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4、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5、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9、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8、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0、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21、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2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上)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6、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8、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语出。《论语·雍也》
29、执子之手,将子拖走。子说不走,好吧,关门放狗。
30、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3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34、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6、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论语》
37、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论语》
38、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9、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4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3、吾何执?执射乎?执御乎?吾执御矣。----《论语·子罕第九》
4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上)
4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6、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
47、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48、孔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孟子曰:“孔子说的对!”
49、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50、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51、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5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5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5、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6、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5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8、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论语》
5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0、孔子语录: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摘孔子《论语》
6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6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6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4、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