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
据说关于端午节吃粽子有着这样一个故事……
以前我们有位爱国诗人叫屈原,因为楚国不听取他的意见,然后灭亡了。于是他在农历五月五跳汨罗江自杀了。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防止他的尸体被鱼儿吃掉,都往里撒粽子还有各种好吃的。经过时代的演变,人们在农历五月五这天也有了吃粽子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在我的家乡,粽子的种类有很多,五花八门。有的是甜枣的、有的清一色是五花肉的……家家都吃的不一样,形状也很多,圆的、三角形的、长方形的……想想就让人流口水!
我和妈妈奶奶会一起去街上买箬叶包粽子。可我手太笨怎么也学不会,只能眼睁睁看着她们包。
虽然我包不在行,但我吃可是一流的!我在客厅就闻到了粽子香。我溜进了厨房,粽子还在高压锅里呢!我只好回客厅继续看电视。
过了一会儿,妈妈就把包好的粽子端了进来。我二话不说,拿起来就开吃。“终于可以吃了!”我激动的说道。
我把剥好的粽子塞进了嘴里,一股箬叶的清香扑面而来。同时糯米的口感和那股清香融合在一起,在我的嘴里散发“魅力”。
粽子,让我想起了家乡。不只是家乡,还有在家乡的爷爷奶奶和儿时的回忆。
最好的人生状态,安于得失,淡于成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美食,让人垂涎欲滴,让人流连忘返。今天,我要介绍我家乡风俗的一种美食——锅盔。
有天早上,我独自在街上行走,还没吃早饭的我饥肠辘辘。刚拐了个街口,一股浓厚的香味扑鼻而来,顺着香味我看到了锅盔店。哟,有不少顾客呢!我不知不觉走进店里。
店里的师傅正在揉面,只见他麻利地搓着面团。揉了一会儿面团,他把面粉撒在面团上,洒点水,紧接着继续重复。师傅拉着两头,双臂弯曲,面团变成了饼状,师傅仿佛在众人面前变起魔术。这时,师傅将锅盔往炉里一贴,它们便在炭火中嬉戏开了。时间一到,师傅单手熟练地拿出锅盔,刷上配酱、辣酱,再将锅盔用纸一夹。这不,一份外焦里嫩的锅盔就完成了。
看到师傅高超的技艺,我赶紧点了一份尝尝鲜。不一会儿,一份锅盔递到了我的手中,我细细地看着锅盔,如果说这面皮是陆地,那么上面的菜叶、肉沫就恰似绿树怪石。这哪是吃的,分明是一幅风景画嘛。这锅盔,兼具色香味全,简直是“舌尖上的美味”。抵不住这美味,我开始了狼吞虎咽。来源 WENANdAqUAn.com
怎么样,你是不是已经流口水了,快点来品尝我家乡风俗的美食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家乡的风俗吗?我最熟悉的风俗是过年。
在除夕的那天,大人们可忙了,既忙着做年夜饭,又忙着照顾我们,十分辛苦。而我们,有时帮一下忙。就这样我们就一直玩到了晚上。
在灯火通明的屋子里,年夜饭上桌了。哇!好丰盛呀!鸡翅、排骨汤、青菜……真是让我一饱眼福。开饭了,我这个菜吃一口,那个菜吃一口,这次是让我一饱口福。
吃完年夜饭我们就要看春晚了。好笑的综艺节目,让我捧腹大笑。如果是平常,我早就睡了,可是今天是要守岁的。
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地欢聚一堂,就这样守着,到了12点就表示新的一年来临了。我们放鞭炮、烧香,好不热闹!
大年初一,我们一大早就起床了,因为今天要收压岁钱啊!我向奶奶要了一千,向爷爷要了一千,向爸爸要了六百,向妈妈要了一百。虽然不能找亲戚拜年要压岁钱,但是我还是非常的开心。
大年初一过了,就要过元宵节了。
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元宵节是一个既欢乐又悲伤的节日,欢乐的是今天可以吃元宵,悲伤的是过了今天,年味就慢慢地减退了。
以上就是我家乡过年的风俗。你们家乡有哪些风俗呢?
春节,是中国人最期盼的一个节日。春节有各种各样的习俗:拜年、领红包、贴窗花、写对联、放爆竹等。我的家乡也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大扫除。
每逢春节前几日,我们家必定要大扫除,打扫的项目也是很复杂的。
首先,擦窗户。拿一块抹布,再打一盆水,水里先加一点洗洁精,让抹布浸满水后开始擦玻璃。擦完第一遍,把盆里的水倒掉,再加上清水进行第二次擦拭,擦玻璃还是很简单的。
其次,扫地与拖地。扫地也是非常简单的,拿着扫把把地上的所有脏东西清理干净即可。扫完地后拿着沾满水的拖把,再把地上拖一下,晾干后的地板就如同新的一样。
接着,洗窗帘。洗窗帘就有些麻烦了,要先把窗帘从固定框架上拆下来,把上面的勾子全部摘下来,接着将它清洗干净,等待晾干,最后还要将那些钩子全部挂上去,将窗帘再次固定到框架上,这样才算完成。
下一步,收屋子。收屋子就是把桌子上的各种东西、床上的各种东西全部都摆放、折叠得整整齐齐,让屋子焕然一新。
一个美好无比的春节即将到来!
郑艺晨
我们家乡有一个很特别的风俗,那就是每当过节的时候,都会有舞龙这个表演项目,张灯结彩,十分热闹。
虽然中国有很多地方的风俗是有舞龙的,但是各个地方的舞龙的外形不一样,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的特点,所以我们家乡的舞龙也跟别的地方的舞龙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家乡舞龙的表演十分精彩,身体十分瘦长,怎么也有个十几米,和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龙几乎一样长,都是用布料做的。身上的颜色也各种各样,黄的、红的、蓝的、橙的……这么多颜色交错在一起。
当然,这样子的舞龙是不会飞的,不会腾云驾雾,飞上蓝天。必须要很多个人在下面操作着,看,那条龙在半空中,一会儿摇摆,一会儿转圈。姿态各式各样,既像腾云驾雾,又像在半空中舞蹈。
当然,那座小镇也很古老,古老的房子在配上神话里才见得到的龙,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住在房子里面的人坐在窗户旁,泡上一杯茶,再拿一些点心,边吃边看,从楼下路过的舞龙,实在是太悠哉了。
下面舞龙的人的姿势也必须要对,两手撑着五龙下面的棒子,动作必须要协调统一,否则表演的舞龙不好看,会歪歪扭扭,从而减少观众对舞龙的兴趣。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一个有趣的风俗。
在我的家乡铜仁,每当清明节的时候,就会回到老家去,祭拜那些死去的亲人们。
四月四日前,我们全家就会回到松桃的老家去住上几天,以表守旧之情,这时,爸爸总会表现出谈谈的忧伤。爸妈会把家里留着没带走的用具,和日积月累留下的灰尘打扫干净。一是扫***气;二是辞旧迎新;三是缅怀。妈妈说,在打扫的同时,仿佛我们和亲人近距离接触交流,能让亲人保佑我们平平安安,财源广进。
去祭拜时,几个人要带上白酒,杯子,鞭炮、礼炮、香、腊肉盛碗里,肉上还要插两根筷子,纸飘,冥币,纸钱,以及点香用的打火机。哦,还有镰刀。
镰刀主要用途是割下长在山路上的杂草和坟头上的红树枝,前面人开除条路,后边人就接着走。上香及烧纸时,酒倒入杯中与肉水果相放,是我们这里常见的现象。烧纸是为了那边的人有钱花,纸烧得越多,在那边的亲人有大把大把的钱花,上香一是为了祈福,二是让那边的人响应到及时拿钱,不被别人拿走或抢了。
礼炮为他践行,鞭炮为他祝福。愿死去的亲人们,或许在“借问酒家何处有”时,能拿出许多人一生都拿不出的钱买一坛桃花酒。陶醉自己,忘了烦恼。
任何地方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风俗,而在我的家乡,就要数大年三十了。大年三十,是中国人最最最……重要的传统佳节。那时,在外地工作的人都要回家,跟家人相聚,也可以说是一个团圆节。
大年三十最具特色的要数年夜饭了。大人从一早就开始忙,一直到傍晚,烧上一大桌菜,够吃上好几顿。餐桌上的菜平时都是见过的,并没什么特点,可放在年三十的餐桌上就蕴涵了不同的含义。比如说藕代表“路路通”,年糕代表“年年高”,团圆果代表“团团圆圆”,鱼代表“年年有余”,戒菜代表“去掉一年的晦气”……这一道道菜在人们美好的愿望中被端上了餐桌。准备吃饭了,得先把大门关严实了,可不能让人推门进来,要不然要触霉头的。开始吃了,每道菜都吃上一口,把美好的祝愿都吃到自己的肚子里。吃完了,可不能急着下桌,得等到分完压岁钱,这年夜饭才算结束。这可是我最高兴的事情,也是我一年中收获最丰满的时候。
吃完年夜饭,才可开门。家家户户在自家门口放上一大堆鞭炮,叫“辞旧”。大年三十晚上不能早睡,等到零点放了鞭炮“迎新”后,这个年三十才算过完,人们也渐渐地开始睡去。
炸麻馓
闫瑜芯
我家里,每年年前都会炸麻馓当过年时炒菜用的,这东西,老好吃了,香香脆脆的,和青菜白菜炒起来吃,巨香!
炸麻馓这个工程确实挺大的,每年做的时候,都会让隔壁的奶奶叫来一起,当然,她家要做的时候,我们家也回去帮忙。炸这个东西,一共需要五步,第一:和面,再醒一个晚上;第二:搓面,把和好的面搓成条,搓的时候要抹一点面粉在上面,这样,就不会让面死死的黏在板子上;第三:把搓好的面一点点慢慢放入提前准备好的油盆里,这样就不会黏在一起了;第四:缠到手上,转圈拉细穿到一米长的筷子上;第五:油温六成下锅炸,炸到半成品的时候,筷子前后交叉变成扇子的形状,保持这个动作,再下锅炸,炸完以后,慢慢拿出来,把上面的油轻轻抖掉,放入篮子,或托盘中。这样一锅炸麻馓就出锅啦!听起来是不是很棒!嘿嘿!可不嘛,不光听起来超棒!吃起来也超赞的!
这就是我那边年前要做的,年后是够吃的!炒起菜来,更好了!
把不忙不闲的工作做得出色,把不咸不淡的生活过得精彩。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没有之一。春节有吃饺子的习俗。
妈妈总是在除夕就剁好了饺子馅,初一早上早早起来包饺子。妈妈熟练地和好面,揉成光滑的面团,哥哥扯了一小块,把它搓成长条,再用刀切成大小相同的剂子,然后开始擀饺子皮。
我拿了三双筷子,爸爸,妈妈,我,一人一双,开始包饺子。爸爸妈妈包的饺子,圆圆的,鼓鼓的,好看极了!我学着他们的样子包,可是包的都是长长的瘦瘦的,哥哥看了就总会笑我。我并不气馁,慢慢地,比一开始好多了。
饺子包得像那么回事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几个硬币——实话告诉你吧,这么急冲冲地包饺子,我就是为了包几个有硬币的饺子!我还在包了硬币的饺子上悄悄做了个记号,好在饺子出锅时,一眼认出它们。
饺子出锅了,我想找自已做了记号的饺子,可怎么也找不到,它们怎么看起来一个样啊?我有些失望,但想吃出硬币的心情驱使我一个劲儿地吃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陆续吃出了硬币,“恭喜恭喜”的说笑声回荡在家的上空,浓浓的年味萦绕在心间……
挂菖蒲
张紫涵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很多的独特风俗。从古至今被代代承传下来,便成为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提到端午,人们必定想到粽子,但我的家乡还有挂菖蒲的风俗。
一大早,人们带着锄头去挖菖蒲。菖蒲一般生长在潮湿、阴冷的地方。菖蒲长的与野草一般,但是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不一会儿,就能在石间水涧找到菖蒲了。然后,将菖蒲打理好,捆成一束-束的,挂在门前,用来“赶鬼除菌”,希望家人不要入邪。有的地方甚至会将菖蒲切碎散在家外,驱虫驱蛇。
莒蒲挂着门前,散发着一种淡香十分独特,每个人从门前走过都会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听爷爷说,常闻菖蒲还能令人头脑清晰,耳聪目明,记忆增强呢。所以,这一天,家家门口溢出的都是幸福健康的绿。
五月初五挂菖蒲是我喜欢端午的原因之一。挂菖蒲还有历史渊源呢,《礼记》中这样记载:
五月五日午,家中福有五。
赠君一菖蒲,心中常慈爱
额上点雄黄,正气驱瘟皇。
赤口上青天,五毒归地府。
挂菖蒲是我家乡端午的风俗,你们家乡独特风俗是什么呢?
我出生在一个美丽的城市,泰州,泰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梅兰芳,施耐庵,郑板桥等名人也是泰州的,今天让我来向你们介绍介绍泰州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除夕夜,人们通常叫它30晚上。这一天,一家人会团聚在一起,要吃团圆饭,说到团圆饭可真让人垂涎欲滴,鸡鸭鱼肉一个不少。吃完饭后,一家人会坐在沙发上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看完后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了,我们会相互道一声新年快乐,变随着窗外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入睡了。
大年初一早上,早上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坐在饭桌前,品尝着美味的干丝。吃完饭就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时候了“拜年”,孩子们会向长辈们拜年,因此他们就会得到许多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和“祟”谐音,晚辈们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拜完年后就可以出去玩了,晚上一家人又团聚在一起吃晚饭,晚饭后,孩子们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爆竹和自己兄弟姐妹们玩了。
初七初八春节就应该结束了,孩子们收心上学,大人们好好上班。
这就是我们泰州春节的习俗,听到这里,你想来我们大泰州吗?我们会张开双臂欢迎您的!
林珮珊
新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我看来最热闹的一天是大年三十,也叫除夕。
在除夕那天早上,一家人都起得很早。有一个习俗是,如果除夕那天起很晚就代表新的一年家人非常懒。一大早就忙了起来,都是为了大年初一能整整齐齐,漂漂亮亮地过。
除夕的早上,我最喜欢的就是和妈妈一起去逛集市了。每次必不可少的就是金桔树和一大堆大大小小、形状不一样的“福”了。集市非常热闹,人山人海。在每次回家的路上看到路人都是拿的满满当当的东西回家。看的出来人们都非常期待与重视这个节日。
除夕晚上,我们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当然,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是鱼。吃鱼表达着年年有余。晚上特别热闹,一家人在饭桌上有说有笑。大人有的在喝酒,有的在打扑克牌等等。小孩而是坐在一旁打游戏。饭后一定会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很享受这种开心且热闹的环境。
吃完饭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澡。在我家乡的那一晚洗完澡要用柚子叶泡的水从头到脚淋一次,表示除旧迎新。把不好的都冲走了,顺顺利利的过新的一年。
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太一样。但是大家都会庆祝过年这个重要的节日。我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过年了。
今天,语文老师在班群里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写你家乡最具特色的风俗。
我的家乡是在广东,这个问题还真的把我难倒了,我感觉我家乡的风俗太多了,要挑出一个来还真不容易,而且我搞不懂哪个是最具特色的,我感觉他们都能让外来游客眼前一亮:炸丸子,炸油角,炸酥烧,甜粄,萝卜粄,客家娘酒,卤鸭卤鸡卤鹅……除了美食之外,大家过年的时候还会祭祖公。但是我感觉自己列举出来的好像都不是很有特色,很多地区也有这些。风俗无可奈何之下,我只好去求助百度。
查阅了许多条链接,出频率最高的风俗就是舞狮子。实不相瞒,我还从未听说过广东有这个风俗,对我们梅州太陌生了,我只好把搜索圈缩小到梅州。发现网友们列举的风俗都跟我说的八九不离十。
其中,最让我眼前一亮的风俗就是:七样菜!此时,我都有点埋怨我这个笨脑袋了,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个极具特色的风俗呢!简直太合我胃口了!我就喜欢独一无二、别致一格的!之后我又在网上查找了它的图片,我发现不仅我们广东梅州有七样菜,而且潮汕那边也有这种风俗啊!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春节快到了,大家以高兴的心情筹备新的一年。
除夕的早上,我们家自己做自己的事,比如:有的大扫除,有的贴春联,有的摆贡品等。
晚上,在远方读书的姐姐回家了,我给他盛好了饭,一家有说有笑的吃团年饭。新年初一,我和姐姐穿好新衣,向爸爸妈妈,恭喜发财,恭喜发财,红包拿来。随后爸爸妈妈就是一人一个红包,然后我们一拆开,里面竟是两个100的。让我们让我们很惊讶。
到了8:00,妈妈让我在桌子上摆上糖果,水果,瓜子,年糕等等,来招待客人。我们小孩子就是爱闹爱玩,一会儿东躲躲西藏藏。让父母很担心,担心跑快了绊倒了。
不久元宵节又到了,到了下午我们就开始去买烟花,又买炮,买了各种各样的。有的会旋转,有的会飞天,有的直接爆。傍晚,大人们都提着铲子,去地里。他们一人拿一个铲子在坟前掘了一个小坑,坑里面点着蜡烛,上方点着冥票,给死去的亲人烧纸。回到家,妈妈做好了元宵,我们就开始吃元宵。吃完元宵开始送单,就是在每个门前点上两个蜡烛。
这就是我们山东过除夕的习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乡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使我至今记忆犹新。
过春节,少不了拜年。一清早,便陆陆续续有人来拜年,“新年快乐!”“新年快乐!”……房子里回荡着愉快的祝福。吃过早餐,我们便动身去拜年。奶奶则在家中接待客人。附近朋友、亲戚,都要去拜。“祝您身体健康!”“祝您心想事成!”“祝您牛年大吉!”……接到祝福的人都笑容满面,热情地拜回去,并聊上个两三句,临走时还塞上一把桔子或小饼干,红包当然也不会少的。拜了一两个小时,回到家中,才发现口袋已经被填满了。恐怕是再也塞不下一个桔子了。
包饺子,当然也不能少。把面团擀平,中间放上馅:玉米馅、非菜馅、芹菜……最后将它包上,捏一捏,最后放到锅中煮一煮。饺子就成了。再蘸上酱油、醋或辣椒,不能不说是好吃啊。
水饺不仅美味,还带着许多的寓意。在春节,饺子寓意着一年的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饺子包成元宝形,还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则象征生活富裕。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家乡的风俗是与众不同的,家乡的风俗会伴我一生,令我终身难忘。
牛智莹
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族节日。春节在古代也十分重视。在农历的正月初一为节日,风俗过年,古代的节日称元日、元旦。
家乡的春天气氛很浓,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都有不同的活动。我最喜欢的日子就是除夕了。在除夕这天,我们家要贴春联。每到这天妈妈早上六点把我从床上拉起来吃早餐,吃完早餐就和妈妈一起贴春联。贴春联时,爸爸都不帮我们我们把去年的春联撕下来贴上新的春联,贴横批的时候我站在椅子上,把横批放在门口,对妈妈喊道:“妈妈你看有没有歪?”“你往右一点,停停停,过了过了,往左一点,对对,对这样就好了。”
到了中午的时候,我们家就会进行一次大扫除,为什么要今天大扫除呢?因为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千万不能大扫除,不然会把福气扫走。我们把地扫一遍,床底下、沙发下,平时打扫不注意的角落,都会认真扫一遍,还有擦桌子,椅子,窗户都要擦一遍。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放花炮。我们小区的操场上有很多人放炮,有的炮冲天,有的用仙女棒,有的在玩摔炮。烟花放的时候,真是“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心如雨”。在春节前一天除夕,在外游荡的游子们都要回家过年,因为这天是一个团圆的日子。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节日,那非春节莫属了。每当到了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自己亲手写的对联,挂上几个大红灯笼,大家都穿着大红棉袄,一大家子人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品尝着美酒佳肴,其乐融融。
吃完年夜饭后,就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发红包。在七大姑八大姨面前,怎样看似婉拒但最后还是能把红包拿到手呢?嘿嘿,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小苗,新年快乐,这是阿姨的一点心意。”“那怎么好意思呢?”“收下吧,不嫌少就好。”一般这个时候她们都会把红包塞到我的手里,然后如离弦的箭一般冲出屋外。这时,我的“阴谋”就得逞了。啊哈哈!
到了夜晚,迎新年最重要的一个活动——放烟花怎么能少呢?我舅舅正好开了一家烟花店,带回来了好几大袋烟花:大的、小的、漂亮的、声响大的,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烟花陆续射入天空,点亮了黑夜,真是美极了!
这就是我们过年的有趣习俗,是不是隔着屏幕都能闻到浓浓的年味呢?
家乡的风俗有很多,例如:清明节吃鸡蛋,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春节吃饺子。重阳节插茱萸,登高,而我家乡的风俗是做蒿子。
蒿子,很质朴、朴实。首先,要摘蒿子草,妈妈叮嘱着要摘草绿绿的,直直的,嫩嫩的。我千挑万选,终于摘了一大箩筐的蒿子草,回到家,我急忙地换上围裙,来不及坐下来歇歇。
把蒿子草洗干净,蒿子草换了一副干净的面孔,烂叶没了,泥巴也没了,蒿子草洗完了,开始煮开水,“咕嘟咕嘟”一股烟往上一冲,开水好了,再把蒿子草放进去,在把里面的脏东西拿出来,扔掉,接下来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撒面粉,先把一大包雪白的面粉放进去,面粉就像雪花一样慢慢悠悠地落在碧绿的草原上面,再加上像小花般的糖,这般美丽的一幅画,我都不忍心给搅乱了。
最后,捏出蒿子的形状,把蒿子捏成扁扁的,圆圆的,还说在中间要摁一个小洞,会熟的更快一些,我一边迅速地把蒿子的形状捏成形,一边在急忙的把蒿子在锅里油炸,蒿子们手拉着手,围着锅里泡温泉,可真享受啊。
过了一会儿,我揭开了锅盖,一阵香喷喷的味道扑鼻而来,我小心翼翼的把蒿子盛出来,摆在盘子里整整齐齐的。
我顾不上烫,直接往口里一塞,家人们也品尝了,纷纷说蒿子做的真美味。
《走灯笼》
晚上我们一块去拜神,那里可以说是人山人海了,个个都为了得到神仙的祝福。在晚上12点整,摆上贡品插香火拜神,有时还要自己带个桌子放贡品。不过最让我过目难忘的就是拜完神后的走灯笼了,这可不是普通的灯笼:这个灯笼是由细竹丝编成的柱形,外头在包一层油纸,拿的提把可用尽了创始人的智慧。提的把子是由三根长竹子和在一起,如果想放地下,就把三根竹子分开就变成一个三脚架,而里面就是三根铁丝固定的油灯。这就是那时候的灯笼了。
在拜完神仙后就在那个庙的灯旁边点五根香,还有灯笼里的灯也要在那里点。
把灯笼点着后,我就拎着它踏上回家的路上,半路上,我想:为什么要带过灯笼回家呢?带根香回家可以解释为是带祝福回家,会不会灯笼也是为了吉利呢?
我就问了爸爸为什么,他慢慢地解释到:以前的人来庙这里带香火回家,那会儿是没有现在的路灯的,所以都带了路灯来,还有那会没打火机都是要在庙的灯那接火。后来慢慢地就变成了一种习俗了。
等他说完就到家了,爸爸叫我把灯笼的三脚架拉出来放在地上。他把香插在家里的神仙的炉子里。
走灯笼真有趣,明年还要来拿灯笼。
鸡蛋饺子
刘啸
“来,大家一起吃年夜饭,为新年干杯!”新年到,备佳肴。无论是香喷喷的风干羊肉,还是美味耐嚼的牛肚,也比下上小华山人最爱吃的鸡蛋饺子。
蛋饺配鸡汤,美味到起飞。瞧瞧多大的一口锅呀!里面盛满了鸡汤,鸡肉,蛋饺,啧啧,再撒上一把葱花。“哈哈哈哈,鸡汤锅子来了!”奶奶端着锅走了上来,我径直奔上去,只管夹蛋饺。
美味的蛋饺吸收了鸡汤的精髓,太好吃了!嚼一口,肉里的汤汁爆浆,像是在嘴里跳舞一样,即使有些烫,但是你还会豪不犹豫地吞下去。细细品味蛋饺后,再喝一口鸡汤,幸福感爆棚。
全家围在一起做蛋饺,也十分有意思。先准备一些食材:鸡蛋、猪肉、荸荠、葱花、姜等。将肉剁成肉沫,放上切碎的荸荠,再放入葱花等配料,放入调料搅拌均匀。把鸡蛋打成蛋液,搅拌。将少量蛋液倒入平底锅,小火煎,等到煎成饼状时,放入肉馅,包起来就大功告成了。做蛋饺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了。我包的蛋饺完全没了样子,要么就是皮大了,要么就是肉少了。
吃鸡蛋饺子是六安过年的风俗,我们要把这“香喷喷”的风俗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