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
作为全县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专班牵头部门,我局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以“服务人才、服务大局、服务发展”为工作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持续加大乡村人才培养选拔力度,创新举措、履职尽责,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
人尽其才百事兴。我们将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站在服务全县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围绕“农业科技人才、农村专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乡土人才、农村创新创业人才”五支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联合专班相关部门,精心谋划,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健全的机制、更加有效的措施,用优质可靠的服务保障留住人才,用先进的科技创新平台培养人才,千方百计把各类人才凝聚到乡村振兴上来。同时,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把人才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对全县农村各类人才情况进行再摸底、再调研,更新建设人才库。
二、突出工作重点,务求工作实效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1、精心组织,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
一是通过“名校直通车”、校园招聘、专场招聘会等,为我县乡村振兴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人才。同时,继续落实好鄄城籍在外工作人员回鄄政策。二是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加强与返乡创业服务站和招才引智工作站对接,为各镇街特别是沿黄镇引进技术人才和项目,力保完成新增返乡创业带动就业5000人目标。三是根据上级下达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结合鄄城实际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拟为镇街中小学和卫生院招聘专业技术人才200人左右。四是加大涉农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以农产品为单元、以全产业链为主线,积极对接现代高效农业高端人才需求,按照“人才+项目”模式,面向全国引进顶尖人才团队,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农业创新创业团队。
2、继续做好“三支一扶”人员招募工作
根据省、市要求,做好“三支一扶”报名审核、笔试、面试、体检、上岗培训等工作,确保为各乡镇招募到急需专业人才,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3、继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依托省、市专家服务基地,联合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开展好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2023年力争培训300人以上。同时,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推广人才,依托各类创新平台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素质。
4、进一步加强乡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一是破除职称评审中“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等不合理倾向,继续开展好基层卫生、基层中小学教师、基层农业、基层工程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加强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发展。二是打破基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限制,继续落实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直评政策。三是在推荐省市级及以上人才工程时,注重向涉农领域倾斜、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倾斜。
5、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作用
今年已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3700个,城镇公益性岗位380个,岗位涵盖村容保洁、扶残助残、劳动保障、治安联防、道路交通协管、公园绿化养护和学校安保等十余类。下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制度和措施,加强管理,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三、多措并举赶进度,集中精力攻难点
我们将按照既定的工作机制和措施,对每一项指标,制定具体的攻坚方案,定时限、定措施,倒排工作进度,对重点指标、重点任务严格实行“月调度”制度,采用召开现场会、分析会等多种方式,现场督办,加快进度,形成合力抓落实。会后,我们将立即召集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对各项指标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因项施策,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向县委、县政府交一份满意答卷。
谢谢大家!
今年以来,XX街道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化“机关联社区、党建促治理”工作机制,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结合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1233”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等工作,构建社区三级网格,着力提升城市近邻党建工作实效,以“1234”工作法(“1234”即:一张网、双联系、三信息、四制度),推进社区网格治理。
以共建为纽带整合“一张网”。XX街道以社区为单位,以居民楼栋、巷路为基本单元,建立“社区-片区-楼栋、巷路”三级网格,将每个社区按照大小适宜、便于管理的原则划分若干片区网格,每个片区网格下设若干楼栋、巷路网格,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治理体系,目前,10个社区共搭建一级网格10个,二级网格49个,三级网格343个。坚持把网格体系建立与推动党群共建、疫情防控、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等工作相结合,推动“一网多用”共治共管,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米”。
以网格为桥梁搭建“双联系”。XX街道深化“机关联社区、党建促治理”工作机制,激活社区“大党委”,以“网格指导员联系网格员,网格员联系群众”的“双联系”模式,“一网双员”形成机关企事业党组织和社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按照三级网格划分情况,由各联建单位党组织选派党员干部作为一二三级网格指导员,由社区“两委”、巷路长、楼栋长、党员代表等作为一二三级网格员。目前,社区共有10名一级网格指导员联系15名一级网格员,79名二级网格指导员联系57名二级网格员,661名三级网格指导员联系745名三级网格员。目前各级网格指导员逐级建立工作群831个,畅通工作沟通渠道,形成贯通上下、直达居民群众的垂直管理体系,以“双联系”精准搭建起联建单位与居民群众的沟通联系平台,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以管理为导向健全“三信息”。为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治理,XX街道用好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管理。一是建好“一个库”,即实际管理人口数据库。以前期人口普查为契机,建立辖区实际管理人口数据库,不定期进行动态更新,并对残疾、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分类建档管理,为各项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建好“一本帐”,即工作台账。将网格指导员每日下沉社区指导服务的工作日志和网格员日常民情联系、走访谈心、矛盾排查等做好记录,形成工作台账,确保事事有落实、可追溯。三是建好“一张图”,即网格管理结构和区域图。街道将一二三级网格指导员和网格员的架构组织关系、联系方式、负责区域、区域基本情况等绘成一张图,进行挂图作战,以便直观准确提供高效服务。
以服务为宗旨建立“四制度”。为加强“一网双员”的管理,街道制定并落实网格指导员工作职责、网格员工作职责、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网格化管理奖惩制度这四项机制。一是明确网格指导员职责。将一级、二级、三级指导员工作职责具体化,要求各级网格指导员全面掌握本级网格工作情况,指导、监督、协调每一级网格员各项工作推进,做好上传下达,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二是明确网格员职责。明确各级网格员负责本级网格内的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社情民意收集、政策信息宣传等具体工作。今年疫情防控期间,网格员化身排查员、宣传员、防疫员、服务员,联系居民群众46200余次。三是建立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网格化管理实行层级负责制度,要求各级网格员熟悉掌握网格内基本情况,负责信息收集、便民服务、简易问题处理等,明确网格化管理中学习、例会、宣传、处置、督查等相关制度。四是建立网格化管理奖惩制度。强化对网格员和网格指导员的激励和督促,依托社区“大党委”定期召开网格联席会,对在社区网格治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网格员和网格指导员进行通报表扬,对未按要求到社区报到服务的人员进行提醒,并反馈派出单位,有效激励党员干部参与基层治理。
下一步,街道党工委将进一步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网格治理模式,坚持一次组建,长期管用的原则,实现“一网多管”、“一网多责”,确保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长效性和实效性。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顶层设计中,乡村旅游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已经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
土地政策是振兴的定心丸,农民是主体。土地问题依然是“三农”发展的关键问题。十九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一政策让很多中国农民吃下了“定心丸”。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提出第二轮承包后的土地承包年限,确保了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有利于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坚定农业投资者的信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这句民谚,概括了中国在城镇化、奔向小康进程中关键所在。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是中国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是否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迈进小康社会,不只看城市,更应盯住农村。在这样的新时代下,广阔的农村是一片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根据省农委关于调减籽粒玉米相关要求和市委、市政府“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息烽县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两年行动计划的要求,本着“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原则,立足观光采摘体验、生态景观配置,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旅游景点无缝连接,实现“跳出农业抓农业提升、跳出农村抓农村振兴、跳出农民抓农民增收”的目标。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围绕贵遵高速、川黔铁路、镇村道路、田园综合体、富美乡村、景区景点等区域进行产业布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成以种植刺梨为主导产业并示范带动李子、柿子两个特色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农业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旅游价值,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全面转型升级。2023年永靖镇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经果林18140亩。2023年永靖镇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经果林20419亩。
抢抓电子商务发展新机遇,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创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村淘创富”示范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培育点创建为抓手,依托贵州老腊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资源优势,将永靖镇立碑村打造成特色电商村,探索一种独特的现代乡村发展模式,推动我县电子商务集聚发展。2023年,淘宝店114家,电商企业27家,网络零售额1365。41万元,2023年至2023年,结合阳朗特色小镇、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森林温泉等旅游资源,以及电商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区位等优势将立碑村打造成为电子商务示范村、农村创业示范村、互联网+农村文青特色小镇等诸多概念集一身的全国明星村,实现电商、旅游等产业的规模发展。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已经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时代。
XXX镇地处XXX市南部,XXX区西部,近年来,XXX镇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先思考、先谋划、先行动,有力推进精准扶贫示范向乡村振兴示范转变。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始终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生态优、乡风好、治理顺、生活富、党建强”具体目标任务,努力打造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区、开放式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新时代乡愁文化体验园、基层治理党建引领示范地,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把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变为XXX的生动实践,让枫叶更红、乡愁更浓、笑脸更灿烂。
第一,抓改革发展,筑牢山地农业现代化的孵化园。一是推行适度规模化种植。乡村振兴开新局,推进山地农业现代化,打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势在必行。花茂村通过流转土地,改造土地适度规模化和农田宜机化,大幅提升山地资源利用率,不仅夯实了粮食生产基础,也为发展经济作物释放出巨大空间,以花茂村为宜机化模式发源地,示范带动周边镇村规模化发展。二是提升优质化服务。通过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将实行统一产业布局、统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专业化服务,发展订单生产,为农民提供全程服务;稳定和充实农技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全村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采取“社会化服务+大户+农户”方式,从种子选育到市场为全镇农户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三是加强规范化管理。一方面,严格防止耕地”非粮化”,明确土地经营权流转要确保农地农用,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另一方面,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禁止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花茂村以党建引领,注重发挥XXX绿动九丰蔬莱种植专业合作社及九丰公司等龙头企业的作用,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断在组建规范和运行规范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水平。
第二,抓环境治理,筑牢新农村建设的带动点。一是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新农村建设标准化推进。围绕“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建设,注重自然生态风貌保护,探索”1+5+5”工作法,精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一村一景”规划,挖掘小青瓦、坡面屋、穿斗枋、转角楼、雕花窗、白粉墙、三合院“黔北民居七要素”,突出老木屋、土石屋、茅草屋、土院墙、石板路、荷花塘等传统建筑风貌保护,打造宜居宜游美丽乡村。二是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抓一接二连三、农旅文一体,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全面推行垃圾就地分类,通过“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回收再利用”等方式,开展村庄垃圾处理和面源污染治理,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严格落实河长制,深入开展生态廊道建设和生态河道治理。加快乡村绿化亮化美化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道路、房前屋后、闲置土地绿化。三是创新社会环境治理,实现硬件和软件同步提升。全镇划分为207个网格,在每个网格内推选有影响力的农村人大代表、村民组长或致富能手担任中心户长,构建起“1名村干部联系10户党员、1户党员联系10户群众户”联系服务机制。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运行管理为着力点,扩大”互联网+手段,纵向联通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指挥体系。着力构建分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党员包网格的三级动态制度和联动联控机制,形成”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织密网格经纬线,标注网格经纬度,突出党员群众“点对点”有效结合,“点对面”有效融合,“面对面”有效融合,不断提升基层服务效能。
第三,抓旅游资源,筑牢旅游产业化的桥头堡。一是三大经济圈融合发展,做活旅游市场。XXX城区、金沙、仁怀三大经济圈互联互通XXX镇,实现1小时内通达,促进花茂旅游业创新协同、融合发展;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创新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投资经营主体,加快旅游资源整合重组和整体性开发,打造独具特色的精品景点景区,提升旅游品质和竞争力,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不断激发激活旅游发展新动能。二是零星旅游资源周边辐射,做优旅游服务。洪关太阳坪、平正大发渠、马蹄遵金特支等旅游资源集聚周边,形成全域发展、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旅游业态布局,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在构建信息互通、联合推广、利益共享机制等上共同发力,实现优势互补、客源互送、共赢发展;继续培育一批精品民宿和精品农家乐,加大旅游监管力度,不断提升花茂村旅游的满意度和美誉度。三是乡村旅游做“靓”,精旅游产品提质增效。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大力发展农家餐饮型、农事体验型、农业观光型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紧扣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依托境内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态和独具特色的黔北民居,打造了温泉小镇,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九丰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园、红色之家、乡愁小道、真理小道“一街一园一家两小道”经典旅游线路,推动以红色游、田园游、体验游为主导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2023年以来,带动农户发展乡村旅馆35家、特色农家乐28家、文化企业4家,打造文化创意产品30余种。2023年接待游客131万余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5亿元。
第四,抓品牌建设,筑牢绿色产品加工的助推器。一是加强质量管理,做好品牌建设。按照“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思路,把培育品牌作为绿色产品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利用花茂村资源和特色优势、利用发挥花茂村地理和产品优势打造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带动坝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高校生态农业发展创造条件。申报《花茂XXX》注册商标,树立品牌效应,实现花茂村系列产品规模化、多元化、品牌化发展。二是创新产品模式,实现农产品变商品。探索“村社合一”路径,推广“三社融合”“返租倒包”等经验,采取“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方式,大力实施“821+N”工程。按照“农村土地经营权委托流转夯基础、农村土地宜机整治增活力、土地流转收益共享强联结”的总体思路和“三统三改三聚”山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模式,创建绿动九丰等农业专业合作社36家,培育家庭农场2家,发展种养大户36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期货农业”,实现“以销定产、以销带产、以销促产”,助推“黔货出山”。探索“一地生四金”土地流转得租金、就近务工得薪金、入股村经济合作社得股金、反租倒包得资金模式,让农民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三是整合优质资源,助力绿色产品销售。借助流量,发挥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的引领作用,鼓励创新,以花茂村农业特色产品为依托,以公共服务中心为支撑载体,服务企业和农户,突破农产品上行受阻等产业发展瓶颈,彻底解决产品引流不够的问题,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借助苟坝红创区的力量,引商家进驻,对产品进行精包装,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多渠道宣传花茂村,将“助农”、“惠农”落到实处,让花茂村绿色产品真正在价值上实现“丰收”。
同志们:
我们都知道,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了党章,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具体要求,提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的主攻方向。省委、市委先后出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对推动乡村振兴作出了具体安排。县委县政府刚刚制定出台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23年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目标、方法路径和保障措施,为我们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可以说,自上而下这一系列的举措,都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也是统领我们农村发展的总抓手。
人生充满着各种梦想,如果你不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你就会被别人纳入追求他的梦想
作为农村党员,我们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应该怎么干、干什么?是当前需要大家认真思考的新课题。今天,我就结合我个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学习体会,从如何理解、怎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广大农村党员应发挥什么作用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第一个问题,如何理解乡村振兴战略要理解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搞清楚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转化,就是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通俗的解释,就是在当前社会有的地方发展快、有的地方发展慢,比如城市和农村之间,城市资源丰富、机会众多,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里务工就业,造成城市越来越拥挤,农村“空心化”越来越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从2023年到2023年,全国总人口数在增加,但农村人口却由6。3亿减少到5。77亿。看看我们*村,也是这样,全村2700口人,常年在外务工的就有700多人,并且都是青壮年,留下的都是我们俗称的@欢迎浏览免费范文的店!“61、38、99”儿童、妇女、老人。这说明一个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发展方式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但是,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是不会改变的,仍然有大量农民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国情也是不会变的。有个理论叫木桶理论,说一个用木板箍起来的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我们整个国家好比这个木桶,城市和农村就是木板,现在城市的板不但长,而且越来越长,农村的板本来就短,还可能继续短下去。所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基础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在农村,最主要的难点也在农村。怎么解决呢?就得靠振兴乡村,把短板补高,补得和城市一样齐。
二、什么叫乡村振兴战略?概括地讲,就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通俗地讲,就是农业的希望来了,农村的春天来了,农民的盼头来了,我们可以把乡村振兴战略这几个字分开来理解:首先是“乡村”。现在讲乡村和过去讲农村已经不是一回事了,农村说的是搞传统农业的地方,也是我们种地打粮食的地方。但乡村的范畴就更广了,它包括了城市范围之外的镇、村、田、山、水、林等等。从产业结构上来讲,不仅包括农业这个第一产业,还包括加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实现一产连二产接三产,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讲的农业“新六产”。因此,乡村振兴不仅是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而是城乡二元结构中整个乡村范围内产业、人口、环境和社会结构、治理方式的全面变革。其次是“振兴”。长期以来,国家宏观的城乡制度安排、政策设计基本上是服务于工业化、城市化,资源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乡村发展普遍滞后。“振兴”二字表明,今后“三农”工作的立足点将回到乡村自身,彻底当前资源几乎是单向流向城市的状况,形成乡村与城市平起平坐的地位,使城市有城市的功能,乡村有乡村的作用。第三个是“战略”。中央对乡村振兴提出的战略目标是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为三步走,到2023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的过程。所以我们围绕乡村振兴要干什么事情,决不能泛泛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想着“一步进入社会主义”,必须做好规划,明确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步一个脚印的推进好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
三、什么样的乡村才算振兴?简单来说,就是“三个让”: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具体的,农业怎样才是有奔头?就是农业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业的功能和价值得到拓展和掘深。当前,我**正在全力打造的***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通过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模式,探索出了农业全面发展的新路子。农民怎样才有吸引力?就是农民不仅可以有多种工作来选择,而且生活得体面有尊严,能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养老、医疗、入学、休闲等生活设施和社会福利,一年四季不再像候鸟一样往返城乡之间,生活舒适、稳定、惬意。美丽家园什么样?就是秩序上自治有力@欢迎收藏免费范文的店!、法治有序、德治有效,氛围上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环境上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美观有序,总的来说,就是家家户户都能过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第二个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应怎样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指出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可以说,乡村振兴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全面把握、统筹规划。在这里,结合咱们*村的实际,和大家交流一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发展产业的问题,怎样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活富裕是根本。当前,农村产业发展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只有走产业化、集体化的发展道路,把农村经济壮大起来,才能把外出的村民吸引回来,才能把群众重新组织起来。可以说,壮大农村经济是实现农村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我们省里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将村庄的类型分为这么几个:示范引领型村庄、特色发展型村庄、改造提升型村庄、搬迁撤并型村庄,咱们村尽管资源少、底子薄,但是区位优势好、农业基础比较强,是属于改造提升型的村庄,应当补短板、强优势,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庄整体发展。
首先,要放大我们传统农业种植优势。这方面,2位第一书记要发挥好作用,帮助大家出点子、跑路子、搭台子。要积极到农业局、林业局等相关单位沟通对接,邀请相关农业专家到村指导,或组织种植户参加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生姜、地瓜、花生、芋头等传统经济作物,在种植、病虫害防治以及存储等方面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群众不因技术、虫害等问题受损失。同时,要指导大家科学选用优良品种,推广良种良法配套,让种子的质量更好、产量更高。需要指出一点,在推广新的良种时,有些群众可能习惯于老品种不愿意更换,咱们党员在这方面要起带头作用,种给群众看,等收成好了,大家也都愿意更换品种了。另外,还要注重精品园区建设,也就是在现在苹果、板栗种植的基础上,通过争取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平台项目政策资金,争取打造2处种植示范园区,并推广使用现代农业设施设备及先进种植技术,使之成为精品示范园、高产示范园。
其次,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业。这几年,我们*的红色旅游打出了品牌,就拿*来说,每年接待前来参观学习、休闲旅游的人就成千上万,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多。咱们村东临*,南临*,与*相邻,正是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业的绝好位置。下一步,*将结合帮扶计划,联合旅发委等单位,对我们村的部分农户进行改造提升,先期打造20户左右的红嫂人家,吸引上级一些部门单位前来开展“三同”教育,也就是同吃同住同劳动,增加户里的收入。另外,我们村周边正在开发迷迭香谷、仙溪峪旅游项目,要争取将村居发展纳入***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依托天然环境和地理区位优势,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鼓励引导农户发展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美食鉴赏、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打造一处亲近自然、感受农家生活的生态田园圈。
第三,要积极创新生产经营体制。自古以来,农民和土地是分不开的。但传统的你的地你种,我的地我种的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产量也上不去。现在国家提倡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经营,也就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我们村里有不少的耕地、建设用地、荒山、林地、闲置土地等等,下一步要进行分类统计,慢慢地引导这些土地向种养大户、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组织流转,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此外,还要向上争取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增加集体用地面积,鼓励村集体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向种养殖大户、外来投资者等进行有偿转让、承包、租赁,也给村集体创收。这样一来,土地的使用价值就更高了,农民不用种地也能挣承包费,还可以腾出手来做其他的事情,实现双赢。
二是增加收入的问题,怎样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来山东视察时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过上好日子、体面的生活,是我们农民千百年来最大的梦想。必须把增加农村收入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持续拓宽增收渠道,才能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方面,要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紧紧抓住现在各项惠农富农强农政策,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土保持、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重点领域,加强对上沟通衔接,努力争取更多的涉农项目和资金,对村里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善。近期的重担任务是积极争取道路建设补助政策,对村民反映比较强烈的部分生产路进行硬化,拓宽致富路;
争取政策资金,对***两处危桥进行修缮加固,并增设护栏,确保通行安全;
对接水利、水保部门,对村主河道上游1000米河道进行清理整治,做好河道护坡,保护水源,提升河道储水量;
在村北部低洼处规划建设塘坝一处,用于农业储水灌溉,同时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对现有塘坝进行清淤加固,从根本上上解决缺水的问题。同时,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好各类涉农补贴,对村里的贫困儿童、困难党员、孤寡老人、贫困户这些低收入群体进行帮扶,及时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提高幸福感。
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充分利用***平台,及时组织村党员群众收听收看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村居发展建设典型事迹,并邀请其他地方的致富带头人优秀代表到村现场传授经验,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带动作用。对有发展潜力的村致富能手,及时靠上帮扶,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让他们脱颖而出。在这方面党员要带好头,这点我后面还要讲。另外,咱们村外出务工人员多,打工的地方普遍距离比较远,下一步,结合旅游开发、农业园区建设,把这部分人给叫回来,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对于那些愿意自己创业的,积极在税收优惠、项目扶持、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让更多的农民通过开商店、办工厂、做流通、搞服务,增加工资性收入。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怎样让“农村成为宜居的美丽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有一幅画,叫《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幅画描绘的是富春江两岸初秋的景象,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是人们居住的理想之地。今天,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就是为了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要大力改善农村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2月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未来三年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主攻方向和目标,主要是通过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来提升村容村貌。改善环境最重要的是思想的改变。要积极引导群众逐步转变旧的生活习惯,垃圾不乱扔、积极改厨改厕、生活污水不乱倒、房前屋后自觉打扫等等。环境变好了,人的心情就会好,如果每天都是垃圾成堆、苍蝇蚊子满天飞,看着都难受。另外,咱们村在去年就实现了水泥路“户户通”,下雨不怕踩一脚泥,尘土也少了,但这些还不够。还要集体开展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大路边多种树、小道旁多栽花、一些柴火堆、石头堆还要继续清理,真正使*成为美丽乡村的样板村,也让群众的心情通过环境的改变而舒畅起来。
要持续加强文化建设。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之举。其中,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的发展动力。只有重视乡村文化、挖掘和利用好乡村文化,不断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才能为其他振兴工作提供动力,才能留住乡愁记忆。咱们***村据说是唐代贞观年间由王氏一族人从外地来到这里开始建村,因为当时这里长满了野竹,所以得名*。*和*两个村也都有着较长的历史了。这些历史文化都要发掘出来,特别是让村里的孩子多学习,了解村庄的历史及发展变化,时刻铭记以后不管走到哪里,根就在***,这就是乡愁记忆。同时,还要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功夫。一方面,在村河道交汇处规划建设一处占地3亩左右的文化广场,融入党建元素,既作为村民群众茶余饭后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也作为宣传党建、凝聚民心、弘扬传统文化的一处阵地,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大力宣传精神文明,引导群众弘扬新风正气,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广场健身及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和谐家庭”、“好婆媳”、“好夫妻”、“好儿女”等评选活动,引导村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形成好的风气。
要积极创新社会治理。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要求。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根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好与坏,关键是看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村里的治理搞得好不好。今年以来,我们把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作为重点项目来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什么这么搞?首先,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作用发挥不明显,甚至个别村的村主任说了算,党支部软弱涣散、扶不起来;
其次,行政村规模调整不彻底,还是各干各的,谁也管不了谁,影响了政策的落实;
再者,就是各个村里设置的岗位,比如计生主任、警务助理、报账员等,差不多有10多个,有不少占着岗位不干活,或者本身就不用了干活,但工资照发,钱虽不多,也就三五百块钱,可是就全县来说,加起来就是笔不小的数目。怎么办呢?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增加党员在村委会、村民代表中的比例,提高党的工作的覆盖率。二是实行规模调整村“两委”干部“双重”分工负责制,给你发挥作用的平台,让每个两委干部都负起责任,使“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干好有激励、失职就问责”。再一个就是设置“三大员”。把以前十几个村级岗位进行整合,在每个自然村统一设置社会治理网格员、集体“三资”管理员、社会事务服务员这三个岗位,鼓励村“两委”成员兼职担任,并将原来的人员的工资补贴进行整合,集中向“三大员”发放,提高他们的收入,增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咱们村前期按照这个思路进行了整合,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根据村里的党员群众反映,这部分人干事的积极性也高了,也为下一步我们推动乡村振兴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第三个问题,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应该怎样发挥作用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根本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我们农村党员来讲,我认为,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亮明党员身份,积极主动作为,真正以主人翁的意识、以领头雁的姿态,带着老少爷们一块“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富裕。
一要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并强调“什么时候全党讲政治、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我们党就风清气正、团结统一、充满生机活力,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
反之,就弊病丛生、人心涣散、丧失斗志,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讲政治是对党员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必须坚守的底线,决不能说我只是一名农村党员,又不是什么领导干部,讲不讲政治关系不大。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是很危险的,我们在座的党员千万不能有这种想法。特别是当前,信息网络非常发达,我们经常使用的微信群、朋友圈里,各种各样的负面言论层出不穷,还有一些封建迷信、邪教等内容,我们有些党员原则性、战斗性不强,发现了也不敢去制止,有的还进行了转发、传播,甚至有的党员竟然参加宗教活动。这些都是党规党纪明令禁止的行为,必须严肃查处、坚决杜绝。大家都是党员,在村里平时的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所以,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把爱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自觉划清是非界限,同不当言论、封建迷信活动、邪教等作坚决斗争。
二要有本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往大了说,履行党的执政使命,必须有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党员队伍。往小了说,就党员个人自身而言,如果本领一般、能力很弱,不要说为党作贡献了,连自身生活都可能保障不了,群众对你也不信服。所以说,有本领很重要,我们每名共产党员都必须有安身立命的法宝。怎么样提高本领?关键是要勤于学习。当前,为了丰富党员学习形式和内容,我们先后规范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大家要按要求认真参加,决不能想来就来、想走想走。另外,还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俗话说:“人有一技之长,不愁家里无粮”。可能有的党员会说,我们在农村,会种地就行了要技能有什么用?这句话大错特错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村是一次大变革、大发展,需要的不是会种地的农民,而是专业化、技术化、职业化的新型农民。比如说刚才提到的*,从开始建设之后,村里有手艺的人有的干石匠、有的搞民宿、有的制作手工艺品,收入都很可观。而没有手艺的只能打零工,收入差距一下就拉开了。因此,大家作为党员,要积极学习新技能,今后将陆续开展“乡村星火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电商人才培训和“乡村之星”“乡村工匠”乡土艺人”评选等活动,大家要积极参与,既提升自己的能力本领,也给村里的群众带个好头。
三要能致富。“自己富了不算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才算富”,这已成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新追求。会不会、能不能带领群众致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高低。目前,农村党员中有一种人是“富了不带富”。这种人有经济头脑,很会算计,但只关心个人的利益,从不关心集体和群众利益,不愿意操心带领群众致富,没有奉献精神。在座的党员同志,有很多都是村里的致富能手,自己富了一定要不忘众乡亲,要想想怎样带动大家富起来。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组织优势,制定规划,确定目标,努力带领群众致富。农村党员、干部要当好农民的“千里眼”、“顺风耳”,学会捕捉准确的市场信息,搞好信息咨询,积极帮助农民开拓市场,切实解决好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积极主动领着群众闯市场。也许有的党员、干部会说,自己有心想帮着群众共同寻找发家致富的路子,但是每家每户绝大多数都是自主经营,很难提出好的致富路子。目前来看,党员同志可以积极把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群众组织起来,参加我们举办的各种培训活动,学习上级政策、掌握致富信息、提高能力素质,让群众的“脑袋”先富起来,找到各自致富的路子和本领。
四要当表率。“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在各项村级工作中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比如,硬化道路、村庄绿化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党员同志要出工出力,要主动帮助村“两委”出谋划策,积极向群众宣传村级建设发展计划,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争取群众最大支持。在环境卫生整治和乡村文明建设行动中,党员同志要发挥带头作用,主动认领卫生区域,带好头、负好责,带领大家把自己庭院周围的环境卫生打扫好、保持好,让整个村庄的村容村貌再实现一个新的提升。再就是,随着经济收入和家庭生活条件提高,老百姓对文化娱乐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多,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多想想怎样把村里的群众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广场舞就是个很好的形式,尤其是女性党员同志,要切实担起这个责任来,负责组织好、协调好,让更多的人跳起来、舞起来,把老百姓的精神头展现出来。
五要保稳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稳定面临的压力也将不断增大,征地搬迁、宗族矛盾、家庭邻里纠纷等等,都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作为党员,大家一定要把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责任担负起来,为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大家平时与群众朝夕相处,对村里发生什么事情、出现什么情况、存在什么不稳定苗头,各方面信息掌握的比较早比较多。我们不怕出问题,出现问题后关键要早知道、早发现、早化解。对一些小的矛盾问题,比如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等,党员同志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及早发现、及早介入,积极做好调解工作。对于一些大的矛盾问题,比如搬迁方面的政策性问题,如果群众不理解,我们要深入到他们中间,积极帮着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工作,理顺群众情绪,避免矛盾激化;
对群众意见建议比较集中的方面,要收集汇总好,及时向村干部反映说明。在这些方面,希望大家都要真正负起责任、发挥作用,以积极自觉的行动把村里稳定维护好,为我们村的长远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整体环境。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开展“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工作作简要汇报。
强化学习宣传,当好乡村振兴引导者
自担任人大代表以来,学深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大工作作的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利用党委中心组、“三会一课”、个人自学等方式,主动加强乡村振兴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策理论水平。同时,通过代表小组活动、代表联系选民、述职评议等,主动沉下身子,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宣传乡村振兴政策,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乡村振兴伟大实践,营造全镇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推动产业兴旺,当好乡村振兴践行者
一是以产业增收巩固脱贫攻坚。通过组织镇人大代表采取调研、共同商议、建言全镇产业发展规划,组建镇人大代表参与并发动群众加入的镇级合作联社,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统筹各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整合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农业产业,有效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二是以产业融合做强皂角产业。用活“XXX镇全国最大皂角精集散基地”名片,推动皂角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全镇累计种植皂角累计4。5万余亩,林下套种经济作物效益明显,带动256户768人长期稳定增收和带动4638户20785人实现灵活就业。同时,积极争取到600余万元建成皂角精加工厂,形成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布局,极大地提升了皂角产业经济附加值。
三是以产业统筹推进秋冬种植。今年入秋以来,我镇抢抓时令、积极谋划、高位推动,在XXX镇龙潭村高标准打造木耳种植示范基地240亩,利用3000亩皂角优势发展林下套种莲花白产业,现已全部种植结束。充分利用586个恒大援建大棚发展西葫芦产业,现已喜获丰收。
四是以旅游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XXX镇铁厂坝航空俱乐部项目,目前已选址完成,正在完善建设方案,一期预计投资3000万,项目建成后将成为XXX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引领性项目。
坚持担当作为,当好乡村振兴建设者
一是积极发挥监督职能作用。积极参加各级人大组织的调研视察、执法检查、述职评议、专题询问、建议督办等,推动乡村振兴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二是积极参与乡村建设行动。一方面,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组织人大代表视察调研,确定龙潭村乡村振兴示范点的打造。通过对接,两次争取资金2500万余元,扎实开展龙潭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使村庄形象得到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完成退耕还林29954。5亩,森林覆盖率达61%;修建并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1座;争取100余万元资金在镇区范围安装红绿灯6组和违停抓拍点24个;完成1620万元三岔河小流域治理项目,积极谋划镇区河道治理项目,对接争取省水务厅支持1500万元把排洪河道治理成生态河流,并按代表建议调整镇域规划,依托水环境治理谋划新型城镇化建设,配套完善农产品交易及物流配送中心等城镇功能。
三是积极引领文明乡风。突出抓思想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导全镇人大代表和各族人民更加爱党,爱国、共建美好家园。同时,结合农村实际,带领全镇人大代表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引导群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陈规陋习等腐朽文化的侵蚀,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四是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98万元新建便民桥4座,切实解决村民出行和山洪灾害隐患。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引导闲置劳动力8863人外出就业。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实现全镇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大力推进乡村医疗改革,不断完善全镇医疗卫生队伍,新建村社区卫生室27个,有效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有效防止“因病返贫”。切实做好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生态移民搬迁及易地扶贫搬迁928户4245人,危改及老旧房整治2060户,让群众住有所居。
抢抓机遇发展,当好乡村振兴开拓者
下一步,我将认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人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按照省市县部署和要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继续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围绕“产业兴旺”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增强综合竞争实力,进一步加强配套条件建设,为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围绕“生态宜居”加快基础实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围绕“乡风文明”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围绕“治理有效”筑牢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围绕“生活富裕”统筹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时加强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要求贵州“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为贵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体,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一、人大代表参与脱贫攻坚为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累了宝贵经验
贵州曾经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23年,为更好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参与脱贫攻坚,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启动实施“脱贫攻坚,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通过印发文件、作出决议、召开会议、专题询问、执法检查等形式,支持保障各级人大代表在脱贫攻坚中依法履职、发挥作用。贵州各级人大代表在参与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带头、支持、监督作用,为人大代表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人大代表在参与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带头作用。人大代表来自各个行业、各条战线,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带头人、代言人。在贵州脱贫攻坚主战场,随处可见各级人大代表的身影。领导干部代表既挂帅又出征,组织落实各项脱贫攻坚政策措施;专家学者代表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积极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帮助破解脱贫攻坚中的难题;企业家代表积极推动落实产业扶贫政策,为贫困群众拓宽就业增收渠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结对帮扶;基层一线代表带头争当致富能手或产业发展带头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二)人大代表在参与脱贫攻坚中发挥了支持作用。各级人大代表带着责任和感情走村入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和法律法规,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调动群众摆脱贫困、勤劳致富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内生动力。各级人大代表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真实反映群众愿望和诉求,通过提出议案和建议等方式,推动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最迫切、最急需的问题。不完全统计,开展“脱贫攻坚,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期间共收到各级人大代表意见建议7万余条。2023年,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提出694件建议中,有83件关注了脱贫攻坚、占13。3%。本届省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中,有23件地方性法规涉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人大代表在参与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监督作用。各级人大代表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等作为监督工作重点,聚焦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保障等重点领域开展监督。省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组织人大代表围绕脱贫攻坚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开展《贵州省大扶贫条例》《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依法推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议》贯彻执行情况执法检查;针对易地扶贫搬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产业扶贫等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询问,推动脱贫攻坚领域问题整改落实。
实践充分证明,在省委的坚强领导和省人大常委会的组织号召下,贵州全省8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投入脱贫攻坚一线,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优势和特点,凝聚了全省人民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强大正能量,充分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优势。
二、人大代表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要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有序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大代表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阐述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历史必然、特点优势、实践要求,明确提出了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重大原则、思路举措、重点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和人大代表作用,为助推贵州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贡献人大力量。
(二)人大代表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调研,赋予贵州“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使命任务,要求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为贵州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为贵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召开十二届九次全会进行全面部署,并作出《中共贵州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决定》,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全面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省人大常委会党组第一时间启动实施“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并向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倡议,组织引导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广泛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全力以赴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人大代表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按照党中央关于人大工作的要求,围绕地方党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结合地方实际,创造性地做好立法、监督等工作,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省脱贫攻坚大局,组织实施“脱贫攻坚,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为我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贡献了人大代表力量。当前,实施乡村战略行动就是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开展“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省人大常委会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的具体体现。在调研情况看,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各级人大代表高度评价“脱贫攻坚,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取得的成绩,纷纷表示将积极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争当乡村振兴的宣传者、践行者、代言者、监督者,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三、人大代表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
(一)在贯彻执行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省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的重大战略部署,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代表活动、监督检查等工作中,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听取党委意见,确保在政治上与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将实施乡村战略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人大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更好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人大代表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依法履职尽责,确保中央和省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
(二)在规划编制上发挥参与决策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了顶层设计。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利用人大代表积极反映社情民意,认真办理人民群众提出意见建议。发挥人大代表的参谋作用,为制定乡村规划特别是县、乡、村的乡村振兴规划建言献策。力求从实际出发,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抓紧补齐短板,做好乡村振兴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
(三)在机制衔接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推进脱贫攻坚中,贵州创造了行之有效的领导体制、工作体系、考核机制等,这些都可以很好地转移到实施乡村振兴中。中央强调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要求在帮扶政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及社会救助、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方面持续用力。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组织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紧紧围绕工作大局,接续参与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要充分利用人大代表的专业特长和个人素质上的优势,特别是人大代表中的“致富能人”“产业大户”,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就业、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脱贫地区更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在政策落实上发挥监督推动作用。中央决定2023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强调要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衔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监督作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开展乡村振兴视察和调研,在基层察实情、听实话、说真情、汇民智。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要求,组织人大代表对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乡风文明、社会治理、巩固脱贫成果等情况开展跟踪督查,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向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反馈。特别是在过渡期,要根据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要求,结合人大代表收集到的工作情况和经验做法,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不断优化完善推进乡村振兴政策措施。
(五)在人才支撑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衔接,中央强调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大支持政策,要求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打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人才的衔接渠道,实现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脱贫攻坚完成以后,原各级脱贫攻坚工作队可以就地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工作队,引导各级人大代表中的专业人才和工作力量直接参与推动乡村振兴。发挥人大代表在个人素质、眼界见识等方面的优势,弘扬代表和乡贤文化,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利用人大代表培训,整合各类资源,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组织引导各级人大代表主动融入乡村振兴主战场。
我叫XXX,是省十三届人大代表,从2010年起,我在家乡兴义市乌沙镇磨舍村发展生态农业,创办兴义市众龚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进行黑山羊养殖。2023年当选磨舍村村委会副主任至今,10年的农业创业,8年的村干部经历,我的企业变化,家乡的变化使我倍感自豪。
在思考怎么和大家交流经验过程中,我正好阅读了《习近平在厦门》这本书,有一段采访中,一位采访对象在谈及总书记在厦门时与他的一段对话时,提到总书记提倡当时的年轻人要“自讨苦吃”。“自讨苦吃”短短四个字,字字千钧,“自讨苦吃”方能“苦尽甘来”,感慨之余,细细思量,这正是我创办农业企业带领群众致富、担任村官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切身体会。今天,想以这个主题和大家做一些交流。
2010年的3月份,我陪母亲回老家,看到堂哥一家因为种地挣不到钱,准备外出福建打工。在走亲戚的过程中,我进一步发现,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妇女、儿童,地就没有人种了。
在农村长大的我,看着本来不多的土地白白荒废,随即产生了干农业的想法。我们的资金有限,劳动力又不好找的情况下,左思右想,我突然想到我们兴义人不是爱吃羊肉吗?能不能发展林下养羊?
于是我从云南省建水县引进了50头优质种羊开始实施我的规划。随着兴义市被评为中国羊肉粉之乡后,兴义的羊肉市场越来越好,我的养殖场规模也朝着产业化发展、从最初的50头黑山羊到现在存栏2000多头。
创业步入正轨,我担任了村干部,参与到了乡村振兴这项亘古未闻的事业,面对我的家乡,我觉得自己需要做些什么,从消除“技术鸿沟”做起,我主动提出利用自己养殖山羊的技术答疑解惑。
同时,为实现产销一条龙,我投入资金在兴义城区创办了革里羊庄食府,我利用自己的养殖场和餐馆,聘请当地村民务工,公司通过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让他们掌握从事黑山羊的饲养、牧草种植青贮、餐饮管理服务等生产技能。
在磨舍村,为了解决冬季草料少和种植户收入低的问题,我与周边农户达成协议,养殖场每年以450元/吨的价格收购带包青贮4000多吨,每亩收入从原来的750元增加到现在的1450元,仅此一项,农户青贮亩产值就提高了近2倍。同时,还收购当地农户的农作物秸秆、干草等原材料,变废为宝,以粮代饲养畜,打造出了真正的生态循环养殖。
在很多人眼中,我是一个“爱折腾”的人。可能也是“爱折腾”这种特质,使得我虽然这个过程中吃了些苦头,但让在搞农业、明技术这个过程中坚持了下来。农业,特别是现代农业,是一个技术密集的行业,这就要求我们搞农业的人,一是在思想上要继承我们老一辈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在行动上要把关注点转向新的农业技术上去。
在创业初期,我每天早上6点不到就起床,带着工人种草、割草、喷羊,同时还自己进行防疫。刚开始,我是见针就怕,但慢慢的,我学会给羊看病打针、防疫取虫、接生、掌握了养殖的所有环节。
干农业就是一个逐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干中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及时修正。从其他区域引种,就不得不在羊舍建设、防疫、饲养不断调整,创造一个适宜的养殖环境。比如,羊舍地板,开始我们使用的是水泥,发现水尿混流的问题后,又尝试用木条编制隔空地板,发现也不好,多次试错才做成了“钢丝床”的形式,解决了之前的问题。
我与其他村支两委成员,驻村同志们一起重点思路在于如何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找思路,发扬民主、完善设施、积极谋划。
发扬民主,把村民意见建议融入到村集体的工作中,让村民真正感受到群策群力带来的变化改变,激发村民积极性,以“主人翁”意识形成脱贫攻坚的群众力量。针对部分村组发展找不到好路子的实际情况,每次召开村民会议时,我都向广大群众书面征询意见和建议,并和村文“两委”一道梳理,根据轻重缓急,解决村民发展的难题。
完善设施,就是建设好村级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为下一步全村发展奠定好基础。针对村里部分基础设施还未完善的情况,我耐心做群众工作,积极的投工投劳,抓住机会。
积极谋划,思路决定出路,在为群众谋划出路方面,我们村支两委结合村民意见建议集体谋划,集中资源打好“组合拳”。我们首先请来文化旅游方面的专家,为磨舍村一些旅游条件较好的村寨和一些保存完好的老建筑进行规划把脉;请农业方面的专家对磨舍产业出谋划策,对林下种草、天然草地改良、高产草地种植以及高产青贮玉米的种植技术方面作指导,对喀斯特地貌上的草地畜牧业,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带领群众用发酵的农家肥和羊粪来改良土壤,带领群众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积极向群众宣传生态种养殖的观念和技术。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我是代表,也是来自基层一线的工作者。干好本职工作,“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就需要我们以“自讨苦吃”的心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已任,心怀“干好事”的初心使命,“干大事”的为民务实情怀,“干实事”的创业干事心气,推动我们的事业和百姓的未来真正“苦尽甘来”,真正使我们的工作对得起村民百姓,对得起子孙后代,对得起这个可以有所作为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