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大多数人认为糖尿病是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但是也有一些小朋友,他们被大家称为“小糖人”、“小糖豆”、“糖宝宝”,然而他们的人生因为太甜蜜而痛苦不已。
3月28日,儿科一病区收住了一位10岁的糖尿病患儿,原本活蹦乱跳的小朋友变得闷闷不乐,家属的身心也受到严重的打击。为了消除小朋友和家属的焦虑不安,儿科一病区护理人员结合实践经验与专业知识,认真评估患儿情况,增加护理人员对此疾病的护理常识,帮助患儿和家属渡过难关。同时,邀请糖尿病专科护士付艳红老师现场指导相关知识。付老师听取患儿的病史报告后重点从胰岛素笔的使用、自我监测血糖及注射胰岛素的方法、饮食指导及运动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并赠送注射位卡一张。
儿童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所以,儿童糖尿病的日常护理、饮食调节以及预防保健至关重要。住院期间,每天都要监测患儿血糖,而患儿因为疼痛不适,不愿配合测血糖,儿科护理人员总要想尽一切办法,使出浑身解数来引导患儿配合治疗,缓解他们的恐惧。不仅如此,她们还要每天不厌其烦的叮嘱家属各方面注意事项,尤其是饮食方面,这样的悉心护理让家属十分感动。
科室一家亲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4月8日,综合楼三楼值班室内响起了充满暖意的歌声,原来是儿科一病区的姐妹们正围成一团为护士小姐姐孟满丽庆祝生日,一声声美好的祝福、一张张甜美的笑脸,让孟满丽十分感动,而她唯一的生日愿望就是疫情早点过去,希望所有的人都平平安安的。这仅仅是儿科良好科室氛围活动的一个缩影。
开展优质暖心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儿科的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谨记在心。她们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特有的方式传递温度,用心温暖,用爱坚守,在医路历程中,积极做有温度的护理人。
我叫吕xx,是衡水心血管病医院的一名儿科护士,虽然无名,虽然渺小,但从没忘记学医的初心和对医学执着的追求。
在同学亲朋好友眼里,都说我的工作就像一名“小保姆”,每天为小孩子服务:打针、喂药、换尿布等等,其不然,我会用心、用热情做好每一件事,让每一位患儿感受关爱、感到温暖,用精湛的技术呵护每一位患儿,如果我在查房时看到患儿及家属正在熟睡,我会放慢脚步、动作轻盈,唯恐把熟睡的母婴吵醒,如果我要给患儿做静脉穿刺时,我会先安慰患儿及精神高度紧张的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再用麻利及熟练的动作尽量做到一针就能穿刺成功,如果我看到患儿哭闹时,我会用温柔的眼神及爱的拥抱尽量让患儿安静下来……看到患儿康复时,我的内心无比自豪,得到患儿家属的肯定是对我工作的最大动力和最高奖赏。
疫情期间,根据规定我们要做到“一患一陪护,非必要不陪护”,可能在其他的科室这是一个很好执行的规定,但是在儿科,这却成了我们的“难题”,当家属喂不进药去,我们护士就会马上充当家属的角色去帮忙喂药,到了饭点,家属不方便打饭,我们会把今天的菜单先送到家属手上,百忙之中抽空去给每位患儿打饭,当看到暖壶水少了或没有了,我们会拿着暖壶打水……总之在疫情期间只要是一个陪护家属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都会做到有求必应,我们会视每一位患者如亲人,克服一切困难,共抗疫情,疫情无情,人有情。一个小小的生命,他的苦与乐,都像一粒种子,种在亲人的心间,也种在我们的心里。
步履匆匆,夜以继日,忙碌在病床前,穿行在病区里,我们用轻盈的身影在医院走出一道靓丽的风景,如诗如画,温婉娟丽,白衣天使的称号被我们用行动诠释着。我们爱我们这个小家!它让我们过得充实;促使我们成长;让我们有不一样的收获;它温暖、和蔼、阳光、团结!
每位护士都经历过清晨太阳刚升起的那个瞬间,但多数有时却在这让人睡梦中迷离的时刻开始新的工作。早晨测量体温,抽血,配药,治疗车,小孩的哭声,一天又开始了,是的,我们就是罗湖医院一群平凡而不起眼的儿科护士们。
儿科护士的日常
“小朋友,别害怕,阿姨动作轻轻的,一下子就好啦。”
“家长别害怕,没事的,小孩生病是正常的,不要太自责。”
“家属别着急,小孩血管比较细来血相对比较慢,因为小孩刚入院抽血项目比较多,所以我们会努力的让小孩一次性抽完血但是如果没办法的话我们也只能另外找血管了。”
某些暴躁的家长会不理解甚至会因为小孩并不是一针见血而时刻发飙只能耐心安抚。
“家长晕血了,扶大人到一边坐一下,顺便让医生过来看看。”
经常遇到晕针晕血的家长而又不提前告知我们,或家属未吃早晨而突发性晕厥的,自己只能把持着软乎乎哭闹的奶宝宝,一边向着同事寻求帮助。这些都是儿科护士的日常。
我们是护士,亦是父母的孩子,自家小孩的母亲,能深深理解小孩的哭闹时大人的心痛和焦虑,也明白疼痛带给自己的不适,只能尽量快速的完成手上的工作,减少小孩的不适。
一次紧急的时刻
记一次通宵的值班,那时是个刚出班的小菜鸟,跟着一名师姐在值夜班,心里既兴奋又忐忑。
夜晚非常的安静,小孩们都安稳的进入了梦乡,量过自己管的区域的小朋友体温终于安心的松了口气准备坐下来写记录的时候,门外就听到了急促的脚步声,一对年轻的夫妻抱着一个脸色发绀肢体僵直两眼上翻的小朋友直接抱来护士站这边着急的喊:”护士,我家小孩发烧,手脚冰凉,我正准备给他吃药的时候突然就这样了,救命啊!“
我那时还未遇到过这么紧急的时刻,心里还有点发慌,我师姐却反应非常快,一边让我立即通知医生,一边带着家属抱着小朋友向治疗室的方向蹦去。
我急忙把医生从值班室叫醒了,立即奔向师姐看看有没需要帮忙的地方,这时候小孩已经吸上氧气,而师姐正在帮他上留置针,并且一针见血。
初步诊断高热惊厥,给小孩用上解痉的药物后,小孩转安。看着小孩脸上从紫绀到红润,甜甜的睡着时莫名的感动。作为一名护士,能如此娴熟的操作技能和处事不惊的工作态度去为每一名生病的小朋友护航,是保护孩子最坚韧的底线。当然家属直接带上儿科的不妥,毕竟一般这种情况家属应该带小孩去的是急诊而不应该直接抱小孩上来,也不提倡这种做法。
但是就在那个时刻,没有一个人想着这个问题,并且让小孩的家属带着孩子到急诊挂号继续留观及补回我们使用的药物后,而那对夫妻那真心感谢的笑容还是无法忘记。
照顾小天使宝宝
2023年有一名常住在我们科的宝宝,小孩很可怜,出生就有脑瘫,脑部发育不全,因为经常会出现阵发性抽搐情况而收入我们科室。
那个宝宝肉嘟嘟的,血管也异常不好找,这小宝宝从出生后因为病情就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是张什么样子的,下着胃管,还不清楚喝的奶粉是什么味道的,偶尔会试着喂他尝尝奶味,看着他吧唧的小嘴心底那份柔软会不自觉的发酸。
不过这个小朋友很乖,打针虽然很难,也很痛,但是哼唧了几声也没有再哭了。他是我们科的吉祥宝宝,每个护士都很喜欢他,虽然时刻担心他会有病情变化,但是在工作中都会抽空去逗他开心。
有时候会过去和他聊聊天,有时会和他玩一下,想想如果避免他出现坠床而绞尽脑汁,在他抽搐的时候立即叫医生过来抢救,吸上氧气用上药物慢慢转安。
后面专门派其他科的护士过来照看他,护士小哥哥或小姐姐也是非常的温柔,在照顾他日常治疗之余还专门的下载儿歌给他听,给他播放现在小孩最喜欢的喜羊羊,就像个天使一样保护着他,疼爱着他。
但是随着他的年龄增长,病情却越见严重。“医生,xx床小孩心脏骤停,护士叫你赶紧过来。”照顾小孩的阿姨跑出来高呼,我们的心都疙瘩了一下,赶紧冲进病房。
吸痰,吸氧,心脏按压,我们和死神拔河,和时间赛跑,把小孩从死亡线拉回来了。那一刻我们是天使,与死神进行生死搏斗之人,面临了一次次的挑战,极力的为孩子讨回一线生机。最后由于病情原因还是转到了儿童医院,由那里的天使们继续守护他。虽然到了最后的最后,这位小天使还是回归了天堂,愿这位小天使在天堂没有苦难。
护士是什么样的工作
然而经过在这些年的工作中,发现自己的耐心,细心进行了慢慢的提升,因为这份工作太细致了,是一份让人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们的每个细节直接作用在孩子身上,如果有不细心没有做好三查七对的结果将会是对孩子,对家庭更是对自己的一场灾难。
所以在开始我们就要把做人得做好。每个人都存在于底线,无论是道德和良知,这条线如果过了就是一场灾难,所以我们在工作中给自己画好一道底线。
护士是一份什么职业?就和我们老师说的打针发药灌肠导尿还要面带微笑?虽然在实际操作中也好像就干些事情,但是却没有这么简单。
护士是要有一颗即使遇到特殊事件也能冷静从容面对的心,细心而有条理,并且要学会时刻安慰,尽力抢救。只有做好人和护士的本质才能像天使一般为孩子们护航,这就是我对做人,做护士,做天使的解析。
“润物细无声”,37℃,因为接近我们的体温,常常被忽略。就像伟大的母爱一样,沉淀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不特意体会很难发现。
儿科护士,她们有着母爱般的无私与奉献,有着阳光般的温暖与璀璨,更有着如同提灯女神般的慎独与尽责。
不同于其他科室,“一针见血”几乎是患儿家长验证儿科护士是否称职优秀的“唯一”标准,但要做到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儿童因为年龄小,血管细,有的哭闹不配合,再加上被好几个家长围在“包围圈”里,这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还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初来到儿科的护士姐妹,都被质疑过“你能扎上针吗?”,被否定过“我不用你,让***来给我家孩子扎”,指责有之,谩骂有之,动手有之…。每一个资深儿科护士内心深处都有过一段彷徨困惑的日子。基于儿科的特殊性,要想成为一个能独立胜任工作的儿科护士,所付出的要比其他科室同行多的多。而要得到患儿和家长的认可,至少要两年以上。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冬季流感爆发,患病的孩子很多,儿科的患者陡然骤增,每天一上班,一进到科室门,孩子的哭闹声,家长们的说话声,拔针换点滴的呼叫声,还有时不时的埋怨声…待上一会就会晕头转向。静点室里两个操作台进行静点,就这样,屋子里还是挤满了人。在给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穿刺时,我失败了,孩子奶奶不满的叫着“你是实习的吧,赶紧给我换个人…”一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我的身上,伴随窃窃私语声,人群都向另一个操作台移去,我备受打击,没有勇气再叫下一个人来静点,假装收拾桌面上的东西来掩饰无措尴尬。“护士,我家孩子叫**,你给我们输液吧”我抬头看去,一位大姐和蔼的看着我,“我家孩子血管还可以,你别着急,慢慢找”。深深吸了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集中注意力完成了穿刺。在给其换点滴时,我真心的感谢大姐的信任,大姐说“我妹妹也是个护士,我理解,技术熟练总要有个过程的…”被理解是给我们最大的鼓励,从那以后,我不再惧怕被拒绝和责备,主动上静点班,空闲时和同事研究穿刺手法和习惯。很快就掌握了娴熟的穿刺技术和经验,得到了患儿和家长的认可。
新生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是儿科的重中之重。那是一个护士节的前一天,已经快下班了,姐妹们约好一起出去庆祝一下,突然电话铃响起,“早产儿…1750克…窒息…”护士长放下电话,带领大家迅速做好准备:通知医生,预热保温箱,连接好吸氧面罩,准备好吸痰器…最难的是采血和输液,新生儿的血管本就很细,窒息导致皮肤青紫,又是放在保温箱里,操作难度可想而知。因静脉穿刺成功率高有着“郑一针”称号的护士长不负众望,片刻摸索后,套管针静脉穿刺成功,给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随后她迅速与主任和主治医生讨论诊疗护理方案。待我们回到家,月亮已经高高的挂在半空中。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护理组投入百倍的耐心和细心,仅喂奶一项工作,正常新生儿一口一口地吃,而这个宝宝却是一滴一滴的喂,每一次都要花费好长时间。经过我们近两个月的精心治疗护理,在护理组与医疗组的密切配合之下,奄奄一息的早产儿转危为安,顺利出院。
用爱心驱散病魔,让幼小的生命展现顽强的毅力,让岁月沉淀真情,用爱的力量温暖脆弱的身心。每一位儿科护士都是“爱的天使”,都拥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我们与小患者相处,是好朋友,是姐姐,是妈妈。“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对患儿的爱,是心灵的一种呵护,是生命的一种温度,是彼此间的一种温馨。
我们穿梭在病房,扎针,输液,换药,巡视…没有停歇。我们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我们的工作,平凡琐碎而又不易,一路走来,请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
“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作为一名儿科护士,我们从不吝啬我们的温柔,也许患儿记不住我们的名字,却能感受到我们善良和爱。我们愿将这简单平凡真挚的爱,点点滴滴撒向患儿。我们愿用双手为患儿撑起一片蓝天!
疫情期间,我们谢绝一切人员探视,每个房间和公共区域,每天进行消毒。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每天接触那么多新的生命,宝宝抵抗力比较低,我们更要细心做好。
认真、细致照料小宝宝
我们务必做好个人卫生,每天换干净的衣服、勤洗手、戴好口罩、不外出;每次接触宝宝前必需洗手或手消毒,尽管洗得手已经干裂,消毒液刺痛着伤口,但还是必须坚持,其实这是护理工作的日常,只是大家都很少关注到。
喂养方面也要细心,每天定时监测宝宝体温,观察房间温湿度有没有达标,给宝宝注意保暖,但宝宝散热功能差,也不能捂太厚,让每个宝宝在入住期间,都健康安全并快乐地度过美好的人生初月。
我在新生儿科工作多年,接触了数不清的宝宝。这期间我见到了生命的脆弱不堪,也见识过生命的顽强不息。遇过750g的早产儿,也照料过十斤重的大胖子。遇到过不理解、不信任、不配合的家长,也遇到过把宝宝放心送来治疗,并耐心安慰一旁不放心的不冷静的亲友,对我们再三表示感谢的家长。
为宝宝做的一切
每天7点15分准时到达医院,步入更衣室换好工作服,整理好仪表。7点30分整进入病区,开始和与上一班的小伙伴进行严密的床头交接班。
管床护士把每一个宝宝,从头发丝到脚趾头都检查一遍。宝宝的生命体征是否正常、静脉输液的宝宝留置针好不好、有没有红肿外渗、四肢有没有肿胀啦、纸尿裤是否松紧适宜、屁屁红不红、颈部、腋下皮肤褶皱处有无异常、吃奶好不好、肚子胀不胀、大小便正不正常、上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宝宝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交接班结束,我们本班的工作才正式开始。每15-20分钟对每个患儿进行一次巡视检查,每3个小时喂一次奶。中间为宝宝换衣、洗澡、采血标本、上静脉输液,做穿刺,遵医嘱为患儿换光疗、洗胃、吸痰、上呼吸机……
窒息、黄疸、肺炎、感染、早产儿、呼吸窘迫……每个宝宝不同的病症,就要不同的护理。在我的科室有最年轻的妹妹,也有工作多年的大姐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都在为科室默默奉献。
守护一个家庭,一个生命
不能说我们有多么伟大,多么崇高。只是想说那个只有巴掌大小一只,变成5斤重的小胖墩就是我们大家努力下的美好结局。人生美好是因为有值得守护的人和事,而我们守护了一个家庭,一个生命。
大点宝宝的哭声能把整个病区的屋顶掀翻,我们要把它安抚下来。在这个过程,还要观察宝宝吸吮力怎么样啊,多长时间吃完,吃奶的时候血氧饱和度如何啊,有没有发生呛奶啊,有没有恶心吐腹胀的表现啊……
把刚换下来的尿不湿摊开,观察大小便的颜色、性质、量的变化;把患儿全身上下可穿刺部位静脉,从头到脚找一遍,终于找到一条可穿刺的静脉;还要保证一针见血穿刺成功。
在我的周围除了宝宝还有各种仪器设备,真的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整个病区的一切声响——各种仪器报警声,宝宝的咳嗽声,吐奶声等等,听到这些声音的一瞬间,大脑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这是哪个方向,哪一床,是什么情况;同时,身体迅速起立,奔向床边……
能够帮助到别人,看着个个宝宝健健康康出院,看到宝宝的家属脸上洋溢着笑容,我想那些辛苦,都值了!
我们都未回家与家人团聚,不离岗,我为我的勇敢感到骄傲!特殊时期,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在困难面前,大家齐心协力!毫无怨言!互相协作!我为属于护理团队的一员感到骄傲!
熙熙攘攘的大厅,此起彼伏的哭闹声,伴随着一声又一声的呼叫铃,儿科住院的高峰期里我们满负荷运转。小患者们来住院,有爸爸妈妈带来的,有爷爷奶奶带来的,还有一大家子都陪着来的。在这个时期,儿科每一位医务人员面对的不只是接下来紧张有序的治疗,还要面对家长们急躁的情绪。因为,和孩子们的沟通需要医生更多的耐心和悉心,在做好每一步治疗与护理的同时还得跟患儿及家属做到有效的沟通,在这个孩子们住院的时候,沟通显得尤其重要;有的家属会为了一张床位、一把椅子甚至一张入院证发生口角;哭声、笑声、闹声,声声入耳,面对这样的环境,医护人员要做的是更加细心、耐心。
刚到儿科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小患者们,我更多的是紧张与手足无措,因为我是个刚刚入职的小护士;在儿科,没有过硬的穿刺技术是不行的,“一针见血”在儿科更是极为重要,在一次次的学习与实践中,我的水平慢慢提高了,家长对我更加放心了,小朋友们不再害怕我穿刺失败;矛盾少了,争吵少了,换来的是一句句肯定的话语与感谢;听到宝贝们甜甜的喊:“谢谢阿姨。”心里真的很暖。
我是一名儿科护士,穿着白大褂、头顶燕尾帽,我美丽而自信,我是宝贝们口中亲切的阿姨,我学会用心对待每一位小朋友,我是医院这个大集体中最平凡的一名护理人员。平凡的语言,得体的仪表,暖心的服务,这就是我对儿科护理工作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