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第XX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已告一段落,林学与园艺学院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稳步推进民族团结工作、营造浓郁的民族团结氛围的同时丰富了全院师生的文化、体育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
将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融入政治理论学习
在周三的教职工政治学习中,重点学习《张春贤、雪克来提·扎克尔同志在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广大教职工深刻认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好民族团结的表率,给同学们起到积极的模范作用。同时,在每周二的班长、团支书,学生干部会议上,要求各班召开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学习有关重要会议精神,结合民汉合住、民汉合住系列活动、民族团结等内容展开讨论,并将民族团结具体体现在生活、学习中,不断营造浓郁的民族团结氛围。
二
以民汉合住系列活动为平台,促进民汉合住学生交流、交往[ WwW.WenANdaQUAN.Com 整理发表 ]
4月至5月期间,学院以学生处主办的民汉合住系列活动为平台,广泛动员全体民汉合住学生加强与本宿舍同学的交流、合作,积极参加形式丰富的各类文体活动。在活动的组织、准备中,各族同学通力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第二届“民族团结杯”趣味运动会中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在“同蓝天,共屋檐,齐命运”大学生辩论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成绩等。丰富的活动载体充分调动了同宿舍内同学相互沟通的积极性,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学院还组织开展了民汉班级篮球对抗赛,民汉班级座谈联谊会、民族手工艺作品大赛等活动。6月初,学院在明德广场举办了毕业生谢师暨民族团结月晚会,晚会中,各民汉合住班级联袂打造了一场阵势宏大,充满民族团结魅力的演出,演出当天,数百名师生被晚会所吸引,聚集在广场上,感受民族团结带来的和谐氛围和巨大感染力。
三
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做好宿舍内的民族团结宣讲工作
每年5月,也是考察、发展党员的时间段。林园学院把是否能在维护民族团结和校园稳定上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作为考察的重点内容。5月期间,全院50余名党员深入学生宿舍,广泛宣传民族团结和民汉合住,同时帮助解决同学们在宿舍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院在三坪实习基地的实习学生,也进行了民汉合住。三坪临时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民汉联谊活动和以宿舍为单位进行的文体活动,促进了实践基地的民族团结工作。
四
做好优秀集体、个人的选拔和宣传工作
按照学校要求,林学与园艺学院选拔、推荐了5名老师和在民族团结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学生。同时,在学院范围内宣传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号召广大师生向先进看齐,人人争做维护民族团结的楷模。
一、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全市第26个“民族团结月”活动,成立了以XXX书记为组长,以学校领导班子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根据区教育局党委安排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我校开展2023年“民族团结月”活动实施方案。学校各部门也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组织了本次“民族团结月”活动。切实把“民族团结月”各项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把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渗透到每位教师和学生心中。
二、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活动,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
一XXX书记针对“民族团结月”活动要求召开培训会,对各项活动进行了部署,并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了习近平关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的讲话,明确搞好各民族团结,共谋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确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活动主题。
二利用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作动员。按照区教育局党委相关文件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对全体师生进行动员,对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进行具体安排部署。
三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手抄报、黑板报、广播站、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四结合“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队会活动,认真落实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宣传教育,把教育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牢固占领教育主阵地,强化全体师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总之,通过开展民族团结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锻炼了学生的体质,还让师生充分的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对于维护国家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实际行动,引导各族师生树立“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基础,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建设首善教育贡献智慧力量。根据学校实际,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学校利用电子屏和校园广播,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等,教育引导全校师生从点滴做起,热爱祖国,团结各族同胞。
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我校还以“海河西岸民族情”为特色活动主题,围绕与台湾海峡两岸血脉同根、文化同源、民族同心的内容,组织师生广泛开展涉台知识宣传教育。鼓励同学们利用假期时间搜集有关民族政策法规、民族基本知识等,并精心制作手抄报,表达早日实现两岸统一的殷殷期盼。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扎实推进各民族团结进步要把握政策,创新举措,发挥民族团结在学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始终,使我校的民族团结宣传活动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民族文化生活,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让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在青少年头脑中生根发芽,帮助青少年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前途、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了解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树立民族平等共生意识,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近两个月以来,我校各少先队开展了2023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系列宣传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学校领导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活动,我镇各小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了本次活动。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各项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把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渗透到每位教师和学生心中。
二、全面开展一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班会
我镇各小学结合实际情况,以班级为单位,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班会,以诗歌朗诵、故事会、歌舞表演等多种形式,使“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深入人心,激发了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展现了我镇小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开展一次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实践活动
“壮族三月三”期间,我镇各少先队开展了一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通过观看视频,PPT知识讲解,使学生深入了解了对山歌、板鞋、铜鼓、竹竿舞、五色糯米饭、黑糯米饭等壮乡文化习俗。各少先队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手抄报比赛,画彩蛋,绘制铜鼓,制作绣球,抛绣球游戏,山歌对唱,跳竹竿舞,吃彩色糯米饭。内容丰富多彩,孩子们沉浸在节日欢乐的海洋里。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真正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初步了解56个民族的基本特征、地域分布、居住特点、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著名人物以及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特色与成就。知道中华各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祖国的疆土,发展祖国的经济和文化,了解各民族之间应当平等相待,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必要性的基本认识。
四、开展一系列展示宣传活动
我镇各小学通过展板、LED滚动播放民族团结标语,铸牢广大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营造各民族和谐相处、和谐共荣的校园环境。
2023年4月福绵镇沙浪小学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总之,我校紧紧围绕“民族团结一家亲,培根铸魂育英才”的活动主题,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增强了学校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喜气洋洋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据《关于认真开展20XX年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宁统字〔20XX〕28号)要求,现就XX小学开展的20XX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如下:
1、根据学校实际,通过电子屏、宣传栏、公众号等载体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理论实践。
2、组织开展好“四个一”活动:开展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出一期民族团结黑板报。
3、开学典礼暨民族团结教育月的启动。
1、学生基本能够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知道自己所属民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
2、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多民族国家,哪一个民族都缺一不可。
3、通过民族团结教育,学生真正对各民族语言文字和生活习俗的了解;有些学生则以有趣的民族团结小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应平等相待,和谐相处。
4、尊重民族、团结民族的意识在学生的心底萌发。
总之,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好这项工作。民族团结教育要坚持不懈,经常抓,抓经常。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认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把此项工作抓实作细,与其它学科教学同步,并举。我校将一如继往地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长期开展下去,让民族团结教育思想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渗透、根植,不断促进为我校的双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民族团结的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