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大全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党支部书记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

2023-10-05 12:57:34互联网范文大全

党支部书记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 篇1

28岁开始担任村委会主任,31岁任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曾是淄博市最年轻的村党委书记。

任职期间,他扶弱济贫,盘活村内闲置资源,修缮人居环境,一件件苦事、难事,他都不推不躲,渐渐地村民被他的初心与做事的诚心打动,赢得了全村人的认同和拥护。

他也曾因为年轻,在村级企业事务管理上受到阻碍。可贵的是,他敢拼敢闯,雷厉风行的性格被越挫越勇,终于使一个“后进村”蝶变为“省级文明村”。

他,就是淄川区龙泉镇台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冯珂。

冯珂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是村里的党委书记,我要当‘头羊’,带头为村民服务,实现当初竞选村‘两委’时的承诺。”

担当作为,造福民生福祉

上世纪80年代,台头村经济富足,家家户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江北第一个电话村。因为历史的原因,进入新世纪,村里的辉煌不复存在,村企负债累累。

当时的冯珂在外创业已小有成就,但他看到村里的现状,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回村。

20XX年,冯珂当选为新一届村委会主任。这一年,他只有28岁。

当时,村账上负债200余万元,60岁以上老人的福利待遇都难兑现,村集体收入每况愈下,村民人心涣散。面对“烫手的山芋”,冯珂决定从提高村民福利待遇入手“破局”。

经过调研,冯珂将“第一把火”烧向了承包村集体用地的企业。“当时周边村庄企业承包村集体用地费用已达到5000以上,我们村庄3000费用的标准多年未变。”冯珂告诉记者。

他决定重新规范合同,将原来十年租期缩短到三年,租赁费用由3000元提高到5000元。冯珂悄悄算了一笔账,仅此一项就能为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

“当时我做出了这个决定之后,遭到了个别企业的抵制,甚至还收到了‘恐吓’电话。”冯珂回忆,不少企业老板认为他年轻,吓一吓就能退缩。没想到他凭借着身上不服输的劲头和雷厉风行的作风,最终镇住了企业老板,租赁新规得以顺利进行。

说起这些,冯珂道出这件事情的原由看似轻松,而在9年前,重新规范合同,提高土地租赁费时可谓何其艰难。但面对记者他一直笑着说,这些都是他分内的事情,都是应该做的。

“当时我为村内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150元至220元的养老金,80岁老人送生日蛋糕和祝寿金。”冯珂表示,之后他还制定了春季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查体,参加新农合的村民每人补助20元,免费为每户村民每年提供5吨水,对考上重点院校的学生每人给予3000元奖励等相关规定。

真心为民又有管理手腕的冯珂让村民看到了台头村的希望,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与支持。从那时起,冯珂认准了一个道理,只有为民办事,才能赢得民心。

20XX年换届时,在村民的期盼和支持下,冯珂高票当选为新一届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盘活经济,旧村换新颜

书记主任“一肩挑”。新的职务,让冯珂感受到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开始思考和盘算着村庄发展的路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冯珂意识到,要想带领村民致富,必须发展经济。在他的提议下,村“两委”研究决定,把对村闲置资产进行招商引资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立志容易成功难,资金、配套设施等,样样短缺。

面对眼前的局面,冯珂没有被困难吓退,既然有了方向,就一步步蹚出条路子。从镇上到市里,他托亲戚朋友多方求援,四处奔走联络企业。

几年间,先后有英吉瓷业、道新磨具、聚鑫晟环保科技、丰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千万元大型企业在台头村落地生根。

台头村集体经济成功实现“腾笼换鸟”。

在壮大经济的同时,冯珂开始致力于为村民建设美丽家园。

考虑到村民文化生活比较单一,村里修建了“四德”文化长廊、休闲广场和乡村戏台,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为了方便村民出行,先后对村内大街小巷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美化,使村民们告别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历史。

几年来,村里先后投资300多万元,为全村600多户村民免费开通天然气及安装壁挂炉,拆除废弃“煤炭池”,村庄内基本实现了清洁能源供暖;结合“六新工程”,对全村的墙面进行粉刷,粉刷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为900余户村民进行墙体保温能效提升改造工程,建设了文化墙、村标等工程,村内环境有了很大改观。

如今,宽敞洁净的水泥路,排列整齐的路灯,覆盖全村的监控网络,全新修建的“党章学堂”……呈现出一幅幅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党建引领,彰显党员初心

目前,台头村正提速发展。冯珂意识到,要想打赢新时代的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一支担当作为、善做善成、强有力的党员队伍。

20XX年5月,投资300余万元,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全市第一家“党章学堂”正式在台头村投入使用。

步入党章学堂,给人感觉就像是翻开了一本党章,从总纲、党员、党的组织制度……若干功能区块的设置几乎涵盖了党章的所有章节脉络。

冯珂说,“党章学堂”不但给我们村党员提供了一个可看、可学、可做的综合化、集成化、现代化的党章学习教育基地,也给周边村镇党组织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党性教育的场所。在这里,让所有党员通过学习,找回入党“初心”。

正因如此,20XX年,台头村被淄博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党性教育的滋养,让台头村充满了正能量,焕发出了不一样的“精气神”。

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台头村党员纷纷叫响,“疫情面前,我是党员我先上。”在冯珂的带领下,党员和志愿者迅速加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他们活跃在村庄重要路口检测登记过往车辆和行人,或在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无论白天黑夜,党员和志愿者们佩戴红袖标坚守岗位,成为台头村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肩头有担当,心中绘蓝图。冯珂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全身心带领广大村民绘就了一幅台头村新农村建设的美好画卷。初心不改,使命不变。他表示,将一如既往地保持冲锋姿态,在困难中坚定信心,在发展中抢抓机遇,在压力下经受考验,为实现“富饶、秀美、幸福新台头”的目标而继续奋进!

党支部书记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 篇2

赵先锋,男,40岁,五龙口镇留村人,任留村党支部书记。

一名80后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曾经8年的军旅生涯锤炼了他坚强的意志,10年的苦难创业磨炼了他倔强的性格。2023年,他弃商回乡干起了为民服务的事业。三年多来,他始终铭记初心和使命,发挥领头雁作用,积极带领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以群众感受为导向,切实为民办事,将家乡面貌焕然一新,将原本的“落后村”变成了闻名的“明星村”,市、镇荣誉不计其数,2023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2023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一、红色文化引领村庄发展

他注重挖掘红色革命文化,建设村史馆,以红色基因推动党组织建设,开展“村史馆里讲党史”活动,让村民记住这片被鲜血浇灌的土地和被信仰染红的村落,以红色精神推进党建高质量发展。他开创党员联户、党员积分管理制度,确保基层党建工作有温度、有力量。高质量党建的引领下,村庄治理呈现新局面,不到一年时间解决了困扰村集体20余年的清欠问题,统一回收流转土地450余亩,复耕改造土地200余亩,村集体年增加收入60余万元,村庄风清气正,各项工作蓬勃发展,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二、文明聚魂建设美丽乡村

他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乡村治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与“星级文明户”认领工作相结合,以文明创建促进民风转变,以文明创建助理乡村治理。在“星级文明户”认领工作中,他创造了“5+X”认领模式深受全村欢迎。491户常住户,户户参与“星级文明户”创建,“十星级文明户”达42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6%。在群众努力“认星”、“追星”、“创星”、“保星”的过程中,文明意识不断提升。“星级文明户”认领创建和常态化管理,给村里带来了三大变化,一是村民文明意识提高,房前屋后以及庭院卫生明显改观;二是村矛盾有效化解,群众主动参与村级管理,担心影响评星情况;三是村两委工作作风优化,为民办实事力度增强,凝聚了党心和民心,形成党群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多彩文化增强群众幸福指数

他注重群众精神生活需求,用丰富的文化活动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是组建了“沁河魂”鼓队,坚持训练和演出,连续三年登上济源春晚舞台。二是开展好传统节日宣传活动,持续开展端午节“我请妈妈吃粽子”活动、重阳节慰问活动、春节文艺演出。三是开展好广场文化活动,举办了“共和国故事会”、“群众大合唱”等活动,愉悦了精神,更增进了感情,促进了交流。四是榜样引领形成崇德向善新风,每年公开表彰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优秀退役军人、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志愿者等乡村榜样,并在文化墙公示,让村民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榜样的力量,引领全村崇德向善。

四、“一约五会”让村民自治规范有序

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成立村规民约征集小组和“五会”组织领导小组,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形成切实可行、人人遵守的村规民约。按照群众推荐、党支部把关,选聘“五会”组织负责人,由各村民小组长、群众代表协助实施,村监委会和“五会”成员负责监督实施过程,并为“五会”成员颁发证书,调动大家参与村务工作的积极性。探索推行“村民议事日”制度,定期开展线上线下议事协商,对村集体发展规划、重大事项、村民反映强烈的公共事务问题进行协商,实现“群众反映问题有渠道、群众参与村务有平台、解决问题纠纷有效率”的民主管理局面,协商事务60余项,真正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机制,村民自治规范有序,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奖励情况

2023年被评为“济源市平安建设优秀基层干部”

2023年被评为“济源市乡村振兴先进个人”

2023年被评为“济源市优秀共产党员”

党支部书记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 篇3

庄春阳,女,1977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文圣区东京陵街道金域社区党支部书记,原白塔区襄平街道晟宝龙北社区书记,20XX年1月,因河西片区规划调整调任金域社区党支部书记。

金域明珠小区共有居民5099户,在疫情期间庄春阳带领着社区工作者队伍第一时间对居民展开地毯式排查。因为刚刚到任,居民对她还不熟悉,她对小区的具体情况也不是很了解,这给排查增加了难度,有些居民不愿配合,甚至指责谩骂,面对这些,庄春阳只好把苦往肚子里咽。贴通知、打电话、发微信、走访网点、检查楼道电梯物业消杀情况、入户排查登记、每天上报重点地区返辽人员的具体情况、做好居民疫情恐慌安抚解释……这已经成为她带领社区工作者的日常工作。

疫情最严重时正值隆冬,天寒地冻,庄春阳带着社区工作者不分白天夜晚连轴转,在冰天雪地里排查值守,她天天泡在社区,几乎没回过家。每个卡点她都要巡视,一天下来腰酸背痛,但是看到居民安全了,身上的苦累也变得浑然不觉。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庄春阳在社区成立党员先锋队和护区小分队,队员由社区党员、志愿者、楼道堡垒户组成。她带领党员先锋队和护楼小分队与物业公司密切配合,每天坚持对外来人员的排查,张贴各类大小公告、通知上千余份。同时每天对园区、楼道、辖区内营业网点、等场所进行排查工作,提高广大群众对新型冠状病毒知晓率和防范率,做到辖区内防控防疫工作无死角。

她深知,要打赢这场疫情狙击战,单单靠社区工作者是不够的,一定要依靠群众,她带领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积极发动群众,利用微信群宣传疫情防控信息,在她们的带动下,不少居民也积极参与到防控疫情工作中。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筑起一道坚实有力的“防疫墙”。

随着疫情的不断变化庄春阳知道,这里容不得一丝放松。她带领社区工作者第一时间对所管辖的商业网点及同德街农贸市场121个流动经营摊位开展疫情排查工作,同时与市场管理人员联系,告知如发现重点地区返辽人员及时与社区联系。

对于一名共产党员来说,疫情尤其是命令,防控是义无反顾的责任。社区是这场战斗的第一道防线,而社区干部无疑是这条战线上最为关键的主力军。

“其实大家心里都会恐惧,但是关键时刻作为党员、社区书记就是要冲到最前面。”这是庄春阳对社区工作人员说的话,而她作为队伍的带头人,更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庄春阳心脏不好,疫情防控期间,因为太累,她数次犯病,每天都要靠服用心脏病药物坚持工作。她还是一名单亲妈妈,爱人20XX年突发疾病去世。疫情期间她每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为了社区的防疫工作,她只好把孩子托付给年迈的婆婆照顾。前面是严峻的疫情形势和万千居民,后面是日思夜想的孩子,是年迈的需要陪伴的父母,作为党员,庄春阳义无反顾,坚决地把孩子托付给年迈的婆婆,每次跟孩子视频通话,她总是简单说句话就挂掉,因为泪水早已止不住,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她不能在老人和孩子面前崩溃。她说,她觉得亏欠孩子和家里的老人太多太多。

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着每一名社区工作者,也如一炉淬火,磨练出真正的党员本色。在漫长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庄春阳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展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应有的奉献精神,金域明珠社区的每一条街路、每一个楼宇、每一个角落等都留下了她的身影;从疫情防控知识和政策的宣传到劝阻居民不聚会戴口罩,从重点部位到重点人员排查管控,每一项工作,都实实在在体现出社区书记的奉献和担当。回首这段经历,庄春阳说,虽然辛酸,但更多的是欣慰,因为通过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他们守住了辖区居民的安全,这比什么都值得。

党支部书记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 篇4

7月2日,走进王秀一的办公室,她刚刚送走一位来缴纳材料的居民,记者一问才得知,她要给这位在外地的居民办理一项很重要的证明。“王书记啥事都亲力亲为,我们进她办公室反映啥问题心里都有底。”临走时,这位居民给记者留下这样一句话。的确,作为一名社区女书记,从接手管理难度大、环境脏乱差的职工宿舍区,到带领社区班子成员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让珑山社区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社区,王秀一一干就是17年,她早已深深扎根进居民的心中,无可代替。

首抓基层党建,“1+N”网格管理让人称赞

记者走进珑山社区良西片区时,干净硬化的路面、熙熙攘攘的超市、温馨舒适的活动家园让人印象深刻,摇着蒲扇坐在树下乘凉的居民三三两两,和刚买完菜回家的邻居热情地打招呼,温暖自在、舒服惬意。但在社区刚刚成立时,却不是这样的。王秀一说,刚到社区的时候,感觉头皮发麻,很担心自己不能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我到底能为他们带来什么?每天想的都是这些问题。”

2003年8月,淄博矿务局夏庄煤矿政策性关闭破产后,依托原企业职工生活区成立了珑山社区。新社区成立后,由于住户多,居住分散,原企业对职工家属宿舍管理有众多历史遗留问题,致使社区各项工作难以开展,无人愿意担任社区负责人。2004年8月,夏家庄镇党委成立了珑山社区党总支委员会,派镇纪委副书记王秀一到珑山社区担任党总支书记,连她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7个年头。

“当时原企业移交社区时移交党员近500人,有三分之一居住在博山区外,管理难度大。”于是,王秀一从抓好两委班子建设和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着手,制定完善了社区两委例会制度、三重一大、民主集中制、党员学习、节假日值班、错时值班及居规民约等20多项规章制度。根据党员的分布,因地制宜分片整合成立了5个支部,22个党小组。根据社区党员队伍状况,实行党员积分量化信用管理制度,在党员管理中融入守信加分因素和失信减分因素,对区内区外党员实行分类管理。“我们还建立了‘积分超市’,让党员以积分赢好评,利用积分到‘积分超市’内兑换相应价值的物品,不断提高党员积极性。”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珑山社区率先推行党建网格“1+N”工程,完善“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网络组织体系。由支部书记、网格小组长、党员中心户等每月走访网格内单位、企业、工商业户和居民等,对居民诉求、群众建议等一一进行登记。对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制定工作方案,倒排工期及时解决。

心系群众冷暖,老旧小区终于旧貌换新颜

当时,王秀一上任不久,便花费大量时间跑遍了社区的每个角落,社区的双山、良东、良西、二井新村、大众二村、卫星二宿舍等几片宿舍区都留下了她的身影,与居民群众促膝谈心,摸清群众对社区各项服务管理工作的建议和要求,她手里总是拿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居民们反映的问题,回去后逐一梳理,分类研究解决的措施和方法,而这个习惯也一直保留到现在。“你必须用真心和真情去和居民沟通,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这样才能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是做好社区工作的最大动力。”

采访中,有的居民不止一次提到,要不是秀一书记,大家连水都没得喝。原来企业用的是自备井的水,后来自备井的水污染了,为了让职工家属喝上自来水,原企业投上几十万重新铺设架空管路,每到冬天管路一冻一挤就四处漏水,北山片居民喝不上自来水,只能到附近村买水喝。了解情况后,2005年12月,王秀一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冒严寒奋战13天先后将良西片、二井新村、卫星二宿舍、良东片架空生活用水管道全部改为落地管道,为居民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居民吃水难的问题。为了保证用电安全,社区还更换了双山、良东、良西、二井新村、大众二村五片生活区的用电电缆,大幅度降低了亏损,解决了居民用电矛盾。

从老照片上不难看出,社区原来的环境卫生非常差,主街道、楼胡同、单元院内到处是乱搭乱建的小屋、小棚子、炭池子,楼梯道乱堆乱放,严重影响社区面貌和消防安全。社区道路坑洼不平存积水,宿舍区内下水道近三十年没清理过一次,造成堵塞,污水反流,居民叫苦不迭。王秀一带领社区两委多方调查,听取意见,召开党员、居民代表会议讨论,想办法定措施,全力以赴做工作。2005年以来,先后对双山、二井新村、良西进行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对各种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种乱栽进行了清理。经过多方协凋,为双山、二井新村、良西开通了暖气、天然气。2008年通过多方争取政策,立项建设博山区首批经济适用住房,现在的珑山社区焕然一新,早已看不出过去的老旧样子。

开拓工作思路,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社区环境改善了、居民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王秀一又开始为大家的精神生活操心了。“我们现在建立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了文化家园、妇女儿童家园、关爱家园三个群众活动服务园地,重新装修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道德讲堂等功能室。”珑山社区离退休人员多,社区还建立了日间照料服务站,设立棋牌室、书画室、健身室等,目的就是为了让社区居民闲暇之余有个好去处,让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也能老有所乐。”

为帮助老人安度晚年,老有所医、老有所依,2006年4月,社区在良西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解决了居民就近就医问题。2007年4月,在二井新村建成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社区老年公寓,可容纳100人居住,解决了老人身边无人照顾和子女照顾老人的后顾之忧。20XX年,社区又建立了博山康德老年人养护院,专业收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需求档次高的老年人,为老人晚年生活营造温馨的环境。

在社区居民看来,是王秀一的努力让社区旧貌换新颜,每一个与王秀一接触过的人,都被她敬业、认真、创新的工作精神所打动。采访中,良西片区5号楼的住户李乐霞告诉记者,秀一书记让大家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这10几年的改变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关系我们群众生活的水电暖全部解决,还家家户户用上了天然气,这是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好书记啊。”从出生起就住在这里的曹业峰更是感慨良多,他是8号楼的住户,也是一名老党员,同时也是社区网格党支部的一名负责人,曹业峰告诉记者,“王书记虽是女人,但做事有魄力、干事有决心,只要她认定的能为社区居民谋福利的事,一定是迎难而上全力解决,这才有了现在健康活力、和谐繁荣的珑山社区。”

王秀一说,自己有两个习惯一直改不了,“一个是拿着本本记录大家的诉求,另外一个就是晚上睡觉前规划好第二天要做的事,每一天都不能虚度,这样才不会辜负大家的信任。信任这个词,在我心里的分量特别重,所以,我必须干好,责无旁贷。”

面对记者的镜头,她习惯性地整理着胸前的党徽,她说,为民解难,才对得起这枚党徽。

党支部书记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 篇5

管理二党支部由党群工作部、保卫部、运输公司三个部门组成,现有在职党员33人。过去一年来,管理二党支部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公司年度工作方针,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党史、亮身份、办实事、战疫情、展形象,团结和带领支部党员和广大员工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的“红色”保障。

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献礼建党100周年。

党支部始终把学习教育放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党百年”为主题,“线上+线下”,开展了形式各样的学习活动。定期召开支部大会、支部委员会会议,开展党课,按时开展组织生活会,截止本年5月,管理二支部过去一年共召开支委会15次,支部大会4次,组织全体党员上党课4次,组织开展支部特色主题党日活动2次。组织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党的百年光辉历史;组织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电影《中国医生》、抗美援朝电影《长津湖》;组织党员、团员参加公司“永远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演讲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在组织参与期间,支部一方面积极为选手参与比赛做好各项准备和支援工作,另一方面利用召开党小组会、支部大会为契机,让选手们以演讲的方式为全体党员“上党课”,进一步巩固演讲比赛带来的成效;在支部党员中开展一次党史知识竞赛,并将成绩优秀的3名选手派出参加集团公司党委举办的党史知识竞赛活动,获得“优秀组织奖”。同时,支部内学习氛围浓厚,支部共有12名党员在“学习强国”上的总积分、年度积分均排在公司前二十名。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全体支部党员学习热情饱满,学习氛围浓厚热烈,学习效果真实明显。

二、亮身份展形象,打造“党员先锋岗”

管理二支部按照“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要求,支部党员佩戴党徽上班上岗。亮明身份,让党员们更增加了责任感,更好树立党员的先锋形象,做到平时工作干在前,困难时刻站在前,危急关头冲在前,服务群众想在前。2023年8月,保卫部在集团公司基地大门口设立“党员先锋岗”,以党员带骨干队员进行轮值运作,对进出集团公司范围的陌生人员、车辆进行体温检测和粤康码、行程码查验,确保防疫、生活、生产三不误。定岗在大门口哨位的党员、骨干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从而使得警队整体工作质量、工作形象得到了提高。

三、疫情防控冲在前,志愿服务为群众办实事

过去一年来,东莞市疫情时有反复,为进一步夯实集团公司疫情防控工作防线,并响应党史学习“为群众办实事”的号召,经过与社区沟通协调,将其中一个核酸采样点设在东糖集团内,方便生产基地广大员工及住户在“家门口”进行检测。去年6月至今,配合槎滘村在基地一共开展了15次全民核酸大筛查,共采集样本47230份。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支部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征集了二十多名抗疫志愿者,组成志愿队。支部党员们第一时间冲锋在前,或在基地大门口协助保卫部对进出人员进行扫码查验,或在核酸采样现场维持秩序、限流控距、录入信息等,用力所能及的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同时,在疫情防控期间,志愿队还走访探望了生活区的独居老人,尽量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困难和不便。在5月,支部联合公司团委举办“东糖社区便民志愿服务日”活动,为广大员工及基地住户提供健康义诊、小家电维修、电动磨刀、义务剪发、派发口罩、防疫宣传等志愿服务。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全力做实为员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的实际行动。

党支部书记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 篇6

9年的时间,可以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变成“省级森林村”;9年的时间,可以让一个党员参会率不到百分之五十的村班子,变成县级的“先进基层党组织”;9年的时间,桓台县田庄镇旬北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崔强带领全村趟风冒雨搞建设、谋发展,步出一条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道路。虽然崔强说目前的旬北村,离完全符合“美丽乡村”的标准距离还很远,但干净的街道和胡同、葱葱郁郁的树木花草、宽阔敞亮的文化大院等,无一不诉说着旬北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锻炼班子修炼党性:“不能让老百姓戳党员的脊梁骨。”

20XX年,崔强开始担任田庄镇旬北村的村主任,20XX年任村党支部书记。开了几次党会后他发现,每次党员的参会率还不到百分之五十。他找到不到会的党员们挨个座谈,问他们为啥不来参会,党员们说:“开会有啥用啊?没啥正事。”

当时村里的党员,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不强,党性偏弱,在群众中扎根不深,带动作用弱,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干,用崔强的话说,就是“没有党员的归属感。”所以他意识到,要想在村里谋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素质。

对于党会,崔强实行三重管理——考勤、刷脸、桌牌制,尤其是放上桌牌,不到会的人员就一目了然。起初,旬北村没有会议室,党员们都是自己带个小马扎,连纸和笔都不带就开了会。崔强认为党会要有一定的“仪式感”,经村两委开会商量,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了党员活动室。

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曾经这样的一件事,成为了组织建设转好的契机。旬北村曾经有100多户养殖户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向村里给付承包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崔强先从村两委和党员抓起,只要是村两委成员和党员自己以及亲戚有承包的,无论多少,全部把钱交上。“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为了百姓的利益,为了村两委和党员的威信,更为了公平公正。”有了示范的带动,仅用了7天,崔强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就这样雷厉风行的抓班子、抓党建,不仅党会的到会率提升了,党员也有了归属感和荣誉感,从最开始的不愿意参会,到不来参会觉得不好意思,来参会就必定准时的思想转变。

崔强趁热打铁,实行“党员包街联户”制度,将全村42名党员分为4个片区,每名党员挂包6-8户,把在美在家庭创建、环境整治、脱贫攻坚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汇总,研究切实可行的方案,形成“一个人带动一个家,一个家带动一条巷,一条巷带动一条街,一条街带动一个村,家庭由小美聚集为村庄大美”的旬北模式。又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党员就得有党员的气质,就得起到带头作用,不能让老百姓戳脊梁骨。”崔强说。

心系群众帮扶贫困:“积极性有了,谁还能贫穷?”

7月24日,记者走进贫困户王克营的家里,老两口正在院子里忙活,拾掇着爬满架子的丝瓜,还有刚买的几条小鱼。小院收拾得井井有条,而走进客厅,能看到已经摆放了40年的桌子、衣柜,被擦的光可照人。

“他们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物质上缺乏,但贫困户家里就该脏乱差吗?”崔强认为把贫困户得精神状态“带起来”,也是扶贫攻坚的重要环节。

旬北村有8户贫困户,结合“美在家庭”创建,首先打造出一户“标兵户”,让大家向此看齐;然后贫困户之间定期评比,“我家就要比他家脏乱差吗?”有了这样的心理,大家卯足了劲干了起来。除此之外,村里设立了3个扶贫公益岗,按照政策帮扶贫困户,上岗的贫困户早晚按时考勤,既能为自己挣工资,又能为村里做些事。“我经常跟大家说,连贫困户都是美在家庭标准户,其他人还有啥理由不去创建‘美在家庭’呢?”崔强说,“积极性有了,谁还能贫穷?”

为贫困村民办事,崔强往往不厌其烦。村里有一名98岁的低保户,目前跟70多岁的儿子住在养老院。而早在20XX年,父子俩还面临着无人照顾的窘境。老人的侄子打电话找到崔强说明了情况,崔强就开车亲自去跑了四五家养老院,根据父子俩的情况仔细地筛选。跟一家养老院谈好后,他拉着老人去看环境,等老人满意了,他又去拉着老人的侄子去看,等得到了亲属们的认可,这才安排老人住下来。后来,他又为村里三四个无人照顾的老人联系住到了养老院,不定期去看望、照顾他们。

崔强重视扶贫工作,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从医疗、教育、孝善扶贫、项目分红等政策方面,因户施条,对每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挨家挨户逐一解读政策,帮助贫困户度过经济的寒冬。

拆除违建优化环境:“前面有办法,后面就得有思路。”

在推进乡村建设的道路上,无论是拆违还是环境整治,崔强必定是让政策和对策配套,“两条腿”走路,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0XX年,村里的10几处违建是多年以来的“沉疴”。要清除不容易,要一次性清除干净更不容易。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崔强逐户分析,占的时间长了怎么办,投资大的怎么办,大家会提什么要求?所有有顾虑的地方,他全都要想到。

在沟通方面,党员先去,小组长再去,都谈不下来崔强去谈;有村民提出拆了车库,车丢了怎么办?村里就施划公共停车位,安装监控,门卫;清除公共区域里村民种的树,对于提出要找个收树的,崔强就收集了七八个收树人的电话,让村民自己联系,自己谈价格;对于清除出的树坑,崔强一刻不等,立马填上树苗,养护浇水。最终仅用12天,就全部拆完。

旬北村共有9条街道,五纵四横,还有53条小胡同。在彻底清理村内卫生死角、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等脏点、乱点的同时,今年,绿化、补植苗木15830平方米,硬化道路、胡同1560平方米,与属地企业签订“门前五包”责任制,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美化了村庄环境。

文明新风吹遍村庄:担当作为好书记

7月24日,在旬北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里,几名工作人正在给“农家书屋”换崭新的牌子。宽敞干净的大院,乒乓球台、舞台等设备齐全,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垃圾遍地的废弃样貌。

最开始的旬北村,没有文艺阵地,没有文艺队伍,村民没地方活动,也很少有人愿意参与文艺活动。崔强就首先抓阵地建设,带领全村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打造党建“教育一条街”和“四德文化”一条街。

然后他找来了曾在村里任妇女主任的王秀萍,让她召集队伍,带着大家唱歌跳舞,编排节目,并慢慢补充音响、服装。逐渐的,队伍和节目成型,村里融合文化、主题党日、扶贫帮扶、关爱老年人等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表彰善行义举道德模范172人,连续多届自编、自导、自演旬北村人自己的春节联欢晚会。

除此之外,村里每年重阳节为全村65周岁以上老人发放礼品,公开透明评选“旬北村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民代表”“先进工作者”“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弘扬时代新风,鼓舞干事创业士气,让每一名村民都感受到新时代带来的新发展。

旬北村在崔强的带领下,不仅在田庄镇率先完成了“村村通”“户户暖”“巷巷亮”“旱厕改造”“同源同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先后荣获了“省级卫生村”“省级森林村”“省级健康村”“省级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崔强本人也先后荣获“桓台县优秀党务工作者”“桓台县优秀共产党员”“桓台县三新人大代表”“淄博市担当作为好支书”“淄博市乡村之星”等荣誉称号。

党支部书记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 篇7

任职以来,她坚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的信念,扎根家乡沃土,将一个人心涣散、外债累累、环境脏乱差的村庄打造成为环境优美、安定和谐、富裕文明的省级文明村,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作为一班之长,她带头亮承诺作表率当先锋,带领村“两委”班子勇夺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淄博市“时代先锋”基层党组织、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

她本人被选为市十五届人大代表、张店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荣获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淄博市担当作为好支书、淄博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诸多荣誉。

她就是张店区马尚镇九级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袁艳会。

带强班子,不让一人掉队

俗话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党员干部就是带领广大群众前行的“头雁”和“领跑者”。

九级村现有党员177名,这是一股建设新农村的巨大力量,然而带好这支队伍却并不容易。上任第二天,袁艳会召集全村党员开会,可到会党员不到一半,她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党员队伍都带不好,村里怎么发展?作为“一班之长”,袁艳会深知党建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她下决心把党员队伍带好。

袁艳会提出了“以党风带动民风,以民风带动村风”的理念。她说:“我要给全村的党员群众作表率、树标杆,党员向我看齐,村民向党员看齐。这样,全村的风气就会积极向上。”

她带头亮承诺作表率当先锋,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集中学习、议事理政、建言献策、为民服务、走访群众、党费收缴”6个方面,对全村党员进行考评,建立党员量化积分台账,每月考评一次,每季度对党员量化积分情况进行公示上墙,把党员的日常表现拿出来“晒一晒”、比一比,促使广大党员“比学赶超”。

为进一步解决部分党员参加组织活动不积极、党性意识不强问题,袁艳会提出“三个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深化“三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搭建“三个平台”,即九级村智慧便民服务平台、党员微信交流平台、主题党日集中学习平台;组织“三种评议”,即党员自评、民主互评、组织考评。健全村党员即知即议、边学边改机制,为党员补齐短板、树立标杆,助推广大党员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袁艳会的带动下,九级村的村风正了、民心齐了,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连续8年在张店区马尚镇综合考评中位居第一。20XX年村党委还荣获“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称号。

最让袁艳会欣慰的是,从20XX年至今,九级村经历三次村“两委”换届,她带领“两委”班子成员7人全部连选连任,没有让一人掉队。

幸福路上,不让一户落下

九级村地处张店老城新区的接合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发展商业经济的风水宝地,远近闻名的义乌小商品城就座落在九级村。

外人很难相信,20XX年4月,带着全体村民的信任,袁艳会接过九级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接力棒时,会是这样一个烂摊子——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当时村集体积累了近6000万元的债务。

面对村集体经济困境和村民们关切的目光,袁艳会向全体地民承诺:“日子越过越好,村子越来越美,是村民的愿望,也是我的追求,我们目标一致,我一定努力把工作干好!”

上任后,袁艳会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村中心广场的垃圾山。那里原是一处大土堆,因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堆积,日积月累变成十几米高的垃圾山,污染了环境,影响村容村貌。

搬走这座“山”,是对袁艳会和新班子的考验。袁艳会冒着酷暑,找政府、跑园林、到环卫,积极争取支持。一个月过去,人晒黑了,变瘦了,但政策到位了;两个多月过去,垃圾山搬走了,眼前亮堂了,一个占地50余亩的社区文化中心呈现在村民面前。村民们说,袁艳会搬掉的是一座垃圾山,树起的却是一个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形象。

发展是硬道理,村富才民安。九级村3000多村民,外来人口7000多人,村民们的盼富愿望与发展现状存在一定落差。袁艳会带领村“两委”认真分析全村发展形势,制定实施以服务业、租赁承包为主的发展模式。合作建设的淄博义乌小商品城,每年创收近1200万元;开发建设龙御大厦、万昊大厦、花好园等项目,每年创收500多万元;引导支持村民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建设了金塔农贸市场、九级村便民农贸市场两处,村内主干道沿街商贸房5000多平方米,增加村集体租赁收入1000多万元的同时,为村民提供了创业就业岗位;对全村62幢楼实施外墙保温工程,加强小区绿化,为村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重新安装生活区监控系统,新建小区机动停车场1。3万平方米,彻底解决了生活区停车难、出行不便的难题。

如今,九级村民每人每年可领取1000元口粮补助和1000元就业启动资金,村里每季度发放面粉、大米、食用油。春节、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逢节都有物资发放,仅春节发放的物资就达20多种。与此同时,还有水电暖、医疗保险、大病医疗、金秋助学和入伍参军等补助。

袁艳会常说,我们九级村就是一个大家庭。“不让一位乡亲在幸福路上掉队”是袁艳会和“两委”一班人的共识。

20XX年,村民李坤因车祸致残。祸不单行,他的父亲又遭遇车祸身亡,受不了打击和压力,他的爱人不辞而别,一家人陷入绝境。李坤的处境牵动着袁艳会的心,这个家成了她跑得最勤的地方。为帮助李坤走出困境,袁艳会跑前跑后为他申请了法律援助,争取到赔偿金,审批了救济款,还为他们办理了低保、残疾证。李坤的小女儿从小患有严重疱疹,两条胳膊常年化脓血肉模糊。袁艳会一方面帮她联系医疗专家,想法设法救治;到了上学年龄,又千方百计联系学校,把孩子送进校门。“是袁书记救了俺一家啊!”提起袁艳会,行动不便的李坤眼里噙满泪水。

在袁艳会的带动下,7名村“两委”成员每人都与村里的贫困户结对帮扶对子。

富裕文明,不让一个缺位

采访中,记者感到,最让九级村人骄傲的是,不是他们的富裕程度,而是村里的文明气息。

从20XX年开始,村里就拿出资金改造文化广场,建起中心大街千米文化墙、广场南侧法治长廊。尤其贯穿村南北中心大街两侧的文化长廊,图文并茂,色彩鲜艳,“走心”又“润心”。

爱国名人、模范党员的事迹,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家风家训、村规民约……分别在长廊的宣传栏上呈现出来,过往行人、村民不时驻足阅览。见义勇为的任宪芬、拾金不昧的钱勇、孝敬老人的张玉玲、热心大妈韩玉美等故事,都为村民津津乐道。

为给党员提供一个功能多样的活动场所,为村民提供舒适、便捷的办事大厅,袁艳会主持新建投资2000余万元、占地9000余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楼。楼内设乡村振兴馆、党史村史馆、“四议两公开”大厅、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以及可容纳400余人的多功能党员活动中心。

如今,行走在九级村,从新时代文化广场,到法治文化长廊,看完文化墙,再观村史馆……文化墙“会说话”,村史馆连历史,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振兴画卷展现在记者眼前,一如春风拂面。

党支部书记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 篇8

54岁的王生龙是慈利县通津铺镇长峪铺村党总支书记,23年前,31岁的王生龙从上一任村党支部书记手中接过“接力棒”,挑起担子,秉承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扛起“小康旗”,快速进入“新角色”,铆足干劲为村民干实事、干好事。

在长峪铺村见到王生龙时,他带着党徽,正坐在村部的便民服务大厅值班值守,为村民解疑答惑。每周,王生龙都会到便民服务大厅坐班值守,为群众服务,化解困难,用行动回馈村民的信任。

23年前,王生龙在村里开着一家百货超市,当着小老板,过着滋润的小日子。因为年轻,为人勤恳,1999年被选举为新一任村党支部书记。当选后,王生龙关掉自己的百货超市,转换角色,开启长达二十多年的“奔跑”生活。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上任后,王生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村里的基础设施问题。历史上的长峪铺村是一个交通堵塞、严重缺水的地方,在这里流传着一句“滴水贵如油”的俗语。为了解决这一困难,王生龙带领支村两委跑项目,找资金,寻求上级部门支持,最终引进了山泉水,完成了道路硬化,解决了村民的心头“愁”。

只要肯干,就穷不到饿不着。解决了村里的基础设施问题后,王生龙开始挖空心思,想点子、找路子,利用现有资源盘活村集体经济,提升老百姓收入。

20XX年,王生龙依托红色资源,利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长峪铺人建造红旗渠、千亩梯田等感人事迹,开始建设村史馆,开发打造红色旅游休闲基地,成功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旅游。

在村党总支书记王生龙的带领下,现在的长峪铺村青山绿水、楼房林立,村民富裕起来了,经济发展起来了,20XX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近20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突破1。5万元,开启了一方新天地。

通津铺镇长峪铺村党总支书记王生龙: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我觉得我们心中时刻要有党,有人民群众,只有人民群众说我们好,才是真的好,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的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