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经》
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道德经》
4、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老子》
5、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老子
6、出生入死。——老子《道德经》
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道德经》
8、大道至简——老子《道德经》
9、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李耳《道德经》
10、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道德经》
11、征服别人的人是强人,征服自己的人是伟人。——老子
1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道德经》
13、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注:原文老子第五十八章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老子第五十八章》
14、慎始如终,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
15、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道德经》
1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老子《道德经》
17、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老子《老子》
18、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
1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2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道德经》
2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道德经》
22、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道德经》
23、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24、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道德经》
25、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老子《道德经》
26、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老子
27、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德经》
28、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
29、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道德经》
3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道德经》
31、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老子》
32、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道德经》
33、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3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道德经》
35、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聃
3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37、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老聃
38、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老子《老子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