,如:《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明朝那些事儿》等。同时我还开展了一种新方式——听书。
正所谓“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书籍可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可就多了!
我四岁时母亲给我讲故事,五六岁时开始自己读《水浒传》、《西游记》之类的书籍。
那时,每到傍晚或睡前母亲总会给我讲一个故事,《上下五千年》、四大名著等我都听了个遍。我每次总是听得津津有味,听完一个还想听一个,甚至想把自己放进故事情节里去玩儿玩儿。
此后,我拿起一本《落花生》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我虽然有些字不认识,容易只读半边字,但我还是可以借助拼音的。
我第一次读《兔王绝唱》读到兔子被抓时,哭了一场,丢下书自顾自地玩去了。又读到兔子被抓时,又哭了一场,又丢下书玩去了。也不知是什么时候读到那只兔子成为首领的。
因为看《兔王绝唱》引起了我对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热爱,所以我把这套书看了一遍又一肩遍。《悲情雪豹》那一篇特别有趣,而且这都是沈石溪的亲身经历呢!这可比普通的动物杂志好看多了。
《论语》是我十岁时看的,但我并不喜欢,因为那些语言不仅很难懂,还很枯躁。
总而言之,我目前读的书不管是中外文学作品还是中国文学作品,我觉得大多都很有意思。
我每次寒暑假都会读不少书,每次看了精彩的书就会把糟糕的书丢在一边。还有许多看似朴实无华的书,但它蕴含着许多道理。就比如《一看就放不下的中国历史》,看似是一本简简单单的书,其实它里面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记载。
书看多了就会得到一个道理:物怕比,人怕比,景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一谈到读书,我就要说的停不下来了!
我刚会认字,就开始读幼儿园该读的绘本。我经常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有滋有味的看。
读幼儿园时,奶奶经常在睡前跟我讲神话故事,最喜欢的,便是那个田螺姑娘,奶奶讲得有声有色,我自然就听的着了迷,听完一个又一个,直到我困的不行了,才睡觉。
到了一年级,我对金波写的《追踪小绿人》格外感兴趣。起初,我觉得这本书,不怎么多看,可当我看到结尾时,我竟然哭了!从这之后,我就越发的爱不释手,整天抱在怀里,看的走火入魔。其中,让我感动哭了的那个章节是——不是永别,哭的我竟有点失魂落魄!
直到现在,我还在看呢!已经看了五六遍了!
在我九岁时,我慢慢地爱上看《红楼梦》了,但还是懵懵懂懂,可到后面又厌烦看《红楼梦》,因为贾宝玉太女声女气了,没有男孩的样子,而贾母又喜欢惯着他,简直无可救药,我觉得很没趣。
现在,再一看《红楼梦》,又觉得挺有意思,因为曹雪芹观察生活,观察的太仔细,每个人的心思,都摸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时,简直感觉那就是我。
读了那么多书,我也肯定有发现。如文章写的好,可以抄下来,要先看作者的生活背景,了解作者,才能读懂。
总而言之,冰心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绝对没错。人这一辈子,没读几本书,真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